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寫真”還須“求善”、“尚美”:“後作文時代”的追求

“寫真”還須“求善”、“尚美”:“後作文時代”的追求

——語文報社副社長裴海安專訪週一貫先生

對話:週一貫(浙江特級教師) 裴海安(語文報社副社長)

“寫真”還須“求善”、“尚美”:“後作文時代”的追求

(週一貫先生與裴海安社長合影)

緣起

語文課程如大浪淘沙,開啟了語文課程走進新時代的大幕。作為課程主體內容之一的作文教學,更有了深度的拓新。這具體表現在以假話、空話、套話為基礎的應試作文傳統教學模式,已開始轉身為以寫真話、抒真情為追求的自由表達。但是真實的表達並不一定是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後現代作文如何讓“寫真”向“求善”、“尚美”引導,以實現兒童健全人格的生命發展,正在成為當下作文教學深化改革的方向。

“寫真”還須“求善”、“尚美”:“後作文時代”的追求

裴:周先生,您好!這些年來的語文課改發展迅猛,令人目不暇接。就以語文課程的作文教學來說吧,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有人認為作文教學改革的深度,從某個角度看,更甚於閱讀教學的改革。這話有一定道理,請問您是怎麼總體評價作文課改的?

周:首先要感謝裴主編的訪談。確實作文教學改革的幅度特別大,可以說它是顛覆性的,正因為它有顛覆性的特徵,所以我習慣稱之為當今是“後作文時代”。

裴:“後XX時代”的稱謂一般只對“前XX時代”的異質認知,反思,批判和拓新,如“後工業時代”。那麼,把當下作文改革稱之為“後作文時代”,又有著怎樣的批判和拓新呢?願聞其詳。

一、從“偽聖化”到“寫真”——作文教學開始皈依“初心”

周:中國是一個文章大國,所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文章與有史籍記錄的年代一樣久遠。從隋唐以來的科舉考試,文章更是選拔官吏的重要依據,特別是從15世紀到19世紀,八股文成為鄉試和會試所規定的一種必須完成的文體。這樣,作文就已經被濃濃地染上了“應試”的功利,而難免遠離了表真心、訴真情的表達初心。另一方面,作文又無法脫離中國古代文化的整體背景:即以“求善”為核心的“倫理型文化”,它與以古希臘文化為代表、以“求真”為目標的“科學型文化”大相徑庭。以儒家倫理中心主義影響著社會意識形態的各個方面,歷時長達數千年之久,這無疑也給中國作文教學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華夏曆史長河中,雖然也有不少先哲強調“情思”的重要,但畢竟只是片斷的論述,主流還是植根於“倫理文化”傳統,而不是真實生活的那種為文之道。由此反思“前作文時代”習以為常的虛假說教、套話組裝、偽飾真情、為他人立言、崇尚技巧之風,使小學生作文無法皈依抒發真情實感為本的表達初心。這雖然有些可悲,但畢竟也是歷史依其內在動力向前發展中無可避免的負面。即使在現在,也不能完全消除這種歷史的陰影。前段時間,報載上海市曾以“我家的傳家寶”為舉辦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的徵文比賽。在2萬多篇參賽作文中,令評委老師驚訝的是有不少學生寫的是外婆的一件補了又補的舊衣裳。如果有幾篇作文寫了這樣的“傳家寶”還是可信的,問題是在上海這樣的現代化大城市裡,2萬多個孩子中,一下子有上千件補了又補的舊衣裳,而且還都是外婆的,就不禁令人生疑。由此可見,虛假作文之風,真不可以小覷(參加《人民教育》2016第24期)。

裴:既然“求真”是表達的初心,當屬個體生命的原生態,可為什麼之前的兒童作文中會那麼愛說假話?

