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该怎么释怀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大喊大叫?

一苇已航


你好,我是山东媳妇广西妹,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观点,他们渴望被认同渴望被理解,同时他们又很叛逆,所以对他们来说,沟通是最好的方式。首先,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即使是错误的,也要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然后再发表你的看法,其次,要站到他们的角度去思考,毕竟我们做父母的也有过懵懂的青春期,把我们那个时候的一些经历分享给他(她),让他(她)有参与感,听取他(她)的观点和建议,再加以引导和梳理,让他们自己判定对错,及时纠正错误,鼓励他们正确的选择,放眼明天和未来,让他们感觉到只要是对的,父母都会支持,而且永远爱他们,做他们的后盾,切记,不要直接否定他们的想法,关爱和支持,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是解决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最佳方式!我的回答完了,谢谢!



山东媳妇广西妹


  逆反并非孩子独享的,其实成年人也有,之所以我们不理解孩子,是因为我们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问题,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这样以来你怎么可能得到孩子想要的答案。没有平等的对话哪来真正的了解,父母应该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跟孩子成为朋友,这说着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父母很难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觉得自己是“老子”。也许,你会觉得和同龄人相处很容易,但和孩子相处却很困难,因为你和朋友同龄人有共同的话题,而与孩子你还没有找到共同的话题和兴趣,要求孩子学习,并不是让父母停止学习,孩子的兴趣,父母也需要了解,这是搭建共同话题的平台。

  对待孩子的逆反,给你几条建议:

  建议一:不要总是强迫孩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他受邀到武汉大学演讲,一上讲台,就拎出一只还在“喔喔”叫的公鸡。并掏出一把米往公鸡的嘴里塞,公鸡拼命挣扎,一粒米也不肯吃。但陶先生一放开手,恢复了自由的公鸡扑哧了几下翅膀,自己吃起了米来。

  在听众一头雾水之际,陶行知从容不迫地说道:“我以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强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便学也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很多!”

  父母应该懂得强迫孩子学习效果并不好,填鸭式的教育更是效率很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总是吝啬你的言语,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心甘情愿的去做,比强迫要好。

  建议二:懂得“南风效应”。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南风效应”,说的是寒冷的北风与温暖的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试一下:看看谁先能把行人的大衣吹落。于是,北风呼呼地向行人猛烈地刮,可是,行人却把衣服越裹越紧,任它怎样狂刮也无济于事,未能吹落行人的大衣。而南风则不然,只是饱含着温情,轻轻地吹拂着那个行路人,行人越走越热,不一会儿就热得自觉脱掉了大衣;轻易地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正所谓“感人心者,莫乎情”,温和的对待孩子比冷酷严厉更能收到成效。这要求你在鼓励孩子时,要真诚不要虚情假意,“南风”要长“吹”不要浅尝辄止。

  建议三:学会宽容。说实话,父母经常要求孩子体谅父母,宽容父母,却不知道自己也不太宽容孩子,宽容别人。你是孩子的榜样,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不仅要对孩子宽容,更要对别人宽容,如果仅仅是对孩子宽容,而对别人是另一种做法,你的孩子也许不会对你宽容。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越战归来的士兵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不过儿子又继续说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中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儿子,我很遗撼,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的残疾人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这样让他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的。”接着,儿子挂上了电话,他的父母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几天后,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告知他们自己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相信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于是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并在警方带领之下到停尸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没错,但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建议四:学会理解孩子。正如孩子了解你的过程,在你对孩子发表任何看法之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下,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这么做后会有什么感受,他期望别人怎么看他,他想从所做的事情中获得什么。尽量多抽出些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尝试着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尝试着做孩子的朋友。

  建议五:学会克制自己冲动的情绪,不要使冲突加剧。别忘了你是成年人,是孩子的父母,不要过多的苛责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在冲突面前你是榜样,你是首先要做出调整的人。

