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還沒復工就接到員工的辭職電話,這說明了什麼?

一個叫姐姐的人


聽口氣,題主是公司領導吧?公司還沒復工就接到員工的辭職電話,說明什麼?說句你可能不願意聽的話,說明員工不想在公司幹了唄,公司沒有什麼吸引力,對公司的不認可吧!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員工早就做好了辭職的打算。

員工早就做好了辭職的打算,原本想過完年提出辭職的;正趕上疫情,假期、復工一再延遲,公司沒人上班,沒辦法來辦理辭職手續。這時候打電話辭職,也許員工等不及了吧?

二、員工等不起公司長時間的不復工。

也有可能,你們公司本來就經營很一般,員工早就對公司不抱有希望;很有可能,疫情待崗期間,公司不給員工發工資或者生活費;員工又不知道公司什麼時候能復工,迫於生活的壓力,員工找到了新的工作。

事實上,復工復產比較早的公司,由於疫情影響,有一些員工不能及時返崗,或者選擇離職,造成用工缺口,這就為辭職另找工作的員工提供了就業的機會。

三、員工可能自己想創業。

這次疫情是危機,同時也是機遇。蘊育著許多投資、創業機會。象抗風險能力弱的一些個體工商,會有不少選擇退出市場,騰出門面房等。

我本家的一個侄子,一直想在市裡開家餐館,就是找不到門面房,幾乎是沒有轉讓的。這下可好找了,一條街上,有好幾家飯館要轉讓,他終於挑到了很合適的門面房,正準備裝修幹番屬於自己的事業呢!

我想,員工也不排除他自己想幹事業的因素。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就不在一一展開探討了。

總之,我覺得,公司要想留得住員工,公司須得在“拴心留人”方面做足文章,讓員工願意來、留得住。

【如果您滿意我的回答,您的點贊、留言、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請點關注@職言心語,分享20年職場心得。謝謝!】

職言心語


我還真遇到過,前幾天銀行開始辦理業務了,我就去排隊,輪到我辦理的時候,聽到他們支行一個同事在打電話,大概意思是問對方什麼時候可以到崗,他這邊好在全面復工以後排班,結果對方說回來就要辦理辭職手續了。

然後他就過來跟幫我辦理業務的人說了這個情況,兩個人還議論了一下,另外不光是他們這個同事回來以後要辭職,他打電話通知其他幾個人的時候,他們都說現在回不來,什麼時候能到崗他們也不知道。

這個情況讓這個支行負責排班的人很難處理,聽他說等彙總一下情況再向上報。

所以,這肯定不是個例,特別是一些小企業或者在個體戶那裡打工的人,很有可能就因為這次疫情一直待工,自己收入受到威脅,哪裡復工早,就去哪裡上班了,很容易變成這個局面:原公司還沒復工,員工就來辭職了。

回到題主的問題,如果公司還沒復工員工就來辭職,可能有這些原因:

公司復工時間不明確,員工等不起了。

公司如果久久不給明確的復工時間,員工的等待遙遙無期,這種情況下,就要看員工的前期積累了。

如果員工自己有存款,一般來說是不會主動辭職的,因為很多人待慣了一個地方,一般不會想要挪地方,但是如果員工是月光族沒什麼儲蓄,加上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有些地方已經陸續開始復工了,公司不給出明確的復工時間的話,等不起的員工會考慮辭職。

公司沒有跟員工明確復工後的工資發放標準,或者明確了,但員工不接受。

除了復工時間不明確特別容易導致員工辭職以外,公司對於工資怎麼發放沒有明確的說法的話,員工也容易辭職。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公司明確只發基本工資、甚至沒有工資,也容易導致員工辭職。

