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關於近期光伏企業擴產的思考

2月28日,宜興市重大項目開工簽約儀式在宜興經開區管委會正式開啟。此次重大項目開工簽約儀式中共有三項共計13GW的電池組件項目進行簽約,分別為環晟光伏3GW G12高效疊瓦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潞安賽拉弗5GW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智能製造項目、江西展宇集團5GW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其中,環晟光伏3GW G12高效疊瓦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進行了開工儀式。

截止當前,自年前至今已有近30家光伏企業宣佈了擴產消息。他們分別是:

1)通威——2023年實現29萬噸硅料、100GW電池片產能

2)隆基——收購3GW電池、7GW組件產能,擴產20GW硅片、10GW電池片產能

3)晶澳——擴產1.2萬噸硅棒、1.6GW硅方、10GW電池、10GW組件

4)中潤光能——擴產5GW硅片、10GW電池、5GW組件產能

5)愛旭——2022年到電池片產能到45GW

6)福斯特——再建5億平方米膠膜產能

7) 東方日升——80億落戶滁州興建電池組件廠(預估有10GW)

8) 中利騰暉——新增5GW 組件, 總產能達10GW

9) 山煤新能源 ——10GW HJT 電池

10) 中來股份——新擴2GW TOPCon 電池組件

11)協鑫集成——2.5GW疊瓦項目

12)億晶光電——19億元投資2.5GW組件、1.5GW電池及3GW硅棒項目

13)晶科能源——370億元加碼組件硅片項目

14)尚德電力——揚州5GW高效組件項目

15)華君電力——南京規劃10GW電池組件項目

16)中建材——300MW碲化鎘光伏發電玻璃項目

17) 普樂新能源 -——2GW HBC 電池組件

18) 比太新能源 —— 1GW HJT 電池組件

19)雲南宇澤——年產5GW單晶硅拉棒及3GW切片項目

20)湖南紅太陽——0.3GW組件生產線

21)中節能--年產1.2GW166單晶PERC電池

22)晉能- 2.3GW高效單晶PERC電池

23)潤陽-4GW電池 建湖

24)環晟光伏——3GW G12高效疊瓦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

25)潞安賽拉弗——5GW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智能製造項目

26)江西展宇——5GW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

疫情大環境之下,光伏企業的擴產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上至行業龍頭企業,下至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擴產之風呈愈演愈烈之勢,似乎完全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

疫情籠罩之下,國內外投資環境、市場環境都不明朗,各機構都在調整全球全年的裝機預期。與疫情一同爆發的還有新的技術路線HJT異質結技術,幾乎沒有人可以為PERC下一代技術是什麼打包票。在未來在哪裡都還看不清的情況下,身處其中的企業卻都在瘋狂躁動,加倍的產能擴張計劃宣告眾人,就這樣一路狂奔一騎絕塵。擴產真的這麼瀟灑嗎?

有些企業是先前就有擴產計劃,儘管有疫情這一突發性事件,仍選擇按照規劃進行擴產。在這波擴產潮中,是否存在企業跟風擴產的情況,有幾成,我們都很難說。

擴產的邏輯是什麼呢?或是企業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擴產呢?但凡在擴產之後接受採訪的企業高管必然要被問到這個問題。而給出的答案也不外乎1)行業具有前景,市場有潛力,看好未來的發展趨勢;2)企業新產能具有成本競爭力;3)通過擴產提高市場份額,鞏固在行業的地位。這樣泛泛而談的回答,有點諷刺記者提出了一個愚蠢的問題。這個問題真的沒有意義嗎?不,如果企業高管說“大實話”,我們就能從答案中看到企業的處境,行業的真實環境,只是這種揭底的話不好說,乾脆不說。

回到光伏企業擴產的邏輯,還有兩點需要納入參考:

1)退出成本太高

眾所周知,光伏是一個重資產的行業,工廠、產線、生產設備的投資動輒數億元,但同時光伏產能(尤其是組件)的投資又是技術門檻很低的一種,早期,一夜之間就有無數個光伏企業冒出來。投資門檻低,惡性競爭激烈,回報期拉長。再加上積累的聲譽,投入的心力,沒有收回成本直接退出,前期的努力都將化作東流水,於是寄希望於擴產走出泥沼。

2)發展模式的一種

滾動式發展,是當下民營企業以小博大的一種商業策略,相比跨越式發展更適合民營企業。光伏企業中這樣的例子很多,通過不斷修正發展規劃,小步快走,跟上市場的步伐,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企業想要實現增長或擴張有兩個途徑,自身經營或通過對外控制性投資,從而撬動更大的市場,擴產正是這兩種途徑的結合。

有企業高管接受採訪時表示,“光伏行業發展速度太快!企業只有不斷地投資建設、擴大優質產能規模、提升市場份額,才能始終保證自身處於行業領先位置。龍頭企業近幾年都在瘋狂燒錢,擴產就沒有停過。”

看來是自身持續發展的需要和外界的殘酷的競爭壓力一直在擴產的道路上。擴產的FLAG既已立,無論最後落地幾成,都會是對現有產能的重大沖擊,我們不得不去思考是否會產能過剩的問題。

記者們當然也試圖從擴產企業的高管嘴裡問到企業如何面對產能過剩的情況,結果如出一轍的是,“我們新投產的都是優質產能,我們的新產能具有成本優勢、規模優勢和質量優勢,是能夠超額盈利的產能”言下之意即是,反正落後產能不是我,甚至有企業直言,我不管行業別人是怎麼擴的,我們肯定是最掙錢的企業。“我不能因為我的競爭對手在擴,我就停滯不前了吧?那對於我未來發展來說,優柔寡斷婦人之仁更不好吧,這時擴產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在當下產能正往集約化、集中化、規模化發展的過程中,正是優勢企業進一步提高自己市佔率,進一步跟同行拉開距離的這個時候。”站在自身發展的角度上看,擴產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有人說,今年的光伏項目競爭配置方案參照去年執行,鑑於運作經驗的增加,2020年光伏競價工作的開展要明顯快於2019年,競價項目的及早落地將有力保障2020年的新增光伏裝機規模。2020年是光伏項目爭取補貼的最後一年,需求有望迎來“終極爆發”。

即使是這樣,擴產是基於理智的充分考慮後的權衡嗎?不擴就是等死,光伏企業的生存狀況已經如此艱難了嗎?這是惡性競爭還是良性競爭?誰為巨大的產能買單呢?寄希望於“終極爆發”嗎?若市場再度混亂,企業能自救嗎?這些問題,我也想要一個答案。

企業間的競爭,從來都不是一個個企業間直接的較量,而是企業各自經濟聯盟體(上下游關係)的較量。擴產不是企業簡單宣佈擴就擴了的事,關於擴產,我們要面對的問題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