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文|鮮姐(珞思影視研究組)

國產都市劇高歌猛進,光是最近就有《溫暖的弦》《歸去來》《如果,愛》在衛視輪番熱播,更不要說在視頻網站上黑紅黑紅的“女子圖鑑”兩部曲。不管有多少人抨擊“圖鑑”系列對北漂、滬漂女性的刻畫過於物質,依然要承認,對比“溫暖”、“蕭清”、“萬嘉玲”的千人一面,北京和上海兩部“女子圖鑑”,已能更全面、客觀呈現女性在職場、戀愛、婚姻等不同“戰地”中的面貌。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洶湧而來的這陣女性旋風,讓鮮姐頗懷念上世紀90年代初播出的一批“90後”國產劇中的女人們。從《編輯部的故事》到《北京人在紐約》,從《外來妹》《情滿珠江》,都顯得我們現在國產劇中的女性形象如此單薄。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韓劇都不要的橋段還拿來給我們看?

張柏芝的顏藝臨近40歲都一點不垮,再惡毒的人都無法攻擊。可這樣的顏值依然撐不起來《如果,愛》的老土劇情,“惡婆婆,渣老公,種種誤會,最終卻還是迴歸家庭”,在女性價值日漸得到多元化評判的今天,我們的編劇卻還心安理得地讓女主角在狗血情愛和家長裡短中“殊死搏鬥”。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要知道,《如果,愛》的劇情與拍攝於2016年的韓國家庭劇《家和萬事興》的情節、人設高度雷同,而這部韓劇在韓國本土播出時就已被觀眾嫌棄:車禍、癌症、治不好等十年前韓劇流行的套路,竟然還在被使用。

《溫暖的弦》和《歸去來》也並沒有好一點。哪怕前者網絡播放量超70億收官,衛星CP發的糖也著實餵飽了一批總願為粉紅買單的少女心,但也無法掩飾劇集在情節設定上的不思進取。霸道總裁愛上我、姐妹愛上一個男人、失憶、有誤會就是不說破……各種套路劇情排隊上演。

長青藤名校高材生也好,上市公司總裁助理也罷,高大上的身份背景並沒讓“蕭清”和“溫暖”留下談情說愛之外的其他女性魅力色彩。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這讓我懷念起《編輯部的故事》裡,嘴皮子格外犀利的女青年“葛玲”。當年,我是拿她當過偶像來膜拜的。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體制內編輯部裡,有精明的餘得利、傳統的牛大姐、保守的劉書友,而女青年葛玲卻總能穿著當時最爽利、時髦的衣服,甩甩長髮講出犀利的語句。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堅定不移地拒絕著男青年李東寶的追求。

在王朔、馮小剛、馬未都這些大神級編劇的板斧下,整部劇“拓展了我國電視劇的美學品格”(百度百科介紹),我想這個評價是當得起的。在一個女性角色身上,體現出了彼時年代特有的勁頭,那種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交織的精神,這樣的角色能不讓人印象深刻嗎?

這樣的聯想很有趣,隨便想一想,我就能憶起《外來妹》《情滿珠江》《北京人在紐約》這些劇中的女性人物。原來我們過去的國產都市劇裡出現過這麼多體現時代氣質、呈現普通人奮鬥質地的角色。而現在的國產都市劇無疑是在倒退,如果說一兩部是個例,那多部電視劇都是如此,就必須好好思考背後的市場和文化邏輯了。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致敬“1990年代”熒屏上那些可愛的女人

如今,影視劇的女性無疑是精緻、摩登的,她們如同櫥窗裡的芭比娃娃,“展示”著當季最in著裝,兜兜轉轉的愛情,可我們幾乎看不到她們如何工作,看不到她們如何社交拓展。這些女性職業不同,可生活裡卻好像只有漂亮的辦公室和雞毛蒜皮、家長裡短、歇斯底里的婚戀生活。這樣扁平化的人物形象,淺薄化的情感刻畫(所有男人都愛女主,她也只能單純的只愛一個人),她們無法代表這個時代的中國女人。我們也無法被這樣的角色代言,被這樣的角色打動。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是中國編劇不會寫女人嗎?其實,國產都市劇曾刻畫過非常生動的女性奮鬥者。《北京人在紐約》裡的阿春,現在想起來,依然難忘角色的豔麗、精明與前衛,她會欺負初到紐約、人生地不熟的王起明,也會情不自禁地被已婚的他吸引。王起明經歷大起大落,為了贏創業資金賭輸了僅剩的幾萬塊美金,他打電話給阿春,阿春卻把他大罵一頓,讓他自己清醒清醒。這樣的阿春不僅可愛,更難得的是她身上合乎邏輯的生活張力:漂在異國他鄉能夠立足的女人,相比一夕暴富的賭博,她信仰的是用雙手撐起生存的空間。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還有我特別喜歡的老劇《情滿珠江》——裡面有最早一代的大青衣左翎,有現在被做成表情包的“雪姨”王琳,還有這幾年已經開始演媽媽的普超英。

