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事业单位的改革,将使3000万职工受到怎样的影响?

手机用户64300988070


事业单位改革将会影响全国3000万事业单位人员,那么具体将如何影响?笔者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是人员编制问题。事业单位改革对于事业编制人员来讲,一方面有人期待改革,因为他们能够借改革的契机转变自己的身份,他们可以由一般事业编转为参公或者公务员。另一方面,有人不希望改革,这部分事业人员可能因为改革失去事业编制,成为企业人员,换句话说,所谓的“铁饭碗”将丢失。



二是工资待遇问题。事业单位改革将会使得很多事业编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出现变化,转为参公或者公务员的人,他们的工资可能有有所增加,比如公车补贴等。同时对于转为企业的事业编可能工资福利待遇方面就会有所降低,大多数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发展都很一般,有的甚至连工资都会拖欠。


三是发展前途问题。很多人最关注的就是前途发展问题,事业单位改革之后,对于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会更加光明,能够走上行政路途。此外,转为企业或者降为二、三类的事业单位,前途发展相对就会狭窄一些。

当然,事业单位改革以后,如果能利用好当前国家鼓励事业单位人员自主创业等政策,也会有很好的发展。

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注体制内问题答疑、公务员考试等。


东爱雨小公


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大动作不断,牵动着广大事业单位人员的利益,随着高校跟医院取消编制,很多在编人员陷入恐慌,取消事业编制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事情,而且采取的方式是小步快走的渐进式发展。可以确定的是:

在未来改革进程中,这五类人将会失去编制!

全国现有事业编制3153万人,其中大约有800万是医院工作人员,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分立的“双轨制”,不仅使民营医院在医保等方面受到严格限制,且两种医院的医生待遇也十分不平等。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后,有利于民营医院的发展,而且能减轻国家负担。

二、高校教师

国家财政出一部分教师工资,高校自身承担一部分。在取消事业编制之后,没有了编制的限定,变革不一定是坏事。如果是认真工作,有能力的老师,不会害怕变革。但如果是混日子的老师,也许会有点儿担心。

三、工勤类的岗位

这类岗位主要有技术工人、水电工、司机、通讯员、打字员等,管理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岗位,据最新的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职能的人员将可以转为公务员,工勤类的岗位将会成为继医院和高校之后第三类被取消事业编制的岗位。

四、生产经营活动类事业单位

一般都是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机构。这类单位因为本来就是自收自支,所以取消编制对于这类岗位影响并不是很大。说不定以后在政策的引导下还能转变为企业。

五、行政职能的岗位

承担行政职能职业单位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依法行政、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政事分开、建设服务政府的重要任务。部分员工经过考试等转为行政编制,待遇等同公务员,以后反而会越来越稳定。

如果你对我的回答感到满意,欢迎关注!更多职场问题,尽在职场律师说!


职场律师说


其实,我国从2013年就开始大力的进行事业单位制度改革。这是一个艰难而又人群庞大的改革,目前,全国有110多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在编人员,其中教师和医生就占据了三分之二,也就是意味着,有一千多万的职工同公务员从前着行政事务工作。

去年,国家已经明确了大学教师和医院纳入事业单位第一批去除事业单位编制的改革对象,这两部分人就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事业单位人员数量。当然,老员工的编制暂时是不会去动的,改革指的是新人。

国家的一系列事业单位改革,对与广大的事业单位职工有如下影响:

一是偏向行政类的事业单位会逐步转为公务员或者是参公单位,这部分是最收益的一类人。

二是提高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公职的灵活性,允许一部分人保留人事关系的条件下,可以进行自主创业,对于有真正技术的职工,只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对于另外一些没有实权,只有服务类的组织,会慢慢改变为公益性的单位或者社会组织,服务于人民,而脱离公权力部门。


基层小老虎生活记


大家好!我是【办公室小林】。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将使3000万职工受到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事业单位改革之风由来已久,但是按照目前的政策来看对事业单位转企业职工编制影响不大,但是福利待遇在不断提高!

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其带来的影响:

1、编制的变化

改革由事业单位编制转为合同用工,但是大家担心的打破铁饭碗事情还是不会出现,因为转制后的合同还是和事业单位签订的,属于换汤不换药,所以体制内的职工还是有自己的一道围墙的!

2、职称改革

改制后职称评定不在是唯学历、资历、论文而定了,针对一些基层技术岗将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技术能力去评定,针对一些对英语、计算机能力要求不高的岗位则可以取消这些硬性条件,从而更加注重实战经验!这也是我们的福音!

3、职工可兼职、挂职、离岗创业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鼓励专业技术职工到项目上挂职工作,产业结合,并且允许专技人员离岗创业,最长可以保留3年人事关系,期间仍然保留基本待遇!

4、管理模式转变

以前事业单位是进行身份管理,现在将转变为岗位管理,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公平性。健全完善的岗位制度,制定不同岗位结构比例与最高等级的调整办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组织工作、事业单位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实行岗位管理的转变。高校与公立医院不再纳入编制,解放专业技术人员剩余劳动力。


5、教师工资提高

科教兴国,教师工资低也一直成为一个诟病!提高教师工资的发声不断,但是一直都没有落到实处,此次改革又将教师工资纳入范围,教师工资也有望进一步提高,国家要求的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

6、医疗卫生人员工资提高

公立医院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已经启动,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根据以上六点转变点分析,事业改革对3000万职工的影响还是较大,但是都是一个正面的影响!

我是【办公室小林】,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赞、关注、留言、转发分享给你的好友!


