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有的大企業虧損十幾個億,卻不會倒閉?

夢影少年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一個大企業要走到破產這個地步要經歷很多個階段,資金在這些階段中的每一步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裡只說一部分。

從融資說起。一個企業要成為題主所說的相對較大的企業必然要經歷融資這個階段,融資的意義在於為籌集企業進一步發展需要的必要資金,這些資金成為了企業日後發展的基礎,也就是說,企業的運行是建立在投資者給予的資金上的。被投資的企業通常會以企業的股權與投資者交換融資資金,也就是說,擁有股權的投資者獲得了企業中的話語權乃至管理權。

企業獲得了融資,但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虧損,這時候需要借款。在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中能清楚地看到企業的盈虧、負債和現金流。由於企業的發展需要現金,虧損的資金通常由更多的負債承擔。直到負債過多難以處理之時,或是企業發展需要更多資金時,可能會再次進行融資,企業的上市也是為了融資,以部分股票換取更多的現金以謀求發展。

一個大企業的價值往往遠大於這虧損的十幾個億,舉個例子,一個價值千億的企業在一年內虧損了這十幾個億,大可以將虧損計入負債中繼續發展。這個例子的前提是這家公司具有千億的價值,也就是說,有很大的盈利潛力。這種情況這家公司完全不需要申請破產。

企業虧損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過高的成本,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就是京東的物流建設已經使京東連續幾年虧損了。但京東目前還沒有倒閉,也就是說,股東們還認為京東有盈利能力。但太久的連續虧損仍然會導致投資者和社會對該企業漸漸失去信心,導致難以募集借款填補債務漏洞,影響發展,直到最後才可能導致企業倒閉。


華爾街見聞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四個字,“中國國情”。

你以為什麼公司都可以虧損十幾個億嗎?夠資格虧這麼多,只能是一類企業:國企。

民營企業要是虧這麼多,早就完蛋了。主要是嚴重虧損引起債權人的強烈恐慌,銀行、機構、供應商等債權人會集體上門收賬,逼的你無處可逃,導致你的資金鍊斷裂;除非你能獲得新的融資補上這些口子,不過通常情況下也是天方夜譚了。

國有企業則大大不同。說直白點,就是身份不一樣,導致債權人對你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1.身份不同,絕對不賴賬。

銀行、機構願意給國企貸款不是秘密,供應商願意給國企賒銷貨品不是秘密,哪怕國企結款不太及時、條件苛刻也願意。為什麼?因為不賴賬。民營老闆賴了賬錢就裝自己兜裡了;國企不存在賴賬的事,都是為國家辦事,賴賬對個人有什麼好處?所以國企對於欠下的賬,都認;這也意味著一定會償還,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在中國這樣的環境裡,碰到一個欠錢永遠都認賬的主兒已經不容易了!

2. 身份不同,信用背景大不一樣。

國企說白了國家所有,是隱形的政府信用背書。這屬於典型的“中國特色”,凡是牽涉到國企尤其是大國企的,債權人在心理上已經默認它是安全的。兩家資產負債、營收利潤狀況相近的企業,如果一家是民企一家是國企,資本市場對它們的信用評級也是絕對不一樣的;所以,這就是社會主義下的市場經濟。

3.國企承擔的社會功能。

民企不行了,債權人蜂擁而上,很快就撐不下去。但大國企很難真正倒閉,因為大的國企承擔了很多的社會責任,一是員工眾多,一旦出事,會引起不穩;二是銀行等機構也不希望它倒閉,指望著政府救助撐下去(也確實有很大的可能),所以不會採取激烈措施;三是大國企通常是一地政府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稅源,一旦倒閉,當地政府的正常運轉可能都難以為繼;四是大國企倒閉,主管部門和所屬國資委的負責人可能要擔責,他們會盡量拖延或者竭盡所能予以救助(理由就是上面所說的社會平穩和諧等),以期安全渡過他們的任期。

最後要說的,中央現在已經意識到政企不分造成的信用歧視已經造成市場主體不公平和經濟發展的桎梏,已經明確表示要打破剛性兌付,禁止各種類型的政府信用擔保。最近市場上連續爆出國企和地方平臺公司信用違約事件。不過積重難返,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扭轉還是需要時間的。


一劍西來舞榭歌臺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句流行語“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我們可以發現,就A股市場上,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就拿中國鋁業來說,這幾年的虧損狀況也是非常嚴重的,甚至於京東,也一直多年維持著虧損著的狀態,還有愛奇藝,亞馬遜等等我們非常熟悉的公司;

