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俄國圖-160戰略轟炸機與美國B-2戰略轟炸機相比,誰更強?

躲進先生的胸膛


毫無疑問,B-2的戰場生存能力和打擊能力遠比圖-160強,強得多。

戰略轟炸機作為核大國三位一體核戰略威懾中的一環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一項關鍵性能就是生存能力。有效隱蔽自己,才能有效打擊敵人。不然這個體量的作戰飛機起飛後很快就會被敵方發現,成為敵方重點關照的對象。所以B-2的研製方向代表了戰略轟炸機的發展方向,圖-160因為其設計思想的問題而整整落後了一代。

但從飛行性能來看,圖-160好像比B-2強得多,依靠4臺高性能帶加力的NK-32渦輪風扇發動機,圖-160可以在高空達到2馬赫的最大飛行速度,最大內部彈倉載彈量45噸,最大航程超過15000公里。對比之下,B-2只有亞音速飛行能力,只能在俯衝中稍微超過音速,發動機也沒有加力燃燒室,體積、航程也遠比圖-160小,最大載彈量約22噸。

但B-2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全頻段隱身戰略轟炸機,該機氣動外形經過精心設計,採用了效率最高的飛翼外形,沒有任何方向安定面,依靠機翼外段的減速板進行方向操作。進氣道彎曲遮蔽發動機葉片,噴口也做了特殊設計減少紅外信號特徵。整體還塗有特殊塗層減少雷達波反射和吸收入射雷達波。可以說B-2對於隱身無所不用其極,達到了目前世界上這個體量作戰飛機最好的隱身效果。

所以,B-2因為其優秀的隱身性能帶來了極強的戰場生存能力,其作戰使用遠比圖-160這些前一代戰略轟炸機靈活。即可以遠程發射巡航導彈攻擊敵方高價值固定目標,也可以突防敵方高威脅防空網深入敵後使用精確制導炸彈攻擊各種目標,而在整個作戰飛行中都難以被敵方發現、跟蹤或攻擊。反觀圖-160,其高空高速突防能力對付現代化防空手段早已沒有用武之地,只能指望作為巡航導彈平臺遠程打擊。這樣其作戰效能並沒有比老式的圖-95高多少。

不過B-2也有其本身的問題,一是體積大,造價高,使用成本高。二是飛行速度還是太慢,沒有超音速能力始終是個心病。所以美國下一代轟炸機B-21很可能有針對性的對這些問題加以改進。


航空君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美帝三駕馬車中名氣最大的要數B2。B2是世界上第一款實用的隱身轟炸機,計劃用以躲避蘇聯的預警系統,進入其境內獵殺導彈發射車。B2的飛行高度與速度都不輸於B52,航程緊追其後,加上良好的隱身能力,令美國捨得以24億美元的單價去採購。要知道,F35 3.5億美元的單價某總統都揚言不買了。

B2轟炸機的第一次實戰正是在科索沃戰爭中轟炸了我國大使館。B2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如果我們國家沒有今天的軍事實力,可能在利比亞戰爭中大使館還要被炸。有不少國家面對強權低頭乞憐教保護費,而我們則選擇了一條忍辱負重抬頭做人之路。

圖160是世界上最大的轟炸機,裝備的四臺HK32發動機也是世界上推力最強的渦扇發動機。如此大的體積,速度卻比B1B快80%,可以達到2馬赫。飛行高度達到兩萬米以上,還擁有一萬六千公里的航程。常規載彈量為45噸,比B52多出了40%。可以說是蘇聯轟炸機的巔峰之作。目前最盛傳的謠言就是我國正在引進圖160。實際上是蘇聯解體之後,我國一度有機會從烏克蘭引進圖160,不過美國與俄羅斯都從中阻撓,寧可毀掉,也不願讓中國獲得這款強大的轟炸機。

