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来佛祖在印度地位如何?

艾泽拉斯勇敢的土匪


佛祖在印度的地位,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我来补充一点题外的相关信息。佛祖在印度已没什么人信,但中国的大肚弥勒在印度极受欢迎。

第一次去印度的时候,有一次我突然在酒店前台上看到了一尊大肚弥勒,憨态可掬,特别喜庆。当时我就惊了,这不是中国的佛像么?

后来,慢慢发现,印度人特别喜欢供大肚弥勒。我在一家首饰店的橱柜里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一堆弥勒。我???

如果你觉得这些弥勒佛的雕像档次太低,看着不够喜庆,那我还看到过这样的:

怎么样,够金光灿烂了吧!

再强调一下,这些照片全都是我在印度拍的,真的都是印度。

弥勒佛,毕竟是来自印度的、佛经中的佛。但对弥勒的信仰,分为僧众的信仰,和大众的信仰。僧众的信仰源自佛经,而大众的信仰源自民间传说。大肚弥勒这个形象,完全是我们中华的原创,源于五代后梁契此,也就是布袋和尚。相传,契此大师圆寂时有一偈语:“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布袋和尚的形象就成为了弥勒佛在中华的独特化身。

但弥勒在佛经里、在印度不是这样的。比方说,公元2世纪时期,印度的弥勒菩萨是这样的:

而现在印度人在家中供布袋和尚,其实是最近的事情,是中华文化对印度的再次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体恒法师曾论断说,大肚弥勒进入印度,实际上是中国的风水文化进入印度的一个象征,印度人把他当作“快乐、富足和幸运的最高象征”,认为“笑佛可以吸走负能量的气,散发出正能量”。说白了,是当成了财神在供。

弥勒信仰,是起源非常古老的一种信仰,远早于佛教的诞生,甚至有可能比现在印度当道的湿婆、毗湿奴信仰还要古很多。这种信仰漂洋过海、穿越崇山,来到中国发扬光大,在几千年后又以不一样的形象传回了弥勒之法早已不宏的印度。

这实在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


花落成蚀


唐僧在唐朝去印度求发的时候,佛教已经开始在印度没落了,那烂陀寺曾经最后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印度最终还是变成了印度教的天下,佛陀提倡的众生平等最终在印度还是没有生根发芽,现在印度种姓制度依然很顽强。而且伊斯兰教也在印度国土是蓬勃发展,最终演变成了印巴分治,把传统的印度分成了三个国家。

佛教现在顶多算印度的一个小众教派,在印度教派琳琳中,并不起眼,不过总会有南亚或者中国的虔诚佛教徒来寻找当年佛陀伟大的遗迹,在曾经的辉煌中凭吊一下当年的辉煌。


昭烈名臣


如来佛祖在印度的地位充分表明一个事情,你信佛就在,你不信,佛就什么不是。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在自己的发源地,现在已经基本没有存在感了。印度现在印度教是主流,小部分信伊斯兰教,信佛教的几乎不存在。

可想而知,如来佛祖在印度,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毕竟印度还要大量没怎么受教育的人,他们一般也是信奉印度教,如来佛是谁不会知晓。

那印度人信奉的神主要有哪些呢。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如上是毗湿奴,印度教的维持主神,在印度颇受爱戴。


另一位颇受爱戴的主神是湿婆,是印度教的毁灭主神。


这位是印度教的梵天,是创世主神。本来这位主神是老大,但奇怪的是,这位主神被印度教演绎成创造了一位女神又娶了她,相当于娶自己女儿,所以在印度教不受待见,供奉他的远远少于另外两位主神。然而奇怪的是,这个主神却被东南亚佛教吸收,称之四面佛,反而更受崇拜。

印度主神都是多面多手,难怪有的地区出现了连体婴儿,会被印度当地当作神一样供奉。


一览众河小


佛教在印度兴盛数百年后,公元四世纪时,婆罗门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进一步杂糅了佛教及其他学派的思想,于是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以“新婆罗门教”自居,这就是今日所说的“印度教”。八世纪以后,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罗,依据婆罗门教的根本教义,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优点,使印度教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

在新兴的印度教中,佛教的释迦牟尼(即你说的如来)也是印度教主神之一毗湿拏的一个转世化身。在印度,如来(释迦牟尼)的存在证明了印度主神的存在,也就以此证明印度教超越和包容了佛教,所以佛教逐渐就慢慢衰落并被印度教代替了。


三公niuniu


佛祖融入中国社会,佛祖相当于一方诸侯,好比佛祖有一套自己理论,在一个大学院校中是一个哲学系主任!又有其它的各系主系一样!佛教在欧美中亚没有一席之地,佛祖什么都不是!佛教在南亚只是一个小教,所以佛主顶多是一院主持!


