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鍾勇180607335


自主學習,個人理解就是自知自發自律的學習。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就要從"自知自發自律"三個方面做起:

1. 自知。孩子需要知道自己當下階段重點學習什麼,學習目標是什麼,學習的進度如何,學習的方式方法是什麼等等,這些都屬於認知,也就是孩子對學習這件事的一個清晰的理解和定義。孩子對學習這件事認識越理性,他學習起來就會越自主,需要父母引導。

2. 自發。自發是一種自願和樂此不疲的行為。好奇心和興趣是探索世界和學習的源動力。因此,激發和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重要一步,這屬於孩子對學習的情感部分。

3. 自律。學習的過程常常收穫樂趣,但也會遇到許多困難,能否堅持下去,能否克服一切困難實現目標,考上自己滿意的大學等等還需要一個條件 : 自律性,它代表一個人的逆商,即戰勝困難的堅持力和抗挫力。現在孩子最缺少這種能力,遇到困難就退縮,談何自主學習 !

認知明確,情感自發,行為自律,這就是孩子自主學習的三要素。


積極家庭教育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以下就用一個小故事和各種細節來表達。以興趣和靈活度來培養會事半功倍。

孩子上了小學,每天要按第二天的課表整理好學習用品。一天下午放學,軒軒的姥爺去接他,卻發現他板著小臉、撅著小嘴,一副氣沖沖的樣子。姥爺就問他:“軒軒今天怎麼啦?怎麼看起來不高興啊?”軒軒瞪著姥爺說:“都怪你,昨天沒給我準備好今天要用的數學書,害我上課沒書用!”姥爺這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幫軒軒收拾書包竟釀成了現在的後果,於是對軒軒說:“這是你的事情,應該你自己做好,而不是姥爺的事情。”

從此以後,姥爺寧可一開始辛苦一點,指導軒軒如何整理自己的書包,接著讓他自己單獨整理然後再檢查一下,最後慢慢地過渡到軒軒自己整理書包也不用再檢查了。這樣,雖然整理得慢多了,但是培養了軒軒的獨立性,也增強了他的責任心。

只有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獨立意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提出要求並進行引導,才能使孩子儘早學會自我服務。如果從小不作要求,孩子就會逐漸形成依賴性,從而缺乏獨立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孩子做事堅持性差,在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方面需要家長經常提醒,在孩子做不好的時候也要適當地、不留痕跡地幫幫他,並告訴他做得很棒但在哪方面仍需要一些努力,孩子下一次自己就知道應該怎麼做才對了。

其次,方法要靈活,以激發孩子的興趣。

生活中有些看起來很容易的事,對於年齡小、動作發展還不夠協調的孩子來說並不容易做好,這就需要家長適時地教孩子一些自理能力的技能技巧,並且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逐步提高要求,以適應孩子的發展需要。比如教孩子穿衣服,可先教會孩子套頭的衣服怎樣穿,再教扣紐扣,最後教對襟衣服的穿法。在孩子學的過程中,家長還可運用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兒歌增加學習的情趣。

在扣紐扣時,讓孩子先把下襬對齊,然後從下往上,邊扣邊說:“大哥回家了,二哥回家了,三哥回家了,小弟回家了,大門關上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但學會了扣紐扣,還體驗到了自己做的樂趣。洗手時,一開始時孩子往往只會用水把手弄溼,就表示洗了,這時可以結合兒歌,並示範整個洗手的過程來教給他們正確的洗手方法: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換隻小手再搓搓,關緊水龍頭,一二三,甩三下,示範後再讓他練習。

教孩子繫鞋帶時可以結合歌曲《繫鞋帶》來進行: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鑽進大洞口,用力拉耳朵,變成蝴蝶走。這樣孩子在歌曲的愉悅裡,輕鬆自主地學習繫鞋帶的方法。

讓孩子自己疊衣服時的兒歌:左右關門要對齊,中間彎腰折一起,兩邊小手要抓緊,放進衣櫃真整齊。讓孩子一邊說兒歌一邊做動作,再加上適時的鼓勵,就不難學會這些基本的技能。

在兒歌的引導下,孩子逐步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鍛鍊自理能力。生動形象的解說,既提高了孩子自己動手的興趣,又使孩子較好地掌握了各項生活技能。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與一貫性

因為孩子年齡小,堅持性差,做事須成人的不斷督促。作為家長尤其要注意:不能爸爸媽媽一個要求,爺爺奶奶一個要求;更不能今天這樣一個要求,明天又變成那樣一個要求。只有使孩子把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下去,我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鼓勵孩子從小“自己事情自己做”,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能對自己的生活、行為負責。








