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和王淦昌老師在一起的日子

王淦昌身上匯聚了老一輩核彈先驅的優點,勇於創新,治學嚴謹,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一代宗師,後人之楷模。

和王淦昌老師在一起的日子

王淦昌1985年在原子能研究院

王淦昌(1907.5.28—1998.12.10),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本文是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乃彥回憶王淦昌的文章:

1959 年,組織派我去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中子物理實驗室工作,王淦昌老師是當時杜布納中國組業務負責人、聯合所副所長。他淵博的學識、謙虛嚴謹的學風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王淦昌小組對反西格馬負超子的發現,也使得我對他更加敬佩。

和王淦昌老師在一起的日子

1930年赴德國途中,在輪船上

1965 年我回國後被調入二機部九院工作,從事核武器試驗中近區物理測試工作,王老是分管近區物理測試工作的院領導。有一次地下試驗,當時準備工作進入了收尾階段,坑道也已回填到只留下很小的空間,等待著領導批准後就將它全部填完。

王老聽了彙報後,覺得“還是最後再進去看一看放心”。於是我陪著他再一次爬進了洞。他一個部件一個部件地檢查,仔細詢問他認為放心不下的地方,最後才滿意地說:“好呀!現在放心了! 放心了!下面就等著試驗的好結果了!”爬出洞口後,40 歲的我已是氣喘吁吁了,何況當時王老已經 68 歲了!他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坐下來,坐下來好好休息吧!”

和王淦昌老師在一起的日子

1944年全家攝於貴州湄潭縣

1975 年那次核試驗後,我和王老一起從試驗場地乘汽車去往某基地,王老談及了他 20 世紀 30 年代在德國柏林大學讀研究生時所接觸的那些物理大師,如蓋革、邁特內、波恩、米澤斯、海特勒、費蘭克等。王老說:“我真是太幸運了,能在現代物理學最活躍的黃金時代,在柏林、哥廷根做研究生。”

他講述了在聽到博特和其學生貝克爾用釙的 α 粒子轟擊硼和鈹發現了一穿透力很強的射線後,他當時不相信是 50MeV 以上的 γ 射線,想從菲利普師兄那裡借雲霧室對這種射線進行探測,由於他的建議沒得到老師邁特內的支持,而和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我們難忘的交談不時被走在我們前面的大卡車上掉下來的大白菜所打斷,這是從基地運到場地給參試人員吃的白菜,現在參試人員撤了,又把剩下的運回基地。一看到白菜掉下來,王老就堅持停車下來把白菜撿起來,他說:“這裡吃點白菜不容易,要從好遠的地方運來,不能浪費。”到了基地我們將撿到的白菜交給了廚房, 王老還跟廚師開玩笑說:“ 給我做一頓白菜吃!”

和王淦昌老師在一起的日子

1967年在新疆核試驗場,王淦昌(左一)、郭永懷(左三)、鄧稼先(右二)

調至原子能院後,我和王老在一起的時間更多了,他每天早晨6 點就和我一起從生活區步行到工作區上班,吃了早飯開始工作,晚上回來還要向他彙報工作進展。

王老要求我們要儘快建設一臺 1 兆伏80KA 的電子束加速器,並開展強流電子束和靶相互作用中由於反常吸收會使吸收係數比經典值大 100 倍的實驗,因為如果這個結論是正確的,那麼電子束聚變將成為很有希望的一種途徑。我們用 5 種實驗測量從不同角度否定了日本科學家曾轟動一時的結論,當時全世界只有美國和中國的實驗做得最出色, 並取得了一致的結論,即吸收係數的增強只有 2 到 3 倍。

和王淦昌老師在一起的日子

與聶榮臻(中)、朱光亞(右)在核試驗基地

1991 年,在王老的領導和支持下,國際準分子激光學術研討會在原子能院召開,準分子激光國際上頂尖科學家大部分都被邀請來參會,其中有 RAL 的 Mike Shaw,Inn Rose,加拿大 Alberta 大學、加拿大物理學會主席 Offenberger 教授,日本電氣工程大學 Ueda 教授等。王老以敏銳的洞察力對各個報告提出了許多問題和建議,外國科學家對王老非常尊敬和欽佩。


Mike Shaw 博士多次跟我說:“王淦昌教授真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年紀都這麼大了, 還聚精會神地聽我們的報告,提出的問題都那麼深刻、尖銳、有參考價值,在他面前作報告我可不敢有任何的粗心大意,我真佩服他!他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啊!”

王老崇高的形象和慈祥的笑容,至今仍經常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他對同志的關心,對後生的厚愛就像春天的陽光溫暖著我們。

◎圖文 |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提供

《科學大觀園》2018年5月合(總第546期)

和王淦昌老師在一起的日子

和王淦昌老師在一起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