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犧牲了多少?

第一軍情


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美國總統小布什

一、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直接損失

1.正面戰爭,美國犧牲不多。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支持恐怖主義份子為藉口,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戰爭初期進展的非常順利,僅僅到了4月8日美國和英國聯軍就已經進入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2003年4月15日,美國政府宣佈伊拉克戰爭主要軍事行動結束,美軍僅死亡262人,其中只有139人在戰場上陣亡,另外123人死於事故,耗費軍費不過區區230億美元。

2.伊拉克戰場的戰後收尾是美國永遠的噩夢。主要軍事行動結束以後,美國開始在伊拉克進行收尾工作,恢復社會秩序、清繳殘敵、追捕薩達姆,也開始了美國的噩夢。從2003年伊拉克戰爭開始,美國在伊拉克戰場累計死亡的軍人數量超過4000人,傷殘人數超過50000人,總計耗費軍費超過8000億美元,為伊拉克重建支付了500億美元。

伊拉克戰爭一角

二、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間接損失

1.美國犧牲了國家信譽和形象。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藉口之一就是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直接已經過去15年,依舊沒有發現任何殺傷性武器。薩達姆在受審時,一針見血的指出“如果我有殺傷性武器,我會坐在這裡受審?”。美國作為世界霸主,卻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對一個主權國家發動軍事行動,國際信譽和形象一落千丈。

2.美國犧牲了的經濟發展進程。在美國小布什總體之前的是克林頓總統,經濟年均增長率為4%,被稱為美國經濟的黃金時期。但是小布什在連續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以後,美國經濟再也沒有恢復到克林頓時期高速增長,並於2008年爆發了金融危機。時至今日,美國經濟總量已經從2001年時佔世界經濟總量31%減少到了2017年的24%。

所以,美國霸權達到巔峰時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由盛轉衰也是從伊拉克戰爭開始。


美國觀察室


伊拉克戰爭,是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了軍事打擊。

美國發動的這場非正義性戰爭,並不能用“犧牲”來衡量,而是應該用“損失”來計算。在這次戰爭中,美軍損失可分為軍費和士兵傷亡兩個部分。

根據《世界上下五千年》記載,美軍所花費的軍費是7630億美元,直接軍費支出5000億美元,這個數值正在直追美國在越南戰爭的總戰爭費用6630億美元。由於美軍在戰爭中使用的都是現代化的武器和裝備,加上美軍使用的武器費用非常的高昂,所以這場戰爭也被稱為“浪費錢”的戰爭。

在士兵損失方面:美軍陣亡人數於2008年已突破4000人大關,三萬多人受傷。許多人留下殘疾,導致家庭破裂等悲劇不斷上演。

但是付出上述這麼多代價,給美國帶來的利益可遠遠大於這些。美國為了維護自己世界霸權的地位和統治,以石油為表象,藉機清除一些反美的政權,包括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推翻卡扎菲政權。美國剷除伊拉克政權,實質就是維護美元霸權的地位,進一步維護美國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


歷史長流水


美國侵略者配不上“犧牲”這兩個字,應該說:“有多少美國侵略者被伊拉克人民擊斃?”比較合適。

如果說美國侵略者“犧牲了多少?”,那麼,能不能說:“日本侵略者犧牲了多少?”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美國侵略伊拉克,是非法侵略,是不正義的戰爭。

2003年3月20日,美國在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的情況下,悍然對主權國家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藉口,繞開聯合國安理會,以“莫須有”的罪名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

直到2010年8月美國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在7年多時間裡,美方並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只找到薩達姆政權早已銷燬的文件和人證。

7年多的伊拉克戰爭,雙方的傷亡情況為:美國:4491人死亡,47541受傷;英國:179人死亡,3598受傷; 伊拉克軍隊(含各派武裝分子):10萬人以上死亡 ,數萬人被捕。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原因“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根本不存在的,是胡說八道的。因為7年的戰爭,把小小的伊拉克翻得底朝天,還是找不到證據。戰後至今也有7年多了,依然找不到證據。

如果說,“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就是被侵略的理由,那麼,美國擁有的“大規模殺傷武器”比伊拉克多幾百倍,上千倍,別國是不是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侵略美國?

