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學生讀書方法:善用時間統籌法

學習效率高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利用時間,勞逸結合,不迷信長時間的學習,也不把大量的學習時間浪費在娛樂上。在學習時間的管理上,要懂得統籌運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從而得到較高的學習效率。


1.找準最佳時間點

一個人一天究竟學習多長時間效率最高,這就是我們要掌握的學習時間的最佳點。這個最佳點,實際上就是時間、效果與疲勞之間的轉折點。它是一個變數,因人而異,因學習內容、類型的不同而有差別。在學習過程中,你感到疲勞的時候,一般說就是從“最佳點”開始轉折的時候,這種信號告訴你應當立即變換花樣,去幹另外一件事,使腦子得到休息,使時間不至於“低耗”。

日本在剛鋪設鐵路的時候,火車時刻表的制定是一位叫貝茲的英國技師一手包辦的。當時的日本人怎麼也想不明白列車如何才能互相錯過,如何使它們互相避開。貝茲先生躲在專用的辦公室裡,一個人從事著他的工作,不對任何人說出其中的秘訣,所以大家還以為他用的是什麼高超的“魔術”呢!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使鐵路局領悟到其中的奧秘,那是叫做“時刻序列”的玩意兒,是以距離為縱軸,以時間為橫軸,將火車的動態用線條來表示。而貝茲正是找到了一個恰當的時間點,使火車可以互相避開。

一旦找準個人學習的最佳時間點,經過長期合理的使用,便可以形成習慣節奏和規律。比如,一天之中幾點鐘幹什麼、接下來又幹什麼,有條不紊。時間長了便自成一種用時節律。在這規則的時間節律中,頭腦最清醒的時間無疑要用來背誦、記憶、創造,其他時間可以用來閱讀、瀏覽、整理資料、觀察或實驗。合理地安排時間將會提高你的學習效率。

2.善用零散時間

達爾文深有體會地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個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時間。”曾經有人計算過,即使工作較忙的人,每天的“零碎”時間加起來也有兩個小時。如果把這些時間合理地利用起來,一年之中就有730個小時。

其實,在一天的學習之中,同樣有許多零散時間可以利用。如果使計劃的學習時間與零散時間得到有效而合理的分配與運用,學習效果會有很大提高。但並不是學習時間拉得越長,效果就越好。懂得利用零散時間的人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創造出最大的成果。對於學生來說,善於利用零碎時間便可以將課後的讀書減少一些,而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打籃球、上網、看電影……

首先,你必須把一天中使用時間的情況加以詳細記錄,然後分析每項工作花費了多少時間,那些時間是不是分配得合理。

請立刻動手做“工作分析表”。方法是把一天的時間分割成30分鐘或15分鐘的多個單位,在這張時間表上,填進表示工作內容的線條。例如,把主要工作分為四大類:睡眠、生活、讀書、娛樂。做得不怎麼好的地方,就以點線表示,比如做功課的時間內,有一段時間是花費在準備方面,那段時間就以點線來表示(以此類推)。

填好“工作分析表”後,從工作中尋找“浪費掉的時間”。你將會發現,“浪費掉的時間”不外乎以下幾種:

——用功之前,態度不堅定或行動緩慢所浪費的時間:。

——用功中途,注意力不集中所浪費的時間。

——好像在玩,又好像在做功課,兩者的界限混淆不清所浪費的時間。

生活中總有削減不了的時間,例如:吃飯、飯後休息、幫忙做家務、看報紙、睡覺(八小時),這些必要的時間,如果硬移到讀書上去,實在不太好。而且這種硬逼來的計劃,早晚都會出問題,效果也不好,還是不要用比較好。此外,適當的休息時間不能缺少,因為它是調劑身心的妙方,值得重視。

學生讀書方法:善用時間統籌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