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你有50萬,你是願意存進銀行還是去做理財投資?

一點成圓


如果我有50萬的話,我會存到銀行去做理財投資。

我們要知道,存到銀行,不僅僅是可以做存款產品,你有錢的話,是可以投資理財產品,基金,黃金,保險以及信託等等的產品的。

所以這50萬,我會把他做成兩個部分。

第一:保本型存款

現在比較多出現的保本型存款產品就是結構性存款以及大額存單了,這是保本的產品,而且會受到存款保險的保障的。現在結構性存款的收益最高能夠達到4.3%。

第二:銀行穩健型理財

這個是能夠獲得更好收益的產品,而且風險較低,所以也不用擔心虧本的情況,因為這麼久以來也沒發生過。


立馬財經


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的是這50萬的意義,對你來說是閒錢,還是有用處的,不過換我的話,40萬做銀行理財,剩下10萬用於交易市場,而且不會一次性投入10萬,每次3萬進入市場,剩餘的7萬是後備資金,腦子不發熱的情況下,是用不到這部分後備資金的。


至於收益方面,建議是先捫心自問下,自己會不會做金融市場的交易,譬如股票,期貨更不提比較細緻的內盤、外盤的區別,你如果是老江湖,有經驗的,有失敗或成本的歷史的,那這個問題白問的。


對於會做的兄弟姐妹來說,真正會做的那個群體,1--3萬的本金能在1個月內產出盈利超過銀行10--30萬的一年理財收益量。甚至有很多理財產品的背後都是將資金交給私募操盤團隊啦操作的。因為機構也知道,真正會去關心理財產品的細節的客戶有幾個,金融思路之一,做大概率的事情!


既然都說到這裡了,那也順便闡述下私募團隊的模式,甲方出資方、乙方操盤方、第三方證人(其實沒啥用,很多時候是不存在的,或者表面看起來有存在)


甲方找到乙方,並要求乙方先預付20%的保證金,如果虧損到達20%就停止後續合作,甲方通過總虧損上限比例,日虧損上限,盈利回撤比例的定製來定風控規則,乙方在這些規則下進行操作。


也有一種方式,是甲方自願承擔本金的一部分損失風險,譬如願意自行承擔20%虧損,超出的部分由乙方承擔,但同樣有各種風控規則制約。


結算盈利普遍兩種方式:盈利分成譬如55開,46開等根據一開始的協商完成,還有種方式是乙方在不違背風控規則的前提下,承諾結算時間給甲方多少的盈利譬如15%年華收益,結算時間一到則講本金和15%給到甲方,多餘的盈利則歸乙方所有。


當然如果你有認識你相信的操盤手,也可以自己定協議,總體就兩個方針要有,風控規則,盈利分成,千萬別隻關心盈利分成喲!


另外個人建議大家少有“投資”這個詞,這個詞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只是讓你自我感覺良好的一種營銷手段的產物。你被告知你是金融市場裡的投資者,其實你是送人頭的炮灰……


說了那麼多結論是,你如果沒有什麼認識的比較熟悉的操盤手或私募,自己也不會市場交易的話,老老實實買理財,如果你想要自己學習下市場交易,那麼等待你的結果大概率是被忽悠的不要不要的,然後所有的交易市場的商業行為在你眼裡全都變成的了“騙子”。


最後,買理財請找銀行,做交易要學會耐心學習和篩選,但如果說是你還是認為自己在金融市場裡做投資的話,那很遺憾,你是虧錢的。


本心易道


當然是投資理財。50萬放在銀行,活期才沒多少,定期也才1個多點,而且隨著時間的推遲,會不斷貶值的。


當然,投資理財有風險偏好。如果你是屬於保守型的投資者,那麼50萬就去買點銀行理財產品,現在一般銀行理財產品4-5%是有的,雖然是打破剛兌,但是基本上現在仍然是保本的。而且你有50萬,在招商銀行可以成為VIP客戶了,可以申請金葵花卡。