從2003年以來,有近百萬平民在戰爭和暴力衝突中罹難,約340萬伊拉克人在國內背井離鄉,超過200萬伊拉克人流落他國。

教派衝突、極端勢力、恐怖活動,持續的戰亂,難以自保的平民又該何去何從?

伊拉克人民是喜歡美國侵略者,還是不喜歡?大家猜一猜。


稻田守望者9981


2003年3月20日,20萬英美聯軍攻入了伊拉克,僅僅20多天,幾十萬伊拉克軍隊就全線崩潰,薩達姆政權垮臺。

2011年12月14日,奧巴馬正式宣佈伊拉克戰爭結束,並從伊拉克撤出主要戰鬥部隊,在伊拉克僅留下幾千名負責防衛和訓練的美軍士兵。

8年的戰爭中,有10800名薩達姆政權士兵、2.6萬名反美武裝士兵被打死,美軍有9200人死於伊拉克,超過3萬人受傷,死亡美軍士兵中,4869名死於戰鬥,其餘主要為自殺和疾病等,其中自殺佔70%以上。

這3000多名美軍士兵為什麼要自殺呢?

從2003年到2008年之間,是伊拉克反美武裝活動的高潮期,光層出不窮的路邊炸彈就足以讓美軍大兵變得神經兮兮,美國大兵開著悍馬出去巡邏跟出去上刑場都沒什麼區別。

據統計,2004年,伊拉克叛軍攻擊美軍26496次,2005年則高達34131次,到2006年,在伊拉克,叛軍每週會引爆1千枚路邊炸彈,有相當部分在巴格達,數百萬人不得不逃離伊拉克。

這樣的非正常戰場環境讓美軍士兵在伊拉克度日如年,硬生生地被磨鍊成了治安軍,無處不在的路邊炸彈、各種莫名其妙的突然襲擊,讓美國大兵長期精神高度緊張。

而在戰爭中退役的美國大兵,尤其是那些傷殘的大兵,回國後未必能受到妥善的對待和安置,再加上很多軍人沒有醫保,導致很多士兵萬念俱灰,回國後沒多久也就自殺了。

面對伊拉克這個“越戰泥潭”,前幾任美國駐伊拉克總司令片面一味打壓,結果情況越弄越糟。

當薩達姆被抓住後,小布什還信心滿滿,覺得伊拉克可以太平了,但是對於美軍來說,噩夢只是剛剛開始。

美國點燃了一個隨時會爆炸的火藥庫,伊拉克各地的各種派別、部落武裝,把美軍作為他們的主要攻擊目標。

那幾年,超過60萬伊拉克平民死於各種暴力襲擊。

美軍駐伊拉克前三位司令先後是弗蘭克斯、桑切斯和凱西,他們都沒能使伊拉克的安全形勢好轉。

弗蘭克斯只知道打仗,卻不會去收拾,他的名言是:我負責作戰進攻,你們(白宮和五角大樓)負責給我掃尾。

接替弗蘭克斯的桑切斯更加無能,他缺乏全盤統籌能力,他在戰術和細節上指責下屬,卻不能提供戰略方向,伊拉克各地的美軍只好各自為戰,反而越打越亂。巴格達、巴士拉等地一片混亂,各種美軍粗暴的醜聞不斷湧現,某些駐地美軍為了省事,索性把大批看起來像恐怖分子的平民也抓了起來,關起來,至少避免他們去參加叛亂。

這無疑強化了伊拉克人對美軍的敵意,2004年美軍虐囚的醜聞終於爆發,伊拉克更加失控。

凱西接替了桑切斯,但是他在任期間,美軍對待平民的暴行更加劇烈。

2007年,彼得雷烏斯陸軍上將接任駐伊美軍司令,他上任之後,改變了之前的一系列做法,他把軍隊調出大型基地,組建了幾十個前哨巡邏基地,許多士兵甚至和當地百姓一起生活。

