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徐州未来十至二十年的发展会怎样?

永远CK


徐州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医疗、会展中心,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让地处苏北、连贯东西的徐州的发展有了无限的机遇,徐州能够充分的借助这一战略规划,发挥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让中心城市的功能大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让徐州成为欧亚大陆桥上的非常至关重要的经济链,徐州可以由此加深与其它国家地区的深度合作。


徐州在2017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工业经济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居全省第二,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快于全省2.4%,新增城镇就业5.98万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1元,增长了9.5%,居全省首位。

徐州不仅工业基础优势明显,各大高等学校林立,民风纯朴,交通非常便利,飞机、高铁,省高速数目较多,目前徐州的环境也比以往好了很多,江苏省更是下发重要文件《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意见重点任务分解方案》全力支持徐州发展,这份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徐州发展成为淮海区域经济核心,辐射苏北、安徽北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等地区。


大大咧咧聊聊家常


徐州的发展在东部,无论是新城区,还是经济开发区,还有高铁,都是在东部,当然更远的还有一个观音机场,还有更广大的徐州大后方。

我觉得现在的规划非常好,城市向东看,徐州的一盘棋就活了。到时候地铁开通了,贾汪片区,潘安湖大学城科教创新区,大吴、旗山片区,大黄山大庙片区,金山桥金龙湖高铁片区,新城区将和老城区完全融合一体。

当然如何吸大量引外来人口来此入住是个难题,需要看政府的魄力了,因为人来之前,得有一个工作来解决自己的温饱吧。所以如何大力发展旅游业,如何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如何大力发展会展、物流企业,如何大力吸引更多的大学来此落户,将是未来市政府机关的重中之重了。



徐州是一个劲的往东发展,但作为淮海经济中心城市的意义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往东发展越来越偏离淮海中心位置,对于西边。北边的几个城市来说,影响力越来越少,而往东发展的意义是什么?东边只有一个连云港,难道想把连云港并入徐州的版图,把小日本划入淮海经济中心?


言之跃


会继续比较快地发展下去,继续巩固自己在苏北和淮海城市群的老大地位,会继续沿着自己强三线弱二线的定位发展,好了估计能到二线中间梯队。但要想比肩强二线城市诸如周边的南京,苏州,青岛,郑州,西安等难度较大,可能性很小。


狩猎者3768


没有一流的学校、医院、企业和管理,发展快不了。


用户59967607042


我认为徐州未来10年发展会很迅猛,这里有2点注定徐州会突飞猛进。

第一是徐州虽然地处苏北,确仍然是核心区域。当之无愧淮海区域老大。

苏北整体实力偏弱(对比苏南),但是徐州争气,能挤入头排,成为第二梯队,是苏北幸,也是徐州幸。

首先徐州本来工业基础就好,学校也多,民风也好,交通便利,飞机,高铁,省高速应有尽有。底子好,发展起点就高。徐州观音机场,徐州东,高铁,新沂火车站,这几个我都做过。这几年发展很迅猛,周边辐射力很强。

之前走睢宁,八里路况差,做客运汽车抖来抖去。现在开车去舒服许多,交通改善许多。以前好像说宁绕三千不走宿迁;宁报停,不走睢宁。说的就是交通差,收费站还多。现在都是文明城市,创建改善明显,特别是路况,人居环境。徐州睢宁县原来的王市长后调入宿迁当市长,主抓创卫创文明城市,宿迁2017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名。这一点也反应出徐州在这方面确实有经验。

我是宿迁人,每次外出跨省都需要从徐州经过,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徐州,一个越来越好的徐州,一点比一点进步,优秀。

刘邦的老家,虽成天自嘲苏北,却真的有真材实料。自古就是军事重镇,现代更是重要工业城市。特别是徐工集团,特种设备机械很多。之前徐州号称一半煤矿一半城,天空灰蒙蒙的,是矿山机械为主,现在也开始转型,摒弃矿业,转入制造业。

这些年徐州矿停了许多,之前挖煤的现在村里老一点的人都去山西挖煤了。煤矿关停,环境好了许多,之前挖的坑,现在填上水,变成水上公园,环境陡然高大上许多。

第二是徐州政策支持,文件支持,定位是淮海经济圈核心城市。

去年开始省里下文件重点支持徐州发展,淮海区域影响力最强的徐州当仁不让的要做核心龙头。这样一来经济人文社会教育各方面配套设施也会大幅度提升,那个文件名字为《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意见重点任务分解方案》有兴趣可以搜索下。