周: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社會問題,並非是小學生天生愛說假話。有一個真實的案例,還是很能說明這一點的。發生在十多年前,重慶綦江縣彩虹橋坍塌釀成的大禍,曾震驚全國,但最早發現彩虹橋要坍的卻是一位兒童,綦江縣中山路小學一位姓劉的小學生,在一篇題為《彩虹橋要坍》的作文中寫道:“……橋上有的鐵棒有裂縫,我看見了好幾條。我覺得太危險了,彷彿身子馬上就會落下將去,眼前像地震發生了一樣,我飛快地跨下了大橋……”遺憾的是這樣一篇寫了真話,訴了真情的作文,尚未拿到老師這裡,就被母親封殺了。這是篇星期天完成的作文,媽媽毫不猶豫地將標題改掉,把這段話刪去,要孩子改寫,並鄭重地告訴他:“彩虹橋是美麗的綦城的標誌之一,應當用優美的詞句去描繪它才對,不要說些不吉利的話。”母親無疑出於一片慈母的愛子之心,但僵化的思維模式根本無法無視孩子的真誠,連是不是真實也無意過問,終於以良好的心願刪掉了孩子內心的真話,扼殺了孩子的一次重大發現。據此有人建議應當在坍橋的遺址建一座“恥辱碑”,碑文無需名人提筆,就用這位小學生的這篇作文好了。這真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建議,它不僅記載下了這場本不該發生的災難,而且還給我們的作文教學以深刻的反思,不是孩子不想寫真話,而是來自社會的成人世界形形式式的干預,才讓小學生作文染上了說假話、空話、套話的痼疾。

裴:作文教學,從追求凌虛駕空的“偽聖化”,到直麵人生的“寫真實”,確實是一種靚麗轉身,又是一種實事求是的返璞歸真。這種“後作文時代”的出現是有哪些條件促成的?

周:教育的改革,從本質上體現著社會文明時代進步的歷史節奏。作文教學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當然也不例外,正是改革開放的春風為“後作文時代”的開啟,吹響了進軍號;而中華復興的新徵程,又為實事求是推進教育改革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思索今天“後作文時代”的教學理念,可以說是完全體現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之中,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並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這些觀點鮮明的作文教學新理念,正是對傳統以應試教學為目標,按那些僵化的寫作技巧和章法結構組裝起來的模式化虛假表達的批判和顛覆。讓作文重新迴歸實事求是的真情表白,成為直面現實生活的生命的歌唱。

二、“寫真”是重要的基礎,但還不是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裴:如此說來,兒童作文從習慣造假到提倡寫真是“後作文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難怪現在一些老師在交流作文教學經驗時,總愛念一些敢說真話,甚至是語出驚人的習作來闡釋小學作文教學的進步和成績。對這一現象,不知道您怎麼看?

周:作文,不可說假話、表虛情,要說真話、抒真情,這十分重要。它不僅使作文教學回歸到了生命的原點,而且也真正成為人格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真實的並不等於都是正確的,顯然它只是一種合理的存在。特別是兒童,雖然他們簡樸單純,保留著許多最可寶貴的人性,因而成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生命階段,乃至,我們常常稱頌一些偉人的精神品質,覺得他們是“童心未泯”,或者說是不忘初心。但是兒童之所以是兒童,畢竟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缺少社會生活的錘鍊,思維常常是單純的,容易失之偏頗……所有這些都會影響他們的視界和意識。所以,成長的需要性和過程化,都必然會體現在“寫真”時的困惑和尷尬。這樣,當作文進入到“說真話、抒真情”時,就難免會有一些模糊,甚至是錯誤的思緒表現,需要得到同學的幫助和老師家長的指導。那種以為只要兒童敢說、真說,就值得津津樂道,就是作文教學要表達的終極目標的認識,顯然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這裡的原因很多:首先我們面對的是開放的、轉型的社會環境,全球化的交流,各種新鮮事物的層出不窮,既有大量真善美的事物奔湧而至,但也有不少假醜惡夾雜其間。兒童並非生存在真空裡,那些負面的非主流的文化不可能不對他們產生影響,自然也會出現在自由表達的作文裡。另一方面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和交流是海量的,但兒童甄別和選擇信息的能力畢竟有限,於是對一些“少兒不宜”的東西,也會在他們的實話實說中反映出來。第三,個性化教育的新環境和“獨生子女”的家庭會極大的強化兒童的自我意識。本來這不是壞事,但由於兒童認知的侷限性,心理發展水平的不成熟,就容易滋生特立獨行,我行我素的心態,往往就群體性的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某些反主流、反崇高、反集體、反嚴肅的錯誤思想,這同樣會自然地流露在“寫真話、抒真情”的作文之中。因此,我們在看到當下作文教學復歸生命本真的進步時,也要關注某些兒童作文陷入崇尚“獵奇”、不合適的“標新立異”和過分追求“另類”的另一種傾向,一些“灰色作文” “大話作文” “瘋狂作文”,不合適的“仿成人作文”,甚至被稱為“火星文作文”的出現,一些粗話、大話、髒話、不合適的話,也時不時會張狂地出現在兒童的筆下。這是從舊的造作滑入新的造作,從舊的套路陷入新的套路,同樣遠離了“真情實感”。我們反對說假話的“偽聖”,說套話的“裝點”,但仍然要十分重視兒童習作中的理智感、道德感、價值觀和社會責任觀的引導和培養。

