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曾国藩?

礁1


【一、探秘历史名人曾国藩的私人生活:不洗脚,月光族?】

有书快看

曾国藩,这些年出版社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他不同程度的活跃在各大书店、报亭及地摊上,什么《曾国藩传》、《曾国藩真相录》、《曾国藩修身十二条心法》、《曾国藩家书》等都成了书店里炙手可热的书籍。

曾国藩为啥这么火?

因为大家都想学他的“隐忍”,学他的“内圣外王“,虽然不至于像他一样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也希望有朝一日也能被众人认同,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今天有书君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著名历史学家张宏杰老师的作品-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不仅从正面讲述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比如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相爱相杀的情谊等;还分别从左侧面记录了他的工资条与灰色收入,从右侧面记录了他看待风水、相面等不为人知的野史。

看历史最有意思的是啥,那就是看野史啊,像有书君我就爱看八卦新闻,历史也一样,古代名人们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细节,往往啊更加引人入胜。

所以作者笔下的曾国藩,远比那些满大街的曾氏成功学里更加可爱和立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还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常人。平常人就会有血有泪,有挣扎有冲突,还有一些常人该有的癖好和习惯。

咱就说老曾吧,这个人们口中永远正确的“完人”,是非常不爱洗澡的,呵呵,没想到吧?而且经常几个月才洗一次脚!在北京当官时,还经常为工资不够花发愁,甚至还“负债累累”,生活境遇都远不比我们现在的月光族,行军打仗没法子了,就翻开《易经》为自己算卦……诶,是不是跟我们想象中的曾国藩不大一样了?


但这些细节中的曾国藩,可远比那个长得土头土脑,不抽烟不喝酒不撩妹纸,成天道貌岸然,正襟危坐,一方面总在思考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又絮絮叨叨写一堆唐僧式家书的完人有趣得多。既有灵魂又有体温,这就是作者笔下更加立体的曾国藩。

三十而立,都说三十岁是人生一道重要分水岭,这句话,就像是为曾国藩量身打造的。

三十岁前的曾国藩俗得很,一心只想功名富贵、光宗耀祖……可等他到了人才济济的翰林院上班时,才发现周围的同事朋友们气质都不凡,们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他人真诚严肃,面对滚滚红尘内心波澜不惊,和自己之前的朋友圈完全就是两码事。

真是和啥样人玩,就成为啥样人。在这样的大环境熏陶下,曾国藩发现自己以前那个升官发财的雄心壮志简直是LOW到爆,于是开始检讨自己,立志要脱胎换骨,从此,他开始了每天做“精英日课”,早起,写字,读书,阅读等,这也为他日后的开挂升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啊。

但就像常人励志要减肥健身和刻苦学习一样,一开始,曾国藩的成长道路也很“坎坷”,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交游广阔,十分享受社交生活的人,还经常去参加各种party刷存在感,这下可好,给自己约束起来了,不但要面对外界的干扰,还要时刻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

那么曾国藩是如何克服困难,让自己成为“完人”呢?

他的方法啊,很多小学生都在用,那就是——写日记!曾国藩写日记的习惯保持了很多年,他在日记中认认真真剖析每一天的所作所为,真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比如有天,他早起读完《易经》出门拜客,拜完客却去参加了朋友儿子的婚礼,参加完婚礼本想回去好好用功,结果又去和朋友过生日,过完生日又听了会儿戏曲,一直玩到半夜才回家。当天晚上,曾国藩就写日记反省,对自己做了严厉的批评和检讨,说自己意志力不坚定,决心戒掉。

所以,有人称赞曾国藩是中国最后一个圣人,可圣人也是要吃喝拉撒的,有书君接着跟大家聊一聊书中曾国藩的那些“灰色”历史。


【二、圣贤之人,也有“过错”之处】

有书快看

今天我们还是来聊一聊《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人们为什么都爱读曾国藩呢?有书君听过一个解释,感觉挺有意思。

说这曾国藩的一生啊,完完全全就是个屌丝逆袭得最佳案例。论天资,曾国藩只能算是一般般,论条件,他是农村山沟沟里的娃,都没条件去谈学习。然鹅,就是在没人又没钱的情况下,曾国藩奇迹般的把自己的一手烂牌打成了好牌,不仅在职场上如鱼得水,最后还成功当上了职业经理人,拯救国家于危难,名垂千古,实现了人生的大满贯。

上次有书君说到,曾国藩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自省的人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相信这也是他成功的必要条件。那么曾国藩,都曾克服过哪些缺点呢?