在彼得雷烏斯的要求下,美國政府大力增兵伊拉克,彼得雷烏斯認為:要解決伊拉克問題,首先得要有足夠的兵力保護伊拉克民眾,先要爭取伊拉克人的民心。

彼得雷烏斯還另闢蹊徑,直接出錢賄賂叛軍,讓他們加入伊拉克政府軍或警察,在金錢的吸引下,10萬叛軍放下武器。

在加強巡邏、不斷與各路叛軍和解之餘,他還強化對頑固反美武裝的打擊,為了爭取民心,他還親自帶領美軍參與伊拉克的戰後重建。

在彼得雷烏斯的努力下,到了2008年後期,伊拉克安全形勢大為好轉,平民死亡人數大為減少,反美武裝的力量也逐漸式微。

最終,到了2011年,美軍終於還算體面地宣佈撤出伊拉克,正式將防務交給伊拉克政府,避免了伊拉克成為美軍再一個“越戰泥潭”。

至於大殺器,本來就不存在,自然也找不到咯。


雲中史記


這個問題其實有兩面,一個是明面上的損失,一個是更深層次的利益。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美國明面上的損失,一是錢財,美國從海灣戰爭開始,到伊拉克戰爭,花了近8000億美元的軍費,這可能是明面上最大的損失:二是人員傷亡,都說美國人性命金貴,確實也不假,美國在伊拉克留下了近5000士兵的屍體,受傷的人達到4.7萬。這也是一個重要損失。但是這只是明面上的,而實際上,美國得到的更多。



第一,掌控了石油。美國為何一定要發動伊拉克戰爭,還不惜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藉口打伊拉克。說白了就是維護美國的石油美元體系。掌控中東這個世界石油產地。而薩達姆被推翻後,阿拉伯國家更加依賴美國,美國石油美元體系更牢固,可謂賺的盆滿缽滿。



第二,越打越發達。從世界來看,戰爭都是災難。但是美國二戰後,發動戰爭十幾場,雖然耗費無數,但是美國卻越打越強大。這一方面世界無論哪裡戰爭,資金會第一時間到美國避難,美國財源滾滾?另一方面,美國打仗都是去淘汰廢舊武器,而且打仗助推美國軍事科技進步,而軍事科技反過來又能推動美國科技水平的提升?因此,美國打仗只會賺錢。不會賠錢。



第三,美國消滅了薩達姆。薩達姆在對美國是個威脅,而且薩達姆在時,中東局勢複雜,美國無法掌控。而且薩達姆野心很大,想一統中東。因此伊拉克戰爭,美國直接消滅了最大威脅,這可是無法用錢來衡量。所以美國打伊拉克,不但沒有犧牲,而帶來的利益,那是無窮的。美國還是大贏家。



歷史真相背後


2003年3月20日,美國人以薩達姆政權支持恐怖組織為藉口跳過聯合國安理會直接向伊拉克發動軍事進攻,美軍調集十幾萬人馬進入伊拉克境內,六艘航母停靠在波斯灣海域,企圖速戰速決,然而戰爭持續七年,美軍沒有找到當初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只給伊拉克留下了片片廢墟。

自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歷經七年,美國先後陣亡人數達到4491人,另有3000多人死於事故,遠遠超過了“911”恐怖襲擊的死亡人數。除此以外美軍傷亡人數達到50000多人,許多士兵因此家庭破裂。軍費開支達到了7630億美元,並且還因為此付出了高達500億美元的重建費用,這些費用已經遠遠超過20世紀美軍在朝鮮戰場和越南戰場的花費。

戰爭不僅讓美國人花費鉅額資金,更讓伊拉克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自2003年以來,近十萬平民在戰爭中失去生命,14萬伊拉克平民受傷,更多的伊拉克平民流離失所,並且使伊拉克的經濟遭受了致命的打擊。至今伊拉克局勢動盪不安,更是讓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

伊拉克戰爭,美軍冠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藉口,然而今天武器沒有看到,只給伊拉克帶來了災難。實際上伊拉克戰爭就是為了維護美元霸權地位,爭奪石油資源而發動的一場戰爭而已,所謂的“為了人道”“為了和平”只是美國人編造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美國在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領導的軍人政權,卻給世界留下了一個裝滿了炸藥的火藥桶。

薩達姆死去十二年了,美國人描繪的一個和平、民主、強盛的伊拉克並沒有出現。伊拉克政府沒有能力控制住當地的局勢,逐漸強大起來的庫爾德人甚至開始在謀求建國,伊拉克倒下以後的中東,沒有了對手的伊朗又一次扮演了老大的角色,成為讓美國頭疼不已的國家。

