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哪个更真实?

小网民视角


想借这个问题,给大家讲一段爱情

也借这段爱情,给大家解释这个问题

1977年,王小波和李银河第一次见面。

那时李银河刚毕业,在《光明日报》做编辑,年纪轻轻就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可谓前途无可限量。

王小波对她心生敬仰,便跑到报社去找她,两人聊了没多久,王小波就问李银河:“你有朋友没有?”当时还是单身的李银河如实告知:“没有。”接着王小波又说:“你看我怎样?要不我们处朋友吧。”

简单直白,开门见山,胆子之大,跟现在的年轻人比起来,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快并不代表他们不谨慎,因为早在见面之前,两人就已经听说过对方的才华,早已经在彼此的心里生出一份隐约的好感,埋下了爱的种子。

王小波的小说《绿毛水怪》在朋友之间疯传,后来落到了李银河的手里,那是一本很大的手抄本,字迹工整有力度,散发一股硬汉的味道。在李银河看来,小波的文笔虽然还有点稚嫩,但整篇小说都跳跃着一股无法抵挡的才华。

她读完王小波的小说之后,忍不住激动地想,这个人,早晚会和我发生点什么。

结果,他们就真的发生了点什么。俩人很快开始交往,互相写情信给对方。有一次,王小波还把信写在了五线谱上面。

他跟李银河说:“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心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李银河一下就被击中了,她把王小波称为“浪漫的骑士”,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骑士。

三年之后,他们就结婚了。

结婚那年王小波28岁,还在读大二。因为有规定学生不能结婚,所以他们的婚礼只能偷偷地进行,没有拍结婚照,两家人各请了一桌就当是仪式了。

在李银河看来,婚礼的仪式一点也不重要,因为她和王小波的婚姻就是两个有趣的灵魂的结合,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是很快就能相遇并走在一起的。

有人说,一见钟情只存在于俊男和美女之间,可事实证明,不美的男女,不但会发生一见钟情,还会一见定终身。

王小波与李银河如是,钱钟书与杨绛一样。

说起钱钟书和杨绛,他们的爱情同样也是一个传奇。

1932年早春三月,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遇到了钱钟书。这位鼎鼎大名的清华才子,穿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布底鞋,戴着一副老式眼镜,双眼炯炯有神,浑身散发着一股儒雅的气质,让杨绛一见倾心。

两人一见如故,话多到忍也忍不住。钱钟书对眼前这位娇小文静,大家闺秀般的妹妹也喜欢不已,他急急地对她说:“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

杨绛也说:“外面传闻追求我男孩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些都不是真的。”

两个刚见面的男女,一见钟情,抛开了矜持,急切地向对方交代着彼此。很快,他们就堕入了情网,谈起了恋爱。除了散步,两人就是给对方写情信,甜言蜜语,撩拨着彼此的心玄。

三年后,他们结婚了。这对爱好文学,灵魂相似的男女携手走过63年,直到1998年钱钟书病逝。

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是完美。他们相互支持、理解和爱护对方,彼此惺惺相惜。纷争肯定也是有的,然而瑕不掩瑜,他们的婚姻在世人眼里依然是传说一般的存在。

钱钟书写信给杨绛说:“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是的,有的人只见了对方一面,就已经明了对方在自己心里的定位,是朋友还是爱人,分得一清二楚。

很多都觉得,一对男女,从恋爱开始,一定要经历过无数次的争吵、甚至是分手、历经很多磨难之后,才能步入婚姻的殿堂。

其实,真正有缘分的人,根本就不用等,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两人之间那种微妙的感觉很快就会发酵膨胀,直至把看对眼的两人紧紧包裹住。

正如圣经里有一句话所说的那样:“有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爱人。”

有很多人,干脆用结婚的速度来证明一段爱情的正确性。

40岁的好莱坞著名影星尼古拉斯凯奇有一次去餐厅吃饭,遇到了20岁的餐厅女侍应爱丽丝,顿时惊为天人,立刻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一个月后,他们就宣布结婚了;

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在25岁的时候,遇到辣妹维多利亚,一见倾心,从此成了她的裙下臣,六个月后求婚成功,世界便多了一对天造地设般的夫妻;

台湾知名影星大S,先是与男星蓝龙恋爱多年,再和周渝民相恋两年,虽然她曾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两场恋爱中,但还是不得善终。

后来她在安以轩的生日晚会上遇到了汪小菲,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陷入了热恋,一个月就闪电结婚。但现在,他们已经育有一儿一女,生活丰盈而美满。

