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铜川文物古迹游览地名称

耀州瓷窑遗址 位于黄堡镇,北起硙子河,南达新村沟,沿漆水河两岸,绵延五公里,《同官县志》称“十里管场”。黄堡镇宋代属同官县(今铜川市)管辖,而同官县又属耀州(今耀县)治,因此,黄堡镇古代瓷窑即称“耀州瓷”,这里烧制的瓷器则谓“耀瓷”。

铜川文物古迹游览地名称

耀州瓷创烧于唐代,北宋时期烧造工艺技术精湛,装饰艺术丰富多彩,产品远销国内外,达到该窑发展中全面成熟鼎盛阶段。金、元时期,陈炉、上店、立地坡、马科、枣村、东山、店上等地瓷窑星罗棋布,黄堡、陈炉方圆近百里瓷窑作坊生产繁忙,人声鼎沸,夜以继日,烟火缭绕,县志记载为“炉山不夜”,列入铜川名胜“八景”之一。

耀瓷品种以青瓷为主,其他有白瓷、黑釉、酱釉等多种。耀瓷以刻花装饰精巧绝伦而著称,纹样以植物为主,如菊花、莲花、牡丹,动物有鱼、鸭、鸳鸯、鹿、狮等,人物以健美活泼的婴孩嬉戏为多。刻花刀峰园活,线条流畅,纹饰层次清楚,具有浅浮雕艺术效果。

耀州窑对全国各地古代青瓷烧制曾发生重大影响,它的技艺西传甘肃天水“秦窑”,东传河南临汝、宜阳、宝丰等地“汝窑”,南方远达广州“西村窑”,因而形成了我国陶瓷史中的耀州窑体系。

金锁关 位于市北20公里的神水峡,关城在“三关口”以南,四面山形突削,地势险要,北通延安、榆林,西通甘肃、宁夏,自古为交通和军事重地。关墙及城楼都已倒塌,唯遗迹仍可识辨。关城北门外崖上存有清代陕西巡抚叶伯英题刻的“雄关天堑”四字。关城南门外铜水东崖上留有古代庙宇遗迹,现仍有唐武则天垂供年间摩崖(阿弥陀佛)造像石窟数处。

玉华宫遗址 原属宜君县,1958年划归铜川市辖境。玉华宫周围群峰叠嶂,林木葱蔚。玉华河由西向东蜿蜒流经谷地,而后流入洛河,这里风景幽美秀丽,气候宜人,“夏有寒泉,地无大暑”。相传,这里东宫、正宫、西宫是唐太宗避暑的地方。

玉华宫始建于唐高祖(李渊)武德7年(624)5月,原名“仁智宫”,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太宗在原“仁智宫”的基础上,大兴土木,经过一番扩建和重建,成为“九殿五门”的宏伟建筑群,改名“玉华宫”。据宋代张山昏《游玉华山记》碑记载:殿址“可记其名与处者六”,正殿为玉华殿,其上为排云殿,又其上为庆云殿,正门为南凤门,南凤门之东为晖和殿,宫门曰嘉礼门,此处为太子之居,“知其名而失其处者一”,名金飙门。以上殿址均位于凤凰谷内(即今寺沟)。飞檐碧瓦,富丽堂皇,屋顶用苇草覆盖,唐高宗李治永徽二年(651)废宫为寺,改名“玉华寺”。显庆四年(659年)十月,玄奘由长安慈恩寺移居玉华寺翻译佛经。

玉华宫从兴到废弃,大约历经一百年时间,到唐玄宗年间(公元724年至755年),已沦为一片废墟。

铜川塔 位于铜川旧县城北门外虎头山下原重兴寺内,又称重兴寺塔。塔高16米,共7层,平面呈六边形,砖仿木密檐式结构,2至4层砖雕门窗、栏棚,以及仿斗拱构件。顶部尚存铁制塔刹,刹的下部为莲瓣纹座,上部为相轮等。该塔建于北宋时期,它以做工精巧、玲珑秀丽取胜。据《同官县志》载,塔基周围原为重兴寺,塔为寺的组成部分,故命名“重兴寺塔”。196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川塔历经千百年风雨侵蚀,地震摇撼,以及战乱等人为损坏,清末民国之际,塔身已倾斜,向东南斜出48厘米,塔刹斜悬。1982年由省文物局拨出专款二万七千元,予以整修。整修工程于1983年夏季竣工。

文庙 位于老县城市一中学院内,原为祭孔祠庙(旧名大成殿)。重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清康熙、光绪年间重修,解放后曾两次修整,建筑为宫殿式叠木结构,屋顶盖有黄绿色琉璃瓦,屋角檐牙高啄,廊轩殿阁雕梁彩绘,有高3.94米直径54公分六根六棱石刻红漆廊柱。殿前院内有四棵苍劲挺拔的古柏,树身均数围,与文庙殿宇同列入市级文物保护范围。

