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全国这么多起伤医事件,一个90后医生要不要坚持下去?

我的柳叶刀之路


最近几年,我去的医院比较多,有亲戚的重症,也有普通的医院看病,关于伤医,我也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声明,伤医行为是不对的,是违法的,但我觉得更加重要的是伤医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你会被伤。

先来说说我亲戚的一个重症,20岁的小伙子,得了脑瘤,先是去南京看病,本来打算在南京做手术,可家人里觉得南京的医疗条件并不是最好的,虽然家里比较穷,是农村人,但为了孩子,还是要尽全力,于是就到了上海。

到了上海之后,我帮他们网上挂号,约肿瘤专家,中间的过程比较艰辛,就不多说了,到了那天去医院的时候,好不容易排队进入了专家诊室,说实话我们都是农村人,我虽然在上海待了很多年,对这些事情也不懂,医生在农村人的眼里,是治病救人的菩萨。

但在和专家沟通的过程中,连我自己都想上去抽他,如果不是为了孩子的,我真的会上去抽他,也许你会说我素质低下,我真的顾不上素质了,关于病情的真实情况,医生说出来是他的权利,也是义务,但沟通过程中飞扬跋扈,用词难听,一句话都不让多问,非常的不耐烦。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要求我们去南京做手术,我就不明白了,好不容易从南京过来的,为啥还要去南京做手术,那位专家说,南京那边费用要便宜些,他会过去主刀,后来我才知道,他去南京主刀,拿的额外收入会更多一些。

再来说一个真实案例,我儿子小的时候生病,刚开始只是发烧,去了我家旁边的公立医院,是上海最好的几家儿科医院之一,去了之后,正常的流程是检查,然后医生看数据,然后开药,我们拿着药回家了,过了几天不仅没有好转,还变得严重了,于是再一次的去看医生,做完检查之后,医生让我们挂掉水,先挂一个星期。

挂完一个星期之后,有所好转,但仍然有发烧,咳嗽的症状,这个时候我问了医生,要不要继续挂吊水,医生反问我一句:“你觉得呢,你要挂就继续挂,不挂就不挂。”妈的,这句话着实把我惊到了。

结果我又挂了三四天,还是没有好转,于是医生让我们做雾化,每天晚上下班后,我和老婆带着一岁多的儿子去做雾化,儿子好可怜,每天都要到十一点多才能回家。做了几天雾化还是没有好转,那阶段正值流感季,医院人非常多,我那天也去了,结果没号了,医院根本看不了,怎么办呢,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选择去私立医院。

私立医院确实比较贵,挂号费500元,去了之后速度比较快,因为是按照时间预约的,进入诊室之后,是一个台湾的老头医生,态度真的非常好,我们足足在里边聊了一个小时,从我儿子最先的症状开始,用过什么药,期间有一些我们不会太讲,他还会引导我们回答问题。

聊完之后,给我们开了一副药,并告诉我们这药是什么原理,和公立医院开的药有什么相同点和区别,回去之后小孩可能会出现什么症状,哪些症状是正常的不必担心,哪些症状需要到医院来,哪些症状需要去公立医院(严重的还是要去公立医院)。

医生同时告诉我们大概1周左右时间会好,结果我们回家之后,儿子的情况和医生说的很像,1个星期之后便好了,只开了一副药,而且都是药粉,小孩吃着非常方便。

有人说私立医院很贵,其实对于我们上班族来讲,去私立医院是便宜的,我去公立医院请了几天假,单单检查费用,药费也不少。而私立医院只去了一次,挂号费加药费不到1000块钱。

讲这两件事,我并不是批判一些医院和医生,而是伤医事件它是互相的,双方都有责任,一些不讲理的患者肯定有,而且不少,但由医生态度恶劣而造成的伤医事件也并不少,我想只要注意一下自己的态度,至少有50%的伤医事件可以避免。

当然,公立医院医生的工作压力大,这一点我是能够理解的,毕竟每天有那么多的病人,每个人只能有几分钟的时间,造成所有病人都是流程化看病,数据化看病,同时由于一些不讲理患者的存在,公立医院的医生基本不会和患者说大概几天会好的话语。

最后,我想说的是,医生是个不错的职业,伤医事件影响确实不好,但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真正的不讲道理的病人有,但并不多,而且伴随着国家对医疗的逐步改革,公立医院的很多结构性问题会慢慢的得到解决,不用太过担心,坚持下去就好。


八鱼先森


坚持与否,外人无法为你决定。

但有一点事情要搞清楚,所有的伤医事件都是事出有因的,有些是患者、患者家属的原因,大夫被医闹;但大多数都是医生丧失医德造成的,如果自己成为医生后,能秉承济世救人的理念,碰到伤医事件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哪怕碰到了,法律也是会制裁他的,没必要太过担心。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家人的怂恿下学了医,早些年很多父母都会建议自己的孩子学医,原因就是学医赚钱多,只要不出医疗事故,赚钱只是个过程。所以,有很多人当初选择学医只是因为这行业的就业宽度以及赚钱速度。而所谓的医德,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但这也只是一小部分医生的想法,大多数医生还是有医德的。

所以,如果是自己选择学医、当医生是因为梦想,那么一个小小的伤医事件就能把自己吓退?那当初学医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现在成为医生了,自己有做过对不起患者的事,生怕有一点医闹闹到自己头上?如果自己没有坑过患者,又没有做什么丧良心的事情为什么要怕患者伤害自己呢?

