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家風打造孩子的人生大格局,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小編曾是一名語文老師,在任教期間經常有媽媽向我詢問家庭教育的方法,比如「孩子做作業拖拉怎麼辦」「孩子不愛讀書,買了很多書都不看」「孩子總是很任性,不聽我的話」之類的。

有一個三年級的學生讓我印象深刻,因為他完全沒有上述的那些問題。做作業不需要家裡人盯著催著,熱愛讀書,性格開朗,舉止行為也很得體。

我不禁產生了好奇,家長是如何教育出這麼有想法而又乖巧的孩子的呢?

接觸久了後,他媽媽才告訴我:「也沒有什麼秘訣,只是我們從小就告訴他做事情不要拖拉,他寫作業的時候,我們也從來不開電視影響他,所以他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作業先做完,然後才會做其他的。」

後來我又從這個學生的奶奶身上看到了同樣的特徵:做事積極主動。在等著接孩子的時候經常拿著報紙或者書之類的看。這時我才意識到,一個好孩子的養成是需要全家配合的,而這就是「家風教育」。

上一代通過家庭教育把優秀的精神風氣和處事原則傳給下一代,孩子直接收穫了長輩們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在成長的過程中怎麼會不領先別人一步呢?

家風打造孩子的人生大格局,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在一次演講時說: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去體驗世界,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將找不到工作,因為沒辦法勝過機器。

馬雲在這裡強調的就是家風教育中的志趣培養。

很多家長都給孩子報了很多課後補充的補習班,比如作文、數學、英語、奧數……但在面對音樂、美術、手工等興趣類時卻望而卻步,常說「我們家小孩報的班夠多了,都沒時間做作業了」。

但是這就像馬雲說的,家長過分重視分數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志趣培養。這樣的孩子,往往會缺少對美的鑑賞力。那麼30年後,他能做的只有簡單重複的工作,根本無法在機械化的未來生存!

那麼現代家庭應該倡導什麼樣的家風?

納入新課標必讀書目的《傅雷家書》,可以說是媽媽們需要人手一本的「家庭教育必備指導手冊」。看過這本書後就可以發現,傅雷正是通過信件將「傅氏家風」傳遞給了兒子傅聰。

傅聰在他父親的指導下,逐步成長為一個足跡遍佈全球的國際音樂巨匠。且多次以唯一的中國選手參加國際大型鋼琴比賽,均取得不菲成績。在60年代,傅聰還被《時代週刊》譽為「當今最偉大的中國音樂家」。

家風打造孩子的人生大格局,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那麼傅雷到底對傅聰說了什麼呢?傅聰早年前往波蘭學習時,傅雷贈言:

做人第一;

其次才是做藝術家;

再次做音樂家;

最後才是做鋼琴家。

傅雷強飽含深意的語言為傅聰指點了未來的方向,最重要的做人,其次要培養高雅的志趣,再次是積累廣博的知識,最後才是掌握技能

這與馬雲的觀點不謀而合。試想,當一個人具備了傅雷說的這四點,怎麼可能不在日後的職場、生活一帆風順呢?

再來看一個實例,著名歌手、演員、導演王力宏同樣出身一個家風嚴謹的大家族。他本身畢業於美國文理學院連續15年位居全美第一的威廉姆斯學院,畢業後又在美國最頂尖的伯利克里音樂學院取得雙學位。

他的哥哥王力德是耶魯大學的醫學博士,弟弟王力凱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供職於美國華爾街。

王力宏一直被家裡以超高標準要求著。從6歲起,每天練小提琴6小時,8歲開始學習鋼琴。雖然在下課和週末,他還要去唸音樂學院,但公立學校的文化知識也沒有落下,最終以SAT滿分的成績從高中畢業,並獲得美國優秀學生獎學金。

家風打造孩子的人生大格局,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除了家長對其志趣的培養外,分析王力宏接受的採訪後可以發現他們家倡導著「為人之學」和「不要去追逐名利,而應當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享受自己的人生

」的家風。

王家的三個孩子,個個出息,難道是偶然嗎?

