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讨好型人格的人有哪些错误的心理逻辑?

一只漂亮的花狸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非常相信下面的几个逻辑:

一、只要我顺从他人,他人就会喜欢我。

二、如果我不顺从他人,他人就会讨厌我,不理我。

三、他人的喜欢是暂时的,讨厌却是永久的。

四、我的付出再大,也有可能不够。我的错误再小,也有可能致命。

这四条心理逻辑,就像一条井字型绳索那样,将讨好型人格的人牢牢地固定在原地。

他们每天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地觑着他人的脸色,说着别人可能喜欢听的话,压抑着自己真实的情绪,生怕一个不小心前功尽弃,毁掉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好印象。

但雷区实在太多,有时难免顾此失彼,于是讨好型人格的人常常在事后扪心自责,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不对,以至于自己现在依然做不到期待中的八面玲珑从容自信。

是的,讨好型人格的人永远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别人对自己的喜欢怎么都不够。


上述的那四条逻辑,如果是局外人,一眼就能看出其双重标准、以偏盖全等逻辑谬误,但身处其中的人们却往往执迷不悟,因为他们过往的经验让其太过相信自己的逻辑,将自己感受到的一切都以这种方式解读,结果就陷入自证逻辑的怪圈中越来越深。

因此,他们永远想不到,如果周围的人真的不那么喜欢他们,其原因可能不在于他们顺从得不够,而恰恰是因为太过顺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个人界限与个性。

一个不设界限的人,会诱使他人利用他、无视他的感受,而一个没有个性的人,则会让人忽略他的存在,不知该如何与之相处,因为他实在没表达出什么内容,就像一个空空如也的存在,让人做不了什么。

世界可能与我们的设想大相径庭,有没有勇气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来访者来信

容安老师,您好!

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被忽视的那一个,好像所有人都看不到我。从小我就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更疼爱弟弟,根本不关心我。7岁那年,有一次我发烧40度整整在床上躺了一整天,奶奶竟然不知道……

我总是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可是真的、真的、真的没有人认真听我说话,好像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会在我身上停留。在办公室里好像没有我这么个人一样,我试图融入大家的对话,可是都失败了,我就是那个异类…

有时候,和别人相处,别人会给我脸色看(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敏感),我不敢反抗,不敢表达我的不悦,我只能试图去讨好,哄对方高兴,如果对方给我一个笑脸,我就会开心一整天。如果对方对我很冷淡,我就会一直想我怎么做才能够让TA对我表现出友好…

其实有时在想,影响我情绪的那些人对我而言并不一定是很重要的人,我为什么如此重视他们的感受呢?

我不敢跟别人吵架,别人对我大喊我就想赶紧讨好TA,平息这场战争,但我的内心很不甘心,觉得是被人欺负了,但是争吵的当下我真的不敢也做不出反抗的行为,甚至都不敢大声说话,只想着怎么做能让对方别再喊了…

我活得好卑微…

容安老师,我是不是讨好型人格吗?可以帮帮我吗?帮我走出这种人际困境。

受伤的小妖精

“被看见”是很多人一辈子的追求。“被看见”意味着存在感,存在意味着对他人和世界产生影响,意味着自身价值的实现。当我们在群体中不被重视,内心就会产生怀疑,“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正如“小妖精”在信中写到,她无法融入群体,感觉到自己是异类,异类意味着对他人没有价值,没有价值就不会被保护,失去群体的保护,个人的生存将受到极大威胁。所以,

当人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时内心就会产生深深的焦虑,那是一种生存焦虑……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会过分在意他人的感受,担心别人不开心,总是要不自觉的取悦他人,甚至是牺牲自己的感受来让别人觉得舒服,不会拒绝更不会提要求。然而讨好型人格的人并不是“以他人高兴为己任”的,讨好会让他们陷入深深的自卑当中。就如信中所说的那样,她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笑容开心一整天,也会为别人的冷淡毁掉自己的大好心情。她并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觉得自己“活得好卑微”……

讨好是从小学习到的一种生存手段,大多数讨好型人格的人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注。小时候我们依赖抚养者的照顾才能生活下去,抚养者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TA高兴,我们就会开心,TA冷淡,可能我们的温饱都得不到保证。小时候我们体会到的冷漠与忽视对我们而言是一种生与死的挑战,我们太害怕这种感受了,所以要表现得乖,表现得讨喜,这样就可以多获得一些爱与关注,我们就会多一些安全感。于是讨好成为了保证我们能够生存下去的手段,尽管我们已经成年,然而内心的小孩还是那么脆弱、缺爱、渴望被关注。

