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小口径中间威力弹相比中口径中间威力弹有什么优势?

Hxiam


准确来说,中口径中间威力步枪弹是第一代中间威力弹,而小口径弹通常是第二代中间威力弹。

中间威力弹诞生于一战时期,但是要说发扬光大,那都是二战末期的事了。在最开始,费德罗夫创新性的在自动步枪上使用小威力的日本6.5mm步枪弹。虽然这种步枪弹严格来说并不算后世的中间威力步枪弹,但是6.5mm步枪弹的动能较低,仅有2600J,基本只超过了后世著名的M43 7.62mm步枪弹30%而已。

各种型号的费德罗夫M1916自动步枪/轻机枪

顺带说一句题外话,严格来说突击步枪并不是以发射中间威力弹作为衡量标准之一。所以费德罗夫M1916自动步枪才是最早的突击步枪。

某些西方学者认为,法国的利贝罗勒M1918自动步枪才是最早的突击步枪,战甲菌认为他们简直图样!

一般来说,中口径的中间威力弹,往往都是由传统的中口径全威力弹直接减少装药量与弹壳长度而来,弹头并未做很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中口径中间威力弹的精度不会很高。如果说AK突击步枪发射的M43步枪弹是“小便弹”的话,那么最早大规模使用的STG44突击步枪发射的7.92mm短弹就是“小便分叉弹”。

7.92mm短弹。值得注意的是,这款短弹使用的是漆钢弹壳而并非7.92mm毛瑟步枪弹的黄铜蛋壳

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军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了SCHV(即小口径高初速弹)的项目,率先提出了第二代中间威力弹——小口径高初速步枪弹的理念。最早的小口径高初速步枪弹,其实就是.30卡宾枪弹缩口径而来。

但是在威力和外弹道上,小口径高初速步枪弹表现出了惊人的表现。一发铅头的小口径步枪弹,在威力上竟然不比传统的.30-06 M2型步枪弹弱多少。而且在同样的环境下,小口径高初速步枪弹的外弹道远比传统的中口径中间威力弹好,而且杀伤力也极强,几乎能与传统的中口径全威力步枪弹相比。

从图上可以看出,5.56mm步枪弹的外弹道是最平直的

虽然美军最后在1959年固执地放弃了SCHV计划,但是小口径高初速步枪弹这个理念却在美国生根开花。1960年,美国空军司令李梅宣布为空军采购8000支AR15自动步枪,随后海军也跟进了 这一举措,为他们的海军陆战队采购了一些AR15自动步枪。在一等人和二等人的倒逼之下,三等人陆军被迫采购了AR15作为美国陆军的制式武器。

没错,就是这个“火烧东京”的李梅

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世界上的主流国家也早已完成了小口径步枪的换装。这大概也就是小口径高初速步枪弹的魅力之所在吧!

我是战甲装研菌,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战甲装研菌


就这么说吧,小口径弹因为口径的缩小,相应的弹头质量也小了。质量一轻,在同等装药下发射,弹头推出去的速度是不是更快了?这就是小口径最大的一个优势——高初速

(下图的7.62x39弹头重8克,5.45x39弹头仅3.43克,初速分别为710m/s和880m/s)

而小口径高初速带来的弹道效果比中口径低初速的效果也是他们两的主要差别。


弹头轻、初速高的小口径外弹道更加平直,而弹头中,初速低的中口径弹道就会更弯,形成一条更大的抛物线。

看上边这个弹道图,蓝绿是7.62x39和 .300BLK(一种亚音速重弹),蓝色是小口径5.56。我们就打个比方,当一把小口径步枪将归零点设置在100码(上图里边都是英制单位,100码等于91米),那么子弹飞到300码的时候下坠10英寸(1英寸等于2.54cm),而如果是中口径中间威力弹,同样100码归零,子弹在300码就会下坠22英寸。

所以说双方如果都在掩体后边隔着300码露出个半胸对射,同样都是100码归零,那么小口径的瞄头还是能打中脖子、胸口啥的。而中口径就只能打到掩体上了。

所以中口径需要更准确的估算目标的距离,然后调节照门的归零点,不像小口径步枪在有效射程内(300米)几乎不用调节归零。

再者,战场目标往往会运动,而小口径的速度快,移动预判更容易

然后就是被说烂的威力。

总有人喜欢说AK口径大,威力也大。确实AK的枪口动能2000焦,比小口径一般在1500焦左右来的高。但极高的初速让小口径的弹头在射入体内之后会碎裂(5.56)或者立即翻滚(5.45),而中口径弹,尤其是AK的M43钢芯弹又硬,不会裂,低初速高质量导致射入体内之后比较稳定,不容易立刻翻滚。因此对人体杀伤力还不如小口径


最后,中口径中间威力弹的重量和体积也比小口径高,携带补给也有劣势。

还是那句话,看看五大流氓谁家还把中口径中间威力弹当主力弹种。


疯狗的轻武


主要在于杀伤效果好,射击精度高,但现在来看,中口径是下一代步枪发展的选择

20世纪初,步枪子弹发展到无烟火药+全金属被甲弹这样现代子弹阶段时,各国大多选择7-8mm口径作为单兵步枪制式枪弹口径。这种类型子弹一般称为中口径全威力子弹,称10mm以上口径的重机枪弹为大口径子弹。
几种子弹对比,最右的


