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意境好,但是不符合平仄的诗句,算好诗吗?

寒天飘雪1020


诗好不好与平仄无关。

但我觉得你的意思可能是:意境好但是不符合格律算不算好诗吧?

这里有些问题初学者一定要清楚。老街在这里简单说一下。

一、格律诗与非格律诗

格律诗用南朝的永明体演变而来,到唐朝成熟并达到高峰。

唐朝开始古诗分为格律诗和非格律诗。

1.格律诗

又叫作近体诗,平仄、押韵(平声韵、首句外单独韵部)、对仗、粘连。

例如黄庭坚的七律《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2.非格律诗

叫做古体诗,近体诗以外的诗都是古体诗,即使是唐朝的诗人,也做了大量的非格律诗。

所以说,是否好诗与平仄无关。

例如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二、非格律诗要注意的问题

古体诗也是有规矩的,押韵不能乱押,比如绝句的古体是不能换韵的,平声韵与仄声韵不能混用。

篇幅长的古体换韵也是有规矩的。

我有一篇文章可以看看《老街诗词闲话08-古体诗可以不讲平仄只押韵吗?》


三、分清是否格律

1.律诗可以标“五律”、“七律”、“排律”三种。另外绝句有古绝句、律绝句之分,这两种都可以叫做绝句。

2.古体诗可以标题“绝句”、“古风”、“五古”、“七古”、“七言”……等等。

3.如果写得不是格律诗,标题上却写作“五律……”、“七律……”那就不对了。

结语

当然,即使您不懂格律,不耽误您写出优秀的诗篇。

即使标题闹了笑话,好诗还是好诗。

……

@老街味道

2018-3-9


老街味道


本来诗的好坏不在于格律,但在我推广诗词知识两年来,发现几个现象:

一.没有学过格律的人,句子不合平仄,[意境好]多是个人看法而已;

二.写诗格律工整,意境不一定写的好;

三.意境真正写得好之人,即使偶尔不合平仄,但没有几个是不懂格律的。

原本意境与格律并无联系,这令我有一段时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终于找到了答案:



决定意境好坏的因素不是格律,而是作者的底蕴。

底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通过不断学习积累而来的。而真正有好学之心的人,根本不会排斥格律,只是把格律当做写诗的另一种选择。

我们看唐人的诗作,除了格律诗之外,古体诗所占也为数不少。这也验证了我的观点,古人写诗既知格律亦不拘泥于格律,只要有足够深厚的底蕴,不论写古体诗或格律诗,都能写出好的意境。

诗的关键在于人,不在于形式。

我们如今写诗,也应当师古之心,尝试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博采众长为己用,如此何愁写不出好诗。


以上便是我的观点,有劳各位诗词同道关注与交流——诗词补习班


诗词补习班


来说几句。写前看了下好多答题者的写的文章,蛮好的!归纳来下来有几:一,意为主,律为次。二,尊重格律,注意平仄。三,鼓励初学者,循序渐进,更上层楼。四,反对动不动讥讽,挖苦别人,不好!我以为,一副联,一篇词,一首诗都是写者的辛勤劳动成果,这个平台上发表的东西,参差不齐,水平有高有低,太正常了!不必有"愤愤之心"别人都不如你,干嘛!我个人认为,你自己发表的原创作品,(对联,诗联、文章等)犹如种庄稼,春种秋收,得之不易,要有自信心,欢喜心。至于别人的评论,好的收下,有利于下次改进,对于那些高高在上,满嘴乱喷者,不予理会,你回复他一句,他回复你一篇,那来那么多时间,都是业余爱好,不必在这个上浪费时间,得闲有空就写几句,岂不更好!回到平仄,还是那句话,意境为主,关注格律!

(简论)


秋风秋雨听秋声


谢谢你的提问。格律和意境不是对立的,纯粹的格律肯定不是诗。

中国诗歌发展也是从没有严格格律到有格律的。

但是,把格律摆在写诗的第一位,这个是本末倒置。

格律是为诗歌服务的,六朝从开始重视格律问题,唐代发展到了高潮。但是,唐代大诗人都没有被格律束缚。

就是格律最严密的杜甫,有些好诗也没有严格的格律。例如他的《题壁画马歌》就不是一首格律诗,而且也出了一个名句“戏拈秃笔扫骅骝”呢!当然,文学功底好,加上善于使用格律,可以把诗写得更工稳一些。一定要记住,格律本身不是诗。

下面是我在《微头条》修改诗的一次实验,看看格律与意境的关系。

谢谢大家支持60万阅读,1200多个点赞。也谢谢大家批评没有押韵。

这两首诗都没有押韵,我怎么改?

改诗,先找写得比较差的句子入手吧。

原《诗二首》

倾城春色满目风,

雨过斜阳与燕飞。

南苑牡丹数不尽,

谁是花边咏梅心?