有人說買餘額寶行不行,當然不行,現在餘額寶都限額了,每人每天只能申購2萬元,而且上限是10萬元,你有50萬,最多也只能買10萬,還有40萬怎麼辦。所以餘額寶只能作為零錢的活期理財。


如果你是屬於比較激進型的投資者,那麼你可以投資股市,我不建議你去投資P2P,也不建議你去炒幣,也不建議你去炒期貨,或者是投資外匯,商品,貴金屬等等,這裡面騙局太多。


中國股市雖然十年沒怎麼漲,但是從安全的角度來說,是唯一能保障你自身權益的交易場所。


你有50萬,在目前股市低迷的情況下,也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大戶了。中國股市90%的資產都是在10萬元以下。


如果你要進入股市,建議你千萬不要滿倉一隻股,在這種低迷情況下,保持輕倉是比較重要的。


最後簡單說下近期行情,上週A股度過了至暗時刻,在大盤創出2691點新低之後,兩市終於迎來了7月翻身反彈。之前老揭也叫大家再堅持一點,耐心一點,本週的反彈,至少回點血了吧。 目前大盤短期的反彈趨勢將繼續保持,但是上方壓力也挺大,大家注意趁著反彈合理調整自己的倉位。注意,現在這把行情,暫時只能當反彈看待。


揭幕者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個性化的問題了,50萬其實也不多,能幹嘛呢?現在740塊一股的貴州茅臺能買不到700股,這是拿去投資股票的情況。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家來說,如果有50萬肯定不會也不能全部拿去買股票,而且還全部去買現在的高價茅臺。

說到底這是一個資產配置的問題。

拿一年的週期來說,50萬,10萬用作一年的日常支出,包括吃飯等生活費,一個普通家庭一年應該夠了。再拿20萬存銀行,剩餘20萬可以做做投資等,這只是其中的一種分配方式。

50萬,一千個人肯定有1000種配置方式,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理由。

題主說道”存進銀行安安穩穩“,筆者感覺到題主應該屬於低風險愛好者,不喜歡投資高風險的東西,這也沒什麼不對的,投資嘛,自己感覺舒服就好了,你說呢?

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50萬如何更好的進行資產配置,倒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討探討呢。


銳眼財經


首先解決剛需問題如果不需要買房的話,那就選擇其他的理財投資吧,因為銀行理財現在基本上4-5%年化收益率,肯定跑不贏通脹的。當熱,如果不差錢可以存在銀行,單純收利息,畢竟安全可靠,無風險。

P2P等互聯網金融收益率高些,10%以上也有很多,但是風險大,幾乎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而且18年的P2P頻繁暴雷,所以也不能保證這種情況在19年就會好轉。

投資性房產,那也得看市場,一線樓市現在投資的話回報週期會很長,畢竟現在是加息+限購期,屬於逆週期投資,如果你的錢不太急用,可以投。但是,50萬恐怕一線還是別想了。二三四線現在都在漲,可能還會漲個兩三年,現在棚改政策要執行到2020年,這期間房價基本很難降,也是有機會。

股票市場眾所周知的高風險、高收益,不太適合穩健投資者,但如果是真的想賺大錢,然後手頭上的錢不急用,也可以嘗試股票市場。

如果考慮低風險投資的話,建議可以嘗試定投指數基金,定投可以規避擇時的風險,週期比較長,風險比較小,而且長期看收益比較大。

但也不是說這50萬就真的是全部都投在了某一項投資理財上,也可以把雞蛋放在兩個籃子裡,這樣的風險性更小一點。


環球老虎財經


50萬存銀行還是理財?大多數人是需要存在銀行的,而不是簡單的說拿去理財投資就行,沒有具備專業的理財知識,一旦50萬資金投入各種金融產品理財或許面臨著虧損的風險,還是要三思而後行。不過看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若是投資者希望追求高收益,可以考慮理財投資,但是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若是投資者想安穩,不想本金虧損,就存放銀行比較合適。


2019年銀行利率一覽

目前四大行一年期利率在1.75%,三年期2.75%,50萬已經具備了大額存單的資金要求,可以去銀行談大額存單利率。


大額存單利率一覽

目前四大行大額存單一年利率在2.10%以上,三年在3.85%,不同的銀行可以去磋商,拿到更大的利率。


以上是銀行存銀行收益,如果打算理財,投資什麼好?