生活中,也有无数人,只是见了一次或者几次,便定了终身。

一见钟情,固然有单纯对彼此相貌和外在条件动心的肤浅之处,但是我想更多的还是两人在精神层面上的契合吧。

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必然会对另一个和自己想法相近的异性心生好感;一个外貌控看到一个长相俊俏的异性,自然就会心生爱慕。

一个注重内涵的人自然不会喜欢一个长得漂亮但肤浅的人,一个注重外表的人也不会爱上一个富有内涵但外表不美的人。但凡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有缘无份”,能结婚的,才是真的有缘人。

有些人的爱情很坎坷,历尽艰辛也走不进婚姻里;

有的人对另外一半很有要求,千挑万选都无法下定决心,于是把自己定义为“不婚主义者”;

可是,终于有天,这些人,在某时某刻某地,遇到了某个人,他们一见如故,以天雷勾地火般的架势上演着一场场激荡的爱情大戏,恨不得深深地把自己锁进对方的心房,然后白头偕老。

所谓“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就是这个道理。

真正有缘分的人,根本不用多费什么劲,就会金凤玉露喜相逢,然后胜却人间无数。

因为,真正有缘分的人,都很容易成为眷属。


十点读书


【心理学角度解读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耐心看完哟,绝对有收获)

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都是个情字,那两者到底差异在哪里呢?今天呢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希望对困惑中的你有帮助哟!


一、什么是一见钟情?

1、我们先来看一下一见钟情,这一见指的是多长时间呢?可能快到你都想象不到,是30秒。

来看一项实验研究,这个是一个英国专家所进行的大规模的快速约会实验,实验要求100名寻找终身伴侣的单身族每人与十名异性快速约会,同时对约会对象进行魅力评分,并决定是否再与对方接触。结果发现,多数人在30秒内就作了决定,并且女性选择的时间更短。研究表示,男性经常被批评只重女性的外表,但实验的结果却正好相反,对于外表,女性比男性更挑剔。也就是说,男性如果想获得芳心,只有几秒钟的时间。

实验中,对那些比较优秀的参与者,约会对象几乎百分之百希望再和他们见面,而约有30%的人连一个再约会的机会都没有,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眼光太高或是约会时言词笨拙。


2、一见钟情的解释:一见钟情的心理学解释也是有好几种。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流派强调潜意识的影响,在3-6岁是性蕾期,在这个阶段,孩子有了性别的意识,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在三岁之后,儿童开始表现出对某些人有着深情的偏爱。如儿童采纳的是父母的价值观和标准,在选择对象的时候,他们会更多的选择与母亲或者父亲相似的人,当偶然我们碰到这样的人,其深处的反应就是对某位貌似父亲或母亲的异性“一见钟情”


社会认知理论:一见钟情是由于第一印象和晕轮效应的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印象是指素不相识的人在首次交往时形成的初始印象,主要是根据对方的表情、姿态、身体、穿着等形成的印象。这个印象在过程中会产生“先入为主”的作用。随即晕轮产生,就是我们由于第一印象效应的这个感受好,进而得出,这个人就是好的,他所有的品质也都是好的,这样我们就会欣赏并愿意和这种人更多的在一起,于是就产生“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是一种奇妙的情感,除了心理方面的解释之外,还有很多生理方面的解释。比如是体内基因通过散发气味而致互相吸引(我们一直讲的费洛蒙)。还有“爱情物质”多巴胺(我之前在问答中也回答过这方面的问题,大家可以翻阅查看)



二、日久生情是怎么回事呢?

1、我们再来看看日久生情,日久生情顾名思议,就是相处的日子长了,就会产生感情。反之于一见钟情,区别在于喜欢上对方的速度。

人性中我们渴望了解别人,也渴望被人了解。和互相了解的人相处,我们会感到欣慰与安心。然而生活中这样的人对我们来说少之又少,于是我们苦苦寻觅,我们不是神,不可能一眼看穿一个人的本质,不管是自己被了解还是了解一个人我们都需要一样东西——时间。时间能让我们了解一个人,也能让我们被别人了解,日久生情讲的就是这个理。

2、日久生情的心理学解释

美国心理学教授斯滕伯格首先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的组成是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主要是通过做爱,获得情绪上的分享,亲密强调的一种相互喜欢的体验,承诺则是期许的心理延续,一种认知心理。

日久生情更多的是亲密的感觉,而一见钟情更多的是激情的因素。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曝光效应,讲的就是,人们会对看的更多、接触更多的事物产生好感和偏爱,这是普遍的心理倾向。