一、戒烟

曾国藩在学做圣人的道路上,取得的第一项成功就是戒烟。习惯抽烟的朋友都知道,想要戒掉多年的烟瘾,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但人曾国藩就做到了,他用自己的恒心和毅力战胜了欲望,让他很是引以为荣,有了这个成功的经历之后。他又接连改掉了很多自省到的缺点。


二、好色

今天的我们看来可能会觉得好笑:哎呀,而立之年血气方刚,此时的曾国藩多看美女两眼,也是再正常不过的本能。但咱可别忘了,曾国藩可是被我们称之为“圣人”的人啊。有的时候曾国藩没有读书,和夫人行夫妻之事,就在日记里大骂自己是个禽兽,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极高,会不断的自我反省、磨炼意志。

三、灰色收入

这点有书君要跟大家好好聊一聊,《曾国藩的侧面与正面》这本书有个亮点,那就是通过详细研究曾国藩的收入与支出,填补了历史研究中的一块空白,解释了清代官员的工资条、灰色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关系。清代官员们,震撼吧?!

有人会说圣人怎么能谈钱呢?俗气!谁见过孔夫子讨论自家柴米油盐酱醋茶了?但事实上,圣人也是要吃饭啊。书中讲到,在曾国藩当了翰林之后,曾请假回家休息了一年。这一年他干啥去了呢?

去“拜官”!也就是回家串门走亲戚。不管是远亲近邻,还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都去见个面吃个饭。而“拜官”的言外之意就是“我要当官去啦,你们是不是得送我点儿小礼金小礼物啊”?


因为曾国藩很清楚,在朝廷当公务员的那点死工资,根本不够养活自己的,所以便卯足了劲儿,横跨十多个州县,这范围之大面积之广,堪称“迷你版长征”啊。如果那会儿有支付宝微信支付什么的,也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在做了官之后,曾国藩也曾多次面临没钱的窘迫,但在晚清昏暗腐败的官场上,他竟没让一分公款落入自己的腰包,只是在偶尔出个公差时,收点别人的小礼物,小礼金什么的来维持一家老小的开销,可以说是一个“非典型的清官”啦。这在曾国藩的个人修炼过程中,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一生都非常的简朴,晚年位高权重的他只穿家人手工做的衣服,几乎很少吃肉,至于我们之前说到的那些“潜规则”,曾国藩也都是视情况而定。


【三、古代版的杜拉拉升职记,曾国藩后三十年的人生逆袭】

有书快看

不管哪个年代,追求成功都是所有人的终极目标,尤其是在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这些年更为夸张,各种成功学励志学人物传记层出不穷,大家似乎都想从这些书中迅速找到可以改变命运的精神食粮。于是,曾国藩的各种成功经历就成了人们孜孜不倦的阅读范本。

曾国藩在二十八岁时就中进士点翰林,并在十年之内仅靠写写字就升了七次官,三十多岁就当了国家级的大官,简直比杜拉拉升的还快。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就从多方面挖掘和发现他的性格和经历,以及在日后的为官生涯中,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仔细研究曾国藩留下来的部分文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无神论者。曾国藩说:“我平生最不信的就是这些鬼神风水的鬼话。”可是后来却又有很多文字记载着他是一个相当“迷信”的人。


传说中老曾有个看家本领,那就是会“看相”。这个看相可不是为了哄哄小姑娘之类的,而是通过大量的时间摸索出来的。比如有些人身形板正腰板直,他就觉得这人可用可造就,有些人目光浑浊言辞闪烁,他就觉得这人是平庸之辈。所以很多下属仅凭一面之缘,仅仅因为鼻子或者眼睛形状,就被曾国藩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其实曾国藩的看相,主要是看对方五官面貌带来的神情和精神气概,正所谓“相由心生”。除了给人看相这个爱好外,曾国藩对算卦、风水、天命都有自己的见解。

