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孩子天生內向、不愛發言,是順應天性,還是引導他改變?

孩子天生內向、不愛發言,是順應天性,還是引導他改變?

孩子天生內向、不愛發言,是順應天性,還是引導他改變?

最近我一直在利用碎片時間聽網易公開課的《學習心理學》,收穫很大,戳這裡閱讀我的心得:

《5個問題找到孩子學習差的真正原因》

《貝克漢姆、愛因斯坦、季羨林、錢偉長,名人學習的小故事,會給我們什麼啟示?》

免費聽課地址(毫無利益關係,真的是覺得好,值得學習才推薦):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9/Q/M7GH051TD_M7HTM2O9Q.html

Part

1

前兩天進行了單元測驗,有幾個同學的成績讓人大跌眼鏡——

這幾個學生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乖乖的,上課認真聽講,不會和同學爭吵,寫作業尤其認真,絕對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唯一的不足就是——不愛發言。

但是,這個問題很難引起家長的重視。因為孩子平時各方面都不錯,作業也不錯,老師很少和家長“告狀”,而課堂上孩子的表現,卻是家長難以瞭解、難以把控的。

直到考試的成績出現了問題,家長嚇了一大跳,我也嚇了一大跳。

老師您好,孩子平時在學校表現怎麼樣啊 ?這次成績特別不理想,問題出在哪兒呢?

我的回覆都是:

其他都不錯,就是不發言。

家長的回答也是驚人的一致:

孩子從小就這樣的性格,文靜、內向,不愛說話,所以我們也沒有在這方面做過多的要求。

孩子天生內向、不愛發言,是順應天性,還是引導他改變?

這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停地思考:

孩子不愛發言,究竟是什麼原因?可能性有很多,這個話題我也多次寫過。從科學的角度看,應該進行充分的調查瞭解,才能加以判斷。那麼,家長有沒有去了解呢?

孩子天生性格如此,就不需要提出要求、加以引導了嗎?

天性就一定只能保護嗎?不能通過合適的方法予以引導嗎?需要引導和改變嗎?

……

其實,孩子發言不積極,歸結到底,就是2點:

1.孩子為什麼發言不積極?

2.孩子性格內向,所以不愛發言,應該怎麼辦?

Part

2

孩子天生內向、不愛發言,是順應天性,還是引導他改變?

有一天看書,這本書是《請停止無效努力》,第6章《破除思維定式》裡寫到人們常具有的一種思維定式:

將行為歸因於性格,而忽略能力。

人的行為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性格、動機、價值觀、經歷、外部影響、角色以及能力,遠遠不是性格一個因素決定的。

實際上,在這麼多因素裡,性格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它只代表你對這件事的一種偏好,而不代表能否做好。

所以,當我們做不好一件事的時候,不要輕易訴諸於性格,而要知道這是一種需要掌握的能力。只有這麼看待問題,你才有解決它的可能性。

這讓我醍醐灌頂。看看我在旁邊的批註:

孩子天生內向、不愛發言,是順應天性,還是引導他改變?

不愛發言、作業髒亂,開始的時候也許真的是性格原因,但久了就變成能力問題了。當然,也不排除一開始就是能力問題。

用這個觀點來看孩子不愛發言怎麼解決,其實就是:

不要一開始就把孩子不愛發言歸結為性格如此,

不要因為天生性格如此,就放棄努力。

孩子才剛剛開始學習生涯,難道這麼早就要下定論、給孩子扣上一頂不愛發言的大帽子嗎?