根據上述對比,我們可以看出美軍B-2是比俄軍圖-160戰略轟炸機領先一代的,這種領先不止是航空科技方面的領先,而是從航空科研、技術驗證再到航空製造產業全方位的一種整體優勢才能製造出像B-2這種隱身轟炸機的機型。所以,小兵兵表示美軍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才是最符合未來戰場形勢的作戰飛機。


每日點兵


兩者各有所長,但總體來說,B2更加強大,因為B2具有優秀的隱身能力,這是圖160所不能比的。


圖160於1987年正式進入蘇聯空軍服役。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戰略轟炸機!蘇聯研發圖160的目的是為了對抗美國的B1戰略轟炸機,所以圖160的各項指標全面超越了美國空軍B1戰略轟炸機!

圖160載油量148噸,最大起飛重量278噸,最高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對於一款戰略轟炸機來說,這個速度確實厲害!圖160作戰半徑7300千米,在掛載X55巡航導彈的情況下,打擊範圍達到了9000千米以上,能夠進行全球打擊!

B2隱形戰略轟炸機於1977年正式加入美國空軍服役。B2是世界上第一款,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款隱形戰略轟炸機!B2價格昂貴,達到了每架24億美元,按照重量計算,B2的單位重量價格超過了研製時期的國際黃金價格!B2一次加油航程達到了11000公里,作戰半徑超過5000公里,但B2並不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B2可掛載各種精確制導炸彈和巡航導彈對各種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由於具有出色的隱身能力,B2可以突破敵方的密集防空火力進行隱蔽打擊,也可掛載遠程巡航導彈進行戰區外火力打擊!

綜合來說,如果不考慮隱身能力,圖160是會全面超越B2的,但就是由於B2具備的強大隱身能力,所以面對圖160,B2毫不遜色,甚至綜合作戰能力要強於圖160!


鋒芒FM


俄軍的圖160和美軍的B2,都屬於經典的戰略轟炸機,但二者之間的技戰術要求有很大的差別,拿它們進行橫向對比,有些不公平,因為他們之間的技術和性能差距太過明顯,很容易分出優劣,B2要遠勝圖160。

首先,二者都是各自國家的最先進戰略轟炸機,在現代化戰爭能力方面是沒有問題的。

按照老式的轟炸機標準來看,圖160以40噸的載彈量和2馬赫的超音速突防速度,要勝過載彈只有20噸而且只能亞音速飛行的B2,但是現代戰爭不能只看這些指標。圖160和B2最大的差距源自設計理念,圖160注重於高空超音速突防,以速度制勝。而B2,著重亞音速隱身突防。兩者對比高下立見。

這個年代,以2馬赫高空突防的轟炸機,在大國對抗的戰場環境下是沒有太大生存機會的,這是圖160最大的問題。面對擁有預警機、先進戰鬥機和遠程地空導彈的防空體系,圖160的高空高速突防沒有任何優勢,在很遠就被早期預警系統發現,在數百公里外就被攔截了。

而B2轟炸機雖然體形巨大,速度很慢,但是通過各種隱身設計,最終的雷達反射截面只有區區0.1平方米以下,只相當於一個網球。這樣的武器,才是真正的難以對付的。所以說,按照現代戰爭的標準來看,圖160遠遠不能媲美B2。畢竟一分錢一分貨,B2高達20億美元的單價就已經不是圖160可比的。


科羅廖夫


B-2比圖160領先一代,B-2才是當今最強戰轟,也是未來戰轟發展的方向。

戰略轟炸機作為全球超級大國的標誌性裝備,目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裝備。美國裝備有B-52、B-1B、B-2三種戰略轟炸機。俄羅斯雖然今不如昔,但是仍從前蘇聯手中繼承了圖-95和圖160兩種戰略轟炸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中國網友把轟-6K也吹成戰略轟炸機,但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轟-6K較上文提到的5種戰略轟炸機還是要差一截。

