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故宫为什么没有冰种翡翠?

即之愈希


说到翡翠,我们总能想到绿色,这是生命的象征,和平的代表,活力的表现,青春的体现,所以绿色成为翡翠的至高。

一 故宫翡翠藏品源自清朝,雍正时期翡翠器件极少,乾隆时期器件渐增,晚清慈禧掌权时期的翡翠藏品器物最多,众所周知,慈禧是翡翠的爱好者,至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店之宝就是慈禧太后最喜爱的翡翠白菜。

二 晚清慈禧掌权时期所制翡翠器物多为扁方、簪、环、镯等花素首饰,这样的首饰是以颜色为基准的,让人一眼就能看见色。每个时代的审美是不一样的,清代对翡翠的审美,是从和田玉审美脱胎而来,注重颜色,看轻种水,对透感的玉器视为轻浮,所以清代的翡翠都给人一种厚重感。


三 从清宫翡翠器翠的质地等级看,大部分均为老坑种翠料,而通身满绿的“纯翠”甚少,尤其水头足、玻璃地、艳绿欲滴的高翠更是难得一见,只有从小件的配饰中偶可找到。清代,翡翠抛光工艺落后,只能粗抛光,没有现代的这种精细的抛光。即便种水好的翡翠,也由于抛光较粗,而呈现蜡状油脂光泽,而不是玻璃光泽,自然也没有冰种的种水表现。

四 古代翡翠资源可谓相当丰富,可是极品的原石还埋藏在地下,只是限于当时的开采工艺,没有大型的机械,单凭人力开采,种种条件的限制,以至于埋藏在深处的原石没有被发掘。所以在场口发掘的时候没有大量开场,再加上对色的选择上大于种水,所以导致宫廷用的翡翠都是以颜色为主的翡翠。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翡翠欣赏品味的提高,冰种翡翠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追求。


珠宝鉴定师媛媛



我想只能用回忆来告诉为什么没有冰种翡翠。

2008年 第一次走入翡翠圈子,父辈带着我游走各个市场。

那年是18岁,琳琅满目的翡翠在我眼前哗啦啦的闪过,因为这正是我在市场游走的经验。

父辈曾说,以前A货翡翠很少人要,因为当时有了人工处理过的B货翡翠色泽更艳绿,更诱人,而且在08年的时候很少人买翡翠会去第三方鉴定机构辨别真伪,买了假的只能认倒楣。所以翡翠A货一直处于一个相对低需求的状态,过了些年翡翠猛然涨价,同时B货翡翠大多人都开始普及了,对人体有害,而且没有价值。渐渐开始翡翠的热潮开始来了,从一开始冰种翡翠皆是没有人要的,几千块钱可以买到高冰 甚至玻璃种。08年当时已经翡翠价值忘上爬坡了,我说的是更早的一些年,当然这也是父辈告诉我的。昔日以颜色为主的翡翠,自然群众难以接受冰种的到来,随着时间推演。冰种翡翠原料开采多了,而且又开始同时被炒热,冰种才开始着一路走高。最后今天才让大家有机会了解到翡翠 有冰种。 冰种是近代的开采为多,认可度也是近代才形成。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想了解翡翠的可以私信我!


平洲翡翠手镯


为啥故宫里上百件翡翠没有冰种?我觉得这个和古时候的人的审美有关系,每个朝代的审美不一样,就像唐朝以胖为美是一个道理,所以我认为吧,在古时候可能人们更喜欢颜色,而不是留意种水这玩意儿,你要想,古时候的人们都喜欢颜色各种鲜艳,皇家就是以黄色为尊贵,因此,对于颜色,古代人是比较讲究的,所以呢,翡翠的颜色自然就是很重要的了。

还有一点就是古时候对于这种种地并没有什么概念,况且加上当时开采技术肯定是没现在好的,所以一些极品翡翠那时候还是没办法被发掘的,那么翡翠的颜色就是成为最被关注的了。说到翡翠,大家平常买的话千万不要单单只看颜色,今时不比往日,现在的翡翠要综合各种角度去看了,要买翡翠最好去三大翡翠之首的儿孙福翡翠买,质量很好,天然a货,而且都是上乘的翡翠。

所以这也就解释得通为啥以前所流传下来的老翡翠没有什么冰种了。不像之后冰种等上好翡翠被开采出来,才备受人们关注。加之,加之科技的发达,翡翠的价值不断的被更深入的发现,所以才发现了水头的重要性和价值。