如果我们通过网络搜索伤医事件,虽然存在患者跟患者家属无理取闹、殴打、伤害医生的事件出现。但大多数伤医事件都先是医生丧失职业道德所致,问题都出在医生身上。只要自己行的端坐得正,敢伤医的患者或患者家属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不必太过担心。

言尽于此,自己如何选择就看自己了,外人也帮不上什么忙。

我澄清一下我观点,我不是否认医闹存在是对的,只是说医疗事故比医闹更严重,医生是人,有医德的医生也值得我们尊敬,那些不理智的患者医闹也的确该被制裁,但从概率上讲,医疗事故或为了钱而给患者治病的医生大有人在而且很多。比如魏则西事件,再必须莆田系医院,再必须公立医院出租科室等等等。

这也是医疗事故频发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说我就认同医闹,言尽于此。

这不,才一天就有医生来喷我了,还道德绑架我,那我表妹那只被医生打针打到神经而落下终身残疾的腿,谁来负责?不到30岁动了不下5次大手术,最后因为没钱了,到现在走路还跛脚,谁来负责?

虽说冤有头债有主,但也看不惯某些人的嘴脸,发发牢骚而已!

我把图发上来也没别的意思,只是感谢这位医生给我上了一堂课,原来医生的资质是可以通过学习和个人努力得到的,尤其是头条的健康类认证,但一个人的品德和素质却不好说,比如我说的话都是。。。


职场找老王


伤医事件毕竟是少数。90后医生,应该继续做好救死扶伤的天职。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山东组织了多批医疗救援队奔赴湖北,参加一线抗议工作。在我的邻村,一位90后的医生小孙,虽然是女医生,却主动请缨,毅然报名参加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年纪轻轻她,柔骨侠肠,甘于奉献。

90后的医生,虽然年龄小,医生不如老医术精湛,但是,在救死扶伤面前,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危险,舍得拼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对他们的生动写照。

在困难面前,他们尚不知道害怕,在伤医事件中,他们更不会退缩。

一、伤医事件毕竟是少数。

医患纠纷,一直都存在。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 患者家属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亲人住院,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心情都不会很好,有时候难免会做出一些过分的举动,甚至是违法的行为。但是,这些毕竟是少数,伤害医生的行为更是比较少见。

医生遇到伤害自己的行为,毕竟不常见。没必要因为个例就影响了整个医生行业。事实上,医生行业也一直是比较热门的工作。

二、医生工作待遇很好。

医生就是救死扶伤,是白衣天使,是患者的救命恩人。医生工作非常受社会的尊重,社会地位很高。而且,医术越高明,救人越多,知名度越高,也越受大家的尊重和敬佩。

作为公立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医生是事业编制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拥有正式的国家编制,工资待遇非常的好,也非常的稳定。他们在通过专业技术考试后,可以获得较高的职称,从而能够享受更高的工资待遇。

总体而言,医生的工作是非常好的, 待遇很好,很受欢迎。

三、医生,在救人的同时,更要保护自己。

虽然伤医事件是少数,但是毕竟也有发生。作为医生,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安全,让伤医事件不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发生在身边。

一是树立防范意识。有些伤医事件,并不是突然爆发的,总是会有征兆的。只是,你未发现萌芽状态的各种隐患。要学会保护自己,首先要有防范意识,善于观察,及时发现一些苗头性的隐患和危机。

二是善于沟通交流。很多的医患纠纷,源自于沟通的不畅。患者家属想了解的情况,医生没有及时的做出正确的答复。出了问题后,与家属沟通不及时,没有效果,导致家属的意见比较大。要善于沟通,学会交流的艺术,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

三是学会保护自己。要加强身体锻炼,学会基本的防身手段,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的处置。发生矛盾纠纷后,要及时的向医院报告,请求医院协调解决矛盾纠纷。被伤后,也要及时的留存好证据,积极维权。

总之,医生不应该被伤医事件吓退,要踏踏实实工作,努力提高防范能力,既救死扶伤,又要保护好自己。


职场百灵鸟


古话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生这个职业,又苦又累,收不不好,还容易被挨骂!

但是,这个职业很骄傲!可以夺天地之造化,改生死之命数,逆天改命很有成就感,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目前我国医闹已经入了刑法,根据相关法律,医闹最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所以楼主大可放心,为自己最初的那个梦想努力向前!