裴:您說得很對,這確實是當下作文教學中應當注意的新問題。作文教學寫真實當然很重要,但這只是走上了一條正確的軌道,如何前行還會有新問題需要研究,新情況需要應對,在這方面,我們又應當怎麼看待,怎麼對待呢?

周:首先,兒童敢於自由表達,真情表達是大好事。但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會說些不合適的話,甚至是錯話也很正常,說出來總要比捂起來好,說出來了才能在同學中引發討論,才能得到老師、家長的幫助,這就是進步,就是“成長”。所以“寫真”還不是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寫真之後的反思,自我修改,互相修改,教師批改,提升表達的純潔、交流的正能量才是最重要的成長推力。

三、“寫真”作文還須“求善”與“尚美”,這是“後作文時代”的歷史使命

裴:既要讓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又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課標”》語),這確實應當是辯證統一的。但在作文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如何去實現呢?

周:這就要求兒童作文在“寫真”的基礎上能不斷引導“求善”與“尚美”。這應當是小學習作教學的真諦所在。“求善”就是求好,這就首先必須是正確的。兒童的思想情感的表達,當然不一定正確,這不要緊。即使在封建社會,也會以“童言無忌”另眼相看。但必須向正確的方向引導,因為這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需要。“尚美”則是在生命表達和交流中,在“寫真”“求善”的同時,不斷提高審美的能力。當然這種對真、善、美的追求不是靠抽象說教、道德灌輸來實現的,而是從兒童寫作實際出發的循循善誘,在逐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造的能力” (《“課標”》語)中慢慢提升。《紹興晚報》(2015年10月12日)有一則報道:毛醫生8歲兒子的一篇日記習作寫著:“我的爸爸是一名外科醫生”,“每天回家都是無精打采的樣子,媽媽很不高興”。“爸爸很愛睡懶覺,我不喜歡這樣,我希望爸爸不要睡懶覺,不要經常去加班,我希望他和我們一起的時候要開心,還要有精神,要多陪陪我們”。“爸爸好像並不明白我們的心思,還是每天早出晚歸,一個電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著一直睡懶覺,連狗都討厭他。我要怎樣才能讓他明白,他是我的爸爸,而不是那些病人的爸爸”。兒子的班主任看了這篇日記,拍了照片發給孩子的媽媽。而後毛醫生的妻子又轉發給了他,還附加了一句:“回家改改吧,!”就這樣一篇日記引發的風波,一時走紅了網絡,各大媒體都報道此事,連“新華視點”都刊發了評論:兒子一篇童言無忌的作文,讓工作11年的外科醫生哭笑不得,在這又愛又恨的文字裡,讓無數醫務工作者和家人感同身受,一句“連狗都討厭他”充滿了無奈的心酸……