原因在於,公司是否倒閉與公司今年是否虧損沒有直接的關係;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相對虧損,而不是絕對虧損;一家註冊資本100億的公司與一家註冊資本1000萬的公司同樣虧損1000萬可不是一個概念;

這又讓我想起了小馬過河的故事:

有一天,媽媽把小馬叫到身邊說:“小馬,你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媽媽做事了。今天你把這袋糧食送到河對岸的村子裡去吧。”小馬非常高興地答應了。他馱著糧食飛快地來到了小河邊。可是河上沒有橋,只能自己淌過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猶豫中的小馬一抬頭,看見了正在不遠處吃草的牛伯伯。小馬趕緊跑過去問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裡的水深不深呀?”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體笑著說:“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馬高興地跑回河邊準備淌過河去。他剛一邁腿,忽然聽見一個聲音說:“小馬,小馬別下去,這河可深啦。”小馬低頭一看,原來是小松鼠。小松鼠翹著她的漂亮的尾巴,睜者圓圓的眼睛,很認真地說:“前兩天我的一個夥伴不小心掉進了河裡,河水就把他捲走了。”小馬一聽沒主意了。  牛伯伯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這可怎麼辦呀?只好回去問媽媽。馬媽媽老遠地就看見小馬低著頭馱著糧食又回來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難了,就迎過去問小馬。小馬哭著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話告訴了媽媽。媽媽安慰小馬說:“沒關係,咱們一起去看看吧。“小馬和媽媽又一次來到河邊,媽媽這回讓小馬自己去試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馬小心地試探著,一步一步地淌過了河。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沒有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沒有小松鼠說的那麼深。只有自己親自試過才知道。

而對於大公司來說,一般經歷鉅額虧損還不倒閉,只能說累計虧損還不夠大而已;

相信你也知道“船小好調頭”的道理;

一家大公司,在基礎設備方面、市場耕耘的投入可能遠超過幾十億,就因為一年的損失,就再丟掉翻本的機會?

有人說,是什麼社會責任、就業的原因;當然,對於國有企業,會有一些這方面的原因,但是就根本來說,無非是兩種;

1)企業前期投入大,要重新建立的成本高;

2)企業未來的經營有望改善;


以股易金


傳統認為企業經營運用的是自有資金,實際上倒閉與否與虧損並無直接關係

很多人心存疑問,為何某些大企業虧損達數十億卻不倒閉,這可能是一種偏直觀的想法作祟,由於傳統上會認為企業經營運用的是自有資金,因此,當出現數十億,這種在公眾看來天文數字一樣的虧損時,自然而然想到該企業可能面臨倒閉的下場,但實際上,倒閉與否與虧損其實並無直接關係。

就拿最基礎的經濟學觀點來看,企業是否停止經營看的並不是虧損多少或盈利多少,而是看繼續經營與關門倒閉哪一個虧損的多,用名詞表示即倒閉後的機會成本是否高於持續經營。過於理論化的觀點只能為我們指明一個大致的方向,具體來看是否倒閉的問題其實關係到一家企業的現金流和市場認可度,前者意思是,企業雖有數十億,或者我們用巨大來表示虧損,但是依然又足夠或穩定的現金流來支持企業的經營,在此情況下,企業理所當然不會走上倒閉的路;第二點從市場角度來看該問題,即如果產品或企業具有很好的社會認可度,那麼結合第一個因素,他自然會得到來自社會或政府的支持,在政策導向或市場導向的投資中,這些企業自然不會倒閉。

結合理論來說,即使我們問題不限定大型企業,所有的企業在其現金流能維持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其是否倒閉的決策權來自於其控制人或創始人,他們在衡量了倒閉的機會成本後做出決策,這才是倒閉的最終原因。

那麼細化到我們國家,政府對市場的干預還是不容忽視的,一家企業不僅是為其股東在經營,同時,他可能對整個社會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共享單車業,每年消耗那麼多的資金始終還在繼續運營,甚至還有摩拜鉅額賣身的事情發生,投資者持續的投融資,企業良好的社會認可度,加之對社會就業的貢獻,對民眾幸福度的影響,都左右著一家企業是否可以持續經營,因此,倒閉與否與虧損沒有必然聯繫,特別是像提供公共物品的企業,為了社會一直處於虧損經營的狀態,但他們永遠也不會倒下!