爱上木头的人


第一,开采技术达不到,冰种是现代开采出来的,。

第二,红翡绿翠 是缅甸玉的文学名称 也是商业名称,当缅甸玉进去中国 并在中国宫廷和上层流行开来,被人看重的 就是红色和绿色,很多时候因为无法开采比较好的翡翠,清朝工匠发明焗色工艺把颜色不好的红翡烤成好看的颜色,或者用虬角染色 来代替绿翡,所以红翡绿翠才值钱






用户5078849343


几百年的历史沉定!老的翡翠都有一种老包江!外表也有轻度氧化。当時用手工加工转速慢,所也在好的底也加工不出现在工艺的亮度来。所也要分变老翡翠,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标本。现代工匠大师也很难变真假。





经石之花



我们从这个角度看一下,为什么古人要养蝈蝈?当时的人们没有电视,漫长的冬季如何度过?冬天的时候根本看不到绿色,能够听到蝈蝈叫,就能够想象到夏天。体会一下在漫长的冬季,把玩一块绿色的翡翠听着蝈蝈叫,你就知道原因了。



翡翠在晚清被视为“青白玉”,古人制作一些东西,往往寓意放在首位。晚清的白底青被寓意为“清清白白”,执政者希望为官者“清清白白”。同时晚清的翡翠都比较“糯”,因为清朝人根本没把那些很透的“现代好料子”当宝,因为他们是在跟玉器比较,玉器,翡翠都在追求“糯”,既然把翡翠当做“青白玉”,标准当然得按照玉的标准去衡量。古人云:玉有德。但没见一个人说:翡翠有德。时下,和田玉,翡翠,他们有一种“人为”地因素在操控,同时购买玉和翡翠的人,往往只重视“经济价值”,也正是商人们所想看到的;然而不重视几千年来玉所赋予的寓意和涵养,即使玩的料子再高级,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块“很值钱的石头”而已。


假顾问


  • 点击右上方关注,发现珠宝玉石圈子里更多好玩有趣的故事!



前言:

不过按字面理解,问题本身是存在歧义的——故宫收藏的翡翠玉雕中有为数不少的冰种作品,譬如慈禧太后生前最中意的一件翡翠玉雕“一露甘甜”,其材质就是冰种带彩的翡翠。

即使如此,问题本身也是成立的,虽然颜色和种水是评判翡翠品质的两个不同维度,但是考虑到如今商业上约定俗成的叫法,“冰种”就是特指无色的翡翠品种。因此,提出这个问题的老铁,我懂你,你的问题本质就是:在翡翠层面上,为什么故宫里尽是“好色之徒”?

慈禧生前最喜爱的一件冰种带翠玉雕“一露甘甜”

慈禧生前最喜爱的一件冰种带翠玉雕“一露甘甜”


现在我们不妨从历史的维度去剖析这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翡翠作为中国玉器的后起之秀,虽然迄今为止业界对翡翠发现于何时依然是各执一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不过在综合各个观点的陈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翡翠最迟在明代,已经被我国人民发现并应用。而在此之前的数千年间,我国的玉文化所推崇的是是以和田玉为首的白玉。

按理而言,这种时代背景下,在外观形态上,与和田玉更相近的无色冰种翡翠,应该更容易融入当时的主流玉文化。可是事与愿违,当时国人心中唯和田玉独尊,对其他玉材几乎不屑一顾,这是数千年来在人们心中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用玉观——玉的首要特性是“温润而泽”,要内敛、含蓄、欲看不透。如此一来,翡翠便显得格格不入,即使是无色的冰种翡翠在当时人们眼中也是过于扎眼爆亮,缺乏和田玉那种润泽的玉性。

和田玉籽料

冰种翡翠原石


目前公认最早将翡翠作为玉石记录在案的古代文献《徐霞客游记》,其作者描述自己在云南首次见到翡翠的情景是,也是将翡翠称作“翠生石”,可见在他心目中,翡翠要低和田玉一等,故不称玉而称石。可见,翡翠传入中国之初,人们并不“以玉视之”,翡翠的身价还很低,流传的范围也仅在云南一带,一直到乾隆晚期,翡翠才开始被广泛认可并被市场接纳。