心理学家荣茨曾进行过一次实验,要求一群大学生观看相册。相册里出现的人对大学生而言都是陌生人,有不同的出现频率,有的出现一次,有的出现十次,甚至二十次。观看一段时间后,要求大学生对相册里的人进行评价,结果是,出现频率越高的人,

被喜欢的程度也更高。

这个实验充分验证了心理学曝光效应,反复出现和接触的人更容易让人喜欢,接触的时间久了,你会对一个本不喜欢的人产生好感,甚至爱上对方,这也是日久生情的心理学本质。

当然日久生情也是有前提条件的,研究发现,增加曝光次数可以增加人的刺激感,但是频率过高,如果过高出现,则会有负心理反应,即喜欢程度下降,出现厌恶、恶心的感觉,所以要学会合理利用曝光效应。


回到问题上,哪种更真实呢?


一见钟情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仅仅依靠一见钟情决定婚姻生活是不理智的,因为生活是复杂的。当然那些始于“一见钟情”的恋人,如果能逐渐由浅入深地彼此了解,从虚幻走向现实,把崇拜变为自信与互信,让爱情丰满和成熟起来,就可望有幸福的结局。

所以,最好的感情如果是始于一见钟情,终于日久生情,这样或许是最完美的爱情了。



情感双人床


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它的基本倾向就是奉献、如果一个人可以发自内心地帮助所爱之人做所有的事情,那么就可以说他是拥有了爱情。

然而爱情在心理学上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我们通常所说的一见钟情是激情爱,而日久生情是伙伴爱。


那么这两种形式的爱情到底哪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牢固呢?

一见钟情是双方被对方的才学,容貌,或是谈吐所吸引,从而引发了想要结识对方并追求对方的冲动。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春风沉醉,心无旁骛,强烈希望对方能够和你融为一体。

日久生情则是你们在一个共同的交际圈,或者是一起生活很长时间之后,你们彼此熟悉,了解,产生感情,之后你们携手走过风风雨雨,共同面对坎坷,共同迎接美好生活。你们彼此理解,互相尊重,如同亲人一般。


因此这两种形式的爱情没有谁好谁不好,可以说是一个爱情的不同阶段。

你的爱情或许会起源于一见钟情,因为一个微笑,因为一次转身就对对方倾心,愿意为其付出所有。

而日久生情就是你们在一起时间长了之后迸发出的一种新感情,这份感情中有爱情,有友情,更有亲情,你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情侣这么简单,而是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彼此最亲近的人。

如果说一见钟情是最初的缘分,那么日久生情就是岁月的打磨。

记住:每一段感情都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安于陪伴。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伙伴


我和老公就是一见钟情,记得在认识他之前,别人也介绍了几个男人认识,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都是媒人介绍的,自谈的很少,都没什么印象。自从见了老公第一面,我就觉得这个人好象很熟悉,就是我要找的人,尤其是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深深的吸引了我。当时我十八岁,他十九,我便顾不了少女的羞涩,我就追他了,生怕被别人抢走,因为他家太穷,兄弟又多,我父母怎么都不喜欢,我妈说得也有道理,你又没人家姑娘能干,再找一个那么穷的,你这一生很苦的。但我没想那么多,只想找一个我爱的人也值了,父母也只能由我了,谈了整整三年我们结婚了,虽然刚开始日子过得很苦,刚结婚婚姻磨合期老吵架,但从来都没想过离婚,到现在整整二十五年了,儿子去年也结婚了,也算是很幸福了,也很知足,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王小英路在脚下


当然是日久生情更靠谱,若两人长期工作在一起,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爱好,时间长了,彼此引起的共呜。对彼此的性格志向更为了解,对婚后的生活等等更为有利。一见钟情也不乏白头偕老的神仙眷侣。但相对现代青年人生活节奏快,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则不妨多看一眼好些。


子非魚焉知魚之乐


说真的,我还没有一见钟情的经历,这让我想起一个名叫旧巷故人说的话,所谓的一见钟情只不过是见色起意,所谓的日久生情只不过是权衡利弊。言词很犀利但也一针见血。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日久生情要比一见钟情更靠谱。


记得昨天在电视上,隅然看到了孟非主持的一档相亲节目,我猜想是非诚勿扰后的改版吧?后来我也问了度娘,江苏卫视是否新推出了相亲节目红色小象,爱无添加?结果搜索无果。



我想说的是,当一个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男人从丅台走过的瞬间,说真心话,我是男人,也被这男人的翩翩风釆所吸引。


从他的出场,服装,发型,以及和主持人的谈吐,还有现场为观众深情演唱了一首俄语歌曲,那个真叫唱的好啊,一下子征服了全场观众。当然也征服了女人的心。


几个女孩从男神出场的那一刻就欢呼雀跃到抢着爆灯,这大概就是一见钟情吧?