方泉 位于老县城西侧济阳山下。别名西泉,开拓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相传最初有两只羊为争水在此地相斗,后被挖掘成泉。泉水甘为纯,取之不竭,故称“汲灵泉”,唐太宗李世民在玉华宫避暑时曾饮此水,因泉口呈方形而得名。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炉瓷窑遗址 地址:陈炉 年代:金、元

立地坡瓷窑遗址 地址:陈炉立地坡 年代:宋

玉华宫瓷窑遗址 地址:金锁玉华村 年代:唐、元

吕家崖遗址 地址:黄堡吕家崖 年代:新石器

炭窠沟古遗址 地址:王家河炭科沟 年代:新石器

王家河古遗址 地址:王家河 年代:商

十里铺西村古遗址 地址:王益十里铺西村 年代:商、周

济阳寨古城遗址 地址:印台济阳寨 年代:符秦

民间炭窠旧址(霸王窑) 地址:红土陈家河 年代:明、清

震风寺石窟 地址:阿庄 年代:明万历

铜川市人民公园 位于市区玉华路南侧,北临漆水,南依原畔山坡。1977年6月市革委会曾先后动员市内干部职工约15万人次参加义务劳动,挖湖、整坡、修路、兴建亭台、楼阁,栽花植树,历时3个多月,初步建成,供群众游览。公园总面积480余亩,山坡面积约占85%,整个设计兴建是依据地形的自然特点进行的。公园主景霞光湖面积为15亩,蓄水10000立方米,湖面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成荫。其次,在山腰修建的儿童游艺场,有电动转马、秋千、滑板、转椅等。场内还建有仿古亭台回廊,雕梁画栋,游人乐于此处观景留影。公园山坡处建有旱冰场、露天剧场,盘山山路迂迥幽静,慢步山上别有情趣。在峭壁陡坡上兴建的“百步云梯”宽阔峻险,为滑冰、游览者之捷径。为了美化园景,园内种植油松、雪松、华山松、侧柏、刺槐、银杏等树种,花木有月季、木槿、紫薇、帖梗海棠等,整个园内山坡已是林木葱郁。另外还增建了花房,栽培名贵花木,供游人观赏。

女祠 位于郊区金山山麓,距铜川古城约1.5公里。姜女祠修建于1000多年前,历经宋、元、明、清修葺扩建,到清代乾隆年间时,已成为规模宏大,庙宇林立,影响久远的名胜古迹。民国末年,由于国民党反动军队的破坏,姜女祠日渐荒祀。1990年郊区人民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始整修扩建姜女祠。新修的姜女祠的山门、祭亭和孟姜女雕像及踏步层层错落,浑然一体,山门面阔三间,仿清代歇山式建筑,半拱飞檐,正中门额悬挂“孟姜女”牌匾,山门院内,孟姜女塑像高4.5米,基座高1.5米,镌刻明代陕西巡抚秦扬的《过节妇孟姜祠祀》,塑像两侧为古人歌咏姜女祠的诗文碑。

药王山 位于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面积4平方公里.该山由瑞应、起云、升仙、显化、齐天五峰联聚而成, 峰顶平地如台, 亦称五台山,海拔1000米,五台拱峙,古柏参天,庙宇鳞比,碑石林立,巍峨壮观。药王山又被称为我国医学史古迹之一。药王山石刻遍及全山,是研究书法及雕塑艺术的珍贵资料.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药王山保存比较完整的显化台和升仙台,是古碑精华荟萃的地方,共有各时代碑石60余座,其中以宋徽宗题“褚慧龙章云篆诗文碑”最为有名。而明刻《千金宝要》和海上仙方碑,将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的重要部分摘录下来,价值无比。药王山经过多次修复,旅游设施俱备,是国内外旅游者光临参观的良好去处。

大香山寺 香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45公里的庙湾镇姚峪村西北侧。从姚峪村登香山顶端约2.5公里。香山现已开辟为森林公园。香山三峰突兀,依次排列,形似一座笔架,横贯天空,故又名三石山。山石为砂砾岩,内镶河卵石,平均海拔1415米。清代《重修香山寺碑记》赞曰:“三峰耸翠,巍焕射入云间;碧色秀气,隐若寓于群芳。”大香山寺历史悠久。旧志记载兴于苻秦(351年-384年)年间,盛于姚秦(384年-417年)。苻秦年间,其大将苌拥拥兵自立,屯兵香山,自称大单于,万年秦王。其兄姚襄战死,姚苌封其为魏王。至今留有秦王洞、魏王楼、校兵场、地牢等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