办公室小林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简单来说,就是剥离事业单位的行政属性,真正把事业单位变为公益服务机构,以达到机构的精简优化。其真实的意图是动机构,而不是动人。在现行这种体制下,大范围裁撤编制人员也不可能。因此,全国3000万事业人在机构改革中受到的冲击其实并不大,除了自收自支、自定自筹编制人员确认将被取消编制剥离体制外,其余人员都将继续留在体制内,或保持现状,或分流调整,不会有下岗的风险。大家该吃吃,该喝喝,不要杞人忧天。

事业单位按机构类型,分行政类、公益类、生产经营类三种。其中,公益类又细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两种。改革方向大致如下:

1、行政类事业单位。目前全国自上而下统一的步调是取消。无论全部、主要和部门承担行政职能的,都被纳入清理范畴,剥离行政职能收归机关,或整合到其它职能相近的行政机构。今后,除执法类机构外,不再单设或增设行政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没有行政职能,就失去了参公的依据,“事业局”将不复存在,参公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2、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是事业单位的主体,也是国家重点保障的事业单位类型。由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的主要是行政支持、行政辅助职能,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改革基本不触及该范畴,除部分职能相近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需要撤并整合外,绝大部分都将保持现状。

3、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革分三种类型:效益差的,主要职责是提供行政辅助或公益服务的,剥离收费或经营职能,转为公益一类;效益一般的,其收费或经营收入足以保障机构运行的,保持现状;效益好的,主要职责是收费或经营,剥离公益服务职能,转为企业。

4、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改革要求,2020年底前将全部转企。本轮党政机构改革,要求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同期推进,随着事业单位大规模的优化整合,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转企速度或将加快,在2019年完成。

机构的优化整合,对在职人员肯定会带来影响,但除了下列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部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高校人员等三类人员将被取消编制外,其余人员无论编制和身份都会保持稳定,不会有脱离体制的可能,更不可能下岗。历次机构改革,国家为了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性,都要求平稳过渡、妥善安置,不会随意将人员推向市场,造成新的社会矛盾。这是大原则,作为事业机构在编人员,对机构改革无需太敏感,至多是岗位调整罢了。

这里需要特别提及一点,本轮党政机构改革,部分事业单位或因职能划转变为行政机构,很多事业编制人员特别是参公人员期望借助改革东风转公务员。小公在这里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不可能。本次改革对机构和编制实行的是限额管理,原则上,改革后的编制数要少于改革前,至少不能超过改革前,因此根本拿不出多余的行政编制用来置换,机构的转制,更多只是职能的划转,不会大面积置换身份。对于这点,事业人员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是小公,专注体制问题解答,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可以关注我,私信交流


80后小公


根据我们人社部的数据,2016年我们的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已经达到了3666万。

2014年10月,我们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际上这项改革让我们的事业单位人员各种工资福利待遇又得到了提升。


为了交纳养老保险,又不降低职工待遇。事业单位开始了工资构成的套改。将相当一部分的补贴纳入到基本工资里,然后又规范了很多补贴待遇。


而且现在基本建立了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每年职工都可以增长薪级工资,确实是制度是越来越好了。

但是对于退休人员来说,国家虽然规定了十年的过渡期,至今已过去了三年多,很多退休人员中人的待遇迟迟没有理顺。而且有一部分退休人员,他们的退休待遇比之前退休的老人待遇要低很多,有的反映还差一千多元。

我们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的是要破除退休的双轨制,使用企业退休人员的办法,消除计算障碍。

2015年初,我们国家出台的改革实施方案。2015年中,各个省市出台了自己地方的实施方案。而2015年底,各个地市都实行了自己的方案。


然后随着改革之前人员的工资计发办法,完善改革后的制度设计,比如视同缴费年限的指数确定,企业年金的具体计算办法等等。

所以,很多地方迟迟没有落实。

不过随着制度方案的出台,预计今年下半年各个地区的退休制度就会被理顺了。

但是,各个地方自己的一些对退休人员的特色补贴,也会慢慢清理的,比如说年终奖,住房补贴等等。

未来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所有人的退休待遇将会统一到一个计算方法上,我们国家未来的养老金原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这一点是不会变的。随着我们的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我们会慢慢打破我们的体制障碍,让企业和事业之间的人才流通更加自由,改变我们机关事业单位的活力,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强盛。


暖心人社


首先编制的改革可能让之前那些进了事业单位就等同于拿到铁饭碗现象的一种转变,职工与事业单位签订合同,不再有所谓的编制,客观上来讲对于事业单位职工起到了敦促作用,再整天拿工资不干事那你面临的可能是失业。小编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改革措施,具体效果还要看实施情况。

工资制度的改革可能是大部分职工最为关注的地方,这对于广大职工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工资定期上涨 医护人员涨工资 教师工资要与公务员工资持平,虽然可能是杯水车薪,但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向。

管理模式与职称制度的改革可能会更好的促进公平,帮助一些专业性人才进入与之适应的岗位,并且对于基层专业性技术人员来讲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

事业单位员工可兼职,挂职,这也是一项非常好的吸引人才的改革措施。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些改革措施方向都是好的,对于想考事业单位的人来说,并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你只要准备好考试,进去了努力工作就好啦!


爱笑的小姐姐呀


每年的经济成绩单不知是否属实准确,怎么来的?和我们普通百姓有何关系?。因为我是一个最普通下岗职工在家只能伺候两个老人靠他们的一点工资为生,在我知道的朋友和了解的普普通通老百姓当中,这几年在经济收入和家庭生活当中并没有任何生活提高的变化和感觉,反而是个体户实体店买卖都不好做,街面商务房关门倒闭越来越多,街面商铺房对外出租价格越来越低了,对外出租也不好租了,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越来多了。


用户13314791238


国家穷什么法都想


吴若琳蔡建梅


如同当年下岗再就业,富一批,垮一批。对与错留给历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