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余秀华的真实水平如何?为什么有些人批评她的诗歌?

湘楚风云


一直很喜欢余秀华那句“我白不白都掩饰不了一生的荒唐”。写诗是件自我的事情,是绝望和痛苦带给人的一种诗意而有强烈的情感碰撞,所以博库君一直很羡慕这些生活在微尘中也能开出花儿来的打工诗人、底层诗人,譬如余秀华,譬如陈年喜,譬如许立志,譬如郭金牛...

我羡慕那些在微尘中也能写诗的人,因为每一首诗篇,都是抗争

你观察过城市里做着最基础工作的人吗?

他们是每天天不亮,就拿着簸箕扫把在马路大街上忙忙碌碌?

还是在打雷落雨的日子,依然趴在新楼前的脚手架上摇摇欲坠?

抑或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工厂流水线中站成一个活的雕塑?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他们把它叫做螺丝

我咽下这工业的废水,失业的订单

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

我咽下奔波,咽下流离失所

咽下人行天桥,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

我再咽不下了”

今年年初,一部关于底层劳动者的纪录片就在全国暖心上映,名字叫做《我的诗篇》。

它的主题,一是工人,一是诗人。主要介绍了多位“打工诗人”在幽深的矿井和轰鸣的流水线中,饱经人间冷暖,然后慢慢地,将这样的生活化作动人的诗篇。


打工,是一个沧桑的词

郑小琼曾经说:“打工,是一个沧桑的词……在海洋里捞来捞去,捞到的是几张薄薄的钞票。”

影片先导系列第三篇中的陈年喜,是我们这个时代卓越的诗人之一,但同时,他也是一个矿井的爆破工人。

他每天都在荒山上和死亡为伍,他说“我身体里有炸药三吨”;他从一口矿井到另一口矿井,听着深绿的蛙鸣,承受着灵魂无声无息的恐惧;他与儿子聚少离多,因为“儿子在离家二十里的中学”,自己却在“两千里外的荒山”。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了给家人挣一点可怜的生活费。

第五篇中的许立志,是富士康一位年轻员工。

他天天都在工厂的流水线旁,像兵马俑一般地伫立着,清点着数以千计的产品机壳;他眼睁睁地看着青春无情地流逝,在自己的怀里“被日夜打磨,冲压,抛光”。

可他无力反抗,“既已来到车间/选择的只能是服从”,因为对家乡亲人沉重的责任感,也因为社会给予的沉重压迫,最后只能一跳殒命。

“我想再看一眼大海

目睹我半生的泪水有多汪洋

我想再爬一爬高高的山头

试着把丢失的灵魂喊回来

我还想摸一摸天空

碰一碰那抹轻轻的蓝

可是这些我都办不到了

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时代在发展,可是打工者的生活却仍然没有什么很大的改善。

邬霞在影片中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是农民,我们来到这个城市又叫农民工,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听来心酸。

无论是打工者还是农民工,都没有现代社会所塑造出的优雅。他们没有机会去看飞鸟和沙滩,也没有机会去乘游轮和潜艇。

他们就像轧死在公路上的鸟,连一块腐烂的土地都没有;只能在机器上睡着又醒来,在深井下和出租屋里苦苦吞咽自己的生活。


他们,在诗歌中高贵地出走

可就算他们的生活、背景、工作、圈子看起来都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他们依然热爱着生活,甚至比我们大多数人都热爱——因为他们是能在微尘中看到诗歌的人。

制衣厂女工邬霞即使站在潮湿的工作间,熨烫着一件不属于自己的吊带裙,也足够仔细,足够诗意。

“我要先把吊带熨平

挂在你肩上才不会勒疼你

然后从腰身开始熨起

多么可爱的腰身

可以安放一只白净的手

林荫道上,轻抚一种安静的爱情”

“你也可以跑起来

但,一定要让裙裾飘起来

带着弧度

像花儿一样”

爆破工人陈年喜即使在五千米深的岩层里打发中年,也能用豪气冲天的诗情把自己的人生重新组合。

“真正的秦腔拒绝字正腔圆

它是喷自灵魂地核的岩浆

八百里秦川抖三抖,十万里风云闻声黯的秦腔

劈山开石斩苍龙,吞天吐地纳八荒的秦腔

再锋利的刀子也拦不住

再热烈的风雨也打不断”

