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島上書店》:用入世的眼和出世的心書寫人生


《島上書店》:用入世的眼和出世的心書寫人生


小說梗概:A.J.費克里,一個與世隔絕小島上的中年書店老闆,愛妻仙逝,經營不景氣,唯一值錢的藏書被盜,他的心陷入了荒島般的困頓。一個突然被單身媽媽專門留在書店的小天使從天而降,從此他的命運被改寫,擁有了平靜和愛情。

蘇軾的“立志讀盡天下書”的願望,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恐怕是很難了。在浩如煙海的書的世界裡,邂逅那些回味無窮的書,就是紛繁塵間最開心的事了。

這本號稱橫掃30國的頭號情感大書《島上書店》,立在書櫥中整整一年。一個不冷不熱的午後,一個不老也不年輕的年齡,屋外燦爛的陽光,喝一杯茉莉花茶,靜靜地打開。

這個似乎並不驚天動地的故事為何能觸動那麼多人,不分國界,不分年齡?

偉大的作品往往著眼於微小之處,男主公從痛失所愛到找回愛的能力,並能將愛一直延續下去的整個過程,讓我們真實又深刻地感知到歲月的詩意與美好。

最喜歡結束的那一句:

我們不全是長篇小說,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後的最後,我們成為一部人生作品集。

而這部作品的主旋律,永遠是愛。

《島上書店》:用入世的眼和出世的心書寫人生


01

恢復愛與被愛的能力

社會神經科學家約翰·卡喬波認為:“孤獨對生活產生的消極作用極大”,這讓我們更加相信對人際關係的追求是人類幸福的基石。

社會性是人類已知的最成功的高等適應形式,在感情上我們永遠都是群體動物,積極的人類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會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就算在一個荒島上,人們也不可避免地會去尋求與社會的積極關係。

曾幾何時,A.J.費克里放棄了攻讀博士學位,與愛妻妮可一起來到這個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的小島上,就像是一個夢想中的伊甸園,開了一家書店,過著不食人間煙火的甜蜜日子。

如果不是愛妻意外離世,這個逃離了都市紛擾的男人就會這樣幸福下去。

可是現在,他的心就如同荒原,他的身體就靠冷凍食品與廉價酒簡單維持著。直到那個夜晚,他又不可避免地醉了,丟失了最值錢的藏書《帖木兒》。

他亟需儘快恢復愛與被愛的能力。

瑪雅的出現,喚醒了他愛的能力,對於那樣一個小小的天使般的孩童,在洗澡時主動對他說“愛你”,他能不動容嗎?所以他在明明可以有社會福利機構收養的情況下,決定自己收養這個女孩。

他愛他人、愛世界的能力漸漸復甦後,終於讀了第一次見面時阿米莉亞推薦給他的《遲暮花開》。

或許這句話打動了他?

“不論在任何年齡,都有可能尋覓到偉大的愛情”。

當艾米(阿米莉亞的暱稱)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是多麼憤青,很生硬地告訴她,自己不喜歡很多種書,什麼後現代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童書、偵探文學或者幻想文學等。

而瑪雅的到來讓他的心慢慢變得柔軟起來,也接受了童書、繪本、女性叢書等。

儘管晚了四年,A.J.聯繫了艾米,兩人順理成章墜入愛河。

在A.J.與艾米的婚禮上,他們請人讀了《遲暮花開》中的這一段:

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能被愛是幸運,能愛人才是勇氣,才是擔當。能愛人者最值得被深愛。

《島上書店》:用入世的眼和出世的心書寫人生


02

激發人性中的善良

積極心理學認為,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既可以通過消除惡劣的環境,也可以通過發現和塑造良好品格來實現。

