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今年休耕五千萬畝,是糧食產量過剩嗎?

李其委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首先就問題做一下糾正,5000萬畝的指標是在2020年完成,並且是輪作休耕而非,僅僅休耕,也非今年,而其次休耕也並非意味著我國糧食產量過剩。

我國在2017年休耕面積為200萬畝,輪作面積1000萬畝,距離5000萬畝的指標還有很大的距離。輪作休耕是兩層含義,輪作是在前茬種植作物的基礎上,更換為其他耕種的農作物,而休耕則是一段時間內不再耕種。

要回答輪作休耕是否意味著我國糧食過剩的問題,首先要明白一下,國家提出輪作休耕的背景。

關於輪作休耕對於我國的糧食產量方面確實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隨著近些年來我國土壤破壞,更低肥力下降地下水資源枯竭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生產同環境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也就是說如果一直如此下去的話,未來我國的可耕地農業生產能力將會越來越弱,也就是不具備可持續性發展,當前很多地區的農田化肥施用氾濫,土壤肥力可以說是在提前消費。

在這一背景之下,國家提出農業輪作休耕,讓農田得以修復,恢復生產能力。而在農業農村部的一次會議上,某位領導也曾針對這一問題作出相關表態,由於輪作休耕的實施,雖然年季度產量有所下滑,但是單季度的產量卻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此外輪作的推出並非是該田地連年實施,而是輪換實施的。以此保證全國更低肥力下降地區的,土壤生態得宜改善。

再來說一下,輪作休耕對於產量的影響,當前我國糧食連年去庫存的背景下,也說明我國糧食供給還比較充足,而輪作休耕的範圍看並未對我國糧食安全產生影響,以2017年來說,輪作休耕的所影響的產量大約在80億斤,大概相當於我國糧食總產的0.6%,影響甚弱。

通過上面的分析,想必大家應該明白,輪作休耕的前提是我國當前有足夠的糧食支撐實施這樣的策略,但是大家也不要認為實施輪作休耕意味著我國糧食供給充足,準確的說,我國糧食僅僅是結構性充足,畢竟在去年我國大豆還進口了9553萬噸呢。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所以,目前休耕面積遠未達到5000萬畝。

此外,休耕和輪作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休耕就是讓土地休息,在一段時間內不再以糧食生產為目的,意在恢復和保護地力,促進生態環境改善。目前實行休耕的區域主要在地下漏斗區(如河北滄州、衡水、邢臺等地)、湖南株潭重金屬汙染區,及甘肅、貴州和雲南部分區域,補貼標準基本在一畝500-1300元/年。

而輪作則是在上年種植作物的基礎上,今年改種其他作物,目的是改善土壤物理和養分結構,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比如我們在東北推行的糧改豆、糧改飼等,通過輪作實行玉米種植面積的調減和大豆、飼草、雜糧作物種植面積的增加。

當然,推行休耕輪作肯定會影響糧食產量,但總體來看影響不大,國家會有計劃的實施。以2017年為例,大概影響糧食產量近80億斤,相當於整個糧食年產量的0.6%。

此外,當前我國一些主糧作物庫存龐大,也給休耕輪作提供了必要的客觀條件,通過休耕輪作,一方面促進糧食去庫存,調整產業機構,另一方面則實現耕地對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促進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每日糧油


關於休耕

首先更正點,不是今年休耕5千萬畝,今年休耕2400萬畝,力爭到2020年輪作休耕面積達到5000萬畝以上。

其實休耕不是棄耕,也不是廢耕,不能改變土地性質及消弱糧食生產能力。

最後休耕不是因為糧食產量過剩,休耕隻影響糧食產量近80億斤,相當於整個糧食年產量的0.6%。休耕主要是為了把農業資源利用過高的強度降下來,把農業面源汙染加重的趨勢緩下來,改變資源超強度利用的現狀、扭轉農業生態系統惡化的勢頭。輪作休耕就是要調整種植結構,實現資源永續利用。

以上信息是在在2月23日的農業部新聞發佈會上,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給我們帶來的信息。

關於糧食進口

因素很多,主要是國內糧食競爭力不如國外,糧食也是商品,如果物美價廉,你會怎麼選擇?


農村一山貨


我來為您回答。首先,從農業部網站上查到的近幾年的輪作休耕面積分別是:2016年試點面積是616萬畝,2017年試點面積是1200萬畝,2018年擬試點面積是2400萬畝。而且試點面積是輪作和休耕兩種方式的和,所以休耕五千萬畝這個數據是不準確的。

好的,回到正題,休耕並不是因為糧食產量過剩,我國糧食產量並沒有過剩,只是結構不合理,所以近幾年國家進行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實際上,根據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我國的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是367公斤/畝,相比2016年增加3.6公斤/畝。單位面積產量的進一步提高給了我們休耕以喘息的空間。休耕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土地修養生息,真正的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意思就是說恢復土地產能,提高糧食種植技術,在重新種植糧食的時候產量能夠有較大的提高。近幾十年來,土地、化肥、農藥、地膜的高強度使用給土地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恢復需要幾十、上百年。所以說,開展輪作和休耕,不是忽視糧食生產,而是要鞏固提升糧食產能。休耕的土地其實都是生態較為脆弱和耕地退化的區域,通過適當的輪作休耕讓土地休養生息,進一步培肥地力。舉個栗子:河北小麥冬季休耕後,將一年兩熟夏玉米改為晚播春玉米或早夏播玉米,畝產可以提高10%以上。而且,國家的政策面還是以輪作為主、休耕為輔,休耕並不是放棄耕作,要確保在急用的時候土地用得上,糧食有產出。


農機合作社


隨著社會發展,國人的消費越來越注重健康,對農產品!過去因為各種原因,造成土地受到汙染,生產出來的產品達不到綠色健康標準!另外由於過去很多地方過度耕種,造成土地貧瘠,影響產量!休耕就是為了改良土地,恢復地力,為今後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打基礎。


農村創客馬天琪


休耕的主要目的是讓過於緊張、疲憊的耕地修養生息,讓生態得到治理修復,從而達到提升和鞏固糧食生產力的效果,進一步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同時,休耕也對緩解農產品庫存壓力有一定的幫助。國家指定的休耕試點地區都是一些生態嚴重退化的地區,這些低質低效的地區繼續耕作不僅無助於提升糧食安全,反而會對該地的生態帶來災難性的後果。2017年我國休耕面積是1200萬畝,專項資金25.6億元,2018年計劃休耕面積2400萬畝,專項資金將達50億元。休耕區會得到每畝500-800元的休耕補助。2017年我口進口糧食13062萬噸,較2018年增加13.9%。一方面實施休耕政策,一方面又大量進口糧食,看似不合理,其實也是不得已為之,因為休耕區的生態環境已經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文中數據來自網絡)


豬捌戒


國內外市場糧食供給寬裕的時機,土地也需要休息,為了讓耕地“休養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鼓勵輪作、謹慎休耕,但是禁止棄耕、嚴禁廢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佈局,有利於平衡糧食供求矛盾、穩定農民收入、減輕財政壓力。


視覺寶雞


合理休耕,不是糧食產量過剩,而且這5000萬畝不是今年一下子就休耕這麼多,是到2020年一共這些,這是為了調整種植結構,淘汰落後品種,提高種植科技水平,以及地下水的保護,等各方面的綜合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