“唱大喜大悲,唱大爱大恨

唱昏王奸佞黎民泪,唱忠良贞烈古今流

秦腔的大雨醍醐灌顶

让你浑身湿透哑口无言

让你明白:真情和洗礼,只在民间

让你懂得:活着,就是冲天一喊”

深圳打工者郭金牛虽然时常困囿于生活的无奈,但他从未放弃过诗歌的写作。

“写诗骗子,是我

写几首破诗,在三个省

混。随身

扛着三个外国人:

艾略特、荷尔德林、叶赛宁

一个中国人:海子。”

“每当我谈到诗歌,灯盏就会依次熄灭

是否碰到谁的痛处?而账单/比旧时更加清晰”

他们每个人,都在疲于奔命的打工世界中,浇灌着诗意的花骨朵;在坡坡地的字里行间,寻觅着生活的旖旎风光。


诗人,是人的一次生长

我们时常羡慕那些能放下一切去看世界的人,他们能在姹紫嫣红的山光水色中追问自然,也能在光怪陆离的旖靡世界里寻找自我。

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没有什么选择的,我们只能在某种枷锁之中,按部就班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在城市里、在日常琐事中以各种方式疲于奔命。

可博库君更羡慕那些能在微尘中看到诗的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同样枯燥的事情、过着同样苦涩的日子,可却能在诗歌中争取让自己幸福的权利。

巴勒斯坦诗人马哈茂德•达尔维什曾说过一句话:“每一首魅力的诗篇,都是抵抗。”

对打工诗人来说,诗歌或许就是一种宽慰生活隐痛、对抗贫瘠日常的手段。写得好不好不要紧,但诗歌必须在这里,因为他们看到的、关注到的、感受到的,必须要讲出来。

——就像我们常问的,需不需要艺术,需不需要心存温柔,它看起来没什么用,不能充饥,也不能止渴,但它始终存在于每一个冷漠也好、卑微也好的人心中。

诗不一定要写给任何人啊,它的存在或许也没有太多意义,但它却能代替眼泪完成对繁芜生活的排泄与抵抗,让每一个渺小卑微的骨头里荡起大江大河。

“诗无关职业,只关乎人的状态,而绝望与痛楚或许就能给人带来一种关于诗意的、最为强烈的情感碰撞——当人进入到这种状态里,诗人就诞生了,无论他们是打工者还是农民工。” “但是,诗人是人的一次生长,而非一次超脱,诗人的作品,必然带上自己的背景、经历、经验,这些构成了诗的底色。但诗的魂魄,却定居在所有的诗人之间。所以有人说:全部的诗人,都是同一个诗人。”

博库图书馆APP,免费借阅“打工诗人”许立志诗集《新的一天》。


博库图书馆


我没有读过余秀华的诗,所以无法对她的诗作水平做出评价。但我也是一位诗歌习作者(到目前为止,几十年来已写有l00余首诗歌,收录在自己的诗集《扑火者的歌》里,未出版,待RMB),至于有人批评她的诗写的如何如何,我认为多数批评者是根据自己的胃口,或者自以为是的态度来给她下定义的。有些批评者是诗歌权威,拥有话语权,自己写的诗无人捧场,看到别人出身草根,却又一夜走红,羡慕嫉妒恨,不吐不痛快!有些批评者则是门外汉,根本不知诗歌为何物,却又喜欢凑热闹,指手画脚,不懂装懂!其实,写诗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来源于生活积累和感悟。真正的诗人,情感是孤独的,唯有那些能够忍受孤独和苦难的人,才会有激情写出世上最动人的诗歌!那些高高在上,丰衣足食,整天坐在象牙塔里的人是写不出诗歌的!中国写诗的人很多,真正的诗人却很少!余秀华出身低微,一个残障人,婚姻不幸,生活贫苦,却敢于向命运说“不“,尊从初心,追求理想和个人自由,写了1000多首诗歌,不论好坏,值得大家肯定!她的故事很励志,这是我个人看法,不喜勿喷!最后,附本人小诗一首(原创),并以之与各位同勉一一

坎坷似酒喝

厄运奈我何

人生本艰难

苦也当高歌



远山39393345




“我就是写实的人,是脑瘫”。

————余秀华自己说的,你觉得她是啥心情?


