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廣電媒體融合的模式創新——以“觸電新聞”為例

“觸電新聞”產生背景

從2012年到2017年手機網民增長趨勢來看,手機網民的規模幾乎翻了一番,緊隨而來的就是新媒體,尤其是移動端的快速發展,這對我們電視從業者來說確實是很大的壓力。2016年,廣東臺啟動了觸電融媒體項目,開始謀求融合發展。

广电媒体融合的模式创新——以“触电新闻”为例

對於媒體融合,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視。2014年8月出臺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使“構建新型主流媒體”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推動融合發展,借力新媒體傳播優勢,已是業界的共識。

廣東省委宣傳部非常重視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要求加大廣東省廣電媒體的融合發展推進力度,並寄望省內廣電媒體,早日打造拳頭產品、努力躋身全國廣電媒體先進行列。在這個背景下,廣東臺集全臺之力,著力打造新媒體拳頭產品“觸電新聞”。2016年的12月30日,“觸電新聞”正式上線。

“觸電新聞”是什麼

“觸電新聞”是一個以廣電資源為核心的視頻資訊聚合分發平臺,上線300天,用戶下載量已經超過了1300萬,客戶端完成了160多個版本的更新,獲得了五項技術的專利。2017年2月,國家廣電智庫對“觸電新聞”進行點評,形容其為在移動端的小黑馬, 2017年8月“觸電新聞”被評為2017年網絡視聽優秀案例。

“觸電新聞”的定位是一個聚合分發平臺。一方面通過自媒體邏輯,高效聚合廣電、政企和專業自媒體資源,目前,觸電新聞的資訊日更量超過一萬條;另一方面通過自主研發的大數據技術進行智能推薦,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段的用戶閱讀習慣,實現千人千面的用戶體驗。觸電新聞這種“海量資訊+精準推送”的模式,是目前資訊客戶端頭部產品普遍使用的一種模式。

與其他商業平臺相比,“觸電新聞”給用戶呈現的內容,除了圖文視頻資訊,還有一手的電視資源,還有實時的視頻內容,比如廣東臺各電視頻道正在直播的電視流。這個與其他的平臺有所不同,我們把所有的電視頻道的直播流以欄目為單位進行碎片化,然後根據用戶個人的喜好進行推薦。

如何融合發展

為了推動媒體融合,觸電自主研發了兩個專利技術,一個是SMART CUT,這是在現在智能切條的基礎上,做了優化,把智能切條的素材引入到媒體平臺中,欄目編輯在節目播出後,通過觸電號的操作進入媒體號可以拿到本欄目的素材,然後簡單地更改每條新聞的標題,打上標籤就可以發送了,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不用轉碼,不用上傳,從後臺取出,做簡單的加工就可以發送,有利於把成批量的電視節目碎片化地推入客戶端。

另外一個技術是Hello Live。Hello Live把直播的節目以欄目為單位進行碎片化,再通過算法把相應的節目有針對性地推薦給用戶,例如一位約30歲左右的公務員,打開“觸電新聞”APP,系統會推送給他廣東衛視的《新聞聯播》,這個直播節目與電視是同步的。如果一位20歲左右的青年人,或許是大學生,打開APP,我們推送的直播流可能是體育類的內容,就相當於幫用戶找節目。

以上的方法主要是把電視播出的內容批量碎片化到移動端,更深度的融合是通過觸電號來解決的,我們稱之為專業的自媒體。例如有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記者或者編輯可以通過觸電號編髮圖文和視頻的消息,經過欄目的二審人員審核之後直接發佈出來,通過觸電號這種專業自媒體給廣東廣電提供一個快速發佈的通道。截至2017年12月,廣東臺全臺已經開通了291個觸電號,推動了融媒報道的常態化。其中有178個是廣東臺以欄目為單位,或者是以某個生產科組為單位的觸電號,為這個觸電號服務的記者和編輯人數眾多。觸電號撬動了廣東廣電在資訊、尤其是新聞報道上快速的發佈,也大大激發了廣東廣電的生產力。