不讨好是要付出代价的,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不讨好就要做自己,做自己的时候就无法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么就会面对他人对你的失望、不满甚至是愤怒。当这些在你们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时候,你能做到虚怀若谷、熟视无睹吗?内疚、焦虑会不会将你淹没?从小以讨好来博得抚养者的爱和关注,这里面的逻辑已经非常清晰“只有让别人高兴,我才不会被抛弃”,对于被抛弃的恐惧会随着你做自己汹涌袭来,你真的能够坚挺住吗?小妖精”之所以害怕和人吵架就是因为无力面对他人的愤怒,也许在她的内心深处,有个声音一直在喊“人家生气都是因为你不好!惹别人生气就会被抛弃!”,生活在这样的声音中,怎么能够有胆量和他人争吵呢?只能尽快讨好来平息对方怒火,仿佛只有对方不生气了、不喊叫了,世界才能重新拥你入怀……

总是纠结于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是一个极度内耗的过程。这几年的咨询中,很多来访者都纠结于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每天都在讨好,每天都在后悔讨好,每天都在思索怎样才能不讨好…穷思竭虑。我们体会这些感受、思考这些问题所消耗的心理资源远远大于讨好本身。其实,人们真的妖魔化了讨好这件事。讨好型人格作为一个新鲜而又略带专业色彩又不失受众的名词就这样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广大吃瓜群众…

讨好是潜意识为你做出的最经济的选择。就像电流会自动选择阻值较小的支路一样,潜意识会帮助我们选择最有利且最“节能”的行为方式。我们之所以一直不喜欢自己的讨好,却一直不自觉地讨好,一定是因为讨好给我们带来了好处。毕竟讨好对方就能够确定对方不会离开你,你也不必经历分离带来的失望与焦虑。相比讨好后的纠结,不讨好带来的对于关系的失控感、被抛弃感、罪恶感、内疚感、焦虑更加让人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尝试,

讨好本身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是多掌握了一种生存技能,也让自己生活在如此繁杂的世界中对于人与人的关系有了一份掌控感。但是如果一直纠结于该不该讨好?如何能够不讨好就会得不偿失了。“度”这个字真是博大精深,放之四海皆准~~~

让我们安于讨好,愉快地讨好,不纠结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讨好~~~


容安心理psy


讨好型人格在心理学的定义中称之为“迎合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含有强烈的自我牺牲成分在内从而导致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冲突同时自己也深感痛苦的障碍。

职场上,他们总会不自觉地承担更多别人的工作,只要对方一提需求就轻易接受,根本不考虑自己,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在生活上,永远都是“老好人”的角色,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甚至会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乃至金钱去换取别人的认可。

讨好型人格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点:

No.1对别人的感受特别敏感。他们总是迎合他人,讨好他人,所以对别人的感受特别敏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么别人会不喜欢,总是渴望听到他人的评价,以此获得肯定,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想。”

NO.2不敢拒绝别人。他们害怕说不,不懂拒绝,被人占了便宜也会选择默不作声,担心一旦拒绝,与别人的关系就会破裂,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淡化自己的需求,从不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即使要求很难实现也会应承下来,硬着头皮满足对方,在没能完成他人要求时,还会非常歉疚,频频道歉。

NO.3做事缺乏原则。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去取悦别人。即使很忙很累,别人拜托你帮忙,总会立马答应。心里不情愿,却一直忍着不说,压抑自己的想法。


大爱社工


说道讨好型人格,就让我想到了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女主人公松子。

松子的一生卑微的讨好着他人,小的时候因为妹妹体弱多病,因此松子理所当然就成了被忽视的对象。在松子的印象里,父亲唯一一次对她露出笑脸,是因为她无意间扮了个鬼脸。因此她为了讨好父亲,一次次的扮小丑来博取父亲的关注。

而习惯性卑微讨好的结局就是,她的一生不断遇到渣男,不断的倾情付出,又不断的重复受伤。松子的一生都在为了讨好他人而活,却一生都在被嫌弃。

讨好型人格的错误的心理逻辑,在我看来有这3点:

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在等着他人发号施令,总怕自己的提议被他人嫌弃,因此从不主动提议,总是附和他人。

对别人的感受特变敏感

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么会惹他人不开心,从而导致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

不敢发出请求,很难拒绝别人

这类人害怕说不,不懂拒绝,就算是被别人占了便宜也会选择默不作声;更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怕自己给别人添麻烦,成为别人的负担。


龙猫的栖息地


每天三分钟,让你获得一个心理知识,这里是壹心理的3分钟心理学。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有哪些错误的心理逻辑?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先人后己,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似乎这样的行为,才能贴合一个主流并正常的人际行为标准。

然而,长期处于这样的要求下,人们很容易出现两种倾向:

一种是变得虚伪,所谓心口不一;

