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唐朝藝術——唐三彩

精品簡介

唐朝藝術——唐三彩

唐朝藝術——唐三彩

【名稱】唐三彩雙駕車

【類別】雜項

【規格】高約:26.5cm

【文物原屬】瓷器

【自定價】1500萬【港幣】

唐三彩,中國古代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 。

1905年隴海鐵路洛陽段修築期間,在古都洛陽北邙山發現一批唐代墓葬,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並且沿用至今,享譽中外。

釋義

唐三彩,是從唐墓挖掘出來的陶器之泛稱,後來學者視為一種陶瓷分類上的術語。唐三彩並非專指那三種色彩而言。在唐墓中所挖掘出來的各類陶俑、陶像,以及其他陶器上,有的只有單彩,或者二彩,有甚多的器物,卻具有較複雜的多彩顏色。一般而言,除了胎體的白地之外,鉛黃、綠、青三彩最為普遍,在三彩的調配技法上,也最富藝術的韻味。唐三彩的器皿較少,而小馬、小家畜、小家禽數量較多,均具豐美的藝術意匠,尤以各種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形象的魌頭,最具藝術價值。三彩器正表現出唐代各種實際生活所應用的器物,而在這些器物中,卻把當時社會生活的形態很完備的呈現出來,由此獲知殉葬的明器與其他器物的形制與數量,均按照墓葬者生前官階,以及門第的大小而定。例如唐禮明器之制,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挺馬偶人高一尺。其他音樂隊、童僕之屬、威儀服玩,亦各視其生前之品秩而定之。初唐之末期,始興厚葬之風,其後自盛唐至中、晚唐,厚葬之風益甚,舁明器而行街衢,陳墓所,奏歌舞音樂,張帷幕,設盤床,以造花、人形、飲食施路人,殆如祭祀。因為唐代講究以三彩明器作為陪葬品,所以,從清末建築河南汴洛鐵路以來,在洛陽北郊邙山等地之唐墓中,先後發掘為數頗多之三彩器與俑像。唐三彩不論其形制與色彩之施化,均具極高之藝術意匠,乃引起日本、歐美各國人士之注目,而以高價購藏,從此唐三彩遂被列入世界藝術之一部分。以上引自君友會王愛君美術文獻《唐三彩》。唐三彩製作最盛之時為開元、天寶至大曆年間(公元七一三~七六六年)。其藝術成就是震古鑠今,聞名中外的。唐三彩是由一個健全強明的朝代所啟毓而成,同時,它也具體而活躍的反映出此一健全強明的時代精神。

誕生背景

唐三彩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在中國的陶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唐三彩誕生於唐代是有其文化淵源的。首先,成熟的陶瓷技術是唐三彩誕生的物質基礎;其次,唐代盛極一時的厚葬之風是促成其誕生的直接導向;第三,唐代各個領域的歷史文化是孕育其最好的藝術養料。唐三彩的誕生也是三彩釉裝飾工藝的誕生,是釉彩裝飾和胎體裝飾結合的過程。輝煌璀璨的唐三彩,其絢麗斑斕的藝術效果在雕塑精美、造型生動的俑上得到了完美的發揮和淋漓盡致的展現。

製作材料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在同一器物上,黃、綠、白或黃、綠、藍、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時交錯使用,形成絢麗多彩的藝術效果。"三彩"是多彩的意思,並不專指三種顏色。

唐三彩是一種多色彩的低溫釉陶器,它是以細膩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鉛的氧化物作助溶劑,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溫度。在燒製過程中,用含銅、鐵、鈷等元素的金屬氧化物作著色劑融於鉛釉中,形成黃、綠、藍、白、紫、褐等多種色彩的釉色,但許多器物多以黃、綠、白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種或兩種,人們統稱為"唐三彩"。

三彩胡人牽駱駝俑(現藏故宮博物院)製作唐三彩,是先經過舂搗、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捏製成一定形狀,再修整、晾乾後,放入窯內經1 000℃燒製,待冷卻後,上釉掛彩,再入窯焙燒至800℃即可。

唐三彩不僅在唐代國內風行一時,而且暢銷海外。還在印度、日本、朝鮮、伊朗、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十多個國家發現唐三彩。

藝術魅力

唐三彩馬(現藏故宮博物院)隨著社會的進步,複製和仿製工藝的不斷提高,唐三彩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洛陽人在傳統唐三彩造型的基礎上開發出了平面唐三彩,他們還將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更多更好的唐三彩作品。

唐三彩作為傳統的文化產品和工藝美術品,不僅在中國的陶瓷史上和美術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當得要的作用。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輸出國外,深受異國人民的喜愛。這種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斕釉彩,鮮麗明亮的光澤,優美精湛的造型著稱於世,唐三彩是中國古代陶器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唐三彩的複製和仿製工藝在洛陽己有上百年的歷史了,經過歷代藝人們的研製,使"洛陽唐三彩"的工藝技巧藝術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唐三彩的製作工藝也得以繼承和發展。

歷史意義

唐三彩這一種工藝品的特點,它有中西文化的交流特點在裡面,這個造型是雞頭器皿,從考證它當時是西域國家甚至中東國家的一種盛酒用的器皿,但在中原地區把它作為一種工藝品來製作,並且從人們的使用中可以看到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華,在初唐、盛唐時達到高峰。安史之亂以後,隨著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於瓷器的迅速發展,三彩器製作逐步衰退。後來又產生了"遼三彩"、"金三彩"、但在數量、質量以及藝術性方面,都遠不及唐三彩。

唐三彩鑑定及拍賣價格

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動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類,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出土的唐三彩,從現在分類來看主要也是分為動物、器皿和人物三類,尤其以動物居多,這個可能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在我國古代馬是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戰場上也是需要馬,農民耕田也需要馬,交通運輸也需要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馬比較多,其次就是駱駝也比較多,這可能和當時中外貿易有關,駱駝是長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那麼人們經商可能就是從東往西,從西往絲綢之路沿途需要駱駝作為交通工具。所以說,匠人們把它反映在工藝品上。人物一般以宮廷侍女比較多,這個反映就是當時的宮廷生活有關。

部分藏品的成交記錄

1989年,蘇富比拍賣,《洛陽的牡唐三彩》以287萬港元成交。

1991年,佳士得拍賣,《唐三彩駱駝載樂俑》以429萬港元成交。

1992年,蘇富比拍賣,《明代唐三彩馬傭》四屏以 748萬港元成交。

1994年,蘇富比拍賣,《唐三彩-枕》以816萬港元成交。

1999年,佳士得拍賣,《唐三彩-馬》以829萬港元成交。

2002年,蘇富比秋季拍賣,《唐三彩黃釉罐》,以2022萬港元成交,創唐三彩拍賣價。

2004年,中貿聖佳春季拍賣,《唐三彩-沙漠之舟》以990萬元人民幣成交。

2005年,上海長昊秋季拍賣,《唐三彩黃釉罐》以1400萬港元成交。

2006年,捨得拍賣(北京)再次拍賣《唐三彩-馬》,最終以成交價880萬元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