復工以後工資怎麼算是這段時間復工大潮中熱議的話題,作為公司和員工,都有自己的利益要顧及。

這次疫情首先直接影響的肯定是公司的利益,中小型企業確實是異常艱難,公司利益受損,個人利益肯定跟著受損。

這種情況下,不論是站在公司的立場和還是員工的立場,如果能夠互相體諒,一起協商度過,當然是最好的結果,但是要知道,有些公司可能因為這個疫情就這麼倒了,這種情況下作為員工,就不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去逼公司,反過來,如果員工因為這次疫情個人利益嚴重受損,作為公司,是不是可以考慮做一點人文關懷。

想趁機換工作,如果有提前復工的公司,就容易向原公司辭職。

還有一些人,在疫情前可能也考慮過換工作,或者沒有什麼明確的想法,這次疫情因為有了一個超長的假期,反而有時間好好做一下職業規劃,或者想想換工作的事情。

然後現實情況是確實有一些公司已經復工了,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推動這些人趁機換工作的想法。

之前浙江嘉興就趁這個復工前的空檔,貼出了招賢納士的宣傳文案,看上去是很吸引人的,這個時間段確實是招聘的好時機。

這次疫情是危機,其實也是轉機,試想一下,如果公司和個人協商度過,以後感情會更加緊密,這絕對是好事。


我是@霖小姐慢半拍,關於成長,慢半拍沒關係,但別停!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霖小姐慢半拍


有些領導做事特精明,怕年後員工離職,都會選擇年底發福利,發獎金,給員工加薪。

這是物質利誘,用金錢打動員工,提前打好預防針,防止員工流失。

如果單位還沒復工,員工就給你打離職電話。原因很明顯:

1、薪薄不足維家,員工想要離職換高薪。

這種情況佔60%,因為員工上班就是為了掙錢。

如果領導經常畫餅,福利待遇又不好,肯定不樂意乾的。

這時候,員工肯定不想渾渾噩噩繼續新的一年看不到希望的工作。

所以,員工離職無非是為了求高薪,求福利,求待遇。

2、早有離職打算,很可能已經有新的offer。

沒到復工的時間,就打電話離職,很可能是員工找到新的工作,有了新的offer。

只要員工心裡有了離職的想法,肯定會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可能是疫情期間,通過遠程面試拿下新offer。

也有可能是在年前,就已經找到新的工作。

說白了有恃無恐,才會直接跟你提離職,就是不想再貴公司呆了。

3、疫情影響形式嚴峻,員工考慮回鄉發展。

這種情況的幾率性比較小。但是,也是存在的。

疫情影響,家人擔憂,自己也考慮實際情況決定在家鄉發展。

畢竟家鄉的各種情況也都很熟悉,現在的工作可能對他沒有什麼吸引力。

寫在最後:

不管員工離職原因是什麼,其實無非兩點:

1、錢沒給到位。

2、心裡受委屈了。

員工和企業是雙向選擇的過程,作為領導者不要以犧牲員工的利益為前提,給員工最靠譜的待遇,才會留住人心。

我是@壹哥職場說 職場諮詢規劃師,知乎專欄作者,互聯網資深內容營銷。更多職場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

壹哥職場說


題主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沒復工就接到了員工的辭職電話,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在我看來,員工要離職與復不復工沒多大關係,能在這個時候提出離職,說明他已經想好了,或者說做好了離職準備,只是在這樣一個時間裡提出來罷了。如果非要深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沒復工但是工資發了,這時候提離職個人損失最小

對於員工來說,離職考慮最多的就是讓自己損失最小。原本過年回家能休息幾天,恰好疫情來了,封城了,回不去付不了工,到時間了工資也發了。這種情況下拿到了最後一部分自己的勞動所得,剩下的也就是一紙勞動合同約束。在自己損失最小的時候離職,這也是人之常情。

筆者今年過年期間就有一個員工提出離職,她的理由是懷孕了,要回家打胎。實際上呢?真正的原因就是過年期間她自己請假休息,再加上因為疫情封路導致近一個月沒有出勤,工資剛發就告訴我不來了。一般來講公司發工資都會發上一個月的,因為疫情導致員工在家休息,使得他們覺得反正這一段時間沒上班,離職的話我的付出最少。