4491人陣亡,47541名美國士兵生病或者受傷,6750億美元的鉅額軍費開支,還有超過500億美元的重建費用。美國人用七年的時間打了一場死亡人數精確到個位數的戰爭。推翻了一個有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嫌疑的軍人獨裁政權,控制了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地區。美國又一次在世界面前扮演了戰爭販子的角色,而且他們又一次贏得了勝利和美元。在這個世界,真正能夠和美國抗衡的國家或團體,還沒有出現。

美國扮演國際憲兵形象的歷史由來已久,它們在二戰以後的每一次出兵海外、參與或挑起戰爭的根本原因,都是出於利益角度考慮,都是為了維護美國的石油美元體系。伊拉克試圖控制的中東地區,是世界上最富有經濟增長活力的地區。自從上世紀三十年代發現大規模油田以來,這個地區就一直沒有太平過。美國藉口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且暗中支持恐怖分子而單方面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本身就違反了聯合國憲章,美英打擊伊拉克,阿拉伯兄弟或助美作戰、或作壁上觀。為避免美伊戰爭呼籲和平的國家奔走呼號,卻應者寥寥。正義在金錢和大棒面前,毫無還手之力。

美國已經走到了世界的盡頭,他正在變得無比強大。戰爭中美國軍人的犧牲和美國獲得的利益無法相提並論,霸權主義正在延伸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星條旗飄動的地方都瀰漫著死亡與眼淚的戰火硝煙。

頭條作者徒步說史期待您的關注;


徒步說史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付出了近萬人死亡的代價,開銷費用8000億美元。

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是聯合國授權下的維護正義行為,後者是美國繞開聯合國的入侵行為;前者迫使薩達姆撤出科威特後就收手,戰爭只打了幾個月,後者則完全推翻薩達姆並對伊拉克實現了近10年的佔領。

也因此,伊拉克戰爭美國付出的代價要多得多,主要就是因為後面的佔領時間,零敲碎打被磨掉了不少人命和美元。

在1991年海灣戰爭,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總共傷亡四千餘人(其中美軍三千多人),死亡者不過400多人(其中美軍不到300人,包括陣亡148人和非戰鬥死亡138人)。損失飛機68架,坦克35輛,艦艇2艘。各國軍費總共消耗1000多億美元。相反,伊拉克軍隊戰死2萬,總傷亡10萬,另有8萬多人被俘,損失坦克裝甲車數千輛,飛機300多架,艦艇100多艘。

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在打垮薩達姆、佔領伊拉克的正面戰爭階段,總死亡聯軍不到400人(美軍139人陣亡,123人非戰鬥死亡,英軍死亡33人),消耗軍費200多億美元。這個損失比1991年海灣戰爭還要。

但在隨後的9年佔領時期,美軍總共戰死近5000人,非戰鬥死亡4000多名,傷殘近5萬人。以上還僅指美國正規軍,不包括黑水公司等僱傭兵損失。美軍支付的戰爭開支達7000多億美元,另外還耗費了500億美元的重建資金。

至於為什麼沒有找出大規模違禁武器,很簡單,因為本來就沒有。所謂大規模違禁武器,以及勾結恐怖分子,都是美國為了打薩達姆而找的臨時藉口,聯合國根本不同意,但沒有就是要打。最後沒找到也好,找到也好,反正薩達姆已經絞死了,給的罪名是“獨裁者鎮壓民眾”。藉口還有啥不好找的呢?

當然,此舉也給美國的國際形象帶來了一定影響,不過應該沒影響到我國國內美粉。在他們,就算美國沒有提任何藉口,他們也會幫美國想借口的。


巴山夜雨涮鍋


這個問題如果直接回答的話,可以看以下的這個引用:,,,


當美國時任總統布什2003年5月1日在航母“亞伯拉罕-林肯”號上宣佈伊拉克主要戰事結束時,伊拉克戰爭其實才剛剛開始。據美聯社統計,截止美軍2011年12月15日正式從伊拉克撤軍,戰爭共造成近4500名美軍官兵死亡,超過10萬伊拉克人喪生。