幸福育兒


我說一個身邊真實的例子。

趙老師的女兒今年以全縣第3名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這個女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厲害,而且各方面都很優秀。會鋼琴,懂舞蹈,還是跆拳道黑帶。

趙老師在分享經驗的時候提到了如何讓孩子自主的去學習。

她說以前她孩子回家學習也不自覺,每天下午放學回來就要看電視,搞到很晚都不肯做作業,她們也吼過罵過,但都沒有什麼效果。

後來她想到了一個辦法。一天女兒下午放學回來之後,她對女兒說今天你要先把作業做完,不然我們全家人就不吃飯。

一開始女兒不聽她的。她就快速的把飯做好,然後拿了一本書坐在女兒的旁邊,一邊看書一邊看著女兒玩。等女兒餓了,女兒問媽媽可以吃飯了嗎?她說不行,你必須要把作業做完,我們全家才能開始吃飯。女兒撒嬌,哭鬧,她也毫不退讓。最後,她女兒只好乖乖的去做作業。

後來她女兒就養成了習慣,一回到家就會開始做作業,她做好飯就拿著書在旁邊陪著。等女兒把作業做完了,全家人才一起吃飯。

我覺得趙老師的做法很值得借鑑。我把它歸結為三點。

  1. 家長要給孩子制定出明確的要求。

  2. 全家人都要配合,執行過程要堅決,家長不能互相拆臺。

  3. 最重要的一點。家長要靜心陪伴。不能你一邊要求孩子做作業,一邊在旁邊看電視玩手機搓麻將。

我是彭三三,頭條教育領域創作者。你覺得我分享的這個方法對你有用嗎?歡迎留言討論。

彭三三


我的經驗: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

一、父母自己做榜樣

父母如果自己愛學習,平時有讀書的愛好和習慣等等,經常在孩子面前展現這樣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愛上學習。

我們在孩子面前很少看電視和玩手機,常常做的事情是看書。時間一長,就形成這樣一個場景:吃完晚飯後,一家三口,每人拿一本書安安靜靜地看著。

就這樣女兒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這對她的作文幫助非常大。後來她的作文成績一直都是全班最好的。

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女兒剛上小學的時候,寫作文比較困難,我就帶她去遊玩,路上找時機啟發她描述自己看到的,和心裡的感受,回來後鼓勵她寫下來。

有時候她只寫了一句話,我就讓她試著把這一句話具體拆解成兩句、三句。邊拆解邊回憶遊玩過程的細節,重溫當時的快樂。

就這樣,她在開心的過程中完成了遊記。而這樣寫出來的遊記,因為有了真情實感,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使她自信倍增,同時更增添了她寫作的興趣。

從那以後她喜歡上了寫作。

三、巧用方法,寓教於樂

我女兒當時學英語也遇到困難,單詞記不住。

我買了一些卡片,兩面都畫上畫,正面寫上中文,反面寫上英文。陪她玩“看誰猜的對,猜的多”遊戲。從中文一面猜英文或從英文猜中文,用隨機丟卡片的方式。

只要她猜對一個,就給她愛的鼓勵,並贏一顆星星,等星星積累到一定數,就能兌現她的一個小要求或小願望。

看著星星越集越多,女兒的成就感滿滿,在開心的遊戲中,記住了所有的單詞。

後來,我開始教會並鼓勵她自己和布娃娃玩,她當老師,布娃娃當學生。

她用這種方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內容。並漸漸蔓延到其他門功課。

當她收穫到學習的成就和快樂,得到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後,就有了自主學習的動力。

四、相信孩子,鼓勵孩子

我從來不陪孩子做作業,也沒有經常監督。對孩子的學習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只檢查結果不監控過程。

這樣,她就養成了自己學習的習慣。如果結果有錯,我也只是稍稍啟發她,鼓勵她自己去發現問題。當她通過自己努力發現錯誤並糾正了,我會給她一個愛的鼓勵。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孩子知道學習是她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在培養她自覺學習的同時,也培養了她獨立性和責任感。


素質教育觀察


現在有很多孩子學習都很被動,低年級的孩子需要家長陪著學,高年級的孩子放學回家以後,也從來不主動寫作業,在家長的催促下才會不情願地去寫,寫點作業跟打仗似的。

其實,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用不著家長雞頭掰腦地催促。有的孩子你越催促他寫作業,他越是不寫,就算寫也不好好寫。