2017年10月,全臺發文量為8144篇,閱讀量8636.4萬人次。其中電視新聞中心媒體號貢獻6997萬人次閱讀量。全臺欄目媒體號文章10月份點擊量top 20數據顯示,“擼起袖子政經幹”貢獻了8篇。其中一篇閱讀量破120萬。“擼起袖子政經幹”總髮文量為1103篇。2017年10月份適逢十九大召開,在十九大報道期間,“擼起袖子”是時政部這個團隊負責運營的觸電號,前方有記者,後方有幾個同事專門做新媒體編輯和推送工作。

广电媒体融合的模式创新——以“触电新闻”为例

廣東臺除了給前線的團隊提供觸電號的工具,更重視激發他們在移動端發稿的積極性。對新聞中心所有的欄目開通觸電號,在新聞中心內部進行排行,每個月都會發布文章總閱讀量的排名、“觸電新聞”一週發稿量的排名、一週最高點擊的排名,通過這些排名,在績效中拿出相應的比例,獎勵排名靠前的欄目或者團隊。總編室也專門建立了全媒體傳播指數,全臺對各個頻道和部門進行考核並與績效掛鉤,以此激勵大家發文的積極性。

同時,我們也加強與廣電兄弟單位合作。2017年2月,廣東和省內各地市臺合作,在年會上邀請各地市臺入駐“觸電新聞”。10月,有29個地方臺媒體號已發文,共2284篇。

目前,廣東臺處於一個融合發展初步階段,離設定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下一步,平臺將聯合入駐賬號,在自願的基礎上,建立版權保護聯盟,共同進行版權的保護和運營,所得收益將在聯盟成員中合理分配。同時,平臺與入駐機構可共同商定建立廣告運營體系,賦予入駐機構在賬號中搭載廣告的資格。觸電新聞團隊還將為專業自媒體號甚至地方頻道的開發、運營提供全部技術支持,並不斷更新迭代平臺的技術支撐能力。

广电媒体融合的模式创新——以“触电新闻”为例

“觸電新聞”商業模式

“觸電新聞”的商業模式,主要是信息流廣告。在流量不夠大的情況下,現階段的商業模式是跨屏經營。作為電視臺,目前的優勢還是電視的資源,電視的資源一是電視廣告的資源,另外電視臺有廣泛的政企資源和關係,這一點還是要充分加以利用。一方面電視廣告可以在手機上展示,另一方面可以同步策劃一些活動,同步推送和播出,也包括直播。

作為“觸電新聞”的核心內容平臺,觸電直播已開始了獨立的商業運作。現在有一些活動可以做直播,一般來說,也通過開觸電號的模式給一些政企發起直播。觸電直播的商業模式主要是提供專業的直播,通過雲平臺,提供類似電視直播,是一種多機位的、比較專業的直播,用這種方式來收取一定的費用。

近期,我們最大的收入來源是技術的輸出和模式的輸出。主要是觸電團隊這邊負責技術開發以及平臺維護服務,目前已經有一些客戶要求把整套的模式輸出給他們,甚至是替他們運營平臺。觸電在傳統媒體當中率先建立起完備的互聯網人才隊伍,現在“觸電新聞”的整個團隊大概是180多人,有90%以上是從其他的互聯網公司、商業平臺吸引來的,其中有70多位是技術開發人員,現在已經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手機直播系統,還有全屏新聞資訊客戶端、融媒體管理系統、大數據智能推薦系統等一系列的融合生產系統。現在的技術能力具備可支撐一級用戶的大數據和秒級用戶畫像更新能力,數據計算能力已達到PB級。

目前,我們也在著手打造觸電舊金山、觸電香港、觸電澳洲,也有幾個省級的地方臺前來洽談合作,我們會把技術和產品成套的運作模式分享給他們,一起開拓新媒體運作的廣闊空間。

[1]本文根據作者在CSM2017年廣東區域客戶年會發言整理。

[2]作者系廣東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副主任。

[3]PB是數據存儲容量的單位,它等於2的50次方個字節,或者在數值上大約等於1000個T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