Part

3

孩子天生內向、不愛發言,是順應天性,還是引導他改變?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不愛發言這個問題。

孩子不愛發言,原因很多:

可能不會

可能不知道怎樣表達(這一部分人佔了不少)

可能沒聽講,不知道問的是什麼

可能覺得問題太簡單不想發言

可能覺得老師沒叫自己,就不再舉手了

可能怕說錯

可能是拿不準自己的答案對不對

可能不愛說話、不想說話

家長其實不應該在沒有調查——沒有和孩子詳細聊過、瞭解過——的時候,就武斷定論,把孩子不愛發言的原因,歸結為——天性如此。

想解決孩子不愛發言的問題,還需找準原因,方可對症下藥。

但是如果真的因為孩子的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所以不愛發言,對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很多人認為應該保護天性、順應天性,我覺得不盡然。

我們要明確:

天性≠好,

天性≠對,

不要因為天性是與生俱來的,就錯誤地以為都是好的。天性中好的一面當然要保護和發揚,不好的一面呢?當然要改進。至於像性格內向這樣的天性,其實談不上好壞,有利有弊。那麼,

有效的做法是:

不要去試圖壓制天性,而應該最大程度發揮它的正面效應,另外提高能力、採取措施來彌補它的負面效應。

孩子天生內向、不愛發言,是順應天性,還是引導他改變?

所以,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我們尊重他,不亂說“你看你,怎麼那麼膽小啊”、“你怎麼一見人就害怕啊”、“發個言你有什麼不敢的”,這種帶著批評的意味的話。——這就是不試圖壓制天性。

但是我們也要想辦法:

讓孩子知道發言的意義,

教孩子發言的技巧,

制定獎懲措施,

鼓勵孩子,幫助他建立自信,

……

幫助孩子大膽發言,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有效提升學習的質量,和考試的成績。——這就是提高能力、採取措施,來彌補孩子性格內向的負面影響。

Part

4

其實我孩子的性格也不是活潑開朗型,小時候出門見人都害怕,打招呼都不敢,即使是現在,對一些新事物,也經常不敢去嘗試。

那麼我是怎麼幫助他的呢?

怕見人,就經常出門,經常和人打交道,見多了就好了。

不敢打招呼,我就“替”他打招呼,每次我都用他的口氣說“奶奶好”、“爺爺好”、“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時間長了他就會模仿了。

不敢嘗試新事物,我就帶著他、陪著他去嘗試,或者我先做示範,只商量,絕不勉強。

孩子天生內向、不愛發言,是順應天性,還是引導他改變?

孩子天生內向、不愛發言,是順應天性,還是引導他改變?

有一次,我們去嘉裡大酒店玩,那裡最出名的就是大滑梯。接近於直立的滑梯,我都不敢玩,就連坡度緩一些的,孩子也不敢玩。進門就繞開,直奔那些安全的小遊戲。

我沒勉強他,沒覺得花錢來玩,不玩就虧了。

玩了一會兒,我看出他有點兒想嘗試大滑梯,就悄悄問他(孩子也是要面子的):你是不是想滑,但是又有點兒害怕?

他點了點頭。(家長要有猜透孩子心事的本領,孩子才會信任你。)

我說:那我先滑給你看,好嗎?

他點了點頭。

等我們爬到上面,工作人員遞給我們一個毯子,我才知道還有“輔助工具”。可以兩個人坐在上面,腳蹬進毯子末端的套子裡,這樣更安全。

我們倆坐在上面滑了一次,他就玩上癮了,也不用我陪了。

孩子天生內向、不愛發言,是順應天性,還是引導他改變?

還有一次,我們去北戴河玩,有一個滑草的項目,他既想玩又害怕,於是我就陪著他,給他打氣,雖然我自己心裡也是咚咚直跳。

一坐上滑板,我就感覺到壓根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讓人害怕,下滑的速度很慢,於是驚喜地大叫“一點兒都不害怕,真好玩,我還想再玩一次!”所以孩子也被我帶動了,玩得很開心,機器抓拍的照片上(景點賣錢的),我們倆笑得特別燦爛!

小結:

so,孩子性格內向不愛發言沒關係,我們尊重孩子,不批評他們、不指責他們、不打擊他們,但是不代表我們就可以什麼都不做。

有家長的幫助、指導和陪伴,孩子完全可以做到大膽發言。——就算不那麼積極,但也有自己的聲音!

在我和家長溝通過後,幾個學生都明顯有變化:敢舉手了、有發言的意識了!

孩子天生內向、不愛發言,是順應天性,還是引導他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