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我們總是很容易忽略父母的愛?

螢火蟲小小


從小到大接受了數不清次的父母之愛,從習慣到自以為是的理所應當,知道不管自己有沒有忽略掉他們,父母都會一如既往的對我們好,外人的感受很容易入了我們的眼,親人的感受反而更容易忽略掉,尤其是父母!


隨意兒的快樂生活


父母給孩子做了許多,愛了許多,無時無刻地擔心自己給予孩子的太少,基於此,從內心深處將這些愛化為了更多的期望,總希望孩子變成我們所喜愛的那樣,成為正直、高尚、堅強而又尊嚴地生活的人。

父母都清楚自己給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即使希望孩子能有所回報,這樣的回報僅是孩子自身的成長、成就。

愛是沒有顏色,沒有形狀,我們看不見它,也抓不住它,父母的愛對孩子來說,就像空氣一樣賴以生存卻從不讓人在意。

父母相信為孩子做得越多,越是對孩子好,而且堅信幫助和保護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沒有父母不愛孩子,但愛也需要適度,需要掌握分寸,對孩子單向的愛是溺愛。父母具有怎樣的教養觀念,就會形成什麼樣的親子關係;因為觀念產生行為,行為決定關係。當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時,首先需要檢討的是父母的教養觀念。

現代社會資訊發達、傳播迅速,以及一些傳統的教養觀念,使父母接受了很多不適當的教養理念。如:孩子是自己生的,作為父母有權安排孩子的一切事物;教養孩子必須具備權威,施以棍棒嚴教勤管等等。

這些道理想來也對,但都相對片面。親子關係出現裂痕、親情被淡漠,即使有孩子的責任,最終還是歸究於父母的教育。父母和孩子是一家人,血脈相連,孩子是活潑可愛的小人兒,生活是基本的原則。生活教育也就是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如何於社會生活則是父母應該負起的重大責任。

孩子不一定要被教育成為優秀的人才,不一定要學業成績優異,不一定擁有卓越的技能;而是實實在在、規規矩矩,生為人長大成人,合乎天道人理,弘揚人性。





柔美時光


為什麼忽略,大抵不過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又或者是——人們總是下意識的忽略自己所擁有的,覺得父母對我們的感情是穩定的,是不用操心和經營的,恃寵而驕

還有就可能是——人們總是更加珍惜那些自己付出了時間精力得來的東西,比如友情,比如愛情。而父母,是從我們一出生就擁有的穩定的羈絆

亦可能是——就像是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脾氣總是對親近的人發"那麼我想說,面對親近的發脾氣的時候,其實你就已經是在忽略他們對你的好了,如果平時一直都懂得珍惜和尊重的話,在發脾氣的時候,我想,我們都能剋制住的。這個剋制能力的好低是不被你是否在叛逆期所限制的。

還有就是——正如歌詞所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人民更喜歡重視那些不曾擁有的,為之痴狂,又下意識地對自己所有的事物,雖不是嗤之以鼻的嘲諷,但是確是有些一種"我所有的東西樣樣比不上我沒有的"的心態。而父母的愛,是我們所擁有的東西。

父母永遠是"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所以為人子女,在有生之年,請"且行且珍惜"

送幾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吧——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犬不擇家貧,子不嫌母醜。他們是給你生命的人。而你的出生,飽含著他們對你的期待。

2020了,新年快樂阿!闔家安康!



阿翎是個追夢的女孩


世界上有什麼樣的愛是最無私的?

當然就是父母的愛。

中國有句古話:娘想兒,想斷腸。

說的就是父母的愛,是一直的牽掛。

但是,我們在生活的浪潮中打拼。

一旦遠離父母,真正回去看望父母的日子卻越來越少。

父母,就是在一天天盼兒歸的日子裡慢慢老去。

有首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所以說,父母的愛,是偉大的。

在這個總是容易忘記父母之愛的年代。

我們一定要抽出時間。

多回家看看,多回去看看父母。

看一次少一次。

因為,我們既是兒女,有一天也會是父母。

父母在,家就在。

當有一天,父母不在了。

我們還能回得去嗎?