盤和林數字經濟觀察


不是大企業虧損幾十億不會倒閉,而是不能倒閉,無法倒閉。

先說不能倒閉,首先是人多,一旦倒閉,就會引發許多社會矛盾。所以,對已經嚴重虧損的大企業,大多采用的是讓其不斷虧損,逐步減人,直至分流壓力最小時再讓企業破產或關閉。但是,由此付出的代價也相當大,不僅虧損額越來越大,有效資產也消耗得越來越多,最終的損失是最大的;其二是債多。這些大企業,大多有太多的負債,包括銀行負債,供應商負債,拖欠的員工工資等,規模等都相當大,一旦破產,影響相當大,甚至會引發很大的風險。比如擔保的連帶責任,互保等。同時,供應商也會成為不穩定因素,所以,很多都會用時間消耗債權人的耐心,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債務償還壓力。

再說無法倒閉,大企業要想倒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虧損歸虧損,由於規模太大,生產仍能正常進行,而且,所生產的產品也有市場,技術、人才等也都有一定優勢,只是市場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因此,走向倒閉是很難的,是無法倒閉的。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不能倒閉還是無法倒閉,勉強維持都是付出的代價最大的,這也可能與我國的實際情況有關。尤其是國有企業,破產也好,倒閉也罷,都是很難的,都會受到很多因素制約的。所以,加大改革力度,讓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一切按照市場規則辦事,才是最重要的。


譚浩俊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檸檬認為,分析這個問題,要從生產的本質和我國國情來理解。

首先說企業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會給社會帶來益處,第一就是提供了就業崗位,第二是提供了產品,而企業利潤是在解決完前兩個問題後社會給企業的回饋。

然後再說國情,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有很多大型的國有企業,這些企業往往是虧損經濟下行時的虧損高手,虧十幾億都不算多,幾十上百億的虧損也是有過的。國企的目的是為全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並非盈利,因此即使虧損,某些單位會給這些企業補貼,防止倒閉。

當這兩個因素結合在一起時,就是政府為了保障就業,為了保障社會商品供應穩定,會給予虧損的國企一些財政補貼,維持企業正常運轉。2015、2016年的鋼鐵企業、煤炭企業等傳統行業就是這種情況。

因此大企業虧個十幾億,並不一定會倒閉。


首席投資官


一、持續虧損才可能面臨倒閉

一個企業如果經營不善,出現持續虧損且無法償還到期債務時,可能面臨倒閉,而企業單純的虧損這一點並不構成一定倒閉的直接和必然條件;

二、要看企業生產的產品是否被市場認可

如果產品是應市需要且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卻受政策及當地環境的影響出現了大數額的虧損或成本增加,是可以通過市場干預或資本手段去調節的,比如融資、比如發債等。甚至有些企業虧損後通過資本手段不但扭虧為盈,甚至做到上市,就是基於其產品是應行業痛點所生,只是缺少造勢的能力與方法;

三、可能只是價值被低估

看一個企業能否獲得成功,不是單純的看其賬面價值和過去營收,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企業持續經營首先靠持續的現金流,其次要看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是否可以搶佔市場佔有率,是否可以在垂直領域佔領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都滿足,虧損也只是一時價值被低估而已。


多賺理財師心逸


這是20年前的思路了,以前商品短缺,企業是淨資產為王,模式是盈利,貸款,擴大產能,企業壯大。

但是今天,商品不再短缺,企業也不再看你淨資產,而是看你未來的盈利。模式是:融資,燒錢,培養客戶,再融資,再燒錢。bat為首的互聯網企業,淨資產僅僅只有電腦和服務器,但市值高達幾千億。滴滴,美團,摩拜,ofo,餓了嗎,等等3-5年就崛起的企業,哪家不是虧損虧到姥姥家。


高高rrq


虧損從來不會讓企業倒閉,而資金鍊斷裂會。特別近年來,企業都是跨越式發展,短期內需要天量的資金來完成跑馬圈地,比如滴滴打車,用補貼來使用戶養成手機打車的習慣,那個時候,肯定是虧損的,因為對前景的看好,不斷有投資者參與A輪,B輪等等階段的投資,這個時期有很多對手因為資金鍊斷裂就死了,而史玉柱的巨人大廈更為典型,投入幾個億,就缺1000萬資金鍊斷了就壓垮破產了。


天才在左我在中間


一類企業是國家壟斷性行業,石油,鐵路等,他們關乎國家的命脈,企業最主要的目標不是盈利而是佔據行業地位和話語權。所以虧損也還是有國家支持。還有一類大企業就是當地政府的重要企業為當地創造許多就業崗位,一般情況下不會讓他輕易倒閉。還有一類就是向京東之類的電商,他們要的就是現金流,所以他們年年虧損但是照樣經營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