研究这些东西也是有原因的,原本啊,青年时期的曾国藩,是认为“人定胜天”的,命运的安排,令他一个文弱书生创建了一支军队——湘军,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农民起义战争中另一方的男一号。虽然他在战场中多次自杀,三次写下遗嘱,以为必死无疑,但又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转败为胜。在连打了几场胜仗之后,曾国藩更加相信自己的理念,放言道:“有志竟成”。

可是在亲兄弟死于乱军之中,自己又因“老板”的不信任革了职之后,这一大盆子冷水泼下来,他不禁对所谓的“人定胜天”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就算是再怎么不信命,这八个字在战争中也会让人有更深的体会……


在从大荣到大辱,从大喜到了大悲后,曾国藩终于意识到,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人所发挥的作用杯水车薪,在可能的范围内,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就是最大的进步。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多个角度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有书君来给大家总结一下,这正面,主要讲述了他从“愤青”到“老奸巨猾”的心灵路程。比如,他这一生受过五大耻辱,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比如,他和左宗棠的一生恩怨,可以和周瑜诸葛亮相比;再比如,三十岁之前只想光宗耀祖的他竟然下定决定要彻底改变自己,每天坚持读书学习,每天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真正做到了“脱胎换骨”。

左侧面的他,是既要想方设法保全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正常生活,又得保证自己清廉品质的情况下不得不作出的一些选择。

右侧面的他,是从不信天命到深信不疑,从不相信风水到打仗时自己算卦,到最后终于明白,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努力了就够的。

每一面的总督,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他智商不过中等,却成为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

太平军起,全国束手无策,只有他独辟蹊径,以超人胆识创立了湘军,取得了几场胜利,为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保留了最后一丝脸面。

他非常善于审时度势,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急流勇退,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和威望,目光长远,成为洋务运动的创始人,创办安庆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留美计划、添设翻译局等重大工程。

他读书笨拙,一字一句都要弄个明白才行,办事之时却也是相当精明。其实他一生的成功,都得益于这种“笨拙”精神,君子不走捷径,不图虚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这样的话,成功或许比别人晚,一旦成功,就是大成功。着实让那些想一步登天的人狠狠地打了脸。

看完这本书,有书君不禁感慨,在晚清中的混水缸里,能出现这样一位大才,还真是晚清的幸运。《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将那段时期的历史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历史不再只是一张简单的“大事年表”,而是成为了可以作为我们人生参考的优质读物。

那么,你对老曾还有什么看法,跟有书君一起讨论一下吧。


有书快看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关于他的丰功伟绩大多数人都有所了解,而今天要讲的是这个天才背后的一些轶事。

简单介绍一下此人。曾国藩(1811—1872),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的一个书生门第家庭。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据曾国藩回忆,他小时候曾发生过一件很尴尬的事: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少年曾国藩像往常一样在家读书,无奈总是背不下来其中一篇文章,朗读一遍又一遍。这时候,有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之后行窃。可是等啊等,始终不见曾国藩去睡觉,听了无数遍那篇文章之后的小偷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怒道:“这种水平读什么书?”,说罢,小偷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并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扬长而去。

审鸡蛋案

这天,从学校放学的少年曾国藩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家里。刚进门放下书包就听到父亲焦急的声音,“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了?”于是他就把曾国藩被叫到跟前并说:“快帮你母亲查查是谁偷吃了。” 曾国藩思索片刻,满怀信心表示自己有办法。他把家里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让每人喝一口茶水再吐到盆里,结果有一个佣人吐出的茶水里夹有鸡蛋黄粉。 曾国藩的父亲为自己儿子的聪明机智感到十分高兴,觉得儿子将来能当官审案子。

“千年死一个”

