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吳健雄:有主見、有韌性才能有作為

手持手術刀佇立於手術檯前,奔波於病房之間忙碌救治病人,這是中國醫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吳健雄教授的工作寫照。他有主見,遵從初衷嚴謹行醫30多年矢志不渝;他有韌性,無論艱難險阻,他都堅定不移地去思考和探索癌症治療的高難問題;最終他大有作為,經過十多年刻苦攻關打開了肝癌診療的新局面和新篇章。

吳健雄:有主見、有韌性才能有作為

吳健雄教授

吳健雄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肝膽外科主任。美國UCLA客座教授;國際肝膽胰外科協會成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一級協會)常務理事,腫瘤防治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肝癌專業學組主任委員;國家衛計委企業管理協會外科技術創新與推廣分會副會長;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臨床研究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肝癌學組委員;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常務委員;北京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01

做個好醫生功底很重要

對從醫的渴望是從他孩提時代開始的,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寬裕,遇到發燒、感冒、瘡癤等疾患,父母姐妹們就會到野外採些草藥來治療,如薄荷薑糖茶治感冒、桑葉煮雞蛋治眼疾、芙蓉花敷貼治背癰、魚腥草可消炎退燒、蛇咬傷用半邊蓮治療、吃蛇肉可以治瘡癤等,所以吳主任至今都對中醫和中草藥有著美好的回憶。1980年吳健雄如願以償考入了同濟醫科大學,向著從醫的目標開始了紮紮實實的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系統學習,本科五年心無旁騖地學習成了他的頭等大事。同濟醫科大學是一所具有110餘年辦學歷史的醫學名校,是我國現代醫學教育的發源地之一併堪稱中國南方地區醫學院校的翹楚,在這樣的環境中浸潤和學習真是讓他感到無比的享受。功夫不負有心人,連續五年三好生、品學兼優的他1985年畢業時就被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擇優錄取並分配到腫瘤醫院工作至今。在不脫離繁重工作的同時他又刻苦攻讀研究生,在這所名揚中外的頂級醫學學府中繼續接受嚴格、先進、規範的醫學素養的灌輸及科研意識和醫療技能的實踐與操作,以優異成績取得了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專業外科博士學位,他自幼的幻想與憧憬一步步變成了現實。

正是秉持著對醫學事業的熱愛,他潛心從事肝膽胰、胃腸及乳腺癌的臨床診治研究30多年,並主攻原發性肝癌及肝轉移瘤的外科治療,特別是在中央型肝癌以手術為主(包括微創技術)的綜合治療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其間還開展了一系列國內領先的科研工作:1995年在國內領先開展轉移相關基因CD44vmRNA與大腸癌的相關性研究,論文《轉移相關基因CD44v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被國際刊物Chemical Abstracts及Biological Abstracts引用;2000年6月在國內率先採用手助腹腔鏡配合超聲刀現代高科技外科新技術成功地進行了結直腸癌根治術,取得滿意療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06年在國際上首次研究發現COX-2啟動子區遺傳變異與大腸癌發病以及進展相關(此項研究被列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劃課題)。

剛參加工作時吳健雄是一名腹部外科醫生,當時腹部外科還未細分亞專業,他每日要接診大量肝膽胰腺癌、胃腸癌及乳腺癌的患者,病種繁多,挑戰和壓力隨之而來,然而也正是這些繁雜的病種和大量高風險的手術磨練了他,給了他在臨床一線日復一日積累並掌握腹部常見腫瘤的規範診療的絕好機會。他從一名年輕的住院醫師成長為在肝臟腫瘤外科治療上頗有造詣的資深學者,他腳踏實地積累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腳步從未停止過,對探求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態度從未懈怠過。由於出色的工作業績,1997年他被破格晉升為副主任醫師,2000年起擔任腹部外科副主任職務。

30餘年的從醫職業使他堅信自己是一名優秀的醫生,30餘年中能頻繁見到經過他親手治癒的病人來到他面前報喜,所以當問到他什麼是幸福這個話題時,吳健雄主任會不加思索脫口而出:“對我來說就是從醫最幸福!因為醫學是偉大的事業,做醫生是崇高的職業,我們臨床醫生的工作確實很艱辛,尤其是外科醫生常常要冒著很大風險去應對高難度手術,但這個職業確實值得我們這些從醫者為之作出超乎常人的自律與付出,尤其是看到經過我的努力救治能為瀕臨死亡的病人帶來生的希望,那種幸福感真是油然而生,任憑什麼都不可取代。”吳健雄主任一貫鼓勵創新精神,提倡肝癌的多學科綜合治療,在腹部肝膽腫瘤尤其在難度很大的中央型肝癌診療領域有極高的威望。醫學的每一次創新都是挑戰,都會有壓力,但吳健雄主任卻從不排斥新事物新技術。2000年5月吳健雄教授去參加在香港舉辦的第一屆亞洲高級微創外科培訓班,之前從未接觸過腹腔鏡的他從香港回來後就做了國內第一例手輔助腹腔鏡大腸癌根治術。談到創新他認為:“創新是專業發展的生命,同時創新要講科學,要以遵循腫瘤診療基本原則為前提,並且要有堅實的專業技能基礎。因為臨床工作直接關係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尤其對外科醫生而言,不僅要有冒險精神,更要有認真務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02