宁静淡水


佛陀在世时比较兴盛,地位也比较高。我认为一是因为佛陀辩才无碍、善于教化,二是当时因缘聚会。

随着佛陀涅槃后,佛教慢慢向别的地方传播,并在本地衰落。我认为一是因为佛陀‘’反贪嗔痴,修戒定慧‘’的教理比较违背世俗价值观。二是印度当时的教派确实太多,相互‘竞争排挤’。

佛教想要在俗人间混的开,就要迎合,于是有了后期的诸如光念佛就可以去极乐世界的简便方法,这符合世人急功近利的心理。所以这些简便法门在中国很兴盛。但这些并不是佛法!

真正的佛法是绝对出世、远离、寂灭的,修行的顺序是戒、定、慧。佛弟子的追求也不是某个不存在的极乐世界,而是一切苦的止息——涅槃。

所以,原始佛教的内容还是不受世人欢迎的,世人更乐于贪嗔痴、六根的享受。现在如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等南亚国家是全民信仰较原始的佛法。其余像中国内陆、西藏所学的佛法就被掺了太多水份。


七清净


乔达摩 · 悉达多的父亲净饭王是释迦族的酋长之一,乔达摩出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十六岁娶天臂城主之女耶输陀罗为妻,生子名罗睺罗。幼年丧母的乔达摩 青年时期生活奢侈,极尽声色娱乐,但思想日益苦闷,产生了消极厌世的念头,就出家寻道婆罗门教,但终于不合心意,便舍弃了婆罗门教,后来发生战争释迦族被灭了族,29岁的达摩流亡他乡,经过几年的冥思苦想,一天他坐在一棵毕钵罗树(菩提树)下悟出了解脱苦难之道,就是放下,不承担任何责任(解脱),便宣布自己成了佛了,出家沙门的门徒要剃发和托钵,表示与婆罗门的对立,并在古印度奴隶制度社会极为动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佛教,维护刹帝利的阶级利益,梵语“比丘”是乞丐,乔达摩·悉达多的儿子罗睺罗只活了50岁,佛陀晚年疾病缠身,最后觉悟者也要死了,他的弟子们懊悔不已,哭着请求乔达摩·悉达多: “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哪?说实在的,除了你之外,我什么人都信不过。” 可是79岁的佛陀在返回故乡的途中还是逝世了,后来被追随者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是他所属部落的名字,“牟尼”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释迦牟尼”意义是“释迦族圣者”。

可见佛祖保佑这种事,都是虚的,他连自己和家人都保佑不了,哪里能保佑一大群 八竿子打不着的外国人。 中华文明传承的道教才是中国国教,佛教徒背弃炎黄祖宗 改姓释,但西域关外番邦的释迦族认你吗?泥菩萨入侵东土自身难保,你这阿Q是自认为自己姓赵而已。

释迦牟尼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期,此后一千年为像法时期;十三世纪佛法在印度已被回教消灭,再后一万年都是末法时期。现在庙堂之上端坐的神佛都是魔王波旬的弟子,剃去须发、披上袈裟....假冒比丘(乞丐)敛财,妖言惑众,它们听从魔王波旬号令:在末法时期,要让我的魔子魔孙穿佛的袈裟、吃佛的饭、毁破佛的戒和法。现中国的名山大岳都为魔子所占,拜佛即拜魔,它们主动招揽、明码标价,“改革开放”收门票,以此为业,人性末了,贼心大了,正如对联所写“经忏可赎罪,难道阎王怕和尚?捐财能超生,岂非菩萨是贪官!” 中华文明传承的道教才是中国国教,背弃炎黄祖宗改姓释,但番邦释迦族认识你吗?印度人民信佛教的人才0.7%,为什么? 佛教之所以无法在印度长久存在,是因为印度人知道释迦牟尼的真实老底。现在印度人对佛教的认识,就是释迦牟尼即是至高天神毗湿奴的第九化身,而毗湿奴的第九化身是邪恶性质的化身,是说谎者欺骗者的化身。 释迦牟尼活着的时候,他的祖国就因为信佛而亡国灭族。释迦牟尼不计灭国之仇而投靠敌国宣扬佛法,敌国也因为信佛而亡国。 统一印度的阿育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成为“护法名王”,孔雀王朝佛教盛行 但国祚不长、日渐衰败,在他死后只延续了半个世纪便告终了,印度又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西藏吐蕃帝国、元朝蒙古帝国,自从信了佛教,就再也没有强盛过。中国大汉王朝信佛就开始衰败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亡了。西夏王朝信佛被灭族灭国。大唐信佛被灭国了。虔诚的慈禧太后也把大清带到西天去了。

