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無錫唯一一座百年三孔古橋吶喊:快來救救我!

現代快報訊(記者陳敏)“這是我遇到過最悲催的省文保,不僅古橋成了危險橋樑,橋面雜草叢生,而且橋堍還有紅磚牆堵住了通道……”近日,無錫市民梧桐通過微信公眾號發文《三孔映月揚名橋——我遇到最悲催的省文保》,親自拍下了揚名大橋的悲催現狀,強烈呼籲主管部門關注並保護好這座早已被列入省文保的古橋,早日修繕,讓老橋重現生機。

無錫唯一一座百年三孔古橋吶喊:快來救救我!

尋著梧桐女士的推文信息,現代快報記者來到了錫南路伽藍寺旁邊的揚名橋,在離新橋100米左右的河面上橫跨著的三孔古橋就是揚名大橋。橋很容易找到,但卻不知如何接近。在路人的指引下,記者才從揚名橋一側的土坡上發現了一條小徑通到橋底,沿著間滿是泥土的草地一腳深一腳淺地前行,小心翼翼才靠近古橋。

無錫唯一一座百年三孔古橋吶喊:快來救救我!

無錫唯一一座百年三孔古橋吶喊:快來救救我!

古樸典雅的三孔古橋,遠看只是顯得斑駁;記者走近一看,古橋更是破舊不堪:拱洞上藍色提示牌上還寫著“危險橋樑,慢速航行”的文字;橋面上長滿了雜草。橋兩頭已被工廠的圍牆封堵,早已不通行人,橋上的石板多有鬆動,護欄和石板斑駁不堪,旁邊還堆了不少生活垃圾。

但正是這座破敗不堪的古橋,其實是無錫現存唯一的一座三孔石拱橋。梧桐女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揚名大橋始建於明天順二年,咸豐十年(1860年)毀於太平軍,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即現在的三孔石拱橋。橋體用花崗岩砌築,長42米,寬3.4米,橋面呈梯形,臺階用條石鋪就,共七十二級,古樸而典雅。

無錫唯一一座百年三孔古橋吶喊:快來救救我!

​梧桐女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古橋早在1988年就被列為“無錫縣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5日已被列為江蘇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不知什麼原因,十二年過去了,一直未立省保碑。橋的兩頭都封死了,兩面是工廠的圍牆,並且將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工業垃圾扔到橋裡面來,沒有一點文保意識。

5月18日下午,現代快報就此事向無錫市文保處進行了反映。無錫市文廣新局文保處負責人宋保舵表示,無錫市文廣新局文化遺產處也收到了市民投訴,已就古橋情況向太湖街道作出反饋,督促其抓緊整改並上報相關處理情況,但揚名大橋的保護仍有諸多尷尬。

無錫唯一一座百年三孔古橋吶喊:快來救救我!

宋保舵表示,歷史上,這座三孔古橋原先是無錫去蘇州南門的必經之路,但隨著陸路的發展,其通航的功能已荒廢。後來,兩岸辦起了工廠,廠方出於安全在牆兩頭豎起了牆,橋面通行的功能也喪失了。沒有了功能,橋就漸漸荒廢,橋面也長起了雜草。

是否有更好的保護辦法?宋保舵表示,目前揚名大橋的橋體結構相對完整,主要問題是如何實現古橋的功能、重現生機。幾年前,太湖街道曾將揚名大橋列入梁塘河溼地公園規劃之中,作為溼地公園的一處重要景觀。有市民提出異地保護模式,宋保舵表示,揚名大橋體量大、又是三孔,異地保護對環境要求高,且省文保的異地保護需要國務院的審批,並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