而另一种人发展到极端,则形成所谓的“讨好型”人格——

他们把别人的评价看得特别重,不敢做自己,平时唯唯诺诺,害怕与人冲突,行为以取悦别人为主;他们是大家眼里的“好人”,内心却非常痛苦……

为什么他们明明活得很压抑,却还是处处讨好别人?这是因为“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有着以下4个错误的心理逻辑:

1.过度敏感与自责

讨好型的人通常对别人的情绪极其敏感,别人有一丝不悦,他们都能快速捕捉到。

遗憾的是,他们之所以这样,通常是因为内心有一个不好的假设,即他们会认为别人的情绪变化跟自己息息相关,别人不高兴就是他们表现不好造成的,所以他们有义务让别人高兴。

同时,他们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为此,他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时刻关注别人,为的是赶在别人指责自己前,及时调整自己,让别人对自己满意。

2.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讨好型的人对别人的负面反馈,往往吸收很快;他们习惯使用“别人都很强、很好,而我很弱、很差”的模式来解释一切事情。

所以他们很难相信自己的判断或决定,而必须依赖他人的评价。

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本质上是一种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来获取安全感的方式。

潜意识里的声音是:“我都这么弱、这么贬低自己了,我不会攻击你,只会捧着你。你也就不好再来攻击我了吧,因此我就安全了”。

3.不敢发出请求,很难拒绝别人

具有讨好型特征的人很害怕给别人添麻烦,因为他们有很深的不配得感。

当他们获得帮助时,往往会表现得受宠若惊,感觉自己承受不起别人的帮助和恩惠。

与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相反,他们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即便意识到别人的需求不合理,他们也不敢拒绝,害怕拒绝会让别人不满。

即便他们做出了拒绝的行动,也会反复给别人道歉,试图消除别人的不悦。

4.缺乏界限和原则

讨好型的人做事以取悦别人为目的,这就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原则和界限。

一方面他们会守不住自己的界限和原则,任凭别人入侵自己的边界;

另一方面他们也容易突破别人的界限,对他人有过度期待,但往往因为别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而受伤。

以上就是讨好型的人常有的4种错误逻辑,尽管有时候我们自己也意识不到这些荒谬的逻辑,却按照这些逻辑指导着自己的行动——

因为我们从小就是这样长大的,当我们长大后,讨好父母的模式,就变成了讨好整个外部世界的模式。

但我们必须时刻察觉这些模式的不合理,才有可能在行动上改变,不然我们就会一直讨好下去,甚至把这些模式传递给后代。

那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这里是壹心理3分钟心理学。更多有趣有用心理知识,请关注公众号【心理公开课】,还可以领取60节心理学入门精选课哦~

壹心理


说实在的,讨好型人格其实很让人心疼。一般这种性格的形成,和家庭环境有一定关系。

严厉型,否定型的家教。以及寄人篱下和缺爱的孩子更容易有这种心态,不自觉的配合别人说话和行动,没有自我意识。甚至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害怕遭到反对和排斥,当这种行为成为惯性的时候。也就造成了讨好型的人格。

这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后天的“老好人”型。 谁说什么都随声附和。没有个人观点,表面上和所有人打成一片,实际上是最不被重视的人群。之所以有讨好型人格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过高评估了别人,过低估计了自己。害怕发声害怕出错。

2.顺从的态度试图以心换心,以情动人。得到大家的赞同和认可。

3.凡事看的太明白,也做的很明了。事不关己的事情漠不关心,也没必要参与。只要不影响个人利益。


讨好型人格的人大都敏感细腻,很容易觉察到别人细微的情绪波动。善于反省,处处小心翼翼,看别人脸色行事。实际上是活的很辛苦的人群,给自己的压力也比较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更重视自我意识强,个性鲜明的人群。有讨好型人格特质的人虽然无害,但普遍被认为可利用价值不大。应该试着调整一下个人的心态,不要担心不同的观点,更无需看谁的脸色。你才是自己的主人。相信你有了大无畏的精神,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存在感。

我是最好实名制,感谢您的关注~


最好实名制


说到错误的心理逻辑,就不得不提到认知行为疗法的创始人阿隆·贝克(Aaron T. Beck),他在创建认知行为疗法时,就特别关注到,人们错误的心理逻辑,是如何引起情绪困扰和心理障碍的。


他发现具有情绪困扰和心理障碍的人们有三种错误的非理性信念:

1,我不可爱:意味着没有人喜欢我。

2,我不胜任:意味着我完成不好工作、学习,总是会失败。

3,我没有价值:意味着我不值得被关注、被看到、被表扬。



这三种非理性信念体现在讨好型人格的人身上,会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1,我不可爱(没有人喜欢我):因为人们都不喜欢我,所以我需要顺从他人、讨好他人、让他人觉得满意,别人才会不讨厌我,愿意和我待在一起。