老干妈的12.7mm大口径重机枪子弹。

早期步枪射速低,而且各国普遍比较追求射程,所以装药量较大,子弹长度在50mm以上。由此导致后坐力也相当吓人,不适合连发,所以尽管在一战的时候各国都出现过不少“自动步枪”,但是后坐力太大,再加上机械加工水平不成熟,很快昙花一现。
最早的自动步枪,毛子的费德洛夫M1916自动步枪,一战时期已经有不少自动步枪,但使用全威力弹操控水平太差,再加上成本过高,所以并未推广。

一战时期因为战场是以战壕阵地作战为主,各国相当重视射程和远距离杀伤。但是到二战时期,装甲机械化作战开始成为主流,步兵间交战距离大幅度缩短。早在二战爆发前德国陆军军械局就发现70%以上的战斗是发生在400米以内,这种情况下全威力子弹普遍超过600米甚至1000米以上的有效射程是浪费和威力过剩。而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150米以外性能非常差。因而开始研发缩小药柱长度,减少装药量的子弹,缩小了威力,但大幅度减少后座,适合自动武器发射。由此推出了7.9233mm的中间威力弹,给第一款突击步枪STG-44使用。



可以说是中间威力弹的诞生催生了突击步枪时代的到来,早期中间威力弹是在原先中口径全威力步枪子弹基础上进行改进截短,所以也被成为中口径中间威力弹,最著名的就是AK-47的。到1952年,美国陆军委托霍普斯金大学进行“齐射”专题研究,认为小口径步枪子弹更具有优势。这种子弹外形上更像是缩小版的全威力弹,弹头较为细长,主要依靠击中目标后失稳产生距离的翻滚来扩大创面,因而杀伤效果更加突出。同时威力更加可控,精度更加好。1964年美国最先推出第一款5.56mm小口径步枪子弹,后成为北约标准口径步枪子弹。后俄罗斯推出5.45mm、以及中国的5.8mm小口径步枪弹。


几种步枪子弹对比,从左到右分别是莫辛纳甘的7.62×54、M14使用的7.62×51、AK-47使用的7.62×39、M16使用的5.56×45以及AK-74使用的5.54×39,后三种属于中间威力子弹。


俄罗斯制式子弹杀伤效果图,最上面是小口径的5.45×39mm子弹,最下面的是全威力的7.62×54mm子弹,中间是AK-47使用的两种7.62×39mm子弹威力。

小口径子弹虽然优点很多,但有个遗憾的缺点,那就是穿甲威力差。因为小口径子弹主要靠击中目标产生的剧烈翻滚来扩大杀伤,这在打击无防护的软目标效果才明显。在小口径步枪子弹推广早期,防弹衣技术还不够发达,不仅重量重,而且无法在近距离阻挡子弹,所以效果还好。但是现在材料技术的大发展,凯夫拉芳纶纤维防弹衣,加上重点部位上陶瓷、钛合金复合装甲插板。这一套下来,小口径步枪就变成“痒痒拳”了。


这就导致一些国家开始准备恢复中口径子弹的枪械。例如俄罗斯下一代突击步枪方面,除了继续沿用5.45mm小口径弹药的AK-12外,还有恢复使用7.62mm口径的AEK-971,并且AEK-971主要作为特种部队和内务部队武器。使用AEK-971的俄罗斯特警,看这电焊盔就知道是精锐毛子。

喜欢搞技术的美国,更是准备推出新的中口径子弹作为下一代弹药,在经历雷明顿公司和亚历山大武器公司先后推出6.8mm SCP和6.5mm Grendel子弹之后,现在美军倾向于6.5mm埋头弹。
这种弹药是采用二级点火原理,击发后辅助发射药燃烧将弹头推出弹壳,随后主发射药随即点火,将子弹从枪管中高速推射出去。发射药利用效率高,这样子弹在装药量更少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初速,增强贯彻力。


五岳掩赤城


不仅仅是有一些优势,小口径中间威力弹在几乎所有性能参数上都完美碾压中口径中间威力弹。所以你能看到,美国及其一票北约盟国用的是5.56×45弹,中国用的是5.8mmDBP,就连俄罗斯都是用的5.45×39弹。除了AK-47系列以外,如今全世界的突击步枪都是使用中口径中间威力弹的。

(中口径中间威力弹的代表,也就是AK-47系步枪,放到今天其实已经很落后了)

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口径中间威力弹本质上其实就是同时期的全威力弹减装药发展而来的。所以很多地方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贴合突击步枪的实际需求做出改进。

首先就是子弹初速的问题,枪口动能的下降也降低了子弹初速,这使得子弹的杀伤界变差了,实战中需要频繁地调整归零点,降低了效率。以7.62×39mmM43弹为代表的一票中口径中间威力弹,它们的初速都在700m/s左右,而现在广泛装备的各类小口径中间威力弹的初速都在900-1000m/s,弹道性能更好。