翡翠在坊间的传播之路尚且诸多不顺,要想俘获从来就不缺奇珍异玩的皇室内廷,步入如今人们口中的故宫更是历尽坎坷。

翻阅清廷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贡案等文献,可以明确的一点事,翡翠在清代初期便已经进入故宫了。同样地,翡翠传入故宫初时并不受人们待见,即使是历史上有名的“玉痴”乾隆皇帝对翡翠都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根据《贡案》记录,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时任云贵总督向朝廷进呈年贡,年贡属于一年一度的大贡,各地官员自然使出浑身解数搜罗珍品,身为云贵总督贡品中自然少不了滇玉制品(也就是翡翠),但这次他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所进贡的14件翡翠,悉数被乾隆拒收驳回。

直到光绪初年,在故宫里,翡翠的地位依然不算显赫。据记载,光绪元年,时任缅甸国王为祝贺光绪帝即位登基,派遣了一支满载缅甸高贵特产和精致工艺品的象队。虽然缅甸作为翡翠的原产地,但是这次庞大的贡品队伍中只包含了3件翡翠制品,并不是缅甸国王小气,而是他也深知清朝天子并不稀罕翡翠。

受汉族玉文化的影响,满清皇室排斥翡翠实不足为怪,到了晚清,这种局面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两大因素促使了这种转变的发生——一个是国家背景,一个是个人意志。

大清王朝晚期,朝政大权落入慈禧太后手中,此时已呈衰微态势,江山不稳,局势动荡,可谓是内忧外患,导致新疆通往内地的玉石之路不再像以往一样畅通无阻,市场上的和田玉再也难以满足朝廷和民间的需求,而其他传统玉石如岫玉、独山玉等又品位不高,这样一来,翡翠便迎来了转机。翡翠经云南进入我国内陆各大城市,开始占领和田玉在玉石市场上原有的份额,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取代了和田玉成为玉石市场的领头羊。

慈禧太后生性张扬,喜欢珠光宝气,对于玉石而言,翡翠逼人的光彩较之和田玉的内敛蕴藉更对慈禧的胃口。尤其是翡翠中的“翠玉”更是让慈禧太后如痴如醉,不能自已,因此当时故宫内廷里称翡翠为“绿玉”。慈禧太后时常向各海关、织造等衙门索贡“绿玉”首饰。从现存的清宫档案到遗留下来的实物,均可证明慈禧太后是何等珍爱翡翠,她的簪、坠、戒、镯都是用翡翠上品所制作的,直到死后还殉葬了大量翡翠,如著名的翡翠西瓜、翡翠甜瓜、翡翠白菜等,均为俏色翠雕,价值连城。

至此,我们就不难看出故宫现存的上百件翡翠珍藏中,绝大部分实则源自慈禧生前依照个人喜好搜罗而来或打造而成的,当中难觅无色冰种翡翠的身影,尽是“好色之徒”,很大程度上也是慈禧痴迷“绿玉”所致。

故宫收藏的翡翠玉雕“春晓新生”

故宫收藏的翡翠玉雕“福地福人居”

故宫收藏的翡翠玉雕“日日茂盛”



翡翠哒人


主要是审美及抛光技术原因

冰种、玻璃种翡翠是近二十多年才被广泛接受的,年长点的玉雕师说起他们年轻时候,冰种的根本没有人肯去雕刻!当时抛光工具的转速不够,抛光度有限,水头好的冰种、玻璃种无法表现出其光彩,所以只能重色!

在那个年代,玉石在人们的认知中除了温润之外,也不太会和“透明”联系起来,那时候的玉基本都是和田玉,相比较而言质地还是比较“实在”的,跟通透挂钩的一般是琉璃等东西,

琉璃很是通透

冰种、玻璃种的翡翠光从视觉上来说很像玻璃,而没有传统玉石的那种“厚重”,所以很可能那个年代的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糯种之类的翡翠,糯种翡翠更接近和田玉的感觉,而翡翠的艳绿又是和田玉中没有的!

关注执玉手 ,我们一起拥抱价值阅读!


执玉手


其实最基本就是不同时代审美的不同。缅甸翡翠应该在清朝以前发现于缅甸,进入国内并被大家喜爱应该在明未开始。我家乡云南腾冲在翡翠历史上直至现在一直是翡翠的集散加工地,民间传世的名玉不乏冰种玻璃种,这个和当时中原传统的玉器审美是不同的。冰种玻璃种翡翠被更多人追捧也只是近几十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