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世界三大创新中心的特点及启示(四)

世界三大创新中心对我们的启示

上述分了三个章节用于介绍世界三大创新中心的特点,概括一下:美式的创新更多是颠覆性的创新,处于世界的前沿,是发动机。依托于本土庞大的市场,以及世界市场,美式创新缔造了许多伟大的企业,从早期的福特汽车,麦当劳,迪士尼等到PC时代的IBM,微软,苹果公司等,再到后互联网公司时代的谷歌,Facebook,苹果,亚马逊,特斯拉等一批公司。以色列的创新是完全建立在智力优势上的,创新能力排行第一的以色列,在创新产品出来以后,由于本土市场太狭小,运用端缺失,创新的技术往往失去了迭代的可能性,只能将创新成果转让给巨头。而中式创新,更多是体现在运用端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40年的高速发展,本土培育出一个庞大的超级市场以及超级供应链。中国的创新在运用端方面更容易拿到优势。前期基本上抄袭美国的技术,将前沿技术本土化就可以培养出庞大的巨头公司。比如,阿里巴巴前期是模仿eBay,京东模仿亚马逊,滴滴模仿Uber,企鹅帝国是全世界copy,而且还留下了一个神话: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但是随着经济的崛起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国近几年在许多方面的创新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比如:高铁,互联网创新,无人飞机,人工智能,共享单车,华为的5G技术等都是全球领先的。三大创新中心各有特色,总结起来就是:资本,人才,市场,三者有机结合,创新才能落地生根。

世界三大创新中心的特点及启示(四)

创新其实并不神奇,满足条件的前提下,任何企业都可以遵循着几条原则,完成企业的升级转型。创新的三要素:资本,人才,市场。三者缺一不可。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企业最缺的其实是资本和人才。因为我们不缺市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了,这点毋庸置疑,其次,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中国制造基本上占领了整个世界市场。而且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国内本身所形成的超级大市场将会超出你的想象。此外,中国政府以国家的信誉及国力,推出的“一带一路”,未来将会将地球上最大的欧亚大陆板块,通过高铁的方式连接起来。当然建设周期长,波折多,但是相信中国政府有这个信心和实力最终完成这个史无前例的壮举。这将是一个更高效,更广阔的市场。

1,重视人才的培养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和实力的原因,很难从国内挖掘到顶尖人才。刚毕业的985,211的大学生也基本上是看不上中小企业。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外企,其次是国企,再其次是有实力的大型民企,最后才会轮到中小企业。这是先天条件的不足,更别提全世界网络精英了,那些是巨头们干的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后天就没有机会,人才的培养可以在企业内部完成。因为任何技术的迭代,本身是经验和时间累积而成的,顶尖人才的加入可以加快产品迭代的速度,效率上会得到巨大的提升。普通人才如果得到精心培养,一样可以独当一面。如果以楼层为例,顶尖人才是在最高层5楼,那么重本应届毕业的学生就是在1楼,那么普通大学应届毕业生就是在负一楼,经过企业几年培养,加之员工自身的努力,那么就有可能爬到3楼。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对自身人才的培养处于无视的状态,并没有意识到员工才是最大的财富。

2,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许多中小企业是处于没有管理的状态。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员工的积极性,提升生产效率。至于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实主要把握住两条:一是提高生产效率;二是降低成本。任何管理围绕这两条服务,基本上都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差错。至于搞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公司的团队精神,为公司注入强健的魂魄,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首先提现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上面,比如我党的使命,提出的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阿里巴巴的企业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此外,阿里团队的文化建设也是一流的。最成功的就是阿里的“中供铁军”,对三观都是有要求的啊,比如发现有人搞婚外情,不管什么职位,第二天就可以卷铺盖走人了啊,无条件开除。“中供铁军”,打造出来一支具有超强执行力的队伍,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阿里铁军人才辈出。它为阿里巴巴培养了很多高管,包括后来曾做过阿里巴巴CEO的陆兆禧、现在农村淘宝的负责人孙利军等。后来O2O大战时,大家也发现,不少O2O公司的运营团队骨干,都是从阿里铁军中出去的。比如滴滴的创始人程维、美团网的COO干嘉伟、大众点评的COO吕广渝、赶集网COO陈国环、易到用车COO冯全林、河狸家COO方芳等。以至于阿里的人把O2O大战称为“铁军内战”。当然,像铁军这样子的团队是不可求的。中小企业首先把管理水平提高一点,慢慢提升企业文化,软件的升级也是非常重要的。

3,重视资本的累积

今天华为的成功有目共睹,于是乎媒体上各种任总内部讲话啊屡见不鲜,揭秘华为的书籍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其实华为成功最重要的两条,第一条是员工持股,激发大家的热情把蛋糕做大;第二条,就是制定了以销售额的10%资金,作为研发费用,保持了技术的快速迭代。人类的本性是厌恶损失,任何投资都是割肉行为,也是非常反人性的行为,而且也是高风险的行为,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1992年的一天,任正非站在办公室的窗边,一字一顿地对干部们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现在看这句话,里面的悲壮,凄凉让人动容。成功不可复制,但是可以借鉴。今天,中小企业不重视研发,基本上是不会有明天。技术的迭代是一条生死线,你不投入,就会被淘汰,这个是必然规律。当然也不要求华为的10%定律,可否考虑一下1%定律,哪怕投入总销售额的1%,经过多年的累积,技术的迭代起码还是希望的。如果管理水平上去了,产品品牌效应出来了,风投还是很愿意投资这类潜力股的。

世界三大创新中心的特点及启示(四)

4,打开脑洞,拥抱变化

人的思维是最大的武器,思维的力量比资本的力量更为强大。让我们看看我党是怎么拥抱变化,改变思维的。革命之初,学苏联的城市暴动为主,结果没走通,交了学费之后,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1978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两次转变都是事关生死。今天看来,觉得轻而易举能够理解的事,当时的阻力之大完全超乎你的想象。越是庞大的机构,转变起来难度就越高,所谓船小好调头,所以中小企业只要认知升级了,未必不能成为“隐形冠军”。

Ps:整个系列初步完稿,希望大家提出不同的建议和见解,期待你的参与,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