03.02 中亚为什么是世界地缘政治中心?

完美life


麦金德眼中的世界地图,中上方pivot area就是海权强国无法企及的地区,也被他视为世界政治博弈的关键

他认为整个世界大部分是海洋(占据3/4面积),剩下的陆地由世界岛(即连接在一起的亚非拉三大洲)以及一些边缘岛屿,英国,日本,澳洲,美洲等构成。当时,英国拥有世界霸权,美国和日本也在快速崛起。总体来说,海权非常强大,压倒了陆权大国。

不过,麦金德指出,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是海权无法涉及的,那就是中亚,因为此处没有通向大海的大河,海洋强国的海军力量无法投射到此地。不过麦金德谈到的中亚比今天中亚五国范围要大,包括中国西部以及西伯利亚一部分等等。相反,因为铁路的普及,陆上强国却可以通过铁路的铺建牢固的控制此地区,同时因为这个地区位于世界岛中心位置,可以以此为基地,出击中东,东亚,南亚,欧洲等地区,进而打败海权强国,夺取世界霸权。因此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麦金德提出这个观点实际上有特殊的背景,当时俄国和英国都在对外扩张,围绕欧亚大陆多处位置的控制权展开了大博弈(great game), 英国也确实希望从印度,伊朗等地渗透中亚,结果都被俄国挫败。这实际上是英国人对世界霸权的一种危机感的体现。

不过,麦金德的思想部分在二战前被纳粹德国地缘政治学家接受,对纳粹德国二战时期对外扩张战略有一定影响。而二战后美苏冷战,特别是苏联的强大让麦金德的思想再次被重视起来。

某种程度上说,从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到911事件后,美国趁着打击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在中亚多国开辟军事基地,超级大国对中亚一带的重视某种程度上也支持了麦金德的理论。


昭杨


中亚从古至今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亚的地位将不断被削弱,但同样会被后来者加强。而在古代,中亚的特殊位置,让其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果你看下古代世界的文明分布与国际交通线延伸路线,就知道中亚为何如此要紧。因为那里就是各个地区的十字路口,也是古代大部分文明和技术成果进行交流的主干道。哪怕是早期的海运,也无法脱离中亚的辐射影响。而中亚在古代,也不定期的向四周进行着交换与输出。

同时,这意味着谁控制了中亚,谁就控制了掌握世界经济与技术走势的命脉。而一个在中亚地区诞生的超级强权,也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去影响四方的所有文明。因为从中亚向西,就是繁荣而多元的叙利亚和地中海世界。向南是富饶的印度次大陆。向北是同样可以作为快速通道使用的欧亚大草原。向东又有对外交流渠道有限的东亚世界。

我们可以从第一个充分发挥中亚地理优势的帝国--萨珊波斯来看这个现象。虽然萨珊家族发源于波斯湾以北的法尔斯山区,却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推翻了帕提亚王朝,接着控制了整个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随后,历代君主东征西讨,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中亚的绝大部分地区。


尽管河中和花剌子模这些地方的城市只是藩属,阿富汗山区与北印度也附属国体系,但并不影响萨珊人在后来用一系列的手段,建立自己的世界中心霸权。

一方面,波斯人和他们的盟友在陆地上掌握了丝绸之路的大部分通道,接见也就卡死了罗马人从叙利亚进口东方产品和东方人进口西方产品的渠道。


另一方面,波斯人还开始尝试进行海外经营,以武装商团的形式,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阿拉伯半岛南部和印度洋上的斯里兰卡。这样又将地中海地区的商人,从印度洋地区挤压出去。


萨珊波斯利用自己的中亚地理优势,也对周围各地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输出。从政治体制上来说,逐步走向集权帝国化的罗马,就很明显的学习了萨珊人波斯式宫廷制度。罗马军队在后期发展出来的大量具装铁甲骑兵,本身也是受到萨珊影响的结果。

在南方的印度地区,尤其是北方的印度河流域,也是长期的伊朗文化区域。从释迦摩尼的佛陀时代,到近代的莫卧儿帝国,波斯文化、军事技术和语言,都是帝国统治的根基。除了希腊人占优势的希腊化时代外,几乎没有例外。就是后来的蒙古-突厥征服者,在建立政治框架和帝国结构时,都离不开波斯式的中亚影响。