富厚堂,是曾国藩的故居。 据说建房的时候,曾国潢兄弟善待匠工师傅,而对一般徒弟比较严格。新屋建成的那天,街头巷尾十分热闹,站在大门口的一个乡民对大门之高宽感到稀奇,便问道:“这张大门怎么要开这么宽?”一位心怀不满的徒弟说道:“门宽好出丧么!”师傅听了,急中生智,马上接过话:“是的,门宽好出丧,千年死一个,万年死一双。” 乡里习俗认为上梁的赞语是很灵的,曾府的人听得上梁的赞语是“要到京里做皇帝”;对大门的赞语是:“万年死一双”,非常高兴,连忙宴请匠工师傅徒弟一番。 说来也巧,自同治五年建造以来,已有130余年了,的确还没死过一个人呢。先是曾府从曾国藩夫人欧阳氏住起,最后一个住的是曾国藩的第四代孙曾昭恒,连续四五代上百人,没有一个人死于富厚堂;后是建国以来设立区公所、乡政府及部门机关,先后住过的干部好几百,但没有一个是死在这里的。

本文由【讯飞快读】小程序用户创作、分享,关注我的头条号,收听更多精彩音频文章。


讯飞快读精选


曾国藩其人,只有个荣辱,只有家族观念。而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竞有人称其为“圣人”,更有一些颇有名气的学者,也称其为“完人”,为其不齿的行为歌功颂德。不过,反观儒为政治教派以后近两千年的历史里,以及后来的儒徒们的行为看。已经违背了原儒的是想,扭曲了本教义。就曾国藩的行为看,成为一名儒教徒尚难入格,何以称“圣人”、“完人”!由此见,儒家的败亡,就从董仲舒黜百家,独用儒术时,已经种淫败的种子。也正应老子所言,为者败之的警示。而在道德经中所示的圣人之心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就是说,圣人之心,不以侵害百姓生命利益为图富苟名的伐梯。无以君制度而贵贱百姓人格。而看曾氏之行,以皇朝为君事为忠的,耆杀性,以百姓为草芥,割韭货命,血色红顶,是无仁慈也。笃心独性,昧蒙孤忠。儒子弄朝,难逾三百之限。皇清极限,废政涂民,苛刻生暴。曾氏者,忠而不谏,顺而不诤。实非贤臣。而况,八国寇城,其忠之主,荒难蒙尘。君辱之时,臣且不死,君危更不救。更是伪虚之辈。良禽识时而徙木,良臣知势而迁志。孤昧不明之人,曾氏不良,实未远略,更非完人。然则,味气相投者在,蒋氏治国效曾氏之冰谋,败而不堪,此已为鉴验,昭明之事,虚伪而不可效之。而今共和国之治,以公平为人权之策,以明民醒天下为宏治之法,上下平等为礼,四海共富为康良为民。以贞政服务于人民。大雅勿需儒礼,民主何需纲常。后儒之虚且诈,贲饰文巧,乱政惑民,矛盾的制造者。儒政亡朝,复用不爽。


丙丁82152336


是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曾国藩?我们要向曾国藩学习什么?

↑曾国藩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小编从大学时期就非常喜欢曾国藩,在图书馆里潜心阅读唐浩明先生写的关于曾国藩的故事与点评,甚至还曾经有模有样的学习曾国藩每天写自我反省日记。

但当我把日记分享给几个同学看的时候,他(她)们纷纷表示不理解,他们迷惑的地方在于:你为什么要自虐?

自虐,是从曾国藩那里学来的,由于小编理学根基太差,甚至可以说并不很认同理学那套理论,所以“反省”变成了“自虐”,但曾国藩还是让我着迷了。

随着年岁渐长,小编渐渐明白了,曾国藩之所以值得学习,首先在于他能够被学习,被模仿。

在曾国藩那个年代,既是天下动荡大乱之时,也是人才横出之时,许多杰出人物脱颖而出,比如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李秀成,陈玉成,石达开,甚至杨秀清,冯云山,都是了不得的人物。

↑晚清风云际会,能人辈出↑

然而,曾国藩与这些人相比,恕我直言,曾国藩顶多是中等资质。虽然从做官的履历来看,曾国藩是这些人当中升官发达最早,不到40岁就已经做到了副部长的位置,放到今天也是天纵奇才的表现。

可是,从曾国藩带兵打仗来看,他的资质真的只能算作:中等。

谁是优等?李鸿章,彭玉麟,李秀成,陈玉成都是优等。那谁是天才?胡林翼,左宗棠,杨秀清,冯云山!