中國人的病要由中國醫生自己來解決

原發性肝癌是常見的高度惡性腫瘤,被稱為“癌中之王”,全世界每年肝癌新發病例數大約55%在中國,以致肝癌堪稱我國的“國病”。為了解除這個“國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吳健雄教授自2006年接任腹部外科肝膽腫瘤專業組組長後,設立了“中央型肝癌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攻關研究項目,中央型肝癌是手術風險最大、治療難度最高的肝癌特殊類型,對其治療方法的認識與探索代表了肝癌西醫治療的發展歷程。為了攻克中央型肝癌手術切除的難關,吳健雄主任應用肝臟的微創解剖方法,創立了“肝區域選擇性適時血流阻斷技術”,對合並有肝硬化高難度的中央型肝細胞肝癌患者施行安全的精準肝切除,他率領研究團隊,常常每週數天每天連續手術時間達十幾個小時,到如今的十多年來中央型肝細胞癌的手術切除率達100%,且沒有圍手術期死亡,大於90%病人的肝功能在術後1周內恢復到A級,生存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3年底,吳健雄主任在《World Journal of Surgery》(《世界外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中央型肝癌手術安全切除新技術的論文,並將多年來所做的“中央型肝癌”的手術演示錄像寄到論文審稿員手中,贏得了國際同道的高度讚揚,吳主任還被聘請為該雜誌的編委,並由他將“安全切除中央型肝癌”的應用研究成果和理論帶向國際。

吳健雄:有主見、有韌性才能有作為

吳健雄教授創立的“肝切除術中肝區域選擇性適時血流阻斷技術(Selective and dynamic region-specific vascular occlusion,SDRVO)”,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安全切除中央型肝癌,在實施手術過程中的優勢在於能有效減少術中出血,提高切除率及手術安全性,無圍手術期死亡;利於術後肝功恢復。在針對肝癌的治療方法上他還採用建立中央型肝細胞癌術後聯合放療、介入、消融、生物免疫、內科抗病毒及靶向藥、中醫藥及心理輔導等個體化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同時堅持實施術後早期腸內聯合腸外營養支持治療,有效改善術後免疫功能和肝功能,顯著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

在談到對惡性腫瘤的施治時吳健雄主任表示:“腫瘤的發病發展很複雜,沒有明確的病因,相關因素又很多,所以腫瘤的防治一定要從多方位、多渠道入手。目前,肝癌是我國三大癌症之一,其防控形勢很嚴峻。很多醫學前輩在肝癌診療方面在過去幾十年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們開拓性的工作使我國的原發性肝癌治療在國際上處於先進水平。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人們對於肝癌的認識在不斷加深,肝癌的治療正朝著局部與整體並重、腫瘤分期與個體化治療結合、生存期與生活質量兼顧的方向發展,目前我國肝癌的綜合治療水平總體還不夠理想,還需要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醫務工作者方面繼續付出努力。”為提高肝癌的整體治療水平,吳健雄主任帶領團隊進行基礎與臨床相結合、中西醫互補協同的應用科研攻關,除了組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還創建了“肝膽腫瘤疑難病例多學科整合醫療會診”機構,會診的肝膽腫瘤疑難病例來自全國各地,通過分析討論疑難病例,使得參與會診的肝膽腫瘤醫生的專業水平也得以快速提高。另外主持國家級繼續教育課程“中央型肝癌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的培訓班,大力推廣該綜合治療模式在全國範圍內的應用(自2012年至今每年一屆)使之惠及廣大的肝癌患者。再有以發揮中西醫優勢互補防治原發性肝癌為主題,於2013年及2017年兩次被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十大重要科研機構主辦的“香山科學會議”聘請為執行主席。

目前吳健雄主任帶領同仁繼續深入研究實踐,進行著中央型肝癌侵犯重要血管的術前放療,以及中央型肝癌切除聯合術中放療的前瞻性對照研究,在這一根治“國病”的領域,他下定決心精雕細琢勞心勞力,他的理想是要為病人帶來最好的治療效果,為國家建立起符合中國人群特點的國際肝癌治療標準。