這不禁讓我想起,在開放二胎後,很多家長都猶豫是否要二胎,最大的問題是怕忽視了大寶的教育,也怕日後沒有精力管兩個孩子。

「家風教育」最大的意義其實就體現在這兒。進行家風教育後,家長並不需要去一一規範孩子的每個行動,而是在潛移默化中加以影響,在孩子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提供一些建議,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如此省心省力又有效的教育,具體該怎麼做呢?

家風好的孩子,不用父母多廢話。

我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先生曾說: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

家風打造孩子的人生大格局,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讓孩子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為,嘮叨從來都不是最好的方式。

當面對真理時,傅雷說:

堅持真理的時候必須注意講話的方式、態度、語氣、聲調,要做到越有理由,態度越隨和。

理直也不要氣壯,得理更要饒人。據理力爭也要注意方法。傅雷用直接而簡練的語句讓孩子明白處事的態度。

當孩子為了逃避作業等任務撒嬌撒潑時,你會怎麼對孩子說?傅雷這樣對意志不堅定時的傅聰說:

沒有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偽的,沒有經過苦難的超脫是輕佻的。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起很多家長反應的「孩子都不聽我的」這一問題。如果你在教育他時,只是說一堆大道理,卻不重視自身的行為舉止,那麼孩子在聽你的教導時,心裡只會想「哼,你都沒這樣做,我才不聽呢」,那麼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老話說: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所以在給孩子說大道理之前,請你先「邁開腿」,做給他看!

央視紀錄片《家風》中介紹了一個赫赫有名的家族,這個家族興旺了1000多年,出了350個進士,200多位院士,古今名人超過1000位。不管是文學,藝術還是科技都培養出了無數精英。

這就是錢氏家族。比如學者錢鍾書,物理學家錢學森都是都是家喻戶曉的名人。

家風打造孩子的人生大格局,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錢家人千年來嚴格遵從著祖訓。內容如下: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

利在一時不謀也,利在萬世必謀之;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不可有愧於聖賢;

子孫雖愚,詩書必讀,勤儉為本,忠厚傳家,乃能長久。

除了讓每個孩子誦讀家訓外,每一個錢家人也都秉持著「讀書報國」的信念,用實際行動做著利天下,為蒼生的事情。

孩子打小就在這樣充滿著民族大義的家庭中耳濡目染,如何能不充滿浩然正氣,如何能不獲得自身發展?這樣的家族又如何能不興旺呢?

還有很多家長跟我抱怨說孩子不愛讀書,買了很多書,小孩連翻都不翻。這種情況,「家風教育」可以解決嗎?答案是肯定的。

現代著名作家冰心在《寄小讀者》中描寫過「父親和母親對坐在圓桌旁邊,看書,談話。我自己也拿著一本書倚在椅背上站著看」的場面。

家風打造孩子的人生大格局,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可見,冰心的家長是通過營造一家人一起閱讀的氛圍來帶動孩子的閱讀興趣的。而這種方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成長,是不是比你天天嘮叨那兩句「你看書呀!」「你怎麼不看書?」要有效得多呢?

當孩子說「等一會兒收拾房間」時,很多家長是不是一邊說孩子邋遢,一邊又忍不住幫他收拾?那從看完這篇文章後,是不是可以改變思維,告訴孩子「我們進行一個比賽,你收拾你的房間,我收拾客廳,誰收拾得又快又好,就可以獲得一個小獎品」?

「家風教育」比一萬個教育理論都要管用,家長不僅是「家風」的傳承人,更是一個家族「家風」體現者。

孩子就是一面鏡子,家長表現出什麼樣的「家風」,孩子就會反射出什麼樣的人生!

關注「價值閱讀」,免費領取95本套裝正版童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