资质对一个人很重要,它强硬的在人与人之间划了一条鸿沟,资质平庸,哪怕资质中等的你再努力也是无法和天才相比的。

然而,曾国藩却做到了,他用了他一生的努力,用了他的方法,超越了和他同时代的所有天才,成为旗帜人物,成为当仁不让的晚清第一人!

↑曾国藩日记是毅力恒心的绝佳范例↑

曾国藩的一生,宣告了即使你只是一个中等资质,也有可能成就一番大的作为,只不过你要走过漫长的痛苦的过程。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曾国藩的第二个原因:曾国藩提供了方法论!

试问,你能从左宗棠身上学到什么吗?从天下第一师爷,到上马杀敌,下马著文,所向披靡,收复新疆,这些你学得来吗?根本学不来。事实上,要是左宗棠能够早日做到统揽四省军务的两江总督位置,太平天国覆灭的会更快。这就是天才左宗棠和中资曾国藩的差别。

可是,如果把左宗棠放到曾国藩创立湘军的初期,那种没钱没权,四处被人挤兑的绝苦困境,左宗棠能够应付吗?

当然!不能!应付!因为对付那种绝境,非得有“坚韧不拔之志”,非得有“打脱牙和血吞”的倔强不可,这是自负才气,自比当世诸葛亮的左宗棠没法做到的。

天才需要环境,他们不会轻易向环境妥协。然而中资之人,却能够创造环境,因为他们不得不适应环境,与环境周旋。

说到这里,千言万语,越说越长。

↑曾国藩把别人混日子的时间都拿来自我精进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曾国藩呢?看了曾国藩的传记,励志书籍甚至他的家书,你未必能够从中领会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小编在此说两点方法,是我花费十数年时间从曾国藩的智慧言行中淬炼而出,分享给各位朋友:

1、凡事必须有恒。

无恒者,事无成。这几乎是这个世间最颠簸不破的道理了。曾国藩一生中,从在京城做官,学习理学开始,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坚持了足足三十多年,一直写到他临死前几天。

在组建湘军之后,他每天还专门下一局棋,不管战局多么紧张,这个习惯也保持着(小编可不是让你们每天打一把王者荣耀)。

我们要看到曾国藩这些行为的后果——通过坚持写日记,他逐渐训练出了足够强大的自律习惯和自制能力,从而能够成功驾驭自己的欲望,他担任肱骨重臣数十载,竟然没有贪污,这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仅此一例的楷模,而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在于他有着相当清醒的追求和自我认知,而不是蒙了心窍,任由欲望驱使。

↑曾国藩的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

2、不信书,信运气。

曾国藩到生命的最后,回顾自己的一生,给自己写下了这幅墓志铭:不信书,信运气,公之言,传万世。

好一句“不信书,信运气”,运乃强者谦词,命是弱者借口,看似说的同一件事,但背后的内涵完全不同。曾国藩付出毕生辛劳,到最后把他的成功和收获让七分功劳给天,这是何等的清醒,何等的智慧!

所以,如果你想学曾国藩,你切记:你要相信“凡事有恒”的强大威力,它就像是巴菲特口中所说的“复利”的作用,当你付出恒心做事,跑步也好,写作也好,学英语也好,创事业也好,你必然会有收获,或许未必是你想要的收获,但一定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小编自从写悟空问答以来,除了回老家过年或者看望陪伴家人,几乎每天都写问答,正是受了“凡事有恒”的思想指导。想想唐家三少的“恒心”结出了何等硕果吧。真的,很多人的努力程度还没到拼天赋的门槛呢。

↑向曾国藩学习,能够提高你的人生境界↑

但如果你能够渐渐取得成功,切记保持清醒,把成功归于好运,而不是自视甚高,得意忘形,看看五五开,阿怡大小姐以及蛇哥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吧,一旦成功简直忘了姓啥,瞬间从人生巅峰跌落谷底。

