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大腿变短板,国足队长冯潇霆落选国家队后俱乐部状态下滑严重,他到底怎么了?

让足球飞


作为中国足球运动员,冯潇霆的32岁确实已经算是中国球员的高龄了,下滑可以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吧。



作为当年国足防线里最灵性的一位,冯潇霆确实一直都是做着国足大腿这样的角色,而球迷对于他也是表示非常喜爱的。但是到了今年,年迈的恒大就出现了实力急速下滑的问题,尤其是后防线联赛11轮已经丢了16个球,而进攻乏力防守太差的恒大也不出意外的落到了积分榜的第五位。而作为恒大一直以来的后防核心,冯潇霆的下滑确实是最主要的因素。


而对于世界足坛来说32岁确实是后卫的黄金年龄,但是其实到了中国就不是了,30岁之后对于中国球员就是下滑的界限,而像是郑智那一代老妖能坚持到现在也是因为当时足球环境确实好,而现在足球运动员自律差,年纪轻轻就出现下滑也就不意外了。

冯潇霆可以说是国足比较优秀的优秀的球员,但是还是不得不接受过早下滑的事实,所以说未来的中国年轻人自律自强才是培养的关键。



DK体育文学


作为中后卫,32岁的冯潇霆应该还处于巅峰期,只不过是巅峰期的最后阶段。广州恒大的防线破绽百出,不是冯潇霆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金英权独家的低迷,而是集体性迷失。

1、广州恒大集体沉沦,每个人都是千万富翁,七冠王和两夺亚冠,让球员失去了动力。

毫无疑问,广州恒大是老化了,但是一个人老去的是岁月,气质却是内在的。除非自甘堕落,否则气质不会与岁月一起流失。

看过广州恒大的朋友都应该记得他们过去踢球的范儿,或者说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势,这就是气质。

再看看现在的广州恒大,斗志、欲望、精气神都消失了。当一个人被抽走了灵魂后是什么样?就是广州恒大现在的样子。

是的,集体的迷失,团队的沉沦。此前,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谈到这些,许家印开始铁腕整风,也是因为集体的沉沦。

2、冯潇霆的特点是预判能力、协防能力强,同时作为中后卫,他还能发起进攻。当金英权、张琳芃、李学鹏们都迷失的时候,冯潇霆不可能独善其身。

在后卫线上,如果让冯潇霆去干金英权、张琳芃们的脏活,就废了。如果他们干不好这些活了,冯潇霆也基本就废了。

从状态上讲 冯潇霆的确遇到了瓶颈,他自己需要回到过去的自信,卡纳瓦罗以及恒大管理层更应该反思,毕竟不是一个冯潇霆的问题,而是全队几十个人都出了问题。

当金钱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时,广州恒大出现这种情况,冯潇霆沉沦其中,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肖良志的良药苦口


呵呵,多正常啊!一个运动员的状态有高峰,就有低谷,有壮年,就有暮年。对于33岁的冯潇霆来说,现在就是他的暮年。这个时候,如果能真正挺过去,还等再踢两年,如果顶不住也就只能退役了。

冯潇霆现在的状态是,如果让我本本分分完成本职工作基本上还是可以的,但让我再像过去那样顶一个外援,确实臣妾做不到了!在梅方因为伤病根本没有报名的情况下,金英权因为名额限制,他几乎是全勤,这真的是累坏了他。现在的恒大队进攻不管用,防守再顶不住,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没有郑智的日子里,冯潇霆在恒大队和国家队都是带头大哥,可岁月真的有些无情。

其实由一个采访,对于冯潇霆是由粉转黑了,那就是在国家队的时候接受的一次采访——

冯潇霆说:你说合理利用规则也好,有了打叙利亚的经验教训也好,我感觉必须要那么去做。进完球之后我就跟武磊肖智郜林他们仨说,能耽误就耽误。我倒地了,我一定就慢慢起来。有回任航倒地了,大航这人性格比较直,他倒地之后,躺了没半秒就起来,我着急我骂他,我说你干嘛啊,他说他忘了。

通过国家队队长的采访发言,你就是知道中国联赛的比赛时间短,卧草横行的原因了吧?


球哄哄


大腿变短板,冯潇霆的状态每况愈下,这是事实——但是,恒大的糟糕情况完全把责任推给他一个人,显然是不公平也不公正的!恒大目前的窘境是个集体迷失的原因,不能归咎于某一个人。有球迷攻击冯潇霆,这有点过分和罕见,但作为昔日的大腿,这点压力死扛也要抗住,毕竟恒大想回勇,还得靠这帮中流砥柱。


对于冯潇霆的赞美就不说了,恒大辉煌这么多年,他自然功不可没。对于国家队,12强赛打满全部比赛,绝对的里皮最信任之人。这个赛季状态下滑如此严重,除了巅峰期的问题之外,恐怕还是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个人认为,米卢那句态度决定一切——无处不适用。


打威尔士一役,冯潇霆成为贝尔的背景板,散步般地去追三秒后的大圣。这是有直播、有视频的事实,为什么不能承认?为什么反而通过某些社交媒体为自己洗白呢?这个时候任何洗白都是苍白无力,从那个时候冯潇霆的状态下滑似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冯潇霆的联赛状态也是一落千丈。能力有,那么差在哪儿?冯潇霆是靠脑子踢球的球员,中国球员里面可以说是稀有珍品了。如何回勇?还是先端正自己的态度吧,少一些把自己当网红的编段子,少一点商业活动,也少一点娱乐节目。莫非提早为退役做准备?其实不至于的,至少再踢三年不成问题。