【二】員工沒復工離職,說明原來的工作對她沒有吸引力,之前只是沒有更好的選擇

我們在員工離職這件事情上,必須思考員工為什麼願意留下來,搞清楚了這一點,才能打造出“留人”的環境。員工要離職,只能說明別的事情比當前的工作更吸引他,這時候有了更好的選擇,或者一想到自己耗在這裡不值得,自然會選擇離職。

【三】員工也可能是有緊急的事情,不願意浪費時間辦手續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每個人所面對的事情不一樣,要做的選擇就不一樣。如我上文所說,他覺得有事情比現在的工作更重要,離職以後才能更好的做這件事,為了不浪費彼此時間,在沒復工以前就打電話向你說明離職意向。


僅是路人


還沒復工就辭職,K姐身邊就有好幾個例子。這說明了什麼呢?K姐從這兩個例子來分析一下。

一個是年前就已經拿到了offer,準備年後開工再辭職的,但是疫情期,我們公司遲遲沒復工,而新公司可以復工了,那就只能不復工辭職了。

一個是過年回了老家,因為疫情,與其冒著風險趕回來上班,不如在家好好休養一段時間,避避“風頭”。當然,他本身對這份工作也就無心眷念,而且也不差錢。

所以,綜合一下,沒復工就辭職的人,大概會有如下幾種情況:

一是早就拿到新offer,需要趕去新公司上班。

二是疫情期間,一些人不想冒著風險復工,索性辭職多呆一段時間。

三是疫情停工的原因,讓很多人終於有時間停下來思考,想清楚了,原來的工作和生活不是他們想要的,想辭職,開始新的生活,尋找新的機會。

四是疫情原因,導致公司的業務受到巨大影響,員工對公司的前途產生憂慮,不願意與公司繼續合作下去。

不管是以上哪種情況,根本原因還是這份工作對他不構成吸引力,或者是收入,或者是發展,或者是工作事務,或者是公司文化等等。

其實,這就跟正常辭職一樣,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要對人員的流動太過在意。即便是華為,即便是騰訊,即便是蘋果,即便是微軟,也都會有人員流動。

不同的人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如果你是老闆,你應該祝福員工,如果你是職業經理人,你也應該理解員工。


歡迎關注@深圳K姐,前準上市公司品牌負責人,現上市公司運營負責人,洞察職場生存之道,歡迎一起交流。



深圳K姐


別多想,就是說明員工不想在你們公司幹了,深層次來講,員工覺得賺不到錢。

假設一位基層員工在你們公司月薪兩萬,你看看他還辭職嗎?如果員工覺得公司就算復工了,每個月也是拿最低工資,那來公司幹嘛呢?

去哪不是賺這點錢呢?

在我看來,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點。

1.創業

很多有想法的朋友,通過這次疫情大災難,看到了實體店的困境,但同時也要看到了電子商務的優勢,比如開網店、玩自媒體拍視頻等等,這些行業受天災影響很低。

正好過年期間,有幾個朋友也有這想法,大家一拍即合,說幹就幹。

畢竟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老闆夢,誰願意居於人下呢?如今有機會,一定要試試!

2.公司一般,無吸引力

也許你們公司發展非常一般,而且處於崩潰的邊緣,或者員工本來就看不慣領導層的作風,即便復工,也談不上升職加薪,走向人生巔峰。

而且自己沒準還有房貸、車貸等等,一個月怎麼說也得還個大幾千,來公司後拿最低工資,根本不足以還貸款。

3.疫情原因,在老家發展

很多出去打工的朋友,由於過年回老家,再加上此次天災,很多都選擇不去一二線城市打工,有的選擇在老家發展,有的選擇去近一點的城市發展。

所以,最近很多房產中介在租房這一塊,業務並不理想,因為發達城市外來人口確實比以前來的少!

