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一評“差評”洗稿:你分得清“撞題”和“洗稿”麼?

原標題:你分的清“撞題”和“洗稿”麼?:一評“差評”洗稿系列事件

這年頭,有些事情挺奇妙。

比如,想指摘別人,你得先自證清白。否則,你就是惡意中傷,就是眼紅,就是妨礙別人追夢,就是舊勢力抱團排擠新勢力。

今天,這樣的事情,就被上線才五年的 PingWest品玩遇上了。

情況大致是這樣的:騰訊的一支基金三千萬人民幣投資了一個名叫差評的公眾號,而此事引起了一些業內特別是媒體人士的反感,三表龍門陣、左林右狸等不少微信公眾號發文反對,指責差評洗稿,騰訊投資支持洗稿者。PingWest品玩並不在這些公號行列。事件鬧到了騰訊創始人馬化騰那裡,他發朋友圈表示會進行調查,不排除可能會歸還股份。至此,事件徹底鬧大了。

有趣的是,在此事發生的當天,差評晚間推送文章的第二條《有一個互聯網墓地,埋葬著1059個“死掉”的產品。》,恰好再次演繹了什麼叫做洗稿。更巧的是,這條推送洗的恰好是 PingWest品玩去年的一篇文章《這裡有個互聯網墳場,收錄了1000多個你可能曾天天用的產品》。包括原文章作者在內的幾名 PingWest品玩在職和前員工,在朋友圈發佈以下截圖,並配以文字表示不滿。

一评“差评”洗稿:你分得清“撞题”和“洗稿”么?

這一行為引發了差評的回擊,在昨晚差評推送的《大家好,我就是差評那名變本加厲的洗稿作者!》一文中,該作者表示,其實品玩也洗了稿,並附上截圖,指出西方科技媒體 Engadget 首先報道了這個網站,時間比品玩早。

一评“差评”洗稿:你分得清“撞题”和“洗稿”么?

事實上,差評並沒有搞清楚撞題和洗稿的區別。撞題就像寫同題作文,不同媒體有不同的立場、角度,寫出不同風格的報道都很正常。它跟洗稿完全是兩回事。

撞題在業內很常見,是媒體行業追逐新聞熱點的必然結果,也是無可厚非的。一個突發新聞,各家媒體都會發布大同小異的簡訊,之後再配以正式報道。而當一家媒體報道了一個獨家時,其他媒體也不會坐視不管,都會快速跟進報道,標註原始信源,進行採訪,然後加入自己的內容。

洗稿是一個媒體行業術語,大意是將其他人寫的報道全文搬走或部分節取,變成自己的報道,並不對搬來的內容進行足夠的原始來源標註,是一種違背行業道德和職業倫理的做法。維基百科顯示,洗稿是一種掩蓋其真實來源或躲避著作權的方法。在新媒體的時代,洗稿的方式五花八門,結果也多種多樣。比如在微信公眾號上,從別人複製過來的文章自己標了原創,改了個標題,對原文進行二次加工重新編輯,或者完全不解釋一個並非熱點事件的偶然選題出自哪裡,有沒有其他媒體首先報道等等,都應該被認定為洗稿。

如果你想寫一個東西,去網上搜了一些其他報道,然後把裡面的內容拿過來自己用,並且不標註來源,這叫洗稿。

如果你很聰明地改動了原文裡面的話,但行文邏輯結構和原文幾乎一模一樣,這也叫洗稿。

如果你很創新性地發明了一種新的敘事方式,但不小心標題和原文一樣或者太過近似,這還是洗稿。

比如,這裡有一篇典型的洗稿作品,是對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的報道:

一评“差评”洗稿:你分得清“撞题”和“洗稿”么?

上圖左邊是品玩 2017 年 1 月 27 日發佈的《一個月內,伊隆馬斯克真的要在地底挖隧道了,還說30層都不嫌多》,右邊是差評 2017 年 4 月 29 日的《上天就算了現在還要挖地?馬斯克是要變孫猴麼?》你可以注意到,差評將左邊品玩原文的一段話拆開,每句話換一行——一種很新銳的敘事方式,同時也是一種並不高明的洗稿手法。

下面是同一篇文章的另一組對比,左邊品玩,右邊差評。可以看到,文字表述太過於近似:

下面的這個例子或許會讓你更加信服。儘管品玩不是一個熱衷於在文章標題裡放“獨家”兩個字的品牌,這篇報道具有一定程度的獨家性質:品玩對亞馬遜西雅圖員工跳樓事件的報道。

左邊是品玩的《亞馬遜的“達爾文主義”文化,將他從樓上推下》,右邊是差評的《大新聞》(原標題太長)

一评“差评”洗稿:你分得清“撞题”和“洗稿”么?

可以看到,儘管差評的這篇是新聞彙總,快訊性質(在差評內部叫做大新聞),依然像它的其他正常文章一樣既沒有標註原始來源,還全文複製粘貼。

在差評昨天的回擊中,它也指控硅星人(品玩旗下硅谷公眾號 guixingren123)對其進行洗稿。

比如這篇 Pornhub 同題作文,差評暗諷我們對其一年前發佈的文章進行了抄襲。事實情況是差評文章到三分之一處才第一次出現 pornhub,之後又提到了 印刷術、亞馬遜 和 AT&T 等無關話題。而硅星人從 Pornhub 推出 VPN 服務入手,盤點了 Pornhub 這幾年在科技創新上的成就,包括用人工智能給片子分類,用無人機拍片,開發數字加密貨幣支付系統。

順便放進來了一篇 VICE 對 Pornhub 的報道,你可以從三篇文章的行文中感受三家機構的尺度。

一评“差评”洗稿:你分得清“撞题”和“洗稿”么?

差評的回擊試圖證明,自己並沒有洗稿,只是撞題了。然而在前天對互聯網產品墓地 Product Graveyard 的報道中,還是體現了很多洗稿的跡象。

比如,它的標題《有一個互聯網墓地,埋葬著1059個“死掉”的產品。》,語言組織編排上和中文互聯網上較早(如果不是最早)報道的 PingWest品玩版本《這裡有個互聯網墳場,收錄了1000多個你可能曾天天用的產品》太過於近似:

一评“差评”洗稿:你分得清“撞题”和“洗稿”么?

再比如,差評方面這篇文章的作者在昨晚的回擊文章裡指出,“我是全辦公室英語最差的,還專門找旁邊的小姐姐幫我翻譯”:

一评“差评”洗稿:你分得清“撞题”和“洗稿”么?

對此,輕芒創始人王俊煜覺得有些蹊蹺,他在差評文章下用自己公司的產品寫下注釋:那就很好奇了,你是怎麼知道這個網站的存在的?

PingWest品玩並不是差評的第一個受害者。上一次,知名科技評論家霍炬發佈在公眾號歪理邪說上的《Telegram傳奇:俄羅斯富豪、黑客高手、極權和陰謀…》,被差評抄襲,霍炬發現了差評版本 18 個雷同點,將其告上了法庭。差評對文章進行強加工,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徹底改變敘述方式的做法,為其帶來了保護。最終法庭做出 18 個雷同點“都是公開信息的決定,駁回了霍炬的起訴。

顯然,在新媒體的時代,人們很難有辦法量化,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算洗稿,而一定程度上的“借鑑”和“摘抄”是否應該得到制裁。

霍炬,品玩,以及所有曾經被差評洗稿的受害者,我們的經歷足以證明:通過複雜和精巧的手段進行洗稿抄襲,可以讓平臺方在內容創作者權益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付之東流。

本文來自pingwest,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