2,我不胜任(我做事总会失败):因为我做不好事情,所以我需要求得他人帮助和支持,如果我不讨好别人,别人不可能帮助我支持我。


3,我没有价值(我不值得被关注):因为我是没有价值的,没有人会关注我,如果我不讨好别人,别人就不会理我。所以我需要通过满足别人,来获得关注。


曾旻


唯一且致命的,就是太过于关注别人的眼光,也就是俗称的脸皮薄。

总有人识图用各种条例来解读讨好型人格,也就是性格色彩中的绿色性格,但归根结底,都是社会属性的原因。让我们来看一下最广为流传的4个分类。

1.过度敏感2.贬低自己3.不敢发出请求,很难拒绝别人4.缺乏界限和原则

不难发现,这些分类都是建立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上 ,这也应对了绿色性格最明显的特点。看过《欢乐颂》的人,对于关关必然不会陌生,她就是绿色性格的典型代表。总是希望让别人舒服,宁可自己承受痛苦。

性格是天生的本质,后天的培养只不过是在本质的基础上增添色彩,因此性格没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对这个社会环境,绿色性格确实不占优势。但相对的,绿色性格也有许多让人喜爱的特质。

那么绿色性格有哪些优点那?

1、处事温和

你打我,我忍,但是我有底线。

2、沟通条理

我希望我们双赢,也希望你在我们的谈话中感到舒服,如果有问题,那么我自己改变。

3、宽容朋友

成我我的朋友,并没有什么条件。相处中,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伤害我,放心,我会尽量宽容你。

4、人本管理

我会尽量提高自己,尽量避免社交的冲突,尽管我有高超的社交手段,但我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让你觉得舒服。

有些跑题了,但是既然介绍,那就相对全面一些才好,对于问题的答案,就在第一句话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每天10分钟,解读一本经典好书,更多资讯请点击上方关注。


简读BOOK


一个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会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1)都是我的错。

对别人的感受过度敏感,觉得别人不高兴都是自己表现不好导致的,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他们会时刻关注着别人,及时调整自己,让别人满意。

(2)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所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内心里都会认为:“我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事情,而必须依赖别人的判断和对我的评价才行”。

(3)不敢发出请求,同时也很难拒绝别人。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很害怕给别人添麻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不敢开口寻求帮助,因为怕被拒绝。同时,如果有别人想他寻求帮助的时候,即使是比较不合理的需求,讨好型人格也会选择接受。

(4)没有原则

讨好型的人做事情主要是以取悦别人为目的,特别害怕别人的不满和抱怨,这样就导致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原则,任凭别人对自己无限制的违矩但是却不敢做出反抗。

以下是网友们归纳出的8条中国人常见委屈,看看你中了几条?

  • 都不容易
  • 你喜欢就好,随便吧
  • 别管我了
  • 忍一忍就过去了
  • 别伤和气
  • 那好吧
  • 可以,没问题,再晚我也会做完
  • 习惯就好

看到最后的帅哥美女们,点个赞和关注吧,给我一点更回答的动力吧(*╹▽╹*)

祝点赞和关注的你余生有酒有钱有你爱的人~


小棉司吉宝宝


讨好型性格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就是那种大跑小跑,从我们的大陆跑到台胞那里去讨好独派们。他们狐假虎威,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偷,无所不能。讨好那些资本家,做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讨美帝高层开心。讨好他她那些资本家了。像一只哈巴狗一样。见了他们的主子就嗷嗷直叫。见了穷人哪,屌都不屌。那就看不起你的了?谁让你是穷人呢。

另外呀!他她们们还要求私有化,要垄断所有的钱财名利归他们所有。再来讨好天下人民,说什么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好,做鲁迅为人民呼唤公平正义。其实啊,他们所有的言行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为了争名夺利是必须的啊。

在这里我想对这一帮哈巴狗们说。你们怎么讨好独毒派也没用。该来的终究会来的。看把你们这两面人给忙的呢,这头跑那头,跑跑跑、忙忙忙、忙得不可开交。警告你们这一帮两面人物♬︎*(๑ºั╰︎╯︎ºั๑)♡︎♬︎*(๑ºั╰︎╯︎ºั๑)♡︎

你们怎么伪装也是没用的啊!纸里包不住火啊!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个规矩的人吧!这样的中国人活得才踏实、才有尊严。还是多多的讨好讨好真正的中国人民。不弄虚作假、不虚伪做作。用你们的诚心诚意来对待中国人民。切记切记哦,反动派的下场可没有好下场。那会很惨的。残不忍睹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