餘額寶今天收益是2.64%,零錢通今天是3.8%,如果你的資金在三年內沒什麼用,就考慮銀行,若是需要流動,就考慮存餘額寶和零錢通,畢竟收益也算可以。


不過以上收益看不上,打算有更高的收益就考慮投資基金,建議你選擇債券基金,是中低風險產品,若是可以承受較高風險,可以考慮指數型基金,風險和收益都比較高,貨幣基金就是餘額寶和零錢通了。


以下是債券基金,選擇規模大,長期比較穩定的債基,承擔一定的風險,收益也是頗高的。


所以,看個人風險承受力,本金不能虧損的投資者就考慮貨幣基金和存銀行,可以適當接受虧損就考慮債基和指數基金。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家庭理財的基本套路還要問。還有人不知道嗎?還有人嗎?

如果存款到了5萬,趕緊去買理財,沒有技術和能力的去買銀行理財。

如果不到5萬,可以去存活期類理財。某寶,某信都可以,很多銀行推出直銷銀行,類似與某寶,但是收益高不少……據說可以隨時劃出,沒有手續費,上限數百萬……可以試試。

買理財用app,防止被人忽悠和套路。

注意…本人銀行信貸員20年,炒股韭菜20年。將發佈兩種內容…1,腦洞新聞…快樂生活。2,成功學內容……如有興趣,請關注。


飛刀47號


50萬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真不是個小錢,是將錢存銀行還是去投資理財,需要根據理財者承擔風險的能力而定。

對於一個保守理財者,選擇銀行是最穩妥的。銀行由國家做為堅實的後盾,安全係數是有保障的,又長期被大眾所接受,所以很多人還是把錢存銀行。



由於銀行的自負盈虧政策實施以來,各大銀行的利率都有所提高,一年定期已經達到3%,三年定期利率已經達到4.2%以上,五年定期利率5%以上了,可以說都超過了餘額寶。而且安全還有保障,五十萬以內的存款都保險公司承保。

隨著金融業的發展,各式各樣的理財平臺,理財產品,層出不窮,簡直讓投資者們眼花繚亂。很多人還是對新生的事物接受的慢,而也確實有投資平臺跑路的現象發生。

就拿P2P平臺來說吧,從四月份要求備案以來,頻頻暴雷,有相關數據顯示,從2018年6月1日至7月12日,42天之內全國共有108家P2P公司暴雷。



再說股票基金,2018年開始,歡喜兩天跌一週。坤鵬論身邊沒看到誰掙到錢,所以題主也不用聽別人的,放在銀行至少不會擔驚受怕,前邊說過,銀行的利息現在還是比較高的。


坤鵬論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真的非常棒,各種K線分析,各種風險衡量,但我就在想如果真的有萬,就一定要存進銀行或是做理財投資?難道就不能幹點別的?

50萬對於普通家庭來講,真的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我有50萬的話,我肯定不會放在銀行,我就不能買田置地麼?我買一塊林子不可以?我買一個門市不行?或是我貸款買幾個房子裝修後租出去,以租養貸行不行?為什麼一定要存在銀行,再說了存銀行也不見得安全,如果那樣的話,我還不如放支付寶呢,支付寶還給上保險,丟了全額賠付。

再來說說理財投資,理財意味著風險與收入成正比,那些網上被騙的案例,只要你百度能搜到一大堆,我就不多說了。再穩妥的理財也是有風險的,風險越低收益越低,有的甚至有可能虧本,所以選擇理財的同時不能只看收益,還要看風險。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不會選擇理財的,其實民間有很多需要錢的人,與其做理財或存銀行,我都不如借給那些有質押物、中間人的民間需求者,現在這行業比較普遍,只要不是高利貸且有質押物的前提,隨便一個都比存銀行或理財賺錢快,且風險低。