確實,這麼一篇日記習作又何止戳中了人們的痛點和淚點,它同樣也激起了我們對寫真習作的思考:孩子實話實說表達對爸爸的不滿,無疑是純潔童心的真情告白,所反映的要求也完全合理:在人生可貴的童年,爸爸去哪兒啦?父愛確定是不可缺席的。但孩子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又有著失之偏頗的一面,一句“連狗都討厭爸爸”叫忠於職守的父親情何以堪?也許作為爸爸的外科醫生,確實應當更多地關心孩子,但從作文教學的角度說,我們不也應該幫助孩子更全面地去理解爸爸,而且抓住這樣的教育契機,來幫助學生在學習作文中學習“作人”,讓他們的認知與人格一起健康成長?事情在網上傳開後,儘管毛醫生頗覺愧疚,但在他的同事眼中“毛爸爸”也是陪娃的,只是還不夠。他是一位工作低調認真的醫生,因為工作忙,需常上手術檯,自然也就感覺精力不支,空下來就想睡覺了。教師如果能引導孩子去了解網上的評說,他爸爸的愧疚,瞭解他爸爸的工作狀況,病人的需要之後,再來寫一篇《我的爸爸》,就會完全不一樣了,這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因此在“後作文時代”的一條完整的“作文教學鏈”,更應當有作文後的教學關注和關懷,真正實現作文教學的人格化,把作文與生命成長聯繫起來。在這方面,《語文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無疑顯得十分重要。這應該也是“後作文時代”須特別重視“作文後”的教學之緣由所在。即必須對學生的真情傾訴和自由表達,通過強化學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通過教師的關心和引導,將兒童的表達“寫真”進一步推向認識的“求善”和“尚美”。如果說“前作文時代”要更重視“作前指導”,儘量讓學生明白如何說人們中聽的話,讓應試多得分,而不能不為他人一言;那麼“後作文時代”更應注重的正是“作後教學”,讓“寫真”變的更“真”達到“求善”“尚美”的“真”,並從中讓兒童的人格得到更健全的發展,實現生命與寫作的共同成長。

裴:您說得很對,而且對當下作文教學的深化改革十分重要。在關注落實作文教學寫真話、訴真情的基礎上,我們應當特別重視如何面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求更全面地落實作文育人的時代責任。謝謝周先生!

(本文選自《語文教學通訊C》,2018.3)

週一貫先生小傳

“寫真”還須“求善”、“尚美”:“後作文時代”的追求

週一貫,男,1936年3 月生,浙江紹興人。1950年3 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文書、文化教員。轉業後,在皋埠區仁瀆、樊江小學任教,於1954年至1956年在嵊縣初級師範學校小教輪訓班就讀畢業。先後在錢清區楊汛橋小學和錢清區校任教師、教導主任、副校長。1984年調紹興縣教委教研室任副主任。199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兼任全國語文教學研究會板書研究中心學術研究委員會副主任、省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小學語文科編委會副主編、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紹興市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浙江省教育學院《教學月刊》兼職編輯等。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多次被評為市、縣先進工作者、優秀專門人材。退休後任浙江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顧問、浙江省小學語文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科副主編,全國嘗試教學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山西《學習方法報·文史學習》執行主編,浙江南洋中銳學校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紹興市教師進修學校、紹興縣教師進修學校等七單位顧問,已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學和研究近66年。

1985年以來設計的教案,從事的教育科研項目,以及撰寫的論文,多次獲得省和全國的獎勵,多次被評為省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活動積極分子,縣、市級優秀專門人才、“五講四美”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2003年9月被紹興縣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功臣”稱號。2011年榮獲“浙江省離退休幹部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曾先後在省內外講學300餘次,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1400多篇,正式出版的專著如《語文教學方法論》(40萬字),《語文教學訓練論》(37萬字)、《語文教學優課論》(34萬字)等176本,合計約4000餘萬字。主持設計、指導實施的教育項目“語文嘗試教學系列實驗”、“全方位識字教學實驗”、“夥伴教學實驗”等獲得全國不少專家學者的肯定和好評,其研究文章和實驗報告發表於省級以上報刊的多達50餘篇,全國小語會會刊《小學語文教學》、山西《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上海《小學語文教師》、浙江《教學月刊》、《湖南教育》、河南《小學教學》等多家報刊作“人物專訪”長篇報道,或為封面人物介紹,或出研究專輯等。其事蹟先後編入《中國當代教育名人辭典》《中國語文名師辭典》《浙江名人辭典》等。

裴海安簡介

“寫真”還須“求善”、“尚美”:“後作文時代”的追求

裴海安 語文報社副社長,《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主編,文學碩士。兼任中華文化促進會兒童文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寫作學會中小學寫作教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山西省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應天津師範大學、揚州大學、江蘇師範大學、重慶師範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邀請為骨幹教師國培班學員授課。發表論文多篇,主編《名師這樣教作文》《名師同步教學設計》《特級教師新設計新課堂新說課》《小學生作文通鑑》等優秀圖書數十種。榮獲中國少兒報刊協會組織評選的“中國六一獎”好編輯作品一等獎,中國語文報刊協會組織評選的“優秀編輯獎”、“突出貢獻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