湖北小山村横店,轻度脑瘫患者余秀华,左手压在右手上,在诗歌论坛、博客上安静地写着自己的诗歌:爱情和亲情、残疾的身体和贫穷的横店、生活的感悟和世俗的宣泄。

这份安静,随着余秀华的伯乐,《诗刊》编辑刘年,在2014 年9 月,推出她《在打谷场上赶鸡》、《我爱你》等诗歌后,一下子被打破了,引起关注,然而,真正冲击大众华眼球和内心的,却是同年年底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

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

性感的标题,亢奋多少人!赤裸裸的欲望和性,把一个奔放的、一个迫不及待披荆斩棘投入狂欢的女人推到大家面前,慰藉了多少人的荷尔蒙!其实,这首诗歌,在余秀华的两本诗集中都没有入选,她本人也表示,并不满意这首诗歌。




余秀华在诗歌中把痛苦掏出来给大家看,可大家却反过来把她意想不到的责难塞回她的心房。

余秀华的痛苦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婚姻的,身体的能力克服,但不幸的婚姻,正如诗中所言“我想起有多少日子耽于薄酒/ 那时候它歪着头看着我/ 我踹它:你这死物”!不用多想,死物的定义了。

一是身体的,大家应该能够理解,她心头挥之不去的自卑感,并没有因为诗歌而消弭,但余秀华是幸福的,在父母的关照下,看看书,写写字,喂兔子,这让她有了与一般农村妇女不一样。

余秀华诗歌中口语的运用,特别接地气,这也是容易流行的一个原因,而她的诗歌语言,往往有华丽、熨帖人心之美!

她的真诚、甚至带有泼妇性质的狂躁更是撩动当下人的内心,是符合自身和时下大部分人的内心境遇的。之所以很多人批评余秀华,不排除有嫉妒成分,除此而外,我大胆猜测,喷余秀华的,很多人根本就是人云亦云,压根儿就没读过余秀华的诗!

余秀华的诗歌基本从日常生活、个人生活中出发,没有彰显宏大的社会场景、没有突出人类命运、没有时代使命感、历史责任感,这些,成为她被诟病的原因之一。

但诗歌,或写作,本就是极私人的事儿,没必要上升到拯救人类命运、解脱众生疾苦甚至化解世界危机中去!


我个人喜欢的,是下面这首,因为,我也是棵稗子。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非诗



《向名强的心诗》

(歌谣) 飘逸在风的领域,黑发缠绕谁的心灵。 你的心就像大海一样的深沉, 蓝天广阔,大海无边。 那无边且深沉的思绪,却像一首无尽头的歌曲。 在时间的上空回荡着,吟唱着。 娇纵的阳光照耀在律动的音符上。 啊!生长, 旗帜鲜明的方向,流浪在远方。

(假如你能来) 假如你能来,看我这身打扮,我是房间的主人,我并不说我好看;我是房间的主人,你看这房间多整洁。假如你能来,我俩在此诉说甜言和蜜语,并相拥在一起,吻得喘不过气。月亮照窗台,依旧黑暗的房间里悄无声息,黑暗如同我的眼睛,看不见悲伤的色彩从何而来。太阳隐没了,生机依然绽放,会发光的野兽的眼睛,骇人不己。毒蛇追寻着猎物,你不该来到我的心里,日日夜夜上刀山又下火海,只为将你提起,我将累死在欲望的浮沉里,看不清灯光下,你的倩影。呼吸一口昨日的空气,我感到心满意足。

(一) 四面纵横,楚歌嘹嘹,望断秋水波涛。莺歌燕舞,不惧风骚。人才一表,太过招摇。世事飞灰一念转,情至深处总忘我。

(二) 手握时光的酒杯,饮醉相思,痛影颤颤巍巍,倒在深夜的路旁。一生感想连篇,筑了几本凌乱的日记,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此生却难见其意,糙名不美,难得传颂!心声更如同丧钟,只恐臭名昭著并远扬。

(三) 夜色笼罩,乌鸦何出此言。我的世界怎突然变得这般狭窄。不明所爱,不明所恨,脑中一片空白。想要坐起,得不偿愿,想要呼吸,也不能自主。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中,我看见自己的身躯只剩下一堆骨骸。气氛太过诡异,我究竟是何方妖孽!在人世间黑暗潮湿的地底:显露出原形。