4.已經找到新公司

比如你們單位是3月2日復工,但員工小李早就找了份更好的工作,但新公司要求他2月24日開始正式上班。

小李比較完新老公司的優劣勢之後,選擇去新公司上班,那麼只能向原公司請辭,畢竟迫於生活壓力,只能努力賺錢養家!

結語

我周邊有幾個好友,本來年後打算辭職了自己開廠的,結果遇到這事,都選擇再待個一兩年,看看年底還會不會繼續爆發疫情。

其實我非常佩服那些在這個時間段敢辭職的朋友,不管實力如何,起碼他們至少有一顆勇敢的心,如果不認輸,我想他們在將來絕非泛泛之輩。

其實對於員工辭職問題,不必過於糾結,公司覺得誰不適合,就會炒掉員工,那麼同理,員工覺得公司不適合,當然也可以炒掉公司,畢竟又不是強買強賣。

公司想要往高處走,難道員工不想嗎?

歡迎【關注】凡人,每天分享各種職場乾貨。

凡人視誡


要麼是員工太硬核,要麼是企業傷了人心,總有一種。

疫情除了讓企業陷入停擺,但其實也是對員工的一次大洗牌,有能力的員工越是在這樣危急的時刻越能凸顯出他的價值來。

武漢的一個順豐快遞小哥,從封城到現在,一直奮戰在一線,接送一線醫護人員,給他, 購買物資,給他們聯繫送餐,解決生活問題,從最開始的一個人到後面有幾百人跟隨,一個人的力量給一個醫院的醫護人員帶去了溫暖,他也從一個快遞小哥直接連升幾級到了管理崗位。

這樣的硬核員工相信在各行各業裡都有湧現,疫情是對員工的一個大考驗,總有人在這樣的大考中站出來,優秀的人總是稀缺的,如果大家都在爭搶,在機會面前,說不定大家會找更適合自己的地方,離職也是自然的。

另外一種是企業的原因,讓大家不得不選擇離開,寧肯去面對找工作的艱辛,也不想在公司繼續待下去。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最近就主動離職了,原因是公司要求員工必須到崗上班,而公司也並沒有為員工復工準備充足的物資和防護設備,關鍵的是很多工作都能線上開展,並不需要一定到現場,所以朋友覺得公司這樣的規定太不人性化了,在與老闆商量無果後,考慮到外面嚴峻的疫情形勢,他還是選擇辭職算了。

另外一個朋友說到離職的原因是,公司直接發1200元的生活費,而實際上他們每天在家居家辦公事情也並不少,但老闆卻認為他們沒事做,所以趁著有這個發生活費的通知以及企業經營困難的由頭,就給大家發生活費了,這樣的老闆太摳門,一個疫情讓他認清了太多,反正也沒幾個錢,辭職了再找。

這是企業傷了員工的心。

所以兩個方面,員工太厲害,企業太傷人心,這個時候辭職大抵就是這樣的吧。你們說呢?


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支持;瞭解更多人力資源、職場信息和社保知識,歡迎關注本號,也可以直接私信溝通。


春風HR


你好,我是鬍子1,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還沒復工就接到員工的辭職電話,這說明了什麼?
根據我在這幾年工作的經驗,無非就這三種情況,
1:他在上班的時候就有了辭職的心理,只是沒有適當的機會去說,這次疫情剛好有這個說口,這個機率最大
2:找到了一個比現在更好的一個工作,所以辭職,
3:家裡的情況,不得已而為之,去辭職的,這個機率最少。

以上是的一些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喜歡我可關注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c520e01fc61419a843eb638c5569068\