去年看花雪如梅,

今日蔷薇雨霏霏。

故园欲别舍不得,

只是思花花未知。

改诗:

第一首的第二句,这个句子不是太好,通过修改,可以提炼语言,也可以找到韵脚。

我改为“雨过花落飞不轻”,理由是,前一句说,春色有风,第二句是,雨过燕飞,显然,这是一个风雨的日子,所以有落花,因为花在雨中,所以比平时要重一些,那么,飘落的花也就没有那样轻盈了,这种飞不轻的沉重感,也与最后一句“谁是花边咏梅心”的沉重感呼应上了,韵脚也找出来了。

所以,我一直说,写诗首先要把意思表达出来,然后修改就好办多了。

第二首诗,我把最后一句的“未知”两个字颠倒一下就押韵了,而且意味也更好了。谢谢大家批评指正。

修改后的《诗二首》

倾城春色满目风,

雨过花落飞不轻。

南苑牡丹数不尽,

谁是花边咏梅心?

去年看花雪如梅,

今日蔷薇雨霏霏。

故园欲别舍不得,

只是思花花知未?





千千千里马


在我看来,相比于一首诗的意境,平仄只是一种形式要求,而形式是要服从于内容,并要为内容服务的。

唐朝之前的诗歌是不太讲究平仄的,但也为我们就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当我们细心品味古诗时,我们吟诵、欣赏的不是它们的平仄格律,而是它们的优美旋律和经久不衰的意境。诗的格律和平仄关系只是到了唐代才逐渐规范起来的,当然唐朝的诗歌是诗歌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我们写诗也大都以唐朝以后的诗为版本,所以也多少制约了诗歌的发展,正所谓有其利必有其弊。我们常说“诗以言志”,何为“志”?我个人认为,所谓“志”,就是“心志”,“意志”和“情志”,写诗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要抒发种“志”,如果写诗只是堆砌词藻、空洞无物,即使再符合平仄关系,恐怕也不能称之为好诗。


所以在写诗之前要精熟格律和平仄并能熟练应用,然后在诗词创作中,尽可能符合格律和平仄关系,但也不能绝对化,千万要让“死格式”来束缚住“活思想”!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探讨!(图片来自网络)


坐看云天风起时


写诗的大家那个去弄格律,只有那些无聊的没有多少诗词才华的人,才去精研格律!

世上有无聊之人,就有无脑的追随者,捧着八股当圣旨,到哪里都是奉天承运,格律先祖有曰,有失格律者一律不许命名格律诗!

前几天我发了两个关于格律的帖子,是的!我就是不喜欢格律,尽管我的格律认知不比那些自命格律诗人的人低,可是,我就是不喜欢格律!

于是,这些格律者与我理论,开始是个讲理的,缠绕了很长时间,你也说不服我,我也说不服他,我提议说,我在帖子下面写了一首诗,你可以和一首诗,骂人的诗我都欢迎,只是不欢迎骂街!我说,你赢了呢!我就服从你,你输了呢!请回去,结果他不同意。后来又来个对对的,弄了个对子让我看,我说,这对对我只能一笑,他说他的对是严对,还说我的话让方家笑话,让我回家看书!我再仔细看那对时才知道他玩了个伎俩,他的对是,叶落黄昏雨,果然白读书!我就问他,叶对果可以,白对黄叶行,书对雨也没问题,你的落能对然吗?昏可以对读吗?你玩个小伎俩,但不是严对!再后来又来个老太太,写了一首打油诗骂我,我说行,我是喜欢他们用诗歌骂人的人,我就开始写打油诗,当然也不能饶了她,可能是我强势了,一连写了五首打油诗,这位老太太一句也没说就没了踪迹,这时已经是晚上了,我就睡了。可是当我第二天再看帖子时,她把评语删除了,她的诗同我的诗都没有了。唉!这种人真的让人鄙视!赢呢!就趾高气昂,输呢!就毁尸灭迹!

今天还有个与我理论的家伙出现,要求我不要写格律诗,说我可以写古风,我说格律诗你家的啊?他说我写也不承认我是格律诗,我说,格律诗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每个人都有自由去 写,你一定要求我不写可以,你可以去回我帖子上诗,你甚至可以组团来与我对诗,只要你赢了,我就永远不写格律诗行吗?他不同意,我告诉他说,那你回去吧!

我说了这么多,只是在证明这些写格律诗的人的素质!真的让人忧愁啊!可是霸气的劲真的有啊!我真的承认他们有实力让我的诗不能在社会流传,诗坛是真的被这样的东西把持的呢!可是,我就是不喜欢他们,不管我的诗可不可以在社会流传,就是为了反对他们,反对这些诗坛的渣子!

我对于他们还是那句话,你们可以组团来对诗,只要你们赢了,我就永远不写格律诗!没有来的话,我会写帖子继续反对格律!