(四) 女孩的声音,不再像一只小鸟,歌唱地动听,她已经长大了。父亲的声音,不再像一只雄狮,怒吼地惊耳有力,他已经苍老了。成熟的少女,慈祥的父亲,我在半道上,行走如尸。

(五) 冥思苦想的花蕾,拥抱着不自然的感受。哪怕它把心掏空成一座荒废的城堡,让娇嫩的花朵绽放成一地的枯萎,那个时候仍然激情似火的吻着自我。虽则双手握着用来自残的刀刃,人生再经不起折腾,可是又怎能轻易看破红尘,又怎能毫无羡慕、嫉妒、恨的活着。尽管人生卑微,任岁月驰骋。笑看我:这没有出息的思绪,在情感的汪洋中浮沉起落!

(六) 我想我应该如此,像点缀墓旁的鲜花,静默成伤。我想我应该如此,像驻立山顶的雄鹰,迎风展翅。我想我应该如此,在沉闷中高呼:梦想万岁。如诗的心, 懂得美丽。因此我该唤醒苦难的记忆,让它沿着美好的方向前进。

(七) 我会从春天广阔的大地摘一棵青草,然后又从夏日无边的夜空中,抓一只流萤,试着建造另一个世界,柔进我温存的内心,因为有爱才有我的存在。

(八) 目光短浅看不穿 高楼万丈厚土城墙 心思漫谈说不尽 世间沧桑命运无常 良缘天定人生随性 我携奔波苦 行尸走肉定魂符咒 从此封情种 过了春夏,却不是秋冬 我心依旧痴 痴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永无止境的梦 在时光里徜徉

(九) 我走的很慢,由朝晴行至暮雨,停驻中途,仍不急不躁。你来的很晚,从少面转眼青容,孤身依旧,还笑不强求。 芸芸众生,多为蝼蚁,在各自的国度,建造伤心。

(十) 为什么我不能,不能叫天说话。为什么我不能,不能叫地回答。为什么我不能,不能使鬼推磨。为什么我不能,不能让你爱我。

(十一) 总想着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所以今天必须受罪。 我需要的是救世主般,伟大的才能。这野心可真不小,而其实我是一只被命运驯服的羔羊。 谁把忧伤,编成一支舞,在雨中漫着步。 风雨又天晴,难见彩虹面,天晴又风雨,如人心易变。 冥顽之命运,昏镜待重磨。 风吹起满天的迷网,洒向空际,只为捕捉无形的泪滴。 我不追寻也不放弃,我不记得也不忘记。岁月,得理不饶人!思念,栽倒又爬起。

《致向彩练》 错过了云天,迎来了雨夜,羞涩渐变成悔恨,萍水相逢又错过,深表怀念。我像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流过昨天的村庄今天的城市,到达明天的山川,葬我在江海之中,永无翻身之日。


向名强


余秀华的诗即使不被冠以"脑瘫"、农妇之类的称谓,诗也写的确实不错。不是这些标签降低了人们的要求而觉得她的诗好,而是觉得她诗写的好的人大多从内心根本不愿意让这个女人跟自己平起平坐。就男人而言,希望一个女人有花容月貌,她没有,对于女人来说,希望进入视野的有一定可比性,她也没有,因为她有思想,大多数女人只有脸蛋和胸。

我读余秀华的诗巜我爱你》,最后一句,不是震到了我,而是戳疼了我。

诗这样写道: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她把一个边缘化的、非主流的、地位低下的、自卑的生命状态描写的这样让人心疼!

最早引起大家注意的那首"去睡你\

人文日志


余秀华一首立意暧昧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她火速火遍中国,符合当下人们猎奇的心态,在这个造星的年代,只要是有利可图,就会让人唯利是图,诗刊也不例外,因为它也要生存,那些生长在象牙塔里的诗神诗二代们,不再谈色骤变。就诗论事,余秀华的诗写得比较流畅,比较给人以想象。一个脑瘫妇人,一个稍有点文彩的乡下女人,对诗歌有那么点执着追求,再被殿堂级的诗刊喧燃炒作,堂而皇之打上脑残诗人标签,不火是说不过去的。