2018年1月吳健雄主任領導的肝膽外科榮獲了院級“2017年度臨床科室績效考評表揚科室”獎項。作為科室主任他總是一貫帶領科室同仁共同進步,談到管理他認為:“做好科室管理最重要的是醫療安全管理,沒有安全為前提,一切都是空談;其次要建立一套好的制度使大家能自覺遵守;再有對進修生、研究生和年輕醫師的教育培養,不僅要重視專業知識理論的學習和技能提高,更要注重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教育,具備職業道德的醫生才能保證病人的切身利益。還有一點是人性化管理:腫瘤外科臨床工作不僅繁忙風險高,以致多數醫生都缺乏規律的作息時間,日常值班後常常享受不了應有的休息,超時超負荷工作是很平常的事,遇到複雜高危的肝膽腫瘤,手術時間就更是難以預測。我們要求醫教研全面發展,在做好臨床工作的同時還要搞科研、寫論文、抓教學,以及參加多種學術交流活動,因此‘無價的時間’就顯得非常短缺。為了提高全科的專業理論和技術水平,減輕醫護人員時間方面的壓力,就需要有靈活性的管理方式,在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儘可能多給科室人員自由的時間,讓大家擠時間休息以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工作精神狀態。”

在談到對於青年醫生的培養時他認為:“科室的管理理念既要緊跟時代,又要展望未來,要有前瞻意識。在這個信息時代知識爆炸的時期,只會做手術,不汲取新知識,不善思考應變,遲早會被時代淘汰。”在具體的操作中他注重:①給青年醫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平臺。不管職稱高低,鼓勵年輕醫生去參加國內和國際的各級專業學術活動,瞭解最新專業發展動態,多學習、多總結、多感悟。②培養青年醫生的應變能力、前瞻能力、社會能力。具體來說,應變能力就是面對術前病情的分析判斷、手術方案的制定、術中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前瞻能力不是與生俱來,需要有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又要及時做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要能提前預想到術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並做好預案,才能及時妥善處理手術中的各種疑難問題。而設立研究課題確定研究方向更需要有前瞻意識。社會能力主要是反映在情商方面,處理事情的態度及方式方法,處理好醫生之間的溝通及醫生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才能更好完成手術治療,保障患者平穩康復。

03

醫患積極樂觀的陽光心態是治療癌症的前提條件

小時候的生活雖然清苦,然而“清泉煮新茶、榕樹街坊繪成畫”的家鄉美景卻造就了他樂觀向上的性格,客家籍的母親賦予了他“愛拼才會贏”的勇氣,參加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軍人父親用行動為他呈現了家國情懷的責任感,所有這些家鄉父輩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塑造出了他非常樂觀、不怕吃苦、認真負責、同情弱者的性格。

從剛參加工作作為住院醫師的普通門診到高級職稱的專家門診、特需門診,經常是從早上看到下午兩三點,吳健雄主任卻從來不會也“不喜歡打發病人”,他說:“很多病人都是從全國各地千里迢迢來找我看病,掛不到號就在診室外排隊等著,讓我熟視無睹,拂袖而去?我真是做不到,盡力幫助病人解除病患之痛是我的職業要求和專業職責。”

熟識吳主任的同事或病人總會問他這麼個問題:“您總那麼忙碌工作,天天面對著罹患絕症心力交瘁的病人和家屬,又得操作高難度、高風險手術,怎麼就看不到您著急煩躁的時候呢?”面對這樣的問題他就會用安慰別人的口氣笑著回答:“我們醫生本身超負荷的工作量就已經很辛勞了,如果再自己給自己施加莫名的壓力那不就是自找煩惱嗎!?我們面對的是情緒低沉的腫瘤病人及家人,尤其是高危或病期較晚的惡性腫瘤病人,他們本身對病情對自身就有很大的不安和恐懼甚至是帶著渺茫的希望來求醫,而一旦獲得救治他們生的慾望又那麼強烈!作為醫生若是愁眉苦臉面對他們,那怎麼能取得他們的信任?怎麼能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呢?同情心和陽光積極的心態是醫生最基本的職業素質,和藹樂觀的工作和生活態度不僅有利於病人,也是對自己負責任!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醫生首先自己要具備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態,否則就難以擔當繁重的醫療工作。”

記者手記

彬彬有禮,這是吳主任給我的最初印象,而言談舉止間,又無不感受到他對職業的滿腔熱忱和熱愛。他說自己不畏艱辛,因為艱辛孕育著快樂和幸福;他說自己不怕壓力,因為唯有壓力才能進步,唯有拼搏才能帶來希望。

醫生真的就像蒼茫大海漆黑雨夜裡的燈塔,你必須自己發光發亮,沉淪者才有希望、患難者才能見到光明。而保持自己總有充足能量的“發電機”就是責任感,吳主任就是給自己裝上了這樣一臺“發電機”,使他不僅在醫學造詣上深入研究精益求精,而且在對病人的人文關懷上用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喚醒病人對生的信念和信心,鼓勵著他們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朝著光明的方向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