眾所周知,責任與自由意志都是積極心理學的必要成分。

在林肯的第一次就職演說中,他呼籲“我們天性中的善良”,充分顯示了善行對於社會的和平與發展起了多麼巨大的推動作用。

A.J.在見到瑪雅之後,他內心的柔軟之處被無條件、天然信任他的嬰孩觸動,他靈魂深處的善良被充分激活,在那幾個小時,他已經沒有再想丟失藏書的事。

他突然就有了一個具體的目標,就想認真完成,上谷歌查如何照顧寶寶、打電話給妻姐伊斯梅來幫忙。

一旦一個人在乎一件事,就發現自己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

在毅然決定收養瑪雅之後,就將他與島上很多人鏈接起來了,因為人們絕大部分都是充滿善意的。

一些有孩子的女人都熱心地來幫忙,書店的生意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警長蘭比亞斯成了瑪雅的教父、妻姐伊斯梅成了教母,還舉辦了歡迎孩子的非受禮派對。

A.J.並沒有改變客觀的環境,而是一件善舉給了他力量,更多地感受到了島上居民的熱情,更強烈地激發了他的責任感。

無論是對蘭比亞斯警長讀書方面的引導,還是對瑪雅教育培養的精心,就連對艾米追求的羞澀、內斂與小心翼翼,都體現了他人性的純良。

還有一個細節,艾米在作者見面會時就已經知道了一個事實。那本將她與A.J.聯繫起來的《遲暮花開》,並不是一個老人的回憶錄,實際上是一個年輕女作家包裝出來的噱頭。

但她一直沒有把這件事告訴A.J.,這也是想保留一些美好的念想吧,很多美麗背後的瘡痍不必揭穿。這也是她的善良之處吧。

善良就是力量,潛移默化地幫助著孤單的人、拯救著這個世界。

《島上書店》:用入世的眼和出世的心書寫人生


03

持久幸福的意義

如果生活從此一帆風順,A.J.和艾米陪伴著瑪雅一路順利成長,故事就真的要歸於平淡了。

人生的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呢?《島上書店》一直在探索。

對一個國家來說,追求財富的目的,不可能只是為了創造更高的GDP,而是讓人們變得更幸福。細化到個人,在世俗的意義上,大家都認為成功就等於財富。

A.J.追求的幸福是什麼呢?顯然不是掙更多的錢,瑪雅大了,他們也只能勉強按揭買一個普通的小房子。

而他對瑪雅在文學方面的悉心培養,才是真的難能可貴。介紹作品、提供書單、給作品一些中肯的建議,真的沒有枉費瑪雅的母親把她留在書店的初衷。

當A.J.因病去世,已成一對的蘭比亞斯警長和伊斯梅經過一番猶豫,放棄了去佛羅里達群島度過退休時光的計劃,決定接手島上書店。

雨果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島上書店褐色的前廊上寫著:無人是孤島,一書一世界。

他們都一致認為島上不能沒有一個書店,哪怕並不掙錢,不是一個明智的投資選擇,書店已經成了這個偏遠小島上大家的精神家園。

為了延續住這片給大家帶來歡樂記憶的一方淨土,晚幾年再去溫暖的地方安度晚年也沒有關係。

A.J.病中對瑪雅的那段話,令人潸然淚下又無比受鼓舞。

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讀的東西,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幸福的表面很瑣碎,幸福的內核很偉大。慧眼讀心,善心處事,方得恆久。

《島上書店》:用入世的眼和出世的心書寫人生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到什麼的書。你讀什麼樣的書,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人

最終,你讀過的書,遇到的人,都會寫在你的眼睛裡,藏在你的人生裡。

一個人的閱讀範圍決定了能接受這個世界的寬度和廣度,一個人的閱讀品位也體現了他看待人生的視角和內心對自己的認可程度。

我們不全是長篇小說,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後的最後,我們成為一部人生作品集。


《島上書店》:用入世的眼和出世的心書寫人生


我們每天都在書寫著自己的作品集,亦正亦邪,亦悲亦喜,亦長亦短。

用入世的眼,和出世的心。


——END——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