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代人沒有畢業證,拿什麼證明文化程度?

手機用戶雲翔


古代人也是有畢業證書的。

不過,古代人的畢業證書與我們現在的不太一樣。因為讀書在古代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能夠考中,得到功名,就是更加了不得,因此在這件事上古人會做更多的事情以彰顯讀書人的身份。

習慣上,雖然書上將鴉片戰爭以後稱近代,但翅膀君仍習慣將封建社會結束(辛亥革命)以前統稱為古代。從這個時間節點來看的話,第一張最接近我們現在的畢業證書的應該是從有類似於現在的學校制度開始以後的書。

這個時候,讀書人的地位相比更早以前讀書人的地位就低多了。此時,現代學校新建,在畢業證書上並未有固定的樣式,這張是較新式的樣式,還有一些老款的畢業憑單。

有沒有發現,好大一張?這兩張都是光緒三十四的版本,上一張是師範學堂的新式文憑,這張則是高小的舊式畢業憑證。

結合這張光緒二十六年京師大學堂的畢業證書,我們大體上可以猜測出,清朝在實行科舉制度時期,有功名的士子畢業憑證就有可能類似於此。

從左右兩側還有騎縫,我們可以猜測,應該京師大學堂還有存根。

科舉時代,一個讀書人是享有非常多的特權的,這些特權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生活。因此那個年代讀書人的地位更高,他們對“畢業證書”這一塊比現代人更用心,而不像現代人只是一張紙加兩個印了事。網上有人將這張圖當成畢業證書,再胡亂寫些有的沒有的,然而這張圖與畢業證完全無關。

這其實是四張票貼在一起的,而並非一張票。

  • 第一張,這張卷票是翰林院發的,收到進士高錫華的履歷和試卷以後發給進士的“收據”。
  • 第二張,這張結訖票是吏部發的,這是光緒五年吏部發給高錫華,此時他還是舉人,讓他來考內閣漢中書(類似今天的公務員考試)的通知單。
  • 第三張,這張收卷票是禮部發的,表示收到高錫華的履歷和三次考試的試卷(類似今天的檔案),允許他參加會試,並且必須攜帶這張做為憑證(類似今天的準考試)。
  • 第四張,這張結票也是禮部發的,這是高錫華參加完會試以後,一位與他同鄉的京官來證明他的身份,這是一張身份證明。

所以這四張和畢業證是沒有關係的,但是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證明持票人的身份。

下面翅膀君以清朝為例,簡單說說一些有科舉功名有關的證明材料。因為年代太過久遠,清朝以前的幾乎沒留下什麼畢業證明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個時代都會有官方發給士子的畢業證明的。

中間那行字是,李少懷 ,中二等,今議進士,監右。這張是考中進士以後,由禮部發出來,經由進士所在的州府的用過官印下發的。相當於今天,經過教育部和省市政府一同蓋印的“學歷證明”。

捷報

古代考中了是一件很榮耀的事,一旦考中,考生本人還不知道或者本人已經知道,但還沒回到家中通知家人時,就會有人提前到他家中通報。這也算是一種學歷證明,但是更多的是民間自發性質的。

捷報用紅紙寫成,會高高亮起來,敲鑼打鼓地送到中了功名人家中。

功名旗杆

功名旗杆是有了功名的士子,自己建造 用以炫耀自己身份的招牌。旗杆上有一個旗杆夾,用於懸掛錦旗,繡字來說明和這杆旗相關士子的一些信息。

旗杆上還會有一個四方鬥,用以表示士子的文憑等級。如上圖,沒有斗的表示貢生。貢生是沒考中舉人,但是進入國子監讀書的讀書人。

舉人則用一斗。

進士用兩鬥。

三鬥和四鬥屬於特殊情況。三鬥指狀元,四鬥指朝廷高官。

功名牌坊

功名牌坊一般是地方官員或者士紳出資建造的,用以炫耀和激勵士子。

必須聲明的是,這些都不是正式的畢業證書,但是他們在威力上卻與比我們現在見到的畢業證書要強大得多,它代表著一種巨大的榮耀。

宋明清三朝是中國古代科舉最嚴格的三個朝代,將科舉認為是國家最重要的選取人才的辦法,所以也就會極力地炫耀考中科舉人的身份,激勵更多人上進。

有什麼意見和看法,歡迎在留言中提出。

點擊識別我的二維碼

不人云亦云,嚴謹看歷史。不胡攪蠻纏,理性看歷史。


翅膀亂讀


過去的文化程度,就是科舉結果。

明清通過縣考就是童生,否則只是蒙生。中秀才能稱呼為讀書人。中舉人才叫士。中進士才能算士大夫。這些等級,都是有官方的正式通知,自然可以當作文憑證書。

同理,唐宋科舉也有縣、州、中央三級。

再向前,沒有科舉但有推薦、察舉、徵辟、九品中正制來證明、考察家世文學修養。

再之前,則有秦漢的官學,畢業學生有學校出具的證明,還有先生的評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