在美、俄的戰略轟炸機家族中,B-2是美國戰轟的代表,圖160是俄羅斯戰轟的代表。關於這兩種戰轟孰強孰弱的問題,筆者的觀點是非常明確的,B-2絕對要強於圖160。B-2和圖160雖然同為戰轟,但是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B-2是以全向隱身獲得超強的突防能力,而圖160是以高空高速獲得突防能力。如同戰鬥機的分代一樣,戰略轟炸機也有類似的分代,而B-2領先圖160一代,兩者之間的關係類似F-22和蘇27。

筆者認為,二戰後的戰略轟炸機的發展總共可以劃分為三代:

第一代是以B-52、圖95為代表的高亞音速戰略轟炸機,其突出特點是裝備噴氣式發動機(蘇聯劍走偏鋒的發展了對轉螺旋槳這一技術路線),並且配合後掠翼型以獲得超過900公里每小時的高亞音速性能,可以在二戰後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面前(F-85、米格15等)獲得較高的突防能力。除了B-52和圖-95,英國的“火神”戰轟也可以劃到這一代。

B-52是第一代戰略轟炸機的典型機種。

圖95的平臺性能與B-52難分伯仲

第二代是以美國的B-1和蘇聯的圖160為代表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由於噴氣式戰機的快速發展,世界各主要軍事搶奪均裝備了“雙二”戰鬥機,所謂“雙二”就是指最大速度兩馬赫、最大高度2萬米,包括美國的F-4、俄羅斯的米格-21/23/25、法國的幻影3和英國的閃電。這些高性能戰鬥機的出現,使得B-52、圖95的生存能力大大下降。於是,極速接近2馬赫的戰略轟炸機出現了。為了同時獲得高速性能和轟炸機必不可少的載荷航程能力,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均選擇了變後掠翼的基本佈局,同時獲得了載荷航程和高速性能。

圖160是這一代戰轟最典型的機種,筆者覺得這是人類歷史上顏值最高的飛行器,空前絕後。一貫崇尚暴力美學的蘇聯人竟然能設計出如此優雅的飛機真是令人讚歎。而考慮到這種美麗的飛行器竟然是為了毀滅地球而生,這種視覺衝擊力更是無與倫比。

第三代戰轟只有一種,那就是B-2。隨著現代防空導彈技術的迅速進步,而且各國普遍裝備的三代機均擁有以半主動/主動雷達導引方式的超視距空戰能力,B-1和圖160這樣的靠速度強吃的套路迅速過時,畢竟這些大傢伙們飛的再快也快不過導彈。而全向隱身技術在上個世紀80年代趨於成熟,美國為了穿過蘇聯綿密的防空系統打擊其腹地,就發展了這種以隱身技術為主要突防手段的戰略轟炸機,並且使用飛翼佈局,同時獲得了良好的隱身和載荷航程能力。

根據以上的劃代,圖160和B-2的強弱就很明顯了,這就像直板諾基亞和IPHONE的區別。

當然,圖160在整體作戰能力上雖然若於B2,但是在個別性能是還是有超出,比如在起飛重量、最大載彈量等方面。但是這些平臺性能基本對作戰性能沒什麼用處。很多毛機黨、情懷黨對圖160無與倫比的工程學和航空學奇蹟頂禮膜拜,但是這些性能在目前及未來的戰略打擊中發揮不了什麼用處了。一個明顯的事實就是,雖然圖160仍有高速突防的技術能力,但是在目前的防空和空中攔截壓力下,圖160現在主要的作戰方式就是在防區外發射遠程巡航導彈----跟圖95和轟6K沒什麼區別。圖160要是試圖以高速優勢進行突防,其突防效果不會比圖95、轟6K好多少。正是因為相同的原因,中國選擇以轟6的基礎上研製轟6K,而不是引進徒有高空高速標籤的圖22M“逆火”轟炸機。