余秀华的成功,有特定环境和特定事件构造成的,比她优秀的诗人成千上万,只不过余秀华比较幸运而己,如果她的成功归功于她在诗歌上的成就,那就有点言过其实了。余秀华的诗歌立意不高,艾艾怨怨,为了迎合当下某些受众的庸俗口味,一味创作风花雪月的浑诗,加上无聊的舆论助波助澜,把她推到刀尖上的舞蹈,而作为一个农村残疾妇女,面对突然其来的荣誉和鲜花,以及随之而来的地位金钱,她乐此不疲,她凭才能劳动所得,外人也无可厚非。

余秀华几乎是一夜成名,如果不是拿她的身体残疾博眼球,以及余秀华狡黠的利用别人的同情冠上用身体写作脑残诗人,她是不会火热那么一蹋糊涂,二者巧妙地被她利用起来,从而人们知道世上还有余秀华这个人。

当然,仅凭余秀华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火不起来的,诗刊是重要推手,出版社是旗手,推完她的诗就推她的婚姻,一波又一波的热度把余秀三个字推上热搜,满足了大众对网红的猎奇心理。

中国是世界造星工厂,不怕你无名,就怕你没出名的命,只要有人捧,只要包装得好,范冰冰等之流长年占据头条,就是不学无术最好的范例。

诗歌是大智若愚的人写给少数人看的呈文,现在读诗的人很少,懂诗的人如同懂你一样,稀罕吝啬,所以不必对别人的评论有过多奢侈。

余秀华在这个熙熙攘攘皆为利兮的社会,能捧一杯热茶,绻坐在低矮破败的老屋院子里,甘为清贫,写出凡人所想,庸人自扰的诗作来,不失为一种自我精神上的救赎,和灵魂的安妥。这种追求是物质上永远无法达到的高度。余秀华尽管身残苟且,近乎面容狰狞,但她的精神世界流淌着高贵的血,和不屈的头颅,比那些风华绝代误国害民的戏人们不知要高贵多少倍。

我也是个文学爱好者,曾经对小说诗歌创作近乎疯狂痴迷,对于余秀华诗歌创作的理解感同深受。有理想与追求毕竟活得真实,写作并非取悦别人,而是一种心灵的领悟。灵魂的高贵会让那些纸醉金迷的人高攀不起。

这是我个人对诗歌的理解,以及对余秀华作品的褒贬不一评论的一点点评。



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和稗子那个是我印象最深的文字。原谅我不懂诗歌没有将余的文字归纳为纯粹的诗歌。

有那么一段时间,中国诗坛出现了一部分摇旗呐喊者,大言不惭地叫嚣什么下半身写作下半身诗歌!我不否定文学作品里的性行为描写。也不排斥。相反有时候起到对主人公或场景的衬托作用。当然这些都是一个写作者所熟知的。若一味地过份地渲染性及其所有的鸡零狗碎就显得过于荒诞,完全是金瓶梅,肉蒲团之列了。原谅我想起了少年时候读过的少女之心!

余秀华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也有其生活经历的磨砺。她的文字的确有精神呐喊的诱人魅力!我第一次读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看你,没有顾及作者名字。而是一口气读完了他。仿佛有股力量和声音指引着我,仿佛把我拉进她的诗行里。读完最后一个字,依旧在回味。和性欲无关。我开始揣测作者经历了什么?如何写出这些想说不敢说的字句,表达方式的直白…等。

再后来了解了关于余的一些事情。也看到很多各种声音有支持有排斥。我迄今为止,依然怀着忐忑的心情在理解她的诗句。

再次声明,我只是一个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可能会被喷被骂。

说出来了,便放下了。好比诗歌,激情过后终归走向平淡。平淡才是我们的生活。


王半坡Lw


没有上头条以前,真不知道余秀华的故事。为什么她的诗会受争议?无他,她打破了诗雅的框架,以一句雷人之语——“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震惊了诗词界。如此露骨的话,居然以诗歌的行式喧告天下。如果她不是脑瘫病人,恐怕单这一句话便要让她饱受非人之议。

华夏十几亿人口,谁敢如此大胆地吐露世人眼里“粗俗不堪”的话,她敢为人之先,羞杀了千古斯文。她以病残之躯,写下累累诗篇,单以这种不屈不挠之精神,也令四肢健全之人惭愧。也许,“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不登大雅,但是,她的内心世界我们又如何能够了解。

余秀华是一个残疾人士,她克服了重重困难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村妇成为一个当红女诗人。这对于脑瘫患者来说,就是生命的奇迹。我们不应该用正常人的标准去苛责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这本身就是非人道的。

