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得了冠心病,長期服用降脂藥物有副作用嗎?該如何避免?看完你就懂了!

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中風(週一)、糖尿病(週二)、高血壓(週三)、冠心病(週四)、骨科(週五)、頸肩腰腿痛(週六)、運動損傷及其他(週日)等疾病的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喜不斷。

【居家康復第64講】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目前冠心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其致死的人數超過所以的腫瘤死亡人數的總和,可以說冠心病已成為了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冠心病是多種危險因素所致的終身疾病,一旦發生伴隨人的一生,若不及時治療,將隨時可能出現心肌梗死和猝死等嚴重事件及嚴重的併發症。因此,已經發生冠心病的患者需要採取各種措施來改善症狀、防止病情的進展、阻止病情的惡化或復發、改善預後,其中包括應用降脂藥物。不過很多患者卻因擔心降脂藥物的副作用而拒絕長期服用降脂藥物,那麼得了冠心病,長期服用降脂藥物到底有沒有副作用呢?該如何避免?針對這個問題,下面筆者就來說說。(ps:本文的降脂藥物主要說的是他汀類藥物)

得了冠心病,長期服用降脂藥物有副作用嗎?該如何避免?看完你就懂了!

是藥三分毒,降脂藥物也不例外,長期服用是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損傷的。他汀類藥物在臨床使用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肝功能損傷、相關性肌病(如橫紋肌溶解、肌痛、肌炎等)、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腎損傷、過敏反應等,其中最讓大家對他汀類藥物產生恐懼心理的不良反應就不得不說肝損傷以及相關性肌病了。降脂藥物確實有可能會引起轉氨酶增高,但一般與劑量和藥物種類有關。大劑量的降脂藥物容易引起轉氨酶增高,一項包括13項研究的薈萃分析顯示,隨著劑量翻倍,他汀治療的肝臟損傷發生率出現了急劇的上升。他汀類藥物對肝臟的損傷表現為丙氨酸酶及天冬氨酸酶水平升高、膽汁淤積、無症狀孤立性轉氨酶升高等症狀,但最新研究表明他汀治療過程中的無症狀肝酶升高,並不能說明存在增加肝病的風險,換句話說在大多數情況下降脂藥物引起的轉氨酶增高,不意味著肝臟的損害,出現不良症狀後及時停藥或更換降脂藥,轉氨酶水平就會降下來,必要時給予保肝治療,肝功能多可恢復正常。另外,據資料顯示,與他汀相關的肝功能損傷發生率大約為1.2/10萬。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因害怕降脂藥物有可能對肝臟產生損害而拒絕服藥,當然如果患有活動性肝病、不明原因的持續性肝酶升高、任何原因的肝酶升高超過正常值上限3倍、失代償的肝硬化、急性肝衰竭等則不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

得了冠心病,長期服用降脂藥物有副作用嗎?該如何避免?看完你就懂了!

相關性肌病是他汀藥物使用過程中的一項主要不良反應,一般包括肌痛、肌炎、橫紋肌溶解。95%的他汀相關性肌病主要表現為肌痛及輕微的肌炎,橫紋肌溶解是罕見但嚴重的不良反應,不過發生率小於萬分之一。研究發現,肌病出現一般在用藥後1個月發生,少數患者在用藥後6個月發生,但大多數肌肉副作用在停止服藥後1個月自行消失。因此,如果出現肌肉不適或無力症狀以及排褐色尿時,高度懷疑肌炎時,應立即就醫,必要時停止他汀治療。另外,同時其他種類的降脂藥物(如貝特類)時,有可能增加肌病的發生率,我們要多加留意。

得了冠心病,長期服用降脂藥物有副作用嗎?該如何避免?看完你就懂了!

最後,為了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長期穩定並逆轉,冠心病患者需要服用降脂藥物,才能達到穩定的調控血脂的療效,但截止目前,降脂治療還沒有明確的期限終點,必須把“壞膽固醇”長期控制在治療目標值以內甚至低值,若是停藥,則被藥物抑制的異常血脂將會恢復到服藥前水平,之前因服用藥物而停滯的動脈粥樣硬化進程也會隨血脂水平的升高又加速發展,更嚴重的是在此後一段時間,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反而會顯著上升。有資料顯示,他汀類降脂藥的臨床獲益與服藥時間有關,治療時間越長,獲益越大。總之,他汀類降脂藥物對於防治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患的收益遠遠大於副作用,治療過程中的潛在風險並不能掩蓋其確切的臨床益處。當然為了減少長期服用降脂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建議在服用他汀類降脂藥物前、以及服用後一個月檢查一下肝功能等,以後每6~12個月複查一次,防止發生嚴重的副作用。

得了冠心病,長期服用降脂藥物有副作用嗎?該如何避免?看完你就懂了!

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延伸閱讀:

1、《 》

2、《 》

3、《 》

4、《 》

參考文獻:1、鍾江華;《大劑量他汀強化降脂治療的利與弊》;2、王春豔;劉永利;《他汀類藥物臨床規範化治療、安全性及降脂外作用》3、鄭振中;《學習指南,規範降脂治療》(ps:資料來源於365醫學網,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