圖160發射巡航導彈打擊敘利亞境內目標。在以巡航導彈進行防區外打擊時,圖160還不如圖95好使呢,圖160最多可以掛載12枚巡航導彈,圖95最多可以掛14枚,而且圖95的運營費用比圖160低很多。

在現在及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隱身仍是最可靠的突防能力。即便是俄羅斯,在下一代的戰略轟炸機項目(PAK-DA)中也是選擇了隱身佈局。但是由於技術和經濟方面的雙重壓力,屢次跳票的PAK-DA已經在事實上無限期凍結。

俄羅斯PAK-DA項目效果圖,當然這個效果圖大家看看就好,不合理的地方太多。與俄羅斯的新一代航母、領袖級驅逐艦等高大上的項目一樣,PAK-DA項目遙遙無期。蘇-57雖然不咋滴,但是與上面這些項目相比,下場算是好的了。

在下一代隱身轟炸機遙遙無期的情況下,俄羅斯為了維持並發展自己的戰略打擊能力,重啟了圖160的生產。今年2月份,首架圖160M2飛上藍天,繼續維護俄羅斯大國的尊嚴。值得一提的是,這架所謂“新”生產的圖160M2,用的還是蘇聯時代未完工的部分機身。俄羅斯官方雖然宣稱要新建50架圖160,但是筆者覺得大家還是繼續看看吧。

隨著國力和戰略需求的增長,中國也需要一款戰略轟炸機,而且根據網絡上的各種消息,據稱為轟20的我國首款戰略轟炸機很快就會亮相。雖然該項目保密程度很高,但是仍有很多蛛絲馬跡顯示轟20是一款與B2相仿的飛翼佈局隱身戰略轟炸機。前一陣航空工業的一個宣傳片在結尾的部分以菜單的形式放出了下面一張圖:


雖然蒙著一層幕布,但是仍能看出這是一種飛翼佈局的隱身轟炸機,紅色B-2呼之欲出。當我們裝備了100架這樣的戰略隱轟後,我們說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得安靜聽著。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圖160是俄羅斯現役最強的戰略轟炸機,服役數量16架。B2隱身戰略轟炸機是美國現役最強的轟炸機,美軍轟炸機“三劍客”之首,總共只生產出了21架,還有一架摔毀。

兩者在設計理念上差別很大:B2更強調隱身突防能力,圖160更看重超音速突防能力。設計理念的不同,造就了兩款完全不同的戰略轟炸機。
圖16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圖160是一款具有可變後掠翼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其機翼外段的後掠角可變:後掠角為20度時,用於起飛與降落;位於35度時,用於高亞音速巡航飛行;位於65度時,用於超音速突襲。 圖-160的最大平飛速度可達到了2馬赫,高亞音速巡航為0.9馬赫,超音速突襲為1.5馬赫。

它的翼展(平直狀態)55.75米、(全後掠)33.53米,長度53.95米,高度13.72米,實用升限16000米,航程超過12300公里,掛載9噸載荷的作戰半徑是7300公里。
正在進行空中加油的圖160

圖160不僅安裝了遠距離預警雷達,還安裝了光電瞄準具、地形跟蹤系統、主/被動的電子對抗系統和空中加油系統,還裝有攻擊、防禦用的電子設備。

圖16通過掛載不同武器,可執行不同作戰任務。即是核武發射平臺,又是“空中炸彈卡車”:可掛載巡航導彈、短距攻擊導彈、核彈、常規炸彈和魚雷等多種武器。圖160的載彈量達到了40噸,世界載重記錄的保持者,可執行戰略打擊、戰術轟炸、對地/對海精確打擊等任務。
圖160數據


圖160的設計理念就是:利用超音速突破敵防空網的薄弱處,對敵重要目標、設施實施戰略打擊。隨著導彈、戰鬥機性能的不斷提升,圖160的速度優勢已經沒那麼重要了。現在的戰略轟炸機更看重的是隱身突防能力,隱身目標更難被發現,突防、生存能力更強。在對武器裝備發展趨勢的把握上,前蘇聯/俄羅斯這方面的能力都不如美國。