在北方,游牧系部落和自由城市,即便将自己的族群认同从波斯-伊朗式,转化为突厥式,也依然需要使用波斯语作为自己的宫廷官方语。波斯式的宫廷集权制度,也是他们征服土地后,需要建立管理的目标和必经之路。他们本身有很多技术,包括新的马匹狱中和武器制造,甚至农业和丝织业,都仰仗从波斯学习。

即便是在对外交流最不通畅的东亚,来自中亚的影响也显而易见。比如最初的铁器技术和骑兵技术,不是直接源自中亚传播,就是从受到中亚影响的地方传来。汉朝时势力壮大的匈奴人,就喜欢从中亚吸纳技术和人口。毕竟,他们自己的起源就有浓郁的中亚斯基泰文化影响。后来的突厥人甚至蒙古人,都逃脱不了这个定律。

哪怕是在海洋贸易已经非常发达的时代,大部分航线都无法完全回避中亚的辐射影响。波斯湾→印度河口的航行自然如此。而那些从阿富汗山区南下,走印度河入海的商团就更是如此了。就连古代印度的笈多帝国,一度尝试让商人从印度河进入,在走恒河向东,也是在想办法将商人们从海上来回陆地。


所以,在大航海时代到来前,中亚在世界上的地位都是独一无二的。一直到今天,海洋贸易占据了世界上主要的大宗货物流通领域。但任何在海洋方面不得势的国家,都可能需要继续从中亚完成国际流通。至于僵而不死的俄罗斯,也死死抓住中亚作为自己的战略后花园。所以在未来的中亚,还会有很多好戏上演。


米南德王问道


中亚地区是连接欧、亚两大洲的交汇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亚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经贸交流的中心地带,是世界主要大国争夺的重要地区。



1.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连接地带,是欧亚大陆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亚有五个国家它们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国土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中亚西部和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与伊朗、阿富汗接壤;东部与中国接壤,是世界各大国相互争夺的对象。美国希望推翻叙利亚和伊朗政权,然后从叙利亚向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进行渗透,从伊朗、阿富汗向中亚地区渗透,堵死俄罗斯未来的扩张道路。



2.中亚地区历史上就是亚洲与欧洲经贸往来的交通要道。如果美国控制了中亚地区,就等于堵死了欧洲和俄罗斯向亚洲地区进行经贸往来的道路,不利于欧洲与亚洲国家进行经贸交流。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随着全球资源日益短缺,中亚地区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也提升了中亚各国的战略地位。自然资源就是一个“聚宝盆和摇钱树”,是世界主要大国争夺的对象。



3.中亚地区有100多个民族,民族结构比较复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民族矛盾。中亚地区存在东正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由于这一地区宗教、民族矛盾相互作用,加之大部分人民生活不富裕,容易滋生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而中亚地区与阿富汗接壤,如果中亚地区陷入混乱,会破坏中亚周边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



4.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大国,都非常关注中亚地区,这就导致中亚在国际关系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中亚已经被欧美国家视为,控制欧亚大陆和控制整个世界的“心脏地带”,是国际地缘政治的中心。随着世界的发展,中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亚的战略地位也随之越来越重要。


香堂风子


中亚作为一个地理单元,毋庸置疑是欧亚大陆的几何中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几何中心的地位,包含了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比如,它的周边兴起了若干强国,从而让中亚成为强国之间的冲突前沿地带。例如,19-20世纪的英俄争霸时期,20世纪后半叶的美苏争霸时期,中亚(及邻近的阿富汗)都是霸权国争夺的前沿地带,地缘政治重要性达到历史高点。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即使是在这些时期,中亚的“地缘政治中心”地位,仍然次中心地位,会随着强国之间争夺态势的变化。而霸权争夺的最核心部分,无论英俄争霸,还是美苏争霸,一直都是工业最发达、生产力最强盛的欧洲。而决定争霸态势的,则是霸权国内部治理和盟友关系的变化。中亚的重要性远弱于前两者。