你不谦逊,你就不配你的成功。

请大家一起来学习曾国藩吧,可以评论或者私信与小编交流:)


我见青史多妩媚


如果是一个学生,正因为改变不了自己性格中的毛病,为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差、生活不规律而苦恼,你应该学习曾国藩。因为曾国藩是自我管理的大师,有很多自我管理的绝窍。他可以教你如何脱胎换骨,进行自我完善,把自己变成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人。

如果是一个创业者,正想做一番事业,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成功,你可以向曾国藩学习。当初曾国藩创建湘军,正如同在今天创建一个企业,我们可以从曾国藩身上能学到如何组建和管理团队。今天中国企业界也有很多人崇拜曾国藩。如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他说过,“在近代历史人物当中,曾国藩对我自己是很有启发的一个人物。”那么做为企业家,李东生最佩服曾国藩的什么呢?就佩服他的团队建设能力和创新能力。他说:“曾国藩厉害在于他能够凝聚一个团队,执行中又没有书生气,而是务实地操作。”

如果是一个领导者,你可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如何发现、识别、培养人才。曾国藩是一个传说中的“相面大师”,他有一条很厉害就是用人。那个时代几乎所有优秀的人才都愿意为他所用,他手下也出了很多一流的人物,包括李鸿章、左宗棠等。曾国藩的部下出过二十六个正部级官员;五十二个副部级。

有人说,在中国社会,不厚黑就不能成功。曾国藩却是一个例外。他一生功业显赫,凭的却不是厚黑,而是拙诚。他身上充满了正能量,他是一个内清外浊、内方外圆的非典型清官。如果你既想做老实人,又想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在公司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凭着光明正大的手段获得发展,你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曾国藩。

如果你人过中年,你感觉自己已经年过四十,性格已经固定,记忆力、学习能力下降,这一生也就这样了,不可能有什么进步了,你不妨也了解一下曾国藩,曾国藩写给弟弟的一封信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就是我四十三岁以后,在人生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我用自身经验证明,一个人年过四十,还是可以改变自己的。

如果你是一个围着孩子转的奶爸奶妈,可以从曾国藩身上能学到如何教育孩子。我们知道,曾国藩的两个儿子,都很成材。曾国藩家族历经一百多余年而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曾家的第三、四、五代后人中,也出现过一百多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这在中国社会中是很少见的。所以曾国藩的家教之法也是非常厉害的。

如果你自我感觉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一生处处不顺,那你更应该了解一下曾国藩。看看曾国藩这样一个笨人,是如何在逆境中寻找胜机,完成人生的逆袭。

据说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那我们每周都花一点时间,来学习一点,进步一点,看看曾国藩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什么改变?半年之后,你会收获一个全新的自己。


琳琅智库


是啊?好像你在自言自语哦?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曾国藩呢?学习他什么?杀人还是愚忠?亦或者是把洋人也看做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把孔子时代的列国套用到他所在时代的列国?学习他明哲保身的家训和家风?太平天国成就了他,也落了个“曾剃头”的绰号,历史上没人说他一无是处,但也并非是皆尽可取!


高山仰止a


对于曾国藩现在网络上有太多他的传说故事,就不再叙述。他的能力很强,作为一个近代的圣人,他的成功是全方位的,这些都不说我要表述的方面。

我只是站在自己的个人的立场来说两句。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曾国藩:

1、个人的成功:

曾国藩的成功路径,符合当下所有屌丝的心理。原来清朝那么牛×的人物,一开始也只不过是个平常的普通人啊!只要我通过努力学习就能将自己的命运改变,要是努力就能成功啊!



2、符合个人在国家利益上的形象:

曾国藩在当时清朝那么腐败、昏庸、无能的情况下,没有学习陈胜、吴广、李自成那样来个揭竿而起,来个自己做皇帝的举动。要知道当时全国有一半的兵都在曾国藩的手上。慈禧难道不害怕吗?睡的着!当时有人怂恿曾国藩做皇帝,但是他没有做。这样的人物难道不符合国家的宣传路线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