圖160將是最後一款依靠超音速突防的戰略轟炸機,俄羅斯已對圖160提出了改進計劃。
圖-160發射巡航導彈


B2,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款亞音速、隱身戰略轟炸機。作戰航程可達11100公里,經過一次空中加油航程可達將近18000公里。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打擊”能力,是美國“全球部署、全球打擊”的重要武器。

B2不僅大大降低了敵方雷達的探測距離,還降低了紅外線、可見光等方面被探測的可能性。利用其隱身性突防,對敵重要目標、設施實施戰略打擊,是其設計理念,可執行戰略打擊、戰術轟炸等任務。其最大飛行速度0.95馬赫,實用升限15200米。


B2戰略轟炸機採用了飛翼式佈局,機身氣動外形、佈局設計都是以提高隱身性為前提來進行的。根據美軍的說法,B2的雷達反射截面積與F117的差不多。B2一味強調隱身性能,導致了其在飛行性能、裝載能力等方面都比圖160差了許多。


美軍對B2(B2A)提出了改進、升級要求,需要改進的地方包括:裝備極高頻衛星通信系統、換裝新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裝備Link 16終端數據鏈、裝備“靈巧炸彈架”(SBR)、採用新的隱身塗層等。



儒道之主


俄國圖-160戰略轟炸機與美國B-2戰略轟炸機是兩款不同技術型號和代次的戰略轟炸機。

俄羅斯的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對應的是美國的B1A/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這兩款戰略轟炸機的創意和研發時間也大致相同,都是超音速變後掠翼遠程戰略轟炸機。但是就技術成熟度來說,圖160轟炸機直到近幾年才算完善,並在敘利亞完成首次實戰檢驗。而吧B1B是在1998年12月美軍打擊伊拉克的沙漠之狐行動中首次參戰。

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的最大亮點是載彈量可達到40噸,這個數據創紀錄的超越了對手。但做為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其綜合作戰能力並不比B1B出色。有作戰理念的轉變,美國空軍更重視戰略轟炸機的隱身突防能力而不是超音速突防能力。這也是美國設計、研發並裝備B2隱身戰略轟炸機的原因。而俄羅斯卻因此在戰略轟炸機技術上落後老美一代。

B2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款亞音速、隱身戰略轟炸機。作戰航程可達11100公里,經過一次空中加油航程可達將近18000公里。B2戰略轟炸機採用了飛翼式佈局,機身氣動外形、佈局設計都是以提高隱身性為前提來進行的。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打擊”能力,是美國“全球部署、全球打擊”的重要武器。

最新的消息顯示,美國空軍已經發出下一代隱身戰略轟炸機B21的招標書,據信B21仍然將以成熟的B2為技術基礎。


高峰軍事觀察



那麼可能有讀者問沒有遠程轟炸機的國家呢?沒有遠程轟炸機的國家——當然就沒有文化!

W君先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先說下日本,二戰的時候日本是有遠程轟炸機的:

主要是連山和深山這兩種型號,如果看起來是不是很像是美國的轟炸機感覺呢?沒錯,日本的連山轟炸機仿製的是美國B-17,深山轟炸機是按照DC-4為藍圖製造的。其實日本還有富嶽轟炸機,是按照B-29放大進行改型的,只不過還在圖紙階段日本就戰敗了。

日本是不是從明治維新以來就學習西方文化?那麼他們的遠程轟炸機是不是在學習西方呢?

