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那么多人知道袭人与宝玉云雨,为什么王夫人反而不知?

袭人虽然自认为和宝玉云雨,不为越礼,但也从来都是暗中进行的。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比如晴雯(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鸳鸯(你要跟他一辈子)、黛玉(称呼袭人好嫂子)、薛蟠(说袭人是宝玉的宝贝)、贾芸(袭人和别的丫头不同)等等,都知道袭人和宝玉一事,更甚者,怡红院诸人都知道此事。但为什么一直担心自己儿子被狐媚了的王夫人丝毫不知?

那么多人知道袭人与宝玉云雨,为什么王夫人反而不知?

袭人的上位非常顺利,一次云雨,从此宝玉对袭人格外不同;一次进言,王夫人把袭人的份例提到姨娘待遇。但是王夫人如此看重袭人,只因为两个字——宝玉。

因着金钏之死,贾政将宝玉暴打一顿,袭人借此机会向王夫人进言,宝玉年纪大了,总是和姑娘丫鬟们凑在一起,没有男女之分,要是有风言风语传出去,宝玉的名声就坏了。王夫人本就因为金钏一事,心里存了个结,听到袭人这句话,顿时对她感爱不尽。

那么多人知道袭人与宝玉云雨,为什么王夫人反而不知?

可问题是,谁都有资格说这些话,可袭人没有。因为袭人是第一个与宝玉云雨之人,而袭人借的这个契机——金钏,正是因为与宝玉调笑几句,才造成后来的跳井自杀。宝玉与金钏调笑王夫人骂金钏小娼妇,并赶走金钏金钏跳井自杀贾政认为宝玉淫辱母婢致其自杀,杖打宝玉袭人因宝玉被打一事向王夫人进言,姑娘丫鬟们太亲近宝玉,会传出闲言闲语王夫人感念袭人想的周全,把袭人提成姨娘待遇。

那么多人知道袭人与宝玉云雨,为什么王夫人反而不知?

金钏不过是与宝玉调笑几句,王夫人就不顾念金钏十几年的感情,将金钏赶出去。如此严厉的作风,袭人这个已经和宝玉有首尾的丫鬟,按理说应当格外不安才是,可没想到人家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向王夫人进言。

那么多人知道袭人与宝玉云雨,为什么王夫人反而不知?

抄检怡红院时,王夫人从说过,“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王夫人有多少耳目神意,这些耳目神意究竟是哪些?不好说。但是从宝玉的话里也知道,宝玉说话做事,还是忌讳着那些婆子们的。而且宝玉很不愿意让婆子们伺候他(本想叫人进来倒水,一看进来的是婆子,又立刻让她们出去了)。这种情形下,婆子能知道宝玉多少私下的玩笑话?所以说王夫人的耳目神意是婆子的可能性不大。而王夫人格外厚待的几个丫鬟有袭人、麝月、秋纹三人(三人都得到过王夫人的旧衣服,以视恩宠),而麝月、秋纹都是袭人调教出来的,且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和宝玉不清不楚。

那么多人知道袭人与宝玉云雨,为什么王夫人反而不知?

所以,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宝玉、袭人之事,但王夫人不知情,总的来说有四个原因:一、瞒上不瞒下。下人要是私下告密,定然会得罪宝玉。嚣张如晴雯,敢当面讽刺袭人、麝月,但是绝对不会拎不清跑到主子面前说是非。二、灯下黑。袭人是第一个提出丫鬟们和宝玉太过亲近的人,王夫人又怎么会想到袭人是贼喊捉贼?三、王夫人在金钏一事后,虽未给袭人姨娘的名声,却给了袭人姨娘的待遇,以前的事还会有谁不长眼去提及?四、在王夫人面前的脸的丫鬟,除了袭人就是袭人调教的,且这两人同样和宝玉不清不楚。结合这四种原因,除非有人能给出证据,袭人和宝玉一事是在王夫人给袭人提份例之前,且袭人和自己有仇,否则谁会和自己过不去,跑去向王夫人告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