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願我們在如此浮躁的世俗中仍能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世界—
陳平原

願我們在如此浮躁的世俗中仍能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願我們在如此浮躁的世俗中仍能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開卷有益”這句話經常被提及,影響很深,但我認為,“開卷有益”作為一個口號,是值得推敲的。現在我們知道讀書多的人會成功,但很多不讀書的人也很成功,有更多的人,是讀了一輩子的書都不成功,所以讀書不一定能成功,或者說“開卷”未必“有益”,因為年齡、職業、心境、月度目標等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你的讀書

古今傳誦的眾多有關讀書的名言,尤其大部分是針對特定人群的,面對讀者跟面對文人或者官員、跟面對帝王去談讀書都是不一樣的,比如王國維借宋詞來談讀書的“三境界”,就只更適合於學者,而不適合其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真正好的狀態是不斷總結自己的道路,然後自己做調整,任何一個讀書人,他的讀書方法基本上只適合於自己。

章太炎先生曾經再三強調,平生學問,得之於師長的遠不及得之於社會閱歷以及人生憂患的多,也就是說,從老師那兒學到的遠遠不及從社會閱歷以及自己的人生規劃裡面獲得的多,所以我總結了他讀書的體會:

第一:學問基本上是以自修為主;

第二:實在搞不明白的可以請教;

第三:讀書必須將人生規劃和書本知識相勾連,才能有真正深入的體會。

在今天信息鋪天蓋地的時代,要建立自己的閱讀趣味,要有自己的立場,視野和趣味不受周圍環境的誘惑,這是很難的。有了大眾傳媒之後,閱讀的同質化太嚴重了,其實每一個人的閱讀是不一樣的,一個數學家、一個文學教授,他們的趣味不一樣是完全正常的。讀書人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閱讀趣味和基點,有了那個基點之後再來談讀書。

去年,我在一個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致辭,有句話今天在各大學校的校園網裡廣泛傳播,我說,“同學們畢業離開學校了,我送你們的話是:如果過了若干年,你半夜醒來發現你很久沒有讀書了,而且你沒有什麼負罪感的話,那就說明你已經墮落了”。讀書本身沒有什麼了不起,但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世界,你還在追求個人的板塊,你還有不滿足,你還在尋找另外一種可能性,另外一種生活方式,說到底,讀書是一種精神生活。

願我們在如此浮躁的世俗中仍能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最好的生活是,陽光,熱茶,書籍,還有你

願我們在如此浮躁的世俗中仍能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掌櫃的碎碎念

楊絳: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地自己

有個年輕人崇拜楊絳,高中畢業的時候給楊絳寫了一封長信,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情兼傾訴人生困惑,楊絳給他回信了。淡黃色的豎排紅格信紙,毛筆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勵晚輩的句子之外,楊絳的信裡其實只寫了一句話,誠懇而不客氣:“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現在的大多數人何嘗不是這樣,“晚上想起千條路,早上起床磨豆腐”,夢想不是夢裡想想就會實現的,去做,去做,去做

浮躁的社會下湧動著一批又一批浮動的人心,太多一夜暴富的報道,太多一戰成名的新聞,一蹴而就看似變得容易了,煽動了一批又一批對未來有想法的人飛蛾撲火,澆滅了一顆又一顆渴望向上的灼熱之心

原來,世界上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生活,勤勤懇懇的工作,那些榮耀和掌聲,是在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汗水澆灌下生長的花朵

“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願我們在如此浮躁的世俗中仍能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