(任何情况下提高子弹的初速都能提高命中率)

而要提高子弹初速,在动能不变的情况下,就要降低弹头的重量,而要保证弹头稳定飞行就要保证弹头的长径比不能太低,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地就要减小弹头的口径。这就是小口径中间威力弹诞生的原因。

小口径中间威力弹的初速更高,弹道更为平直,同时由于飞行时间较短,中远距离的射击精度也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子弹更轻,士兵携弹量更大。可以说是相比于中口径中间威力弹全方位优势。

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我军装备的95式突击步枪,相比起81杠,由于使用的是5.8mm的小口径,弹道更为平直,甚至部队一般校枪直接使用300米归零点,500米内射击甚至都无需调整归零点。这在子弹初速只有700米的81杠和AK-47上面你是想都不敢想的。除此之外,小口径弹的弹头更轻,射入人体以后更容易翻滚,造成更大的空腔。

某种程度上讲,小口径中间威力弹才是真正贴合现代突击步枪设计的弹药。


战斗机解说家



现在大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名词,比如小口径步枪弹、中间威力步枪弹和全威力步枪弹,还有大口径步枪弹,听到这些名词,大家往往会摸不着头脑,那么今天我们来简单介绍下。

步枪子弹我们通常指口径10毫米以内,步枪所使用的子弹,当然大口径的狙击步枪除外。



全威力步枪弹,代表为98K所使用了7.92×57毫米全威力步枪弹,这个意思是子弹的长度为57毫米,这样的子弹弹药筒长度长,装药就多,子弹在枪口的动能就高,射程就远,弹头在1000米的距离上还有很强的杀伤力。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子弹尺寸大,重量重,携带不方便,而且由于装药多,所以枪在击发时后坐力很大,对于射击精度影响很大。

到了二战时,随着机械化的到来,士兵使用步枪射击的距离通常在四五百米,枪械的使用距离缩短了,剩下的交给了飞机和大炮。那么人们就开始意识到,子弹的重量问题。中间威力弹就诞生了,中间威力弹是在全威力弹基础上,通过缩小全威力弹的装药筒,减少装药量,同时也减轻了重量,外加一些其他优化而来。比如著名的AK-47就使用7.62×39毫米子弹,这种中间威力得步枪弹,使子弹的重量大大减轻,单兵可以携带更多子弹,而且在近距离交战时火力猛烈,射击精度明显提高。

小口径步枪弹通常指口径在6毫米以内的步枪弹,比如北约的5.56×45毫米步枪弹,我国的95式步枪所用的5.8×42毫米步枪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种子弹的口径减小了,但是子弹的装药筒反而有所增加,所以小口径步枪弹属于大威力步枪弹。

小口径步枪弹和中间威力步枪弹相比,几乎囊括了中间威力步枪弹的有点,同时还拥有一些特有的优点,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口径步枪弹弹头轻,而装药反而要多一些,这就使得小口径步枪弹的初速更高。这种又轻速度又高的子弹在击中人体后,非常容易失稳造成子弹翻滚或者弹头破裂,瞬间释放更大的动能,这样子弹在击中人体后,能够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创伤。

再一个这种小口径步枪弹,又轻又快,拥有很好的弹道特性,弹道平直,这样小口径步枪的射击精度更高。

由于小口径步枪弹的种种优势,现今的步枪多采用这种小口径步枪弹。


好奇而已716


使用小口径枪弹,枪可以设计更轻,弹药可以携带更多,后坐力更小,连发精度更高。尤其在中近距离的战场环境下强于全威力弹和中口径半威力弹。

不讨论命中目标以后的杀伤效果,说下小口径步枪的设计逻辑,高中文化的就可以研究一下。

很多人的误区是口径大能量就大,所以762就比556厉害。实际上,ak47和m16,95和81,枪口动能没有量级差别。

三个关系式就可以说明采用小口径的优缺点:

1.动能e=0.5mvv,正比于质量,正比于速度平方。

2.后坐力正比于子弹的动量变化。ft=mv,动量正比于质量,正比于速度(重点,线性的,无平方)。

3.空气阻力与速度是平方关系。

给定了动能,小口径步枪实际是拿轻弹头换高速度。

同样动能,弹头质量变四分之一,速度可以提升一倍。而奥妙就在这里,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会下降一半,这基本等同于后坐力下降一半,枪也可以设计得更轻。

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极限思考一下:同样两千焦耳能量,步枪弹头4克,速度千米每秒,换成激光枪,弹头质量为零,速度30万公里每秒——还没后坐力。

后坐力小,初速高,弹道平,打得准,就是小口径的优势。然而弱点就是能量过多靠速度,而空气阻力与速度是平方关系,低质高速弹丸能量衰减快,终点穿透力不足。

于是走出密林进入开阔战场的美军又不断提高弹丸质量,结果:后坐力上升初速下降——762的老毛病又快回来了😭怎么办?加重枪管,枪本身重了后坐力就小了——又是一个轮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