90后吉安创业者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觉得你应该坚持下去,毕竟为了学医,你肯定付出了很多。学医很难,过程也很痛苦。同样医生也是一个每个人都尊敬的职业,有很好的社会地位,也有相应的待遇,为什么不呢。

没有一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没有一点“无所畏惧“”的精神,是做不了好医生的。

突发事故往往让人难以接受,在面对亲属尤其是年轻的家人或孩子的离世时,呼天抢地、歇斯底里都是人之常情,有些病人家属会情绪失控,无处宣泄的悲伤和痛苦,有时候会波及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

我们理解病人家属的痛苦,但希望情绪不要爆发为对医护人员的攻击。并且也期望,医闹能少一点。

我觉得“有些时候,不是医生尽力了,就能留住患者的生命。”

医学工作每天都要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涉及社会各阶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这就让我们能够通过医院这个“小社会”来充分感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生百态的点点滴滴。在一次次的生死考验面前,人们所表露出的“真实”情感是在其他行业中无法体验到的;在分秒之间、充满挑战的生死博弈中,无疑将不断加深你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这何尝不是赐予行医者的一笔宝贵财富,希望你能认同。

我觉得行医的成就与快乐要远远超过个人的付出


华和潤携


我认为医生是个很神圣的职业!

我的堂弟大学也是学医的,还有我大表哥的孩子也在上医科大学,他们的家族都为她感到骄傲,上学一直都是学霸。

而且医生也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做的好的可以做医学的学术研究,就像钟南山一样,为全国人民造福!

所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咱们做事都向好的方面去考虑去发展岂不是更快乐更!

所以像你这么年轻的医生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加油吧,为国家也为自己!




淘小铺资深掌柜张大清


坚持操守,勇当“逆行者”!

医生是一个光荣圣神的职业,成天救死扶伤,与死神竞赛。自古以来在老百姓心目中有着“菩萨”一样的地位!但近年来,“医闹”事件在全国也屡不鲜见,受互联网推波助澜传播,让一些医生或即将当医生者心存芥蒂,也可以理解!

你身为一名90后的医生,风华正茂,就应当坚持职业操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医闹”说不,勇当逆行者!

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要因噎废食!既然选择当医生,说明你是热爱这个职业的。每个职业都有它的风险性,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车祸那么多,难道我们就不开车?暴徒那么凶残,难道都不去当警察了?……

提高技艺,勇当行业专家,从而减少乃至完全避免医闹。事实上,医术越高超的医生,患者越满意,被医闹的概率就越低!如果你在岗位上成绩出色,成为专家人才,患者求你都来不及哦!

坚守职业操守,守住道德底线。不收红包,不吃回扣。有菩萨心肠,有耐心沟通能力,相信你一定会在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职场探秘者


首先我们大部分人对医生是感恩的理解的,对于小部分医患关系,伤害医务工人员我们是不能接受的。特殊员武汉这次疫情发生以未,让公众对于天使医生有更多的了解与崇敬,这次这么多90后医生赴湖北为大家舍小家,不顾个人安危不求任何回报。90后你们是最美逆行者。致敬!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9758d9e39bc4539a82d0b596d2a8c4c\

国寿东江纵队创业者


伤医事件是真实存在的,医闹,不管是不是专业的,也是存在的。原因嘛,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环境下的因素,也有个别人的因由。我觉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伤医事件是有“供需矛盾”引起的,即病患对健康的完美追求与医疗技术的不完美之间的冲突。不可否认,伤医事件真的一直在刺痛着我们医务人员敏感的神经,让悬壶救世,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成了高危行业。目前,国家多部委已经针对这种不良现象出来了多项法律法规,可谓对于根治伤医医闹事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社会一直在进步,我们的工作环境一直在改善。上医科大学的时候,我们都背过希波克拉底誓言,不能因为有暂时的困难或焦虑就动摇了从医的决心和初心。作为医生,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多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多与病人沟通交流,以病人为工作中心,我们就会远离伤医事件。


仁心小大夫


全国确实发生很多伤医事件,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去保护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本来是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很多患者家属却不通情理,把一切责任全推卸给医护工作者们,有的甚至动手打人,试问医护工作者每天超负荷工作,累得身腰都直不起,作为患者家属应该多一份理解和包容,每个医护工作都希望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她)们也是人,总是受太多的委屈,甚至眼中含着泪花,医护工作者们非圣人,他(她)们也是平凡的人,也有自由和情感,做为90后去做一个医生,或许工作经验不足,但是他(她)们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人无完人,患者家属任何事情可以通过协商但不能寒了医护工作看的心。本来医生的职业很神圣的,都是挽救更多生命为最高目标,但近年来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矛盾是越发更多,甚至捅死医护人员的也不在少数,法律是维护正义的,各行各业都有难念的经,但我们相信以后人们素质提高了,这类事件会越来越少,医护工作者们要有坚强的信心和信念迎接一切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