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的本性善良吗?

海藻520250


贾雨村是一个卑鄙无耻、阴险狡诈、媚上欺下的十足小人。人性之恶,在贾雨村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贾雨村本性并不善良,他的所有善良都是装出来的。贾雨村这个人知书达理,满腹经纶,坏就坏在这方面了,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贾雨村就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贾雨村未发迹之前的老实本份都是装出来的,毕竟寄人篱下,一没地位,二没钱财。没有本钱的贾雨村,不得不附风弄雅,抒发雄心抱负,攀上了甄士隐这个贵人,资助了他考上了进士。其实贾雨村这个人是有抱负的,也有真才实学,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得出来。


贾雨村这个人当上官员之后,贪赃枉法,胡作非为,没多长时间就被革职了。后来又去林家当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可以说贾雨村是一个非常称职的老师,又懂得人情世故。通过林如海的引荐信,又攀上了贾家,重新获得了官职。

贾雨村是一个很会投机钻营的人,精通人情世故,故而官职一路上升,最后做到了大司马。贾雨村在审判薛潘打死人一案时,不但对自己恩人的女儿英莲不管不问,而且还卸磨杀驴,把门子给发配充军了。可以说是净做坏事,不仁不义。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堤防像贾雨村那样的老实人,他们未发迹之前,装的楚楚可怜,忠厚善良。一旦起飞,就会六亲不认,坏事做绝。更可怕的是,他们一肚子文化,精通人情世故。他们坏起来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十分高明。

贾雨村是一个坏人,害人害己害国家,只有把这些败类给铲除了,国家才能安宁,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层城鵷雏


贾雨村在书中出场比较早,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出场时,便和娇杏丫头种下了一段相思、成就了一份姻缘,这是贾雨村人生中最为亮丽的一笔。 《红楼梦》中介绍他是“诗书仕宦之族”,因“父母祖宗根基已尽”,进京求取功名,因为路费问题,寄住在甄士隐家隔壁庙中。

甄士隐是一个有慧根的读书人,也是官宦出身。甄家丫环娇杏见到贾雨村,心中暗暗思忖:“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这个评价,实质上就是甄士隐对贾雨村的印象。应该说,在甄士隐的眼底、心中,贾雨村并非是大恶之人,所以才会帮他衣服银钱。

贾雨村被革职后,辗转来到扬州,做了巡盐御史林如海家的西席,成了女一号林黛玉的老师。黛玉失母后,被接往外婆家。林如海主动为贾雨村写推荐信,央贾政为他谋职。贾政见到贾雨村后,也乐意为他谋职。此时的贾雨村,应该还不是恶人,林如海、贾政也是官场上打滚的人,怎么会都失察呢。

“人之初,性本善”,贾雨村的“恶”虽然有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却也是他生存的那个环境造成的,是他一味谋求往上攀升形成的。所以,贾雨村的本性也许不是很善良,但却肯定不是大恶之人。


芹梦轩


虽然大家都贾雨村都有诟病,但是,我觉得最初的贾雨村,确定如题主所说的是个善良之人。

我们来看看贾雨村出场时是什么样子的: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贾雨村的出身,是生于“诗书仕宦之族”,因为家中根本已尽,才致如此地步。说不定年少时,贾雨村也接受了许多正宗的儒家教育,肚子里的文化知识也不少。他上京赶考一考就考中,也是能够说明问题的。

生于这样的人家的子弟,是要面子的。贾雨村来这里时间已经不短了“前岁来此”,与甄士隐交往时间也不短,也看到了甄家的富庶,可是,贾雨村并没有通过任何钻营巧取豪夺的方法跟甄家谋得一些资财,然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是终于等到甄士隐主动问他才说出实情。如果贾雨村是那奸诈凶狠之人,也许早就变着法儿跟甄家讨了钱财进京去了。