一笑貫长天


诗词格律不是古人凭空臆造出来的,是从漫长的诗歌发展历程中,从浩如烟海的作品里,经过研究,比对,总结,凝练,规最后范而成的。

古人发现在如此形制下创作出来的诗歌,首先它的形式唯美,再加上文字点化(意境美),那它就是一首好诗。当然,光有形式美,没有意境美,不能称为好诗。再反过来说,即使意境再美,若离开了既定的形式美(格律),诗歌最终要表达的意境不可能达到艺术顶峰。个人觉得,在古典诗歌创作中,形式与内容相济互补,相得益彰。这就是唐诗为什么能攀上中国诗歌最高峰的重要原因。


剑戎


诗是韵文。

也就是说,诗歌是要合韵律的。这个韵律,并不是指平仄格律,而是指正常说话的语调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韵律是在发音清朗,有规则押韵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

我们平时说话有人考虑是否合律?并没有。但是我们平时说话能不能说出有意境,有内涵的内容?是可以的。

所以,除了少数音律完美,能超越感官带你入境的作品,一般说来,意境和平仄并没有什么关系。

平仄是在韵律之上,是四声韵的简化版本,最开始的目的是为的是让唐朝诗人更快地避免创作格律诗的语病。宫廷诗人借助平仄对字的声调进行划分并总结出格律诗的四种基本平仄关系。我们如果学习写近体诗,只要学会平仄关系,也就是掌握平仄格律,就很快上手,在合规的前提下再在诗意上求新求变,写出具有个人风格,反应时代特色的作品来。

只有近体格律诗才需要严格遵守平仄,古体诗,自由诗,现代诗跟平仄也有关系,但是是暗藏的,不要求遵守规则的。

而写诗的动机是有感情需要抒发,写诗的目的是有志向需要表达。至于是用散文还是诗歌,是用不论平仄的古体诗,还是平仄严密的近体诗,都是随创作者意愿和才能而定的。

兜兜转转说一大圈,其实就是一个道理,写诗者要懂平仄格律,但是不要困于平仄格律。我们写诗或者创造任何作品,最重要的是自身表达,虽然得到其他人的认同非常重要,但是那是在表达自身内心的基础上寻求认同,而不是违背初心寻求认同,获得利益。这是出发心的不同,是“工”和“匠”的区别。

特别是写诗。写作抄袭流行文风,向鸡汤文低头,画画模仿大画家特色,临摹作假,至少还有巨大的利益在前面做借口。可以说是要先解决温饱,再追求精神。

写诗是解决不了温饱的,杜甫都把儿子饿死了。所以写诗的人用不着那么去曲线救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除非你是想进那些只认平仄格律的诗歌协会,混个毫无用处的声名。

顺便说一下,本人问答基本上是解决诗歌平仄问题,不代表我是平仄派,是我认同平仄的作用,但也并不是我今天回答这个问题说到一些看法,就代表我是非平仄派。

我懂平仄格律,有人问我就答,写诗的时候能合就合,不合就算了,哪怕没什么意境。

别把平仄看得很难,也别把意境看得那么高深,更不要把诗词看成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也许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就不会有题主这种困惑了吧。

不合平仄的诗也是诗,意境好自然就是好诗。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喜欢请点关注,谢谢。

梧桐树边羽


同时作为传统诗与白话诗的爱好者,这个问题还是有必要回答一下。“不符合平仄的诗句”算不算好诗其实是个伪命题。诗有很多种,简单来说我们可分为古风、近体诗、长短句、白话诗等等。在这里我们只能确定不符合平仄的诗句肯定不是"格律诗",但是不是好诗因提问者能提供的信息太少,导致完全不能确定。

毫无疑问好诗的意境一定是不错的。但反过来意境好未必就是好诗,它甚至可以不是诗,比如流水账。诗歌需要一定的语言美与音律美,不能只管意境不管其它。如果写的乱七八糟再好的意境也被毁了!这是初学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否则即便被吹捧上天,也很难有什么实际成就,反倒是给人留下笑柄。

之所以有人会提这个问题,我想是因为在传统诗词领域中,格律派太过强势了。很多人恨不得传统诗歌全部都是格律诗,一见有些稍不和韵就说三道四,以为自己很高深。殊不知这对传统诗歌的伤害极大,不利于传统诗歌全面健康发展。

白话诗在中国发展有一段时间,并占据了诗坛的话语权,不过成果似乎是很差的。主流远离了读者,甚至远离的大部分作者。说的好听点叫做境界高别人看不懂,说的不好听如何呢?我可不想口粗哦!

再看传统诗词,表面上似有复兴之势,实则任重而道远。现在有很多人开始写传统诗词,犹以防格律诗与防宋词为甚。不可否认当中也有不少佳作,但大部分水平其实都很低!这就引出了问题的反面:"符合格律的诗未必就是好诗",甚至“符合格律的就未必是诗”。因这个话题很大,限于篇幅,不方便多讨论了。


山雨文学


如果意境好,只要写出来的句子让人读起来顺口,不别扭就好了。

没必要一味遵循格律的框架限制。有时候你偶然间悟出一两句佳句来,一看,唉呀!这要是按照格律要求来作感觉就很难再体现出这句佳句来了。甚至连意境都受到了影响,那不就是得不偿失了吗。

所以,有好的意境了。就围绕着这个意境好好的写下去就好了。

读来朗朗上口,又非常完美的契合意境的诗句才是最好的。

至于格律什么的,适合的时候就用,不适合的时候就要学会灵活变通了。

还是那句话:“自古文章本天成,佳句偶得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