能让人一见钟情的,绝对是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就那么优雅优美的出现了。让人一见倾心。这是很真实的一种情感,但这种钟情多数只局限于外表谈吐和一些基本的了解。


而日久生情,就完全不同,正如一件东西,跟随久了自然也会生出情感。

日久生情也是两个人在相处过程中建立的情感变化,起先可以是很平常的认识,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也可以是一点也不喜欢,甚至是相互不待见,但通过一定的时间了解之后,发现了对方平凡中还有许多不平凡的特质以及优点,从而渐渐喜欢或爱上了。


这就是日久生情,虽没有一见钟情那么狂热,但一定比一见钟情厚实。因为这种感情不是靠第一印象作出的判断,而是通过一定时间的相处了解才作出情感付出,所以,日久生情要比一见钟情更真实。

至于两种情感最后结果谁也没法肯定是否幸福,因为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我是只活心情不活人生klis,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评论点赞。谢谢大家。


鬼话彩经


日久生情。

记得朋友谈起她的网恋,和一个男生很聊得来,后来慢慢的,每天都聊,从天气到琐事,从南北差异到男女差异,刷博看见好笑的分享一下一起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个月后,两人聊天内容慢慢变调,从朋友往恋人升温,我清楚的记得那个女生和我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在一起了,就是感觉,做了这么多,不在一起很对不起自己的付出”

这时她没弄清自己是否真的喜欢他,亦或是习惯了他,两者区别是很大的。


Chuanana


在布丁看来,当然是日久生情更真实啦😏(我知道你们在想啥,请不要想歪😠)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经历过一见钟情💘。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可以很骄傲的说,我经历过,真的很美好,但却不够真实。

她是我的学妹加老乡,我们是在大学社团组织游学活动的时候认识的。我和她挺聊得来,可能同是在外学习,有种“老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吧,我觉得我喜欢上了她,而且我能感觉到她对我印象也不错。没过多久我就向她表白了,不出我预料,她也喜欢我,开心的同意了,于是我们就在一起开心的玩耍了(此处省略一万字)。但问题也有很多,因为一些原因(我不想说出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分手了。

从一见钟情到和平分手也就一个月多一点……

什么算是一见钟情💘?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意思就是:第一次见面就互相喜欢上对方。但这样的喜欢是不稳定的,也就是一直所说的“真实”,因为你们相互之间还不够了解,还没有经过时间的磨合。

所以单就这个问题来讲,我当然是支持日久生情啦😏,不过也不是说一见钟情就不好,如果能遇到使你一见钟情的她,千万别放过!


游戏快讯10s


日久生情,最开始两个人的相处不是以谈恋爱为目的的两个人可能是同学,朋友,又常常一起学习,玩耍,是因为在一起久了,有了默契,然后产生了感情。这种是经得住考验的感情。

一见钟情,两个人原本不认识,偶然的一次相见,一个回眸,或者是第一感觉,就感觉对方是自己喜欢的,其实这种比较危险,经不住考验,你根本不了解他的性格。最终两个人合适不合适,还得看日后的相处情况,了解以后的感受!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靠谱!



我和老公两个人,是高中同学,那时候没有感情的事发生,彼此也不了解,根据老公的说法,在我俩同班但还不认识彼此的时候,有一天我在校园穿着裙子骑自行车,被他看到了,感觉比较喜欢,后来偶然的坐在了一起,他就默默守护了!可是谈恋爱却是等到大学的时候了!这样的情况,我也不好定论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了!同意恋爱是因为相处久了,比较了解了,觉得他人也不错!可他的求爱却是因为一见钟情吧!


所以说,一段恋爱可靠不可靠,最终还是在于两个人的相处和了解,在于彼此是否有爱情!至于是哪种方式开始的,并不重要!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爱上流浪边缘


一见钟情像是走马观花中的眼前一亮,日久生情更像是精心培养下的难以割舍。

今天我喜欢这双小布鞋,明天我喜欢那条裙子,但是那条裙子最好要配一双小单鞋。一见钟情产生的情愫是喜欢,但这种喜欢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很可能变成猴子摘桃。

而日久生情产生的是爱怜,多年前我养了一盆紫薇盆景,悉心照料,没事就搬出来晒晒太阳,修剪下枝表。有一天我去花鸟市场闲逛一盆更好看的紫薇吸引了我,伫立观赏好一会,我抚了抚袖子徐徐离去,因为倾注了我多年心血的紫薇虽然没那么惊艳,但足以系着我的心不去外面沾花惹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