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肺癌患者基因突變與病灶轉移至什麼地方竟然有聯繫?

本期導讀:我們知道,利用腫瘤的分子亞型可以判斷靶向藥物的使用,難道也能預測腫瘤的器官轉移嗎?這兩者看起來沒有絲毫聯繫,但科學有時就是這麼神奇,癌度今天為大家解讀一篇文獻,聊一聊肺癌患者分子亞型與器官轉移千絲萬縷的關係。


共有2052例沒有經過治療的4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參與了該項研究。

研究者定義了四個分子亞型分組:

EGFR +,KRAS +,ALK +和三陰性(三陰性就是EGFR,KRAS,ALK 都不表達)。對於每個轉移器官,將每個分子亞型的轉移腫瘤的比例與三陰性腫瘤相比較,通過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

最常見的轉移器官是骨,胸膜,肺和腦。與三陰性患者相比,EGFR陽性患者骨轉移和胸膜轉移顯得更多,腦轉移和腎上腺轉移要少一些。KRAS陽性患者相對於三陰性患者的肺轉移多。ALK陽性比三陰性患者有更大的肝轉移趨勢。(如下圖)

肺癌患者基因突變與病灶轉移至什麼地方竟然有聯繫?

與三陰性患者相比,EGFR外顯子19缺失和L858R突變的患者更常發生骨轉移和胸膜轉移。此外,EGFR外顯子19缺失的患者較少發生腎上腺轉移,而L858R突變患者腦轉移頻率較低。

肺癌患者基因突變與病灶轉移至什麼地方竟然有聯繫?

發生KRAS G12A突變的患者比三陰性患者更常發生骨轉移性疾病肺部更常發生G12V突變(如下圖)

肺癌患者基因突變與病灶轉移至什麼地方竟然有聯繫?

在長達30.2個月的中位隨訪時間裡,三陰性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比EGFR和ALK陽性患者低,但比KRAS 陽性患者高一點。在所有的分子亞型中,與沒有肝轉移相比,肝轉移患者有更低的總生存期。只有在KRAS 陽性患者中,骨,胸膜和腎上腺轉移與總生存期惡化相關。(如下圖)

肺癌患者基因突變與病灶轉移至什麼地方竟然有聯繫?

由此可見,非小細胞肺癌的分子分型和器官轉移是有一定關係的。

這也給我們的癌症治療一些啟示:通過基於檢測確定分子分型的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以根據分子分型和器官轉移的關係來指導後續的轉移病灶篩查和預防性治療。

這對患者來說是個好消息。期待以後有更過類似的研究,得到更全面的臨床數據,給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的希望。癌度一直追蹤最新的腫瘤研究諮訊,助力廣大病友走好抗癌路上每一步。


參考文獻:C. C. H. J. Kuijpers et al.,Association of molecular status and metastatic organs at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V 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https://doi.org/10.1016/j.lungcan.2018.05.006

關於靶向藥物和最新臨床數據,請點擊瞭解更多,留意我們的臨床招募計劃。我們會竭盡全力,讓您參加合適的臨床試驗,免費用到合適的靶向藥物、免疫藥物。

肺癌患者基因突變與病灶轉移至什麼地方竟然有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