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我的前半生》: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爱

文 | 李放羊&刘亚南

来源|有书

最近的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很多人都在关注几个主人公的情感问题,但让我心生唏嘘的,却是一个小孩,那就是“小三”凌玲的儿子冷佳清。

他从小跟随妈妈生活,没有爸爸的冷佳清,性格比较“古怪”。

在剧中,冷佳清一开始对陈俊生很冷淡,到了陈俊生家也是很隐忍,从小就学会忍让,“懂事”得让人心疼。

但是,追剧的吃瓜群众先后“围攻”凌玲和冷佳清的微博,纷纷议论剧中角色冷佳清的“心机”,是遗传自妈妈。

还有一些所谓的情感专家,高高在上地下定义:凌玲的儿子冷佳清由于父母离异,性格孤僻。

那么,答案真的就是这样吗?

《我的前半生》: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爱

多年前,我所在的公司有一位“女强人”,她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员,做到分公司的领导,没有拿不下的单子。但没有想到,最终将她打败的,竟然是被她视为心肝宝贝的女儿。

她女儿小的时候很是乖巧可爱,她也经常在我们面前骄傲地说:“我女儿很小就不需要我操心,所以我能一门心思地扑在工作上。”

但没有想到的是,女儿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却变成了“问题少女”,打架、抽烟,她和她丈夫完全管不住。

之前强硬的那套教育方式,遇上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只会火上浇油。她越强硬,她的女儿越是愤怒地冲她吼叫:“你早干嘛去了?你现在来管我?”

她一度陷于抑郁,就像祥林嫂似得逢人就说:“我这么多年辛辛苦苦为了什么?我拼命工作还不是为了他能有一个好的物质环境吗?他怎么就不明白呢!”

若干年前,我也跟那个处于焦虑的妈妈一样不明白,为什么本来听话的孩子,就突然变得不听话了?

后来我自己做了母亲,为了能够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我接触很多教育理论,才开始慢慢若有所悟。

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对著名的“五朵花”理论分外认同。

简而言之,人就像种子,需要阳光、水、空气,才能绽放自己的美丽,开花结果。这五朵花分为爱的能力、独立自主、连接、价值感、安全感。

最初,我跟很多传统的中国父母一样,觉得“爱的能力”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爱,才是教育的根本。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汲取的最好的养分便是来自父母的爱,父母的温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其实不是陪伴本身重要,而是陪伴过程中的爱、温暖、体贴等正面的情绪能被婴儿感知到和学习到,因为被爱而学会爱人,与人产生连接。

你的孩子看着你如何处理家庭事务,看着你如何做事做人,如何处理夫妻两人的情感问题,等到长大之后,他不需要任何人教,就已经知道如何待人处事。

《我的前半生》: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爱

你要明白,这种爱的能力和智慧,如果前期缺失,后边是很难补上的。

但如果你的孩子在最适合培养爱的能力的年龄阶段,感受到的是孤单、冷漠……

那么这样的情绪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和阶段,就有可能会以极端的情绪爆发,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就可能会用一些激烈的手段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证明自己的存在。

就好比我之前公司那位绝望的妈妈,她深爱着自己的女儿,但是却在女儿成长的关键时刻没有帮孩子培养出爱的能力,她强硬的脾气、对孩子陪伴的缺失,都使得她的孩子在青春期走向了极端的叛逆。

一位教育学家研究发现,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的,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高质量的陪伴、有爱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在《我的前半生》中,冷佳清性格孤僻冷淡,也许正是在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最重要的那一朵花——“爱的能力”没能如期绽放,进而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可以说,父母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孩子的性格悲剧。

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这个时候不去指责父母教育的失败,而去指责孩子“心机”,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除了凌玲、冷佳清,在《我的前半生》里,很多人都在痛骂渣男白光,但从某种程度来说,他其实也是缺乏爱的能力的典型代表。

有爱的冲动,但缺乏爱的能力,不懂得爱、体谅、温暖,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缺乏与人正确连接的能力。在他和妻子罗子群的争吵中,他们的孩子是很难感受到爱,也是很难培养爱的能力的。

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可能是持续一辈子的伤害。

高质量的陪伴意味着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爱。陪伴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爱,进而具备爱的能力。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汲取的最好的养分便是来自父母的温暖。那些看起来没有实际意义的陪伴时光,成为我们最温暖的记忆,成为我们对于爱最深刻的理解。

《我的前半生》: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爱

父母爱的教育,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底色。这些辅导班给不了,老师给不了,社会教育也给不了。

在《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篇文章中,高晓松曾提到过他接受的教育。

在这篇文章他提到,他母亲经常背包走遍世界:

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就觉得很幸福。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

这样的教育,让高晓松具备了感知爱和幸福的能力,一旦具备了这种成长的源泉,才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各种才华和潜能就会被不断地激发出来,才能拥有真正高质量的人生。

李元胜在《我想和你虚度时光》里写道: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

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

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比如散步

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

让孩子跟这个世界产生美好的连接,让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开阔,无疑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形式之一。

我们除了要牵着孩子的小手去接孩子放学,陪孩子吃一顿晚饭,一起看书、写作业,我们还要陪孩子去走遍万水千山,去看这个世界其他人生活的模样,去看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我们不可能陪孩子走到人生的终点,我们只能尽可能地陪伴着他多走一段,再多走一段……在一段段与孩子共同的旅程中:

让孩子学会爱人,

学会爱这个世界,

学会独立地、坚强地

拥抱这个爱的世界。

500强企业测试题(这道题难住了99%的面试者!)

请仔细观察下图等式:

《我的前半生》: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爱

现请你增加一根火柴,使等式成立,请问:你是否能办到?

(据说智商120以上的才有可能想出答案!)

想看看自己智商高不高?

搜索微信号:博士妈妈研究所(bsmmyjs),关注后回复“智商”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