所以,父母的愛,不能忽略。

趁父母健在,多陪陪他們。



民歌裡的鄉村


若要問這世上是否存在一種毫保留且不求任何回報的感情,想來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才會如此純粹而無私。“慈父之愛子,非為報也”,年輕的時候,我們都不懂父母的用心,只有等年紀慢慢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才會明白那句古話:殫竭心慮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為什麼在人生的前半段,我們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父母的愛呢?

父母之愛在於天性使然,又無所不在,我們已經習以為常。

自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已經將全部的心力都付諸於我們的生活,衣履新厚,食飲營養,無一不是寄託了他們濃濃的愛意。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種自然而然便學會的技能,毫無保留地將最好的都留給了我們,這就是天性,是一種人性本能。


而我們從小便受盡寵愛,甚至是嬌生慣養,自然就把父母的好當作理所應當,也自然容易忽略這份感情的偉大之處。“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為了我們的衣食無憂,父母不計辛勞地奔波奮鬥,我們卻只享受他們的贈予,從不關心他們的艱難。

人總是容易忽略自己所擁有的,而對自己求之不得的東西無限渴求。年少時我們追求學習成績,愛慕美麗的女孩,再到追尋心裡的夢想,總有充滿無數誘惑的事情在吸引著我們,忙碌之中,父母的牽掛不但容易被忽略,更容易對他們的絮叨產生厭煩。

父母之愛在於潤物細無聲,看似輕柔處,卻力若千鈞。

不僅是我們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的,就連父母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他們很少會在我們面前提起這份愛的存在,就算心裡再捨不得我們的離開,他們也只是淡淡地幾句囑託之後掩面而去。“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唯恐遲遲歸”,父母對愛的表達方式永遠是那麼內斂而剋制,似乎他們的所作所為只是單純的關心,沒有任何多餘的附加感情,以至於我們也愚蠢地相信了。

可是我們卻不知道,遠在家鄉的父母是如何熱烈地期盼我們早日回家,或是打個電話說一句簡短的問候。“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兒行千里,最擔憂的永遠是父母。他們或是不擅表達,或是怕過於表達思念會讓我們分心,不能專注於工作,所以他們寧願自己承受這相思之苦,僅僅是在難得的交流中輕輕地一筆帶過而已。

相比起海誓山盟的愛情,豪言壯語的友情,父愛母愛顯得那麼低調,幾乎沒有任何份量與愛懷、友情相提並論。而當我們遭遇背叛或感情破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父母和家,那是我們最穩固的寄託,一直不會改變。

父母之愛也有負面的表現方式,這讓我們難免有逆反之感。

父母對我們寄予了太多的期望,所謂望子成龍就是如此,我們承載了太多他們對於未來的期待,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一種壓力。

小的時候,我們總是不如人家的孩子,父母卻並不理解我們在遭遇挫折的時候,更需要是鼓勵而不是打擊;

我們也總有不喜歡吃的蔬菜,不肯吃的藥,不願打的針,父母總會威逼利誘,想盡各種方法讓我們就範,被逼著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於是就有了嫌隙;

父母會用他們那一代的價值觀來支配我們當下的行為,這在我們看來是落後而適得其反的辦法,但除了反抗就是服從,沒有第三個選項,這也是我們產生分歧的起點;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父母是我們的榜樣,也是我們的偶像,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模仿和學習他們的言行,而隨著打罵等暴力行為的發生,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從忍受變得討厭,再開始叛逆……

當我們變得忙碌,當我們寄居他鄉,對父母和家人的思念才會慢慢滋生。“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也只有這個時候,我們才會清晰地回憶父母給予我們的關懷,在家千日好,無非是父母的庇護所致。

“每思骨肉在天畔,來看野翁憐子孫”,父母已經習慣了我們在眼前吵鬧,直到有一天當我們翅膀硬了,開始奔向外面的世界,對父母而言,家庭的溫暖便開始冷卻,他們最愛做的事便是盼望著我們的迴歸。

骨肉相連,雖天各一方,但血緣如同一根線,牢牢地牽住了家中父母和遠方的我們,縱有千里之遙,那份對親情的牽掛始終是最溫暖的期待,指引著我們不斷地向家前進。

有空多回家,盼你的人很多,父母無疑是最簡單的那一對!