我簡單複述一下劇情:七十年代初,大批廣州知識青年響應祖國號召,遠赴農村插隊落戶。在農村,他們受盡了各種各樣的艱辛。為辦理回城手續,譚蓉(普超英飾)甘心賣身換回一紙招工表,梁淑貞(左翎飾)也受到壞人侮辱,不堪沉倫的張越美(王琳飾)冒著叛國的罪名逃港尋親……改革開放後,廣州成為了領立潮頭之地,張越美與父親回到當年下鄉的地方投資建廠,梁淑貞當了工程師,譚蓉則妒火中燒利用婚姻做了進入張家的跳板。

最激盪人心的那個年代,上山下鄉的波瀾壯闊,兄弟夫妻反目的殘酷、商戰的勾心鬥角被濃縮在不到40集的劇情裡。這三位女主,沒有一個是傻白甜!哪怕是梁淑貞這樣人格上很完美的,也是“聖母”人精。當你擁有了足夠閱歷回味這些角色,你無法輕易責怪劇中的任何一個人。每個人都在時代裹挾和自身侷限中做了選擇並付出了代價。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這樣的電視劇還有很多,比如《外來妹》《風雨麗人》《公關小姐》等,現在來看,她們才是真正意義的“大女主”。

而那個年代的情感敘事是怎樣的呢?《牽手》《讓愛做主》《中國式離婚》裡,沒有痛打“第三者”或者“出軌男最終回頭”的劇情。《牽手》以開放式結局留給觀眾想象、評價與思考,《中國式離婚》則讓蔣雯麗演的林小楓帥氣地選擇了放手。

她們不是現在熒幕上浮皮潦草的偽精英大女主,而是真正把人生之舵握在手中的水手:對待工作呈現最專業表現,對待感情可以理智而現實的面對意外。嗯,這就是成年人心目中的成熟。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都市裡的女人應該是什麼模樣

最近《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獲得了不錯的收視和口碑,誠然,這兩部劇帶給我了驚喜。

但是,不是挑不出毛病。比如《北京女子圖鑑》,最受詬病之處就是,戚薇飾演的女主到底能不能代表北京職場女性?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你說不算,我說也不算,我們來看看數據。

北京是全國離婚率最高的城市,離婚率曾一度高達39%,而在這座城市的所有離婚決定中,有70%是由女性做出的。在北京,30歲至44歲的單身人群中,女性佔45%,且這一數據正在逐年增加。

北京的單身女性中,近五成購置有房子或車子,其中,12.35%的人同時有房有車。近年來,在購房的“新北京人”中,47%為女性,近五年來上升了13.1%,男女平等,將越來越在購房這件大事上體現出來。

北京女性在雙十一期間的購買能力全國最強。北京女性的奢侈品購買能力也位居全國第一。

生活在北京的女性,擁有全國最好的女性創業環境。在美國知名調查機構發表的2017年女性創業家的城市指數(WE Cities)的排名中,北京位於中國大陸所有城市中的第一名,上海排名第二,位於世界第一的為美國紐約。

這麼看來,《北京女子圖鑑》裡出現的各式各樣的女配(比如愛混飯局最終嫁去香港的,比如愛整容最終做了小三的)雖然有“炒話題”的嫌疑,可戚哥塑造的陳可還算是接地氣的吧。這也就是人們在爭議中,還是愛它的原因——觀眾們用收視率投了贊成票。

最後,我還是要祭出一個數據:在一項關於“成功女性的標準”的調查中,超過半數的北京女性選擇了“在其所處領域有一定成就”,只有5.4%的人選擇了“嫁給一位優秀的伴侶”。

“90後”國產劇裡的女人才是真·時代大女主

編劇、導演們,醒醒吧!不要再淺薄話、扁平化你筆下的女人了,觀眾們真心不樂意看了。作為女性,能把握人生的主動權,理直氣壯地想怎麼活就怎麼活,這才是最過癮的事。

我們想看到俞飛鴻這樣的小姐姐和年下男談戀愛,我們想看到袁泉這樣的精英女在職場上披星戴月、披荊斬棘,我們想看到蔣雯麗再一次“好想好想談戀愛”但不以結婚為目的!請給我們一個真實、生動且沒有偏見的女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