另外,題主給大家搞了一個誤區,好像我們有了50萬就一定要存銀行或理財一樣。我覺得只有打工攢下錢的人才會這麼做,雖然我也是打工的,但如果我有50萬,我肯定不會去理財或存銀行,因為我覺得收益太低了,存死期或長期的理財真的沒有創業或其他實體投資賺錢快。50萬,哪怕我開個便利店,生意稍微好那麼一點,收益都會超過20%,雖然風險大,但結合我的行業經驗,我認為比理財低很多。


實體店老王


1、存在銀行

好處是風險絕對低,幾乎是無風險,期限也很靈活,可以存活期也可以定期,但缺點顯而易見——利息太低了,一年期大約只有1.95%。

2、買成理財

好處是收益相對較高,一年期至少在4%左右,是一年定存的2倍有餘,雖然理論上風險比存款稍高,但在實際運作中也問題不大。缺點是有較長的鎖定期,無法隨時取用。

各自的優缺點都明確了,那麼接下來,這50萬到底怎麼配置呢?

你是不是經常陷入“選擇困難症”呢?

資產配置的三個要點:風險、收益、流動性

資產配置,說複雜也複雜,但說簡單也簡單,其實無非就是“風險、收益、流動性”三個要素的權衡與配比。

從來沒有一個產品能做到風險又低、收益又高、而且流動性又好,即便暫時有,市場機制也會很快的把它扭轉。

2013年餘額寶剛上市時,收益率曾短暫突破7%,幾乎成為了風險低、收益可觀、流動性好(隨存隨取)的理財利器;但很快,市場無形的手令餘額寶收益一降再降,現在7日年化降到了3.2%,跑輸了銀行理財。

50萬如何配置?可以從“流動性”角度考慮

明白了三要素的關係之後,如何配置這50萬,你或許就會有些思路了。

同樣一筆50萬,每個人、每個家庭的自身狀況不同,配置的方式就不同。

對於家庭而言,我更習慣從“流動性”角度出發去考慮配置問題。

不論你這筆投資收益如何、風險是大是小、目前是賠是賺,只有有了足夠的“流動性”,既可以見好就收,也可以隨時撤退,理財就會變得非常主動。

拿我自己來說,50萬元,我可能30萬放在貨幣基金,20萬投資公募基金——就這麼簡單。因為前者的風險夠低,後者的收益有想象力,二者的流動性又都非常好,所以這樣的配置就比較平衡,進可攻退可守,急需用錢的時候也可以隨時回籠資金,不耽誤事。

想清楚未來1~5年的用錢計劃,理財不抓瞎

存銀行也好,買理財也好,這筆錢終究是要為人服務的,不能因為哪邊收益高,或者哪邊更穩妥,我就投哪邊,這樣就忽視了錢的實際作用。

所以,在做配置決定前,至少要想清楚短期、中期、長期,家庭分別需要用那些錢:

一年之內,我需不需要動用這筆錢?如果需要的話,要動用多少錢?

二年~三年內,我需不需要動用這筆錢,如果需要的話,要用多少?

五年之內,我可能需要的最大一筆支出是什麼?

比如:

短期(一年以內),我年底想買輛10萬的車,或者想帶上全家老小去新馬泰玩一圈,那這筆50萬中,至少可以有10萬元買成風險低、類活期的貨幣基金;

中期(二~三年內),我準備結婚佈置新家,或者準備生意上做一筆投資,那這50萬里,可能至少要留足20萬,這20萬可以買成收益較高的“結構性”銀行理財,期限可以選擇540天甚至720天的,年化收益接近6%;

長期(五年),我要給孩子辦出國留學,或者我打算買房交首付,或者父母身體不好,我要留筆錢住院治療,那剩下這20萬就必須非常穩妥,不能出任何問題,那可以買成收益較低但更安全的“非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約5%,或者也可以買成收益浮動但保本的養老保險產品。

當然,資產配置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50萬元,按照年化5%來計算,5年後將成為63.8萬元,而且隨著家庭資產的變化,對風險和收益的偏好也會不同,總之,要根據家庭成員的需要,將風險、收益、流動性做合理的配比。


希望您理財順利^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