日本戰敗後沒有任何轟炸機,這是日本文化消失的佐證。


再說英國,二戰期間的英國轟炸機主要是蘭開斯特和斯特林兩種。W君的評價就是“本土地道英國貨,飛行中的古典範”

從側面上看還是炮艇的樣子,似乎在宣告著當年日不落帝國的榮耀。

但是在二戰後英國開始沒落。

從勝利者之後則再也沒有繼任者了。1993年後勝利者退役,自1993年後英國除了1997年歸還香港給中國外實際上在世界大記事外除了一個奧運會外也再無亮點了吧?


說法國,

F.222則最能解釋什麼叫“浪”和什麼叫“慢”了。平機頭、上單翼佈局的大型轟炸機,四個發動機前後兩組分佈,兩個負責推、兩個負責拉。戰場生存能力極差,以至於這架轟炸機問世後幾乎所有人都建議將之改成客機別上戰場。

二戰後,達索推出了幻影4轟炸機。

就是加大比例的幻影3,在1996年退役後也再無繼任,回到國際形勢上看,法國是不是也在1996年後再無熱點?


要說加拿大,@¥#¥%¥@ ,自古以來就沒什麼熱點文化的國家自然也沒有遠程轟炸機!


目前國際上真正有意義的國家只有三個國家存在 中國、美國、俄羅斯!


同樣也適應者遠程轟炸機體現文化價值的論斷。


先說俄羅斯吧。

俄羅斯的遠程轟炸機飽含了戰鬥民族的銳氣,我就是要衝過來狠狠的揍你。和喊著烏拉衝鋒的紅軍士兵是一個道理。

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根本不會考慮隱身、雷達反射截面等等因素,直接就是大量的轟炸機一起起飛,一起奔赴戰場。從Tu-22M開始就是機群作戰,高速度高空突襲,然後再發大量導彈擊毀目標。在很久一段的蘇聯轟炸機的設計根本就沒有考慮返航是什麼概念。

而蘇聯轟炸機的設計最後的產物就是Tu-160轟炸機。

簡單的說數據:

Tu-160 載油量 170噸,可以以2.35馬赫的速度持續飛行2400公里,這個速度高於F-22的最快飛行速度,而2400公里的飛行距離是F-22作戰半徑的兩倍半。也就是說如果Tu-160要突襲一個目標,那麼目前是沒有戰鬥機可以攔截的。

對比蘇聯紅軍衝鋒的圖片是不是可以看出作戰思想還是一脈相承的呢?是不是很具備大俄羅斯的文化底蘊?


再說美國的遠程轟炸機:

從B-52說起來吧。B-52在越戰用的最多也被擊落最多。代表的當年的美國精神——敢向前衝,敢於大火力覆蓋。

但在越戰期間,美國被打怕了,以至於更敢向前衝的B-1也被美國的軍隊並不看好。

越戰的後遺症導致了美國怕死人,不能承受犧牲。以至於在硬碰硬的針鋒相對的戰爭中美國也要考慮小動作。


看現在美國的文化是不是也是如此呢,越戰老兵盡亡後國家就開始習慣搞小動作了。於是便有了:

對!各種貿易戰、各種檯面下面的小制裁和小動作,美國能避免硬拼就會選擇避免。這樣在軍事武器上——隱身則成了美國的一個重要的選擇方式。最終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儘量少死人。


於是也就有了美國的B-2轟炸機。

這架B-2編號 82-1066,呼號號AV-1,被命名為美利堅幽靈號,是B-2的第一家服役轟炸機。是不是也代表了當時的美利堅精神呢?


不說中國好像是不是有點對不起咱們的戰神六爺呢?

很長是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精神是不是 ChinaCopy?,以至於6爺50年之軀幾經改造升級。

用足球場解說員常用的一句話總結轟-6轟炸機那就是“留給轟六的英文字母不多了!”