鬍子1


在疫情防控沒有結束,很多企業公司都沒有復工時,很多人更多的是擔心失業而沒有工作的機會。此時卻敢主動申請辭職的人,一定是個“硬核”人物。

那為什麼他會無俱失業,而逆向行動呢?可能有這樣三種原因。

1、這種敢於逆向行動的職場人,可能是一個實力突出的“硬核”。

不管是在何種條件與形勢之下,敢於逆向行動的人,不僅僅是有膽量氣魄,更重要的是有出眾的個人工作實力與綜合素質,不然也不敢這樣做。

所以在職場工作中,真正可以豪橫的還是靠自已的實力。只有強大的個人實力,才是自已行走職場的憑證與保障。

尤其是在困難時期,敢於逆行者都不是平常的泛泛之輩,更不是一時衝動的愣頭青,畢竟生存在是我們的首要前提,沒有哪一個可以任性而不顧。

因此,敢於在沒有復工時便主動辭職之人,應該是一位職場“硬核”。

2、可能公司存在嚴重的問題,讓員工甘願冒著失業的風險也要堅持辭職。

通常來說,在疫情防控下導致企業復工一再延遲,很多職場人都會擔憂自己的工作前途,很少有人在此時此刻會選擇辭職。

畢竟在這種形勢之下辭職,幾乎也就等於失業,要想再次找到工作的機會,應該比平常難度大得多。所以很多原本打算辭職的人,因為這次疫情而打亂了他們的工作計劃,都紛紛選擇回到原來的公司,放棄自己辭職的打算。

可依然還有員工會選擇辭職而去,不懼失業的風險性,則可見該公司問題之嚴重,不然誰會冒著這種風險呢?甘願自己失業,也不願意繼續留在公司工作。

所以通過員工在這種形勢之下的辭職,應該引起公司管理者的高度重視與自我反思,如果不及時的解決處理公司的這些問題,將會給公司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3、可能員工已經找到了新的去處。

由於各地疫情情況不同,因此各地企業復工的時間順序不太一樣。有些地方由於疫情比較輕,所以復工也比較早。

而有些員工由於自己家庭經濟的原因,無法再承擔這種無限期的復工延長,於是他們不得不另謀出路,而去往那一些解除較早的地方,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也有可能是通過自己的熟人朋友內推的方式,已經獲得了那一些解禁地方的企業公司的工作機會。於是他們才會在公司沒有復工時,便打電話申請辭職。

所以這些人辭職,可能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膽大或者衝動行為,是為自己謀劃到了新的出路和去向目標,才最終做出了辭職的選擇。

在企業沒有復工之時,員工便選擇辭職,有可能是因為公司的管理存在問題,甘願失業也要堅持辭職;也有可能員工自身有著強大的個人工作能力與綜合素質,而無懼失業的風險;更有可能是員工已經找好了新的工作去向,才會提出辭職。因此員工在疫情沒有結束之時,便向公司提出辭職申請,那一定是有其原因的。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員工離職的因素很多,如“錢不到位,心受委屈了”的實在,如“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灑脫。如果結合疫情與員工本身狀況,可能會更復雜!

一、試用期員工主動離職

對公司沒有認同,與面試前的宣傳差距較大,或工作氛圍不是想要的,即使沒有疫情,拿完年終獎也是要離職的,而疫情讓企業的缺陷無限放大,不如早離職,早做打算。

二、一年內員工主動離職

雖然能力沒問題,卻沒有任何進步,也看不到晉升空間,薪資福利與同行相比沒有任何優勢,及時止損是唯一辦法。

三、一年以上的老員工離職

主要是企業文化讓人忍無可忍,同時企業目前的狀況也不如人意,與其既不開心,又沒多少盼頭,不如趁機一刀兩斷。可以說,疫情是離職的導火索。

四、企業自身問題

一月工資還沒發,據說二月不說工資,還讓自己承擔社保,還不如在家歇著。這時候企業要小心了,員工這種情緒是會傳染的,所以一定要做好安撫,避免這種行為成為常態。不然到復工就沒人了。

五、疫情帶來的變化

疫情過後,可以想象,跨地域求職不會成為主流,大家更願意在家附近找工作。員工這時候離職,很可能不僅僅是離職公司,而是離開這座城市。

離職原因不能一句錢沒給夠,心受委屈了了事,而是不斷細分,發現離職原因,然後有針對性的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