公子漾


一方面,或許是人的天性使然。人性趨於專注對下一代的付出,而往往忽視上一代的愛。

另一方面,或許跟80後90後的生存、成長曆程也有很大的關係。他們生活在萬物瞬息萬變的時代,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本來,適應新生的事物。還要努力向前,爭取過上比上一代人更好的生活,為下一代人打好基礎。因此在不斷打拼的過程中,常常忽視了父母的愛。

筆者與身邊很多同學、同事都是生於農村,在城市讀完大學後,留在了城市擇業。一個西北山村走出的孩子,無依無靠,只憑著一腔熱血,洶湧而來,想在大城市落地生根,箇中的艱辛和不易,筆者真是親有體會。難過時,總忘不了千里之外的父母那句“你一定行的”,就算失去一切,父母仍會給你最大的溫暖與撫慰,鼓勵你拍拍身上的灰塵,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沒有過不去的坎。

繼而等到結婚生子,父母舍家拋業,從千里之外趕來,又是洗衣做飯又是帶小孩,還得慢慢習慣樓上的生活,蹩腳的普通話主動跟別人打招呼,套近乎,只為了不讓你擔心他們在這過的寂寞。可我們,工作剛剛穩定,領導天天喊加班,就業形勢又很差,誰又敢輕易的反對領導,輕易的說辭職呢?每天忙的暈頭轉向,疲於奔命也只夠應付每月房貸和一家人的生活,真可謂是生存,談不上生活。

可即使在這樣如此忙亂之中,我們又何嘗不知道,父母在我們背後默默的付出,默默的支持的呢,我們又多少次在內心中喊出了“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啊”[流淚][流淚][流淚]


開心茂WHM


世界上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父母之愛,我們總是為戀人的一舉一動或喜或憂,卻永遠不知道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多少!有些愛,一直都在,只是你不曾察覺,如果你覺得歲月靜好,一定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雖然父母不能給予你全世界最好的,但他們卻拼盡了全力,在能力範圍內給予你最好的一切……

殫竭心力終為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母子女相見,

總有一面,是最後一面……



簡單生活yxf


就像魚意識不到水的存在一樣啊!父母的愛因為隨時與我們相伴,而像空氣陽光水一樣被我們“忽視”了。但這種忽視不是因為它不美好不重要,而是因為它像空氣與陽光一樣溫柔地將我們包裹其中,使我們處在一種“無知覺狀態”,而這是一種多麼幸福的狀態。

那麼,什麼時候我們會意識到它重要呢?那往往是我們遠離或失去它的時候。

所以古人才無限感傷地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新的一年,願我們珍惜擁有父母之愛的“歲月靜好”,也繼續用心編織孩子的“歲月靜好”。



言吾文樂吾生


父母是我們此生最初的愛人,以至於這份愛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併入了時間,溶解於歲月,享受他們的愛,就好像呼吸一樣自然。其實,試著把他們真的作為一個愛人來審視,你會發覺沒有人比他們更深沉純粹,所有美好的橋段都會發生在他們對你的熾熱之中。我們總是追求驚豔的時光,卻忽略了溫柔的歲月,或許到了總結的時候,才會痛徹心扉。


講道理的叨叨


因為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是無形的,我們總會認為這種愛是理所當然的。而他人給予我們的愛是有形的,也就是物質層面的,我們卻總是禁不住誘惑,去選擇這種“荒唐”的愛,故深深的傷害了那份“無形”的而又“脆弱”的大愛!

人呀,永遠都不知道“知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