贾雨村如果本性就不善,也不至于上任半年就走到被人参了一本丢官的地步。

贾雨村是个聪明人,是懂得看眼头见识的。可是,最初他当官当了一年不到就被参了一本,丢了官后才游到扬州地界的。这是为什么?这说明贾雨村在为官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作者说他“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我觉得贾雨村这时候的丢官,贪酷之弊是小,恃才侮上才是大。所以“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为什么 要寻了俱空隙,说明贾雨村身上那仅有的一点占贪酷之弊根本就不算啥,或者根本就是“莫须有”。

不过,也正是这次下马,让一心在官场上出人头地的贾雨村醒悟了,变成了后来在贾琏眼里要“弄得人家家破人亡没什么能为”的贾雨村了。

我是“苏小妮”,喜欢就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说贾雨村善良多以第二回娶娇杏赠甄家娘子厚礼为礼,允诺寻找英莲为例,说他懂感恩,富同情心。如《红楼梦学刊》上有研究者甚至认定第一二回中出现的贾雨村,是一个行为正派、品德端方、穷不失志、达不忘情的重情重义的正人君子,其最有力的证据便是不计尊卑,娶婢女娇做夫人。故尔得出结论:长期以来人们误读了贾雨村。

真是世人皆醉吾独醒,但巧伪人贾雨村那么容易被误读吗?

第一个误读的应该是最懂红楼梦的脂砚斋吧?正是他对贾雨村娶娇杏重谢甄家娘子的桥段开恶评先河:雨村已是下流人物...... 谢礼却为此,险哉人之心也!指出贾雨村赠甄士隐娘子厚礼为的是娶娇杏,即弥补甄家失去娇杏的损失,哪儿是感甄士隐知遇之恩?

一语中的,反观贾雨村娶娇杏,疑点重重: 正式上任县太爷第一天,不急急处理公务,却用尽心机娶小老婆,是何勤政之官,又是何体统?正因为心虚,才会是暗夜偷娶。

说娶娇杏做夫人是不计尊卑,实则娶之为妾,哪里有尊卑之说? 仅因两三年前多看自己两眼,就认定人家钟情自己,不问人家愿意与否,厚礼买通甄士隐岳父,当夜娶来,简直就是强娶豪夺,彰显其可怕的占有欲:我想要的,不择手段定要得到。

娇杏一年半后得以扶正,非贾雨村爱心,而是因为她生了儿子,嫡妻又死。而其刚罢官,就把这对母子送回老家不管不问,自顾游山玩水,何其绝情冷血? 甄家娘子失去女儿与丈夫,唯一最亲近贴心丫头被生生立马夺走,毫不念甄家娘子的孤零凄苦,强买婢女(给封肃百金),以满足一己情欲,简直就是衣冠禽兽所为。

最不堪者,是因贪腐霸凌之罪而被皇帝怒而革职,一句府人无不心悦的春秋笔法,写绝了贾雨村的贪腐之官嘴脸与平日恶行。而贾雨村此时还能笑脸相对,可见脸皮之厚:真是厚黑学之典范!

如此贾雨村,何以正人君子? 这样的翻案文章,不啻红学左道旁门!


大洲文苑


书里是把贾雨村比作曹操一类奸雄的人,他既有才干,又为人洒脱。但是他绝对和善良扯不上关系。

刚出来做官,贾雨村说是答谢甄士隐对他的帮助,实际是又要走了甄家的旧丫头娇杏。哪里有善良的样子?他还答应要帮恩人甄士隐找女儿。结果呢?真的遇到英莲的时候,为了以后的前途,贾雨村办糊涂案,对英莲不闻不问。

到了后来,贾雨村更是为了讨好贾赦,设计让不肯卖扇子的石呆子家破人亡,连一向纨绔的琏二爷,都因此对他的狠毒侧目。

如果刚开始,贾雨村是靠着才华赢得了甄士隐、林如海的帮助,那么步入官场后的贾雨村能左右逢源,靠的就是心狠手辣了。这样的人,从来就没有善良过。


一棵歪脖树


贾雨村这个人物形象具有普遍意义,无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在当今。

我们现在分析这个人物,可以和当前的反腐倡廉相结合。

贾雨村从一个励志青年坠落成官痞、恶霸,和当时的社会现象相关,也和职业前的道德教育缺乏有关。

鉴于此,我们可知任职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