但這只是美國政府的官方數字,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如果不可信,那確切數字到底是多少?,,,我相信這個問題已經作為國家機密被永久保存在中央情報局的數據庫裡了,那我們只能根據現有的條件來進行猜測,儘管猜測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知道,自從二戰開始,美國在太平洋戰場,歐洲第二戰場,冷戰時期的朝鮮戰場,越南戰場上巨大的兵員損失,讓美國人民對戰爭產生了強烈的厭惡,這種反戰情緒也讓美國政府在戰後很長的時間內倍感壓力,以至於每一次招兵買馬都舉步維艱以,不得不一次次的提高軍人的待遇以達到招募更多新兵的目的,甚至到了求爺爺告奶奶的地步,但反對戰爭的聲浪依然在困擾著美國政府,現在的華盛頓國家廣場上仍然有老頭老太太舉著寫有:“我的兒子去哪兒了?”“把我的丈夫還給我!”這樣的牌子!,,,介於這種壓力,美國為了營救戰俘和壓縮士兵犧牲也做了種種努力,包括和越南的武器換戰俘,石油換戰俘,委派蘭博那樣的戰爭狂人去營救戰俘,,,,在戰爭實踐中,也儘量先使用空中打擊鋪墊出一塊無人區,然後步坦協同一寸一寸的蠶進,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士兵的流血犧牲,在情況比較複雜敏感的戰區,他們寧肯用滲透,策反,利益交換等方法來達到佔領的目的,也不願輕易讓士兵去冒險,相對完善的戰地醫療配合和便捷的後方醫院也保住了很多重傷員的性命,生命高於一切的原則也讓他們在戰爭實踐中達成了一種共識:士兵在失去外援,中斷和總部聯繫,彈盡糧絕而面臨強敵的情況下,投降並不可恥,,,不管你說他是投降主義還是貪生怕死,但你能說這不是殘酷戰爭中一種人性光芒的閃耀嗎?同時,不惜代價地營救士兵也成了軍方的重要職責,《拯救大兵瑞恩》雖然是一部電影,但的確也來自於真實事件,總之,美國雖然一直用戰爭來解決問題,但珍惜士兵生命卻也是實實在在的,,,


還是回到伊拉克戰爭,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另外一個軍事組織,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水公司”,用張召忠將軍的一句話說就是:水要多深有多深,人要多黑有多黑,,,聯合國在上世紀70年代就禁止了僱傭兵組織的存在,但美國以其超厚的臉皮和耍賴皮的本事遮遮掩掩的留下了這個黑水公司,這裡的僱傭兵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個個武藝高強,能征善戰,但他們沒有國籍(包括美國國籍)沒有意識形態,沒有家國情懷,沒有信仰(如果說有信仰的話,他們信仰美元),美國也恰恰需要他們這種不要命的強悍來為他們的戰爭涉險,大多必須由人來完成的危險任務,都是這些僱傭兵在完成,但沒有國籍就不是職業軍人,不是職業軍人就不受條約保護,那麼美國國家公墓裡埋葬的屍骨有多少是真正的美國士兵呢?他們的死亡數字也就更增添了撲朔迷離的神秘色彩,,,


而對於布什總統說的那個4500人,有很多人表示懷疑,而且找出各種證據來證明數字的出入,反美派用證據證明美軍至少死了18000人(包括重傷,失蹤,僱傭軍)以反諷美國此戰的得不償失,親美派也用證據證明美國死亡的戰士甚至不足3000人,以證明美國軍力的強大和這場戰爭的合理性,但可以肯定的說,每個數字背後都帶有某種明顯的意圖,,,


正如美國前中央情報局局長埃德加.胡佛所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真相,聽到和看到的都不是真的,只有發生過的才是真的,,,,



冷兵器TILLLINDEMANN


美國犧牲了4400多人,受傷了4.7萬多人。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美國一個藉口,伊拉克戰爭過去這麼多年了,美國至今也沒有發現隱藏在伊拉克境內的殺傷性武器。



薩達姆死的很冤,這就是和美國作對的下場。同時也暴露了美國這個國家的歹毒殘暴,險惡用心。伊拉克境內的遜尼派,什葉派穆斯林及庫爾德人的關係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壞,伊拉克內部民族矛盾全是美國人挑撥離間。目前伊拉克境內還有恐怖活動發生,但這背後有沒有美國人的影子很難說。美國就是讓伊拉克亂下去,好漁翁得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