佛教从来不因为谎言破灭而停止吹牛,他们用新的谎言掩盖旧的谎言,他们继续吹牛。 佛教的智慧就是般若,把空和有的关系复杂化、神秘化,最后搞得神乎其神。黑格尔一针见血的批判佛教的般若“佛教的哲学就是低级诡辩术”。 宗教是最大的骗局。 和尚出生的皇帝朱元璋评价和尚: “国家懒虫,民间蛀虫,色中饿鬼,财上罗刹”。 佛教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佛教掩盖了奴隶社会中最根本的阶级压迫之苦,要人民忍耐顺从,寄希望于来世,麻痹了人们的斗志,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但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平等,实际也起了麻痹斗志的作用。

太监起源于印度上古时期吠陀文化的阉人,古印度穷苦人家生了孩子养不起,他们把孩子送到寺庙,寺庙有专门人员负责阉割,印度的阉人叫“海吉拉”,誉为神的使者,为人民传达福音,梵语“比丘”是乞丐,经过“海吉拉”洗礼之后才是纯正佛教徒,汉朝时期,佛教比丘把阉人“海吉拉” 文化传入中国,中国开始有了宦官(太监),清朝灭亡后中国阉人太监消失。 海吉拉文化随佛教传入泰国这一特殊的国度里,也开始献艺舞歌,奉媚讨好的手段谋生,繁衍兴旺,以致成市,形成泰国人妖“阉人圈”文化。 印度的阉人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海吉拉”,源自于印度上古时期吠陀文化。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记载了海吉拉。古印度很多贫苦家的小男孩,因为实在是养不起,而为了活命,将其送到寺庙,由寺庙阉割,用来服务于印度独有的宗教体系。这群人被誉为神的使者,代他们传达福祉,保佑人们多子多福。因为与宗教挂钩,古代印度的太监待遇还是不错的,而且作为神的使者,也受到人们的尊重。而且古代印度一些豪门大户办喜事、丧事、乔迁、升官发财等等事件的时候,都会请这些太监来唱歌跳舞,祈福。为此也会给与很多的赏钱,作为对神灵的感谢。而到了现代,当世界范围内太监这个群体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后,在印度却依然存在大量的太监。据其官方统计有150万人之多。而且“海吉拉”的尊称,现在已经成为了贱民,低贱的代名词。因为这些海吉拉大多出身于贫苦的家庭,因此,大多数是文盲,他们无法正常的找到工作,现在只能靠在红白喜事中唱歌跳舞来赚取微薄的收入。而且他们因为被阉割,遭受到周围的鄙视眼光,这群人逐步被边缘化,现在,印度的“海吉拉”大多居住在最潮湿,最低矮的房子里面,处于社会最底层。因为受不了社会异样的目光,因此,他们大多选择集聚在一起,形成了专门的太监集聚区。而现在,因为贫穷,仍有一些家庭将自己无法养育的小男孩送去做海吉拉,一个小男孩在成为“海吉拉”之前,必须找一位年长的“海吉拉”作为导师,而且还要称其为母亲。这样在年长“海吉拉”的教导下,这些小男孩掌握作为海吉拉所有的本领,成为新一代的海吉拉。


獅子352


如来佛祖在印度是不受欢迎的,佛祖的创世人是释伽麽尼,他在皇宫长大,出身皇祖,在皇宫是位王子,后出家修行,走时带了十几个弟子,六十多岁,病死,他的弟子为了纪念他,雕刻了一个石像,后来他的弟子欺骗人类,为了世人尊敬他,后来传到唐朝,越传,越玄,迷或很大被人传为、神,受人间的烟火,被人敬拜,骗去大量钱财,在好多国家建庙骗人,这就是如来佛祖在印度不受欢迎的结果。


张志强41749


印度教派那么多,大教派中有无数小教派,小教派中又有无数小教派,释伽牟尼又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小国王孑,他创立的佛教当然是很自然地沉沒在历史的长河里了,现如今的印度还有几人还知道佛教?哪有什么地位可言,倒是那棵菩提树还值几个钱。不过佛祖毕竟是无上大尊,一看形势不对,立马加入了中国籍,所以佛教己是中国教派了,还隐约间成了众教之首。


流浪者1986245


目前佛教在印度国内的存在感基本为零,佛陀形象自然也就不受待见了,只剩下那破败的那烂陀诉说了佛教在印度曾经的辉煌。

佛祖出生在尼泊尔,在印度发扬佛法,提倡的是众生平等,可惜在中国的唐王朝时期,佛教在印度经历了浩劫,信众被劳役,佛经被毁灭,宗教建筑也受到了摧毁。印度国内的印度教开始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伊斯兰教也开始崛起,而传统的佛教开始向东走,并在中国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今天,佛教主要在国内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如泰国,继续散发着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