當然既然是遠程轟炸機代表了,那麼中國的新轟畢竟還是在路上。

是什麼不好說,W君這裡不說空穴來風的話。

【主編審稿時候請刪去上圖】





說回Tu-160和B-2誰更強的問題,在低烈度衝突範圍內,B-2更適合進行作戰。但在高強度的作戰中Tu-160更有效。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文化問題:該硬拼的時候搞小動作往往沒有重拳打臉更有威懾力。


軍武數據庫


誰更強這個問題從不同角度來衡量,會有不同的答案。如果單純從誰更大、誰更重、誰飛得更遠來衡量,那麼就是圖-160,這架轟炸機長54米,最大起飛重量270噸,可飛12300公里,而B-2長21米,最大起飛重量才170噸,可飛11000公里,可見是圖-160更強。

如果從轟炸打擊能力上看,兩者是不相上下,甚至B-2更強。圖-160轟炸機可以載炸彈40噸,而B-2最大載彈量只有23噸,但是圖-160一般不能攜帶精確制導彈藥,這就比B-2差很多。而且在攜帶遠程攻擊巡航導彈上,圖-160最多就攜帶12枚,而B-2可攜帶16枚以上之多。

如果從兩種飛機航空技術上看,兩者也是各具千秋。B-2的翼身融合體隱身設計,至今都是航空界的黑科技。除了美軍之外別無二家。甚至原來還有人傳出B-2使用反重力技術的傳聞。而圖-160的大型變後掠翼製造技術,也是當時的技術傳奇,有資料顯示其中央翼盒需要離子束焊接,其電量等於一箇中等城市。俄羅斯在幾年前就宣佈要重新恢復圖-160的生產,但至今沒有突破,就是因為一些關鍵技術工藝已經流失。

如果從現代化空中轟炸的角度看,肯定是B-2更強。因為在雷達探測上來看,巨大的圖-160就是一個活靶子。無論其有多大、多重、變後掠翼技術有多複雜,但都無法逃脫現代化中遠程防空導彈的打擊。可能一枚幾十萬美元的導彈,就能報銷1架幾十億美元的圖-160。一個防空導彈旅,就能把俄羅斯的全部12架圖-160全部擊落。


哏都太尉


圖注:B-2隱身轟炸機

圖-160是俄羅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一款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該機最大的亮點在於變後掠翼,其機翼外段的後掠角可以手動設定在三個位置:位於20度後掠角時用於起飛與降落;位於35度後掠角時用於正常的巡航飛行;位於65度後掠角時用於超音速飛行。

在4臺加力推力超過200千牛的NK-32發動機驅動下,圖-160的最大平飛速度可達2馬赫,巡航速度可以達到0.9馬赫,曾創造了44項載重、飛行速度、爬高等方面的世界紀錄。

圖-160腹部前後各有一個長11.28米,寬1.92米,容積43立方米的武器艙,可攜帶巡航導彈、遠程空地導彈、核炸彈、常規炸彈和魚雷等多種武器,最大載彈量可達40噸。該機的戰術想定是:從已方縱深機場起飛,以高空亞音速巡航,在其他兵力的掩護下,尋找敵方防空網的薄弱處,然後以超音速方式突破防空網,對敵方重要目標發射遠程導彈。

圖注:圖-160轟炸機

B-2的設計思路則完全相反,不像圖-160那樣靠自身優異的飛行性能來提高突防效率和戰場生存性,而是從隱身角度來做文章,當你不能從雷達上看到我,我還不是想去哪就去哪。所以B-2轟炸機不僅採用飛翼式佈局,機身氣動外形和佈局也全部是從減小雷達反射截面積這個思路來設計的。結果就是該機雖然隱身性能很好,但飛行性能和裝載能力都比較弱。

不過,隨著防空技術的進步,地空導彈的作戰能力越來越強,使得戰略轟炸機的超音速突防變得不再可靠,畢竟你再能飛,還能飛過戰鬥機、飛過導彈?而隱身飛機卻不是那麼好發現的,反隱身雷達不僅技術門檻高,造價高,也並不能100%的探測到隱身飛機,所以隱身飛機成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因而,B-2比圖-160強是毋庸置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