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听说过清溪路,却不知道五里岗

作者 张佳莉 李云胜

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道,西至西二环路、东至长丰路。一路走来,不由得感叹它的发展,车辆、行人,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绘制出了一幅现代风貌的风景画。

听说过清溪路,却不知道五里岗

一、

几年前开车走在清溪路上,仿佛是从城市走向乡村。从东往西,行人越来越少,路边的建筑越来越稀。

 清溪路社区居委洪主任告诉我们,清溪路一共经过了三次扩建。

 “原来是没有清溪路的,这里主要是农民用地,这一大片都是农田。后来市政府规划建了一个垃圾处理厂,城市里面的垃圾往这里堆放。运送垃圾当然要有路,于是就修了这条清溪路。”

洪主任继续介绍说,最初的清溪路很窄,仅有双向两车道,便于垃圾往这里运。后来随着城市飞速发展,这边开始繁华,至今已经是第三次扩建了,二车道也变成八车道了。

二、

王俊凯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他说自己居住的地方以前叫五里岗村,后来变成了清溪路社居委。

作为清溪路旁的老居民,他是看着这条路从无到有,从窄到宽,从行人稀少到车水马龙的。。

 “原先我们这儿以种植水稻和麦子为主,后来改成规模性的蔬菜种植。当时我们合肥城区就是以环城路为界线,环城路以外都是农村,以内算城区。由于我们离城区近,为了满足蔬菜的供给,便把我们这里整个区域的农民划为‘菜农’,专门以种植蔬菜为主,如果当时没有这条路,交通是相当不便的。蔬菜种出来了,得拿到城里面销售呀,没路怎么办呢?”

王俊凯老人回忆说:“当时的农民很辛苦,箩筐装着菜推着板车,走着石子路去城区卖菜,自从有了清溪路,虽然窄,但至少平坦,运输也方便了。”

 我们表示,看来,“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有一定道理。

王俊凯老人马上接茬;“是的是的,因为清溪路的修建,农民的蔬菜粮食也方便运输,收入也跟着好转。”

三、

不知道当初是如何起这条路名的,但全程溜达下来,感觉的确贴切。

清、溪二字在这条路上可谓无处不在:

安徽首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合肥清溪净水厂去年已经通过环保验收,实现达标排放,正式通水运营。今后,该污水厂处理后的水质将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

建成于1951年的合肥苗圃,占地1000多亩,有着“合肥苗木繁殖之窗”的美誉,合肥大街小巷不少树种都“出生”在此。据统计,这里有超过100种、100万株的各类苗木,各类花卉盆景20多种,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珍贵树种以及一些古树。

位于道路西边尽头的董铺水库,是一座以合肥城市防洪为主,结合城市供水、郊区农菜灌溉及发展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被亲切地称为“合肥人的大水缸”。

 还有可爱的“清溪小镇”,放眼过去,一排排整齐的花店环境雅致,鲜艳的各色花卉将门店点缀,形成别样的风景,宛如进入一座古镇般,雕刻雅致的木屋里,摆放着各色瓷器与盆栽,整体景观妙不可言。

花市里百花齐放,娇艳欲滴,而其中,穿梭着来这里购选盆栽的顾客身影。

四、

 看到我们惊讶的眼神,洪主任略显神秘地说:“马上,清溪路还有一个大的变化,就是目前在改造的路段,将要建一个‘快客西站’,相当于合肥南站2/3大小的客运车站。”

 听着洪主任充满激情的介绍,回眸四通八达的清溪路风光,心中无限感慨,正因为它的发展,才有如今这交通流动、井然有序的局面呀。

 返回途中,从车窗往外恰好看见刚从大润发出来的王俊凯老人,好像正带着小小的孙女溜达,显得那么慈祥

 我们特别让司机师傅开慢一点,目送送爷孙俩的身影渐行渐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