当大国争夺谢幕之时,中亚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冷战结束后,美国忙着调整冷战时期形成的盟友体系;俄罗斯国势衰微,尚未从休克疗法中恢复精神;中国刚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致力于与西方发达国家拓展经济合作;印度还未开始经济自由化改革。虽然中亚国家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但是这个组织在当时的核心任务是维护边境稳定和军事互信。这是一个以维护现状为目标的国际组织,因而也将中亚的重要性锁定在区域层面,不再和世界地缘政治有多大瓜葛。这个时期,中亚显然是一个被遗忘的地缘政治单元。

近年来,中国迅速崛起,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将中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而俄罗斯和印度也分别以“欧亚经济联盟”/大欧亚伙伴关系、“连接中亚”政策,发展和中亚的关系。这种态势说明,周边国家的崛起和地缘经济政治竞争,客观上将令中亚的地缘政治地位更加重要。历史似乎开启了一个新的轮回。

最后补充一点:由于地球是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说是世界的中心。所以,用“东联…,西接…,北承,…,南抵…”这种论述方式,证明某区域的重要地位,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废话。


布莱克怀特


我并不认为中亚是世界地缘政治中心,事实上,中亚地区的战略价值远远小于中东。


首先,不可否认,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是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而且连接俄罗斯与中国这样两个大国。但中亚距离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核心区——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中国的政治核心区——东部地区距离非常遥远。即使未来有大国如美国的势力渗透到这一地区,对中俄的威胁也远没有将势力延伸到欧洲和东亚那样大。


其次,在欧亚大陆,中东的战略地位远比中亚重要。中东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是真正的三洲两洋(印度洋、大西洋)五海(地中海、红海、里海、阿拉伯海、黑海)之地。从这里北上可制衡俄罗斯、南下直达非洲大陆、西去则可抵达东欧,海路可以通达意大利法国等地。因此,中东地区远比中亚更加具有重要价值,这也是为什么英国、法国、苏联(俄罗斯)和美国等大国纷纷染指中东的原因,这也是中东地区动荡不断的原因。而反观中亚,则一直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其兴趣始终没有对中东那般强烈。


最后,中亚油气资源丰富,但尚无法跟中东相比。尽管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油气资源丰富,但总体来看,还是没有中东地区国家如沙特、伊拉克、伊朗等国的油气资源丰富。所以,从能源角度讲,中亚亦没有中东地区有价值。


总之,我不认同中亚是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的说法,因为它距离大国的政治经济核心区太远,尽管地理位置在欧亚大陆正中,但论沟通联结,它远远比不上中东地区,而且它的能源资源也不如中东地区丰富。


交谈中东


中亚的重要战略地位由来已经,不但古代是,现在也是。中亚之所以成为世界地缘政治中心,是由中亚的特殊地缘环境决定。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中亚是欧亚大陆的中心。

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大陆版图的中心地带。从中亚往东可以进入中国新疆然后到达东亚,往南可以进入南亚大陆,往西可以进入西亚和欧洲,往北可以进入俄罗斯,因此中亚是世界交通的陆上十字路口。

其次,从历史扩张来看,中亚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的强国进行领土扩张,比如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大唐帝国、蒙古帝国等,是东亚向西,西亚向东扩张的必经之地。但是由于中亚处于各个政权核心实力边缘地区,国家实力强大的时候可以控制这一地区,一旦国家实力变弱,中亚地区就会脱离中央政权而独立。

再次,控制了中亚就可以对周边国家形成威胁。

由于中亚地区是战略要地,但是由于中亚本身条件并不好,所以中亚国家实力并不强大。这反而给了外来势力创造了了条件,周边国家一旦足够强大都会染指中亚。因为控制了中亚地区,既可以为自身安全建立屏障,又可以以中亚为跳板向其他方向继续扩张。

综上,中亚作为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的地位是由其地理位置、历史因素、现实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中亚还将长期是世界地缘政治中心。


铭苏先生,历史与地缘关系文章原创作者,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铭苏先生


自人类文明社会以来,欧亚大陆一直是世界文明中心,而中亚地区又有欧亚大陆的中心,这就富于了中亚地缘政治中心的地位。美国和北约为什么多次在阿富汗增兵,就是看到了阿富汗地缘政治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