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被拐婦女生下的孩子,過的都是什麼樣的生活?

邱雨雨雨雨雨瑜瑜曦



幸福的家庭往往一樣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曾有人採訪90年代被拐婦女的後代,答案讓人憤怒,更讓人無奈。

一部分人的母親,因為不堪忍受折磨,在孩子年幼時就離開了,受父親和奶奶的影響,讓他們對母親沒有任何好印象,很多人表示村裡沒有女人,又需要生兒子,花錢買媳婦也是被逼無奈。

因此大家一般不願去城市裡打工,娶了媳婦後,要在家裡看著防止逃跑。

一部分被拐婦女,雖然有了孩子後認了命,但也是飽受折磨,對孩子很難產生母愛,這些孩子長期缺乏母愛,面對外人時,對於母親這個角色羞於啟齒,於是這部分孩子,早早輟學出去打工,選擇逃離家庭。

另外還有一部分婦女,是幾經轉賣最後才轉手到家裡的,長期的顛沛流離,來時心理已經有了殘缺,再加上白天被丈夫打罵,於是夜裡就悄悄將氣撒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心理產生了陰影,很難痊癒。

不過母愛是偉大的,有部分婦女雖然自己遭遇不幸,卻還是選擇以德報怨,孩子也因為母親受到了好的教育。

父輩的思想灌輸,和母親角色的缺失,讓很多人都只有恨和委屈,最恐懼的不只是拐賣本身,而是永遠有人覺得拐賣是理所應當。

別人視若珍寶,在他們眼裡不過工具,最後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回家的路,也希望無辜的孩子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找靚機科普君


被拐婦女生下的孩子,過的都是什麼生活?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這要看被拐婦女意願及與這個家庭的關係。



用實例說明吧。

實例一:我小的時候,鄰村有一戶人家買了一個媳婦,這媳婦來時十八歲,男的二十三隨,可謂年齡相當。為啥要買媳婦呢?因為這家人成分不好,是地主成分,在當地找不來媳婦的。遇著人販子拐來的女孩,趕緊掏大價錢買回家。那女孩來了也沒受啥罪,一家人捧為座上賓。七年時間,他們連生三胎,兩個男孩一個女孩。男的會木匠手藝,女的又十分勤勞,一家人過的富足幸福。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女方家長帶著警方找到這裡,這家人熱情招待,女方父母一看閨女生活不錯,比老家還好(女孩老家是大山深處),也沒說啥。警方問女孩是否受過虐待,是否願意回原籍。女孩回答沒有受虐待,夫妻感情很深。然後就是女孩帶著老公孩子一塊回了孃家看望親人。他們的三個孩子都成了才,據說老大大學畢業後,目前還在政府機關工作。其餘兩個也考上大學,個個出息。孩子能夠成才,與這對夫妻產生了真感情,家庭和睦幸福有關。



實例二:婆家有一戶人家,男的四十歲出頭,家徒四壁,光棍一個。有一年買了一個小姑娘做老婆,據說那女孩才初中剛畢業。女孩多次逃跑,抓回來毒打,以至於後來變得神經錯亂,不認識回家的路,也不知道自己是誰,生了個兒子,也不知道養。那兒子從小沒人管,小學畢業就混社會。前幾年,女孩父母帶著警方找到這裡,看著曾經的女兒,如今已是滿頭花白頭髮,面容滄桑。母親抱著女兒嚎啕大哭,可女兒已經不認得母親。據說,那女孩的父親還是鄉長,母親是教師。夫妻倆看著女兒變成這樣,只得把外孫帶走,聽說送進一個培訓機構學習手藝,然後幫助這個孩子找到一份正當工作。



不管如何,被拐的女孩都是可憐的。他們的孩子有成才的,也有不成器的。母親能過正常人生活,給足孩子愛,那麼這個孩子就差不到哪裡去。如果母親過著非人生活,甚至被逼成神經病,他們的孩子心理肯定扭曲,難以成才。


清香如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