本人聽過一次講座,一位成功人士講自己小的時候不愛寫作業,媽媽是怎樣對待他寫作業的事情的。他說,媽媽是小學老師,從來沒催促過他快點寫作業,媽媽看他沒寫作業,就會說,都這麼晚了快去睡覺吧!他說我還沒寫完作業呢,媽媽說別寫了,今天沒寫完明天再接著寫,小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睡眠不足可不行。然後他就聽了媽媽的話,去睡覺了。

第二天早晨起來就得去上學了,到學校以後,老師發現他沒寫作業,就用戒尺打他的手板。從那天開始,放學回來以後,他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不管怎麼晚都要把作業寫完。因為他知道,不寫完作業,挨老師板子的是自己,不是媽媽。



聽了專家的講座,本人也深受啟發,有的孩子正值叛逆期,你讓他往東,他偏向西,跟家長對著幹,家長真的束手無策。假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時,或是培養孩子其它能力時,換個方法是不是效果會更好?

所以,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要一成不變,根據孩子的性格與特點,因材施教,孩子才會變得更優秀。

總之,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方法正確,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愛心輔導媽媽


首先寫作業戒除電子設備,不依賴查電腦寫作業什麼都問度孃的習慣,就是要養成獨立思考完成作業,做一個每天的學習計劃表堅持認真執行,。

二是家長的陪伴,不是你指揮他學習是他寫作業你在邊上陪著,就想小時候我寫作業媽媽在邊上打毛衣,不需要你的言語但是他能定心學習。

三是家裡學習的氛圍,學作業需要安靜的環境,能專心致志的思考手裡的作業,身邊有一個小朋友家長爸爸媽媽都工作就由爺爺奶奶來照顧,放學回到家奶奶飯,爺爺就在邊上看報紙,準時一起7:00打開電視看新聞。

不知道說的對不對我家孩子就是這樣安排的已經很省心了。個人意見哦😄!


丫頭--平常心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培養孩子的自立,父母可以這樣做:

一、給孩子選擇的權力,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孩子一天天長大,終有一天會離開父母,擁有自己的人生。父母要有意識地減少對孩子不必要的束縛,多給孩子自主的機會,多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讓孩子自己穿衣、繫鞋帶,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自己洗衣服等。我家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第二天穿的衣服讓他自己頭天晚上選好,一開始他穿衣服很慢,我就告訴他:不著急,慢慢來。

給孩子選擇的權力,讓孩子為自己做主,是為孩子的人生負責,也是為孩子的夢想助力。

二、父母學會“偷懶”,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懂得“示弱”的父母,會培養出自立的孩子。

孩子上大學,你怎麼送孩子去呢,高鐵還是飛機?

安徽阜陽一位父親,歷經12天、行程866公里,一路騎行陪兒子去清華大學報道。

路途中車子爆胎、幾次突遇大雨被淋溼衣服、吃住鄉鎮旅店,這位清華學子與父親一路風餐露宿、一路騎行一路歌到了目的地。

培養孩子的自立,父母可以這樣做:

一、給孩子選擇的權力,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孩子一天天長大,終有一天會離開父母,擁有自己的人生。父母要有意識地減少對孩子不必要的束縛,多給孩子自主的機會,多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讓孩子自己穿衣、繫鞋帶,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自己洗衣服等。我家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第二天穿的衣服讓他自己頭天晚上選好,一開始他穿衣服很慢,我就告訴他:不著急,慢慢來。

給孩子選擇的權力,讓孩子為自己做主,是為孩子的人生負責,也是為孩子的夢想助力。

二、父母學會“偷懶”,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懂得“示弱”的父母,會培養出自立的孩子。

孩子上大學,你怎麼送孩子去呢,高鐵還是飛機?

安徽阜陽一位父親,歷經12天、行程866公里,一路騎行陪兒子去清華大學報道。

路途中車子爆胎、幾次突遇大雨被淋溼衣服、吃住鄉鎮旅店,這位清華學子與父親一路風餐露宿、一路騎行一路歌到了目的地。

我想,這位父親的眼裡,不只關心孩子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自立自強、不畏艱險的能力。

有了這種能力,這樣的孩子,將來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做什麼工作,人生都將開掛。

暑假裡,你的孩子除了學習,玩,還會幫你做什麼?