  建议六:一旦孩子表现出合作与变通时,要给予他正面的表扬和鼓励。表扬和鼓励的是孩子的行为,是过程,要让孩子知道哪些地方做的好,因为什么被表扬和鼓励。

  建议七:请尊重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你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让孩子也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视觉志尚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释怀上,我们都有过青春期,但是什么是青春期呢?青春期介于成人和孩子的中间,属于一个过度时期。

放下你手中的工作,静下心来回忆一下,自己的青春期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感觉自己已经有了独立的思考,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更渴望的是家人的理解与关爱。

为什么两人之间距离越远,我们越要加大音量来说话?为什么吵架的时候我们又要加大音量来辩解?因为我们都想对方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呀。青春期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吗?他们迫切的希望你能听到他们心底的声音,可是当你不理解和体谅的时候,他们也选择了大声告诉你。让你发现他,让你关心他。

个人觉得经常换位思考一下,会更好的理解孩子,这个时期为什么说是介于成人和孩子中间的一个磨合期,因为他是你眼中的孩子,但是他已经是自己心中的大人。他想要得到大人间的尊重,而你还在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他。

没有什么所谓的叛逆,只是迫切的想要成为你罢了。反思一下,是不是作为家长我们也该升级一下了呢?


方华123456


其实,现在和父母大喊大叫的不只是青春期的孩子了,只不过孩子小时候的喊叫被大人们更大声的喊叫或者拳头给压下去了而已。所以滴水穿石真的不是一日之功,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你没有获得孩子的信任,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而只是扮演了父母的角色,那很遗憾的告诉你,当你的孩子在青春期时你完全掌控不了,大喊大叫真的算不上什么了,你根本无法释怀而且只会让你们的关系更糟糕,所以不管现在家里的孩子有没有到青春期,亲爱的父母们,站在孩子立场上去理解他们,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试着成为孩子们朋友,获得他们的信任,温柔的讲道理永远比大喊和暴力管用!


勾宝妈妈


有人说小孩子总哭闹是因为他们有太多情绪不能表达出来。其实成年人也是如此,情绪太多太急,无法说明的时候,我们也会各种方式发泄出来。而青春期的孩子是孩子迈向成年人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孩子格外的敏感,拥有不可言喻自尊和自卑,想得到成年人的认可,又着急不了解如何做一个成年人。徘徊在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自信与很有事无能为力不被理解的恼怒中。他们甚至觉得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都是羞耻的,甚至在发怒暴躁中都不知道自己为何发怒暴躁。对于成年人的世界,他们有着一知半解的理解,其实是很恐慌的。这时候需要家里人更多的耐心倾听,更多理解尊重,既要把他当一个成年人对待,又要循循善诱的教他们如何处理情绪,解决自己和外界的矛盾。当然这本身就需要家长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否则,不要怪孩子,他们只是你的翻版而已。


般若师太


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容易冲动,这是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挑战。

强烈建议你读下面这本书~



棉朵儿明月


和孩子搁气时先问问自己是多大?是和孩子一样大?比孩子小?还是是个成人。

青春期是孩子发展个性化的年龄,他要搞清楚自己是谁,他可以做什么?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跟父母对着干。作为父母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再有就是父母释怀不了,看看孩子这样对您勾起了您的什么情绪?那个感受最早的体验是在您多大的时候,借机疗愈一把自己。做做属于自己的功课。


燕子的小屋


答:青春期孩子之所以会跟父母大喊大叫,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孩子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影起孩子的心理恐慌,二是孩子在青春期之间不被父母理解和关爱。所以做父母的,此时应该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自己实际的关爱去安抚孩子,给孩子温暧与希望,让孩子的心灵得到爱的滋养,加油!



心灵财富导师彭文广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判逆是每个孩子必经之路,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时候的孩子思维不成熟,天真,自我,不知生活的艰辛,甚至我行我素。作为家长要耐心引导,传递正能量给孩子。越是判逆的孩子,越要严加管教。不能任其发展。个人观点,希望有帮助。


用户92332369863


家长要了解孩子,不要武断的不商量的与孩子叫喊,而且家长的话并非一定有道理。面对孩子青春期,家长要学会适当示弱,并且尊重孩子。父母性格好才能有好孩子!儿种母亲,女儿种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