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究竟为何一国之君被叫“无赖”?

高从诲是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二任君主。我们都知道五代十国时期算是列国互相征伐的混乱期。基本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情况,在这种状态下能不能好好的存活下来,大国生存靠实力,有兵腰杆硬,可以到处耍横,到处抢地盘;小国生存靠智力,而下面要讲的这个南平国靠的是四处称臣和无赖。

究竟为何一国之君被叫“无赖”?

被后唐册封为南平王的高季兴去世,高从诲嗣位。他老爹高季兴在位末期曾与后唐决裂,并向南吴称臣。高从诲继位之后意识到,唐离得近而吴远,舍弃唐而臣服吴,这不是好方法。于是就通过楚王马殷向后唐谢罪。并同时给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元信写信,请求他上奏给后唐皇帝李嗣源,愿意重新称臣纳贡。安元信把高从诲信的内容告诉李嗣源,李嗣源答应其请求。

高从诲派使者向契丹进贡,契丹派使者赐给他马匹。也曾派使者到河东,劝刘知远登基称帝。甚至派使者从小道奉上贡礼,暗中向刘知远祈请,结果人家不理他。贪图各国的赏赐,对南汉、南唐、后蜀等四处称臣。所以各国都叫他们为“高赖子”或是“高无赖”。

究竟为何一国之君被叫“无赖”?

具体怎么个无赖法呢?南平国地域狭窄,兵力薄弱,但因位处交通要道,每年各地区向中原政权的进贡,只要经过南平,就会截留使者,掠夺财物。等到对方加以款待或赏赐,就把财物归还。各国很生气就威胁发兵讨伐,这时候高无赖则会估量对方的实力,一旦发觉有战争危险,便会乖乖的把截留的贡物原样送回,事后照干不误;如果自认为对方不过是虚张声势,便完全不予回复,实在是无赖的很。好歹是个王干的竟是土匪的活。

但是,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对他的评价是:性情通达,亲近和礼敬贤士。那么只能说他的无赖行为针对的都是其他国,对自己的子民还是不一样的。其实高从诲的无赖行为,基本可以说是继承了他父亲的这一“基因”,他是如法炮制了他父亲的行为,这点恰好应了那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子”。

究竟为何一国之君被叫“无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