有個10歲的小男孩孫博涵,除了學習,還能給一家人做飯,做家務。

看著小男孩繫著圍裙、熟練地左手切菜和炒菜,真的是無比羨慕他的父母。

原來孩子第一次做飯時,是因為媽媽生病了,他就自告奮勇做了一道白菜給媽媽吃。

媽媽對孩子的廚藝大加誇讚,得到讚許和鼓勵的他對烹飪興趣大增,現在已經會做20道菜,連妹妹也深受影響,開始學習做家務。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作為父母,能事事包辦孩子的一切嗎?如果不能,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陸河


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我覺得首先應該培養家長的能力,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如果孩子在學習,而父母卻在看電視玩手機,孩子怎麼可能心甘情願的去學習?我家大寶今年開始學習寫字,基本上每天晚上讓她練字的時候,我會專門陪著她,而爸爸會拿一本關於股票的書進行研究,保證孩子能認真的學習。今年一整年,我都處於考試狀態,基本上每天都要看書。所以大寶一直知道,媽媽在學習,不能打擾媽媽。同樣,我要她去看書或者寫字的時候,她也會很自覺的去完成。


寧靜育兒


根據我多年的學習經驗,第一要務是要坐的住

有的人學習了五分鐘感覺像學了半小時,這種非標準的感覺時間非常不靠譜。我的建議是買一塊秒錶,按下開始的時候,就要全身心投入,不到自己定好的時間絕對不要做其他事情,包括接電話。然後記錄每天的學習時間總和,看看自己每天的純學習時間有多少。你會很驚訝的。


傑慄老師


自主學習的是一種固化習慣,而非能力體現。

每個孩子都可以自主學習,而非所有孩子都會自主去學習,所以,培養孩子的自己學習習慣是核心。

如果我們一直在要求孩子,那結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們在養成孩子學習習慣的第一步就是伴讀,言傳身教,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第二步是固化,比如每天的八點到九點就是學習的時候,其它的時候先不管,到了八點就陪著孩子一起打開書學習。沒有規則不成方圓,這個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固化,如果家長自己都做到不自主學習,為什麼你想讓一個才幾歲的孩子做到呢。

,,,,,,,,,,,,,,,,,,,,,,,,,,,,,,,,,,

我兒子現在上小學,早上7點20就要到學校,我基本上是7點10分左右送他達到學校。

我一般早上6點左右起床,有時候老婆起的早,我就6點半起床!

6點45到50左右開車出發,到學校一般是7點10分

然後自己去工作,有時候因為前一天晚上搞的太晚,比如有時候到2點多才休息,有時候2點多休息還不能上床就能睡著,基本上要到3點多才能睡著!(注:可能是因為生物鐘的原因,一般過2點上床很難睡著,類似興奮過度,好久才能進入睡眠狀態,一般我都是1點半左右上床,2點不到一點就能睡著)如果前一天晚上沒有休息好,早上也會有沒有精神的情況,這個時候,我一般會選擇一個不忙,可以的的時間,趴桌子上15分鐘左右,設置鬧鐘,基本上15分鐘過後,一早上沒有問題。

中午11點半吃飯,速度快些,吃晚飯也會設定鬧鐘休息30分鐘左右。

下午基本上沒有瞌睡,精神不佳的情況出現!

晚上下班回家,有時候還要做飯,吃完晚飯還要陪兒子看一會書,有時候我就是看著看著睡著了,我也建議大家吃完晚飯過後有時間的情況下休息半個小時,設定鬧鐘,這樣你晚上8點到1點基本上不會出現犯困的情況!如果有可以起來走走,洗個冷水臉,因為我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犯困的情況,我會選擇把晚上需要做的事情,非工作和學習的事情做了,比如洗澡,如果收拾一下第二天的東西,還可以吃的水果或者零食,稍微讓大腦休整一下,也就是說長時間做一件事情大腦容易疲勞,換個事情就會好些!如果這些做了還不夠,還是可以選擇趴15分鐘,設定鬧鐘,為什麼是設置15分鐘,因為15分鐘不至於你完全進入睡眠狀態,不至於趴著睡了不醒,趴15分鐘,起來洗個冷水臉,一切又重新開始!

現在我基本上,晚上就是吃過晚飯九點到十點半是陪兒子看書的過程,這個時間只要我在家的話是雷打不動的。

這個過程也不是一天練成的,比如你以前是11點到12點休息的,你想增加學習時間,可以每週增加10到15分鐘,慢慢增加,下個星期到12點30,再下個星期到12點45,這個過程還是要按時睡覺,最好能形成生物鐘的規律!

但也有特殊情況,有時候睡覺時間不一定,這就需要你及時的調整,為什麼要調整?如果你真的困的不得了的時候,你硬挺著其實沒有什麼效果,因為你的學習效率非常低,如果是這樣,你就稍微休息一下,哪怕浪費15分鐘,但你可以換來45分鐘大腦輕鬆的學習過程,和高效的學習過程!

個人的一點心得和大家分享,在實踐過程中,個人還要根據各自的情況做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