有人说徐州是未来淮海省省会,我虽然不赞同这个有这个淮海省,但是我很赞同省会这个说法。如果有可能肯定是徐州,淮安实力不足,影响力弱,要是改名淮阴说不定知名度会高一些;宿迁位置好,但是定位是后花园,搞生态特色;连云港盐城偏离太东。外省的那几个更是唯徐州马首是瞻,属于辐射区。

该文件明确指出把徐州发展成淮海区域经济核心,辐射苏北,安徽北,山东南,河南东部地区。这个第一次啊,用公文命令形式出现,肯定是省策之一,多年内是不会改的,首次文件形式规定了徐州的发展未来。这一区域也只有徐州可以担当此重任。

这样一来,资金方面省里会大力支持,国家方面虽然还在争取但有很大希望。

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徐州,发展徐州。这样不出几年,苏南的众多企业优先入驻徐州,引入徐州,带动徐州发展。经济肯定会更上一台阶。配套设施会更加完善。区域内部结构会调整变化很多。 唯一的缺点就是有可能高污染企业会混入,到时候需要甄别,剔除。

教育是最大的红利,人才引进方面会给与更多支持。文件中提出要给成立一个徐州大学。这个太厉害了,大学跟学院不能比,而且还是应用型大学。这一来徐州相当于多了一个211和985了。这个教育提升比较慢,但是人才基础培养具有持续性,影响力很强。作为宿迁人非常的羡慕,因为宿迁除了一个宿迁学院就没了,而且还是学校,跟大学档次差一大截。等徐州发展起来,说不定一高兴,随便给个分支学院,或者搬迁几个系到宿迁,就乐坏我们了。

这政策还给徐州一个便利,就是可以尝试优先改革。这个太厉害了,只要不违法,不违背底线,都可以尝试。这相当于给了尝试和犯错的机会,只要能发展,都可以试。

当时宿迁也是这样的环境,作为江苏洼地或者沼泽地吧,压根就啥都没有几个贫困县拼成的。有次市长去省里开会,省长问宿迁要什么。宿迁市的仇和说我啥都不要,你给个话吧。省里说行,在不触及法律底线时,允许宿迁最大化改革。仇和回来后,宿迁提出敢试赶创,全民创业,招商引资,医疗私立等实质性措施和内容,这个虽然有点激进和左,也存在很多负面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宿迁发展迅猛,已经快追上第12的连云港了。

现在省里也给了徐州机会,你可以去试,大胆的做,有成绩发扬,没成绩保留消掉,不惩罚不叫停,所以会有很大的机会。

作为宿迁人,我从旁观者角度观察,发现徐州目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市中心发展好,周边县一般,特别边缘县发展不是很好,特别是新沂和睢宁离宿迁比较近的地区,贴吧上都有言论,不如跟宿迁吧,反正也近,说不定区域组合还能有大发展。这观点虽然偏激,也说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均匀,带来许多不满。

如果能重视这个问题,各县区一视同仁,大家齐心合力,同心同德,大家拧成一股绳,相信未来徐州会有更大突破。

综上所述:徐州人争气,底子好,在加上扶持优先发展未来经济社会不论那一个方面都会发展迅猛。





海阳Vlog


先带大家看一下徐州现在的样子

1、先看2017年上半年,徐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工业经济稳中趋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不仅是经济总量势头良好,徐州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同样步伐稳健。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收入增长2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7.9%;六大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2%,而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增速低于全部工业2.6% 。

徐州现为四省结合部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城市,传统优势产业是能源(煤矿、煤电等)、建材(板材、水泥、铝型材等)、冶金(钢铁、铜)、机械(徐工、矿用设备等),这几个产业是徐州老底子。护住底子、开辟新产业是徐州的经济基本政策,所以徐州这几年大力发展新能源(亚洲第一大硅材料基地)、医药、新能源车(徐州是最大摩托三轮车产地)等产业。一句话总结:徐州的底子很厚,但是难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新产业起步晚发展快,成为徐州经济的脊梁还需要时间。

徐州经济引擎也正在快速升级。看今天的徐州经济,要去中关村信息谷,要去淮海智慧产业园,要去开发区,要去高新区,要去大数据产业园,要去物流园……看罢这些地方,你就会感受到,徐州的未来科技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2、徐州是未来的交通枢纽城市。

在漕运时代,徐州是京杭运河上的明珠;在高铁时代,徐州是最早通达动车组的城市之一;今天,徐州通行两条高铁(京沪、郑徐),在建两条高铁(徐连、徐宿淮盐),若干条高铁正在规划中(合青、徐菏、京沪二通道…);徐州市属的新沂,作为一个县级行政区将通行三条高铁;京沪高铁重返时速350公里,首发实验在北京-徐州区间进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徐州的交通枢纽地位都不可撼动。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密集的交通网络,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不言自明。在全国交通大发展的背景下,徐州与华东的关系更紧密了,徐州与华北的联系更频繁了,徐州与华中的交流更密切了,徐州与华南的贸易更繁忙了,徐州与西部的对话更便捷了……这难道不是徐州自身加速发展、对外展示魅力的一大机遇吗?

