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荐读」优于昨天的自己,便是胜利

为达成梦想,为遇见挚爱,为回归家园……我们常常会为实现目标设定或长或短的“期限”,使原本像流水一样无声逝去的时间,有了跃动未来的无限力量。为了将来,为了自己,从此刻启程,你准备好了吗?

「荐读」优于昨天的自己,便是胜利

时间怎么过,他们这样说——

时间很轻,不经意间就飘然而逝;时间很沉,骤然间肩上就添了责任,父母又多了几条皱纹。生离死别,时间的意义又在何处?时间留不住,沈从文便说——

时间并不单独存在

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生命的意义解释的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虽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也就有了分歧。

「荐读」优于昨天的自己,便是胜利

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别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呼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文自沈从文《时间》

「荐读」优于昨天的自己,便是胜利

我们常常感叹自己付出太多,却收获甚少。海明威笔下的老渔夫,经历85天漫长等待与苦苦挣扎,却只收获一副鱼骨头。难道他真的一无所获吗?海明威这样告诉你——

优于昨天的自己,便是胜利

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每个人都是领航员。但是,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只有欢乐而无痛苦,那就不是人生。

以最幸福的人的人生为例——它是一团纠缠在一起的麻线。丧亲之痛和幸福祝福彼此相接,使我们悲喜交加,甚至死亡本身也会使生命更加可亲。在人生的清醒时刻,在哀痛和伤心的阴影之下,人们与真实的自我最接近。

在人生或者职业的各种事务中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得多,头脑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资不如由判断力所节制着的自制、耐心和规律。

「荐读」优于昨天的自己,便是胜利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小的。

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文自海明威《真实的高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