你可以选择不读她写的你认为不是“诗”的诗,但不要去污辱她的人格。生者不易,何况一个带病之人,至少她用自己的笔在诗坛占据了一席之地,能像正常人一样抬起头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本身就是值得她骄傲的事。

也许,她的诗不够抒情不够优美,格调不高不入你们的法眼。但她自强不息,勤奋好学之精神就足令懒学之人汗颜。你也许是一位成功的人士,而她要获得今天的成就,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她内心所承受的痛苦也是无法用言语比拟的。

诗既然是反应人类精神世界的产物,你正常人可以写诗吟咏,那也应该允许更多的残疾人加入写作的队伍,让他们的生命在诗歌中绽放属于他们的色彩。从他们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另一个精神世界的呐喊之声,让所有人都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有理想,就必须像余秀华一样努力奋斗,她都可以克服自身的残障走上成功的舞台,而你一个四肢健全的人为什么不能以她为榜样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做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优秀人士呢?


水寒雅芙




我读过几首余秀华的诗,是因为媒体前些年对余秀华大肆报道,我才有了读她诗歌,看她的诗歌到底怎么样的想法。

仅仅读了几句,就感觉很倒胃口。

诗歌在我看来,有以下作用和功能。

诗歌是什么?或者说诗歌传统是什么?诗歌就是语言含蓄、凝练,具有言外之意,内涵丰富的一种基本文学样式,是具有审美价值,艺术功能和社会教化功能的一种艺术形式。

诗歌是语言的浓缩,是对母语表现技巧、表达效果、语言开掘深度等,在外在形式上的具体呈现。

反现余秀华的诗歌,许多诗歌满篇大白话,毫无意蕴和内涵,有的句子甚至是把散文进行断句后,就称作诗歌。有的诗歌为了吸引眼球,甚至给起个劲爆的名字。我不知道写这种东西究竟有什么意义,为争名逐利吗?

这样做,不但误导了大众对诗歌审美的认识,更是破坏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优秀诗歌传统,也会让国外汉学家嘲笑中国新诗就是这样水平。

以我的理解,媒体对余秀华非常关注,是因为她的人生经历比较特殊,她依靠写诗跳出农门,名利双收,过上了比较体面的生活,这种故事本身就很励志,才会引起媒体追踪和常人关注。她的诗歌很一般,在我看来,连及格线都达不到。


鸿鹄迎罡


陆陆续续在网上读过她的一些诗,每次读她的诗,都会头皮发紧,寒毛直竖,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样子,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她真是天生的诗人!

说天生,确实是这样的。先天性的脑瘫,一个脑瘫者对于世界、对于生命、对于感情、对于爱情,甚至对于性爱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



可以说,她如果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女性,很难想象以她的出身和生活环境,能够使她成长为一个诗人。而她成为一个极其独特的诗人,也正因为她的疾病。

毋宁说,她观察世界感悟生活体验人性的眼光是“病态”的,唯其病态,她对一花一草一石一木的观察,都带有了属于她的独特的视角和经验,她的表达,跳过了世俗化的叙述,直击假象背后的本质内核,用属于她的语言描摹出来,流露出来,遂有了新意,也即有了诗意。



由于她特殊的身体状况,其心智成熟的程度与常人不一样,某种意义上说,更细腻,更敏感,更深刻。由自身条件、生存现状与内心感悟诸因素所构成的矛盾冲突,使她的精神世界随时处于一种要爆发要飞翔的状态。因此我们看她对世界的描写,别致而压抑,她对亲情的叙述,直接而坦诚,她对爱情亦即性爱的渴望,大胆而直露,这又何尝不是情绪的挤压、生命的张力呢。



她是一个诗人,她有自己的诗的世界,她是独特的,她的精神世界不同于任何人的精神世界。她因为自己的特殊健康状况而成了诗人,但她的成功又绝非由于她的健康状况。而往往否定她的人,又把她的诗和她的健康状况混为一谈,认为她的出名只是仰仗了她的健康,进而否定她的创作活动,却恰恰偏离了诗本身。这无疑是一个误区。否定她的诗的人,多数与诗无缘。这样的否定,与余秀华,与余秀华的诗,毫无关系。

附:余秀华《我爱你》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 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

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

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

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

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

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