3、人才是新世纪最重要的发展资源,这一点已成为全球共识。关于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徐州有优势也有短板,有规划也有抓手。

作为地级市,徐州拥有12所高校,其中1所国家211重点大学,6所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约20万人…强大的科教实力是徐州发展的人才富矿。

不过而作为人口大市,徐州也是人力外流大市,这一点值得关注。

关于人才引进,徐州也有具体举措:2016年,徐州开始对高端人才在徐生活保障、项目审批、购买住房、办理户籍等提供一系列便利;打造"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政策"全链条区域创新体系。

可以说,争取人才的战场上,徐州后劲十足,大有可为!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今天的徐州,就是遍地金银的生态宝地。

采煤塌陷地变身湿地公园,徐州人的创举被人民日报、央视点名表扬;

“龙须沟”变身国家水利风景区,丁万河入选“最美家乡河”;

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徐州排名第一;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徐州全省第一。

“绿色经济”是未来重要的发展增长点,徐州在这方面潜力无穷!

5、文化上,徐州是一座有根有底蕴的城市。徐州的碾庄镇和铁富镇,分别入选全国第一批和第二批特色小镇,而在创建特色小镇的活动中,徐州还有大批乡镇表现亮眼,有特色旅游小镇,有水果种植小镇,有桑蚕文化小镇,有新型电商小镇……乡镇的活跃,为徐州织起了庞大的根系,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徐州的文化辐射力同样首屈一指。汉文化、美食文化、养生文化、书画文化、战争文化、玉文化、民俗文化……徐州文化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影响深远。

这样一座有情感纽带、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城市,未来必将汇聚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源,徐州发展的“软素质”同样过硬!


一株小野菊


徐州发展上高层次难?地处江苏北部,四省交界处,都是四省落后区域,都不被重视,徐州自己科技能力不强,处于落后经济区块,争取了个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帽子,想得很美,是空帽子,除徐州外谁还接受这顶帽子,避而远之而唯恐不及,本来还和你握握手,现在手也不愿意去握了,我去替你撑帽子?劳而无功,摆摆!自己玩吧。现在沿海地带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连云港大发展了,对徐州有很大推动作用,就像上海和南京一样联带关系。连云港会有发展,但有特大发展难,首先江苏省对发展连云港不感兴趣,江苏还是一心朴在南京,苏州和无锡,担心连云港发展起来,会被独立出去,白化钱。八十年代,国家要大举发展连云港港口和建大钢厂,徐州作为连云港港口后勤基地,但被江苏挡了回去,江苏不积极,连云港几个大工程都泡汤了。大钢厂改建到上海宝山,港口被山东日照抢下一半,还有一半下马了,连云港渴了点汤。连云港果真发展成特级城市,徐州发展必然的加快,区块效应。大海州湾都是很好的建港口区域,港口与陆上交通运输特方便,比上海在海中的几个小岛上建码头,多省多少钱?减少多少运输费用?节省多少时间,少浪费多少人?无耐小地方没人重视,没有伯乐看重,就是有人看到,人微言轻,也是没有用,你连云港人说话值几个钱!连云港和徐州是贫富区块链,要么永久穷下去,大富大贵难啊。国家是越富地区越投入,对穷地方只是摘帽子,但雄安是例外,国家重点投入。江苏对连云港是摘落后帽子,不能拖江苏奔小康后腿。徐州也不能拖江苏奔小康后腿,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是江苏落后的班车上。南通,泰州市,扬州自我认为是苏中,有别与苏北五大穷市区分开来,其实经济无大进步,就是自我安慰。


云湖洋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影响结局

1992年,徐州三环路竣工

徐州成为国内少数具备三环路网的城市之一

如今27年过去,

在一些城市仍在规划三环路之时

徐州的城市框架已经拉到了五环

这,就是时代对于先行者的回报


我爱的是你爱我8535131


徐州十年定位要向西北部倾斜发展,强力带动丰县,沛县卫星城的起动。丰沛人才济济,地理优赿,只是江苏最北边两城市。她又是山东,安微,最南最北边境城市,所以发展的很坚难。还望有长远眼光的省市领导及能人把这两块玉石头精雕细琢。早日发光。这也是徐州发展的后劲。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愚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