恒大想重现辉煌还是要靠冯潇霆这些大腿。许老板震怒,全队下放预备队,整风这方面恒大颇有一手,看看能不能妙手回春了?可以肯定,冯潇霆等球员自身不认识到问题,那么自己解决不了,恒大的问题也就有难度了。


菱镜头


首先,冯潇霆绝非短板,他依旧是国内后卫中的佼佼者;其次,冯潇霆最近状态欺负与疲劳有关;再者,即便状态下滑,也和落选国家队无关。


冯潇霆作为05世青赛的主力球员,留过洋,回国后加盟恒大与球队创造了一个恒大王超,成为国足队长,恒大的大腿。国家队的中流砥柱,也是恒大的绝对核心。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年里,冯潇霆都是国内中后卫上的佼佼者,绝对的后卫老大。

冯潇霆,正面防守能力强,转身回追速度好,还有不错的头球功底。更难能刻贵的是,冯潇霆在场外不断做着公益,体现着中国球员的正能量。

最近,随着恒大的战绩不佳,多数舆论都给冯潇霆扣上了状态下滑的帽子。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恒大的状态下滑,并非是冯潇霆一个人的能力下滑,而是整体的状态下滑导致。所以,说冯潇霆从大腿到短板的言论,是不负责任也是不实的。放在别的队,冯潇霆依然是核心球员。

我们祝福冯潇霆,祝他状态永存,早日实现他的梦想,中国足球,走向世界。


足坛秘史


无欲无求缺乏拼搏的动力是冯潇霆状态下滑的根源!其实冯潇霆仅是整个恒大的缩影,贵为中超七冠王荣誉满满,早已没有巅峰时期那种勇于拼搏狼性十足的精神。难怪0:2完败北京人和之后,许家印第一时间电话提示:外援全部更换,U23以上内援没有非卖品!

中国足坛讲究名利双收,球员一旦闯出名堂伴随而来的是鲜花、掌声、美女、荣誉当然还有巨额的财富,也更是场外的诱惑使得球员放松自我,频繁的参与社会和商业活动肯定影响状态。冯潇霆是17赛季中国足球先生,也是中国杯上的国足队长,国内第一中后卫实至名归。但是随着各种荣耀加身,冯潇霆思想上放松是必然,而且在比赛中盲自托大以经验自据也是诱因。



冯潇霆马上33岁了状态难以巅峰可以理解,但是比赛中表现出的消极态度以及明显的托大才是球迷不满的关键。中国杯上作为队长没有以身作则,而是迷失在平庸之中。国足0:6威尔士一役冯潇霆多次沦为贝尔的背影板,眼神防守散步帝,最令人不理解的人赛后面对质疑不是深刻的歉意,而是用数据为自己辩解,难怪里皮大为震怒:态度不积极,他也与最新一期国足无缘!

从恒大0:3不敌大连一方,到2:2天津权健、再到如今的0:2北京人和,每一次丢球都与后防的失误有必然关联,除了金英权后防核心冯潇霆被批评的最多。战人和穆坎乔和奥古斯托都是后防失误所至,比赛中冯潇霆过于自信屡次战位失误,回抢不积极犯了老将不应有的经验问题。也许不是能力而是思想的波动所致。



也许冯潇霆重返巅峰状态不现实,但期待着他用出色的意识和良好的态度回归比赛才是重点!


寒山夜雨738


32岁的中后卫一般不至于出现这些问题,个人觉得恒大应该尽早弄一个雷内那样的兽腰,不要让中后卫直接暴露在对方的攻击线上。中场几乎不设防,让对方进攻球员直接面对中后卫,进攻球员还得回防,这有多少体力也消耗光,中后卫面对对方前锋次数多了,失误机会自然也就多了。


赏哈赏萨赏阿拉


年龄,疲劳,状态都是原因,但是最根源的还是卡纳瓦罗所说,是思想出了问题。私心体现在球场上就是竞技水平的下滑。赢得了各种荣誉之后,开始膨胀,想法就多起来,上了一次《吐槽大会》,就开始想象进入娱乐圈的可能,年纪大了,就开始考虑退役后的营生。以前有球员习惯了打假球,就不会真的打比赛,思想负担重了,精力自然不在踢球上,不认真训练不认真比赛,以为有老本可吃,可时间久了,自然就退化了。


一掖知球


冯潇霆的状态没有下滑,保持的不错,几个前场带球助攻都没问题。这个问题的条件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判断冯潇霆状态下滑了呢?是因为恒大不赢球还是失球过多,如果看这个的话所有中后卫没有一个状态不下滑的,其实他们是背锅的。防守时禁区弧顶位置是后腰的防守位置,并不是中后卫的,可以看看今年恒大的任何一场比赛,对方都是可以在这个位置很轻易的拿球组织进攻或远射的,这是古德利领军的后腰失位造成的,跟中后卫基本没有关系。

既然说到这里,就说说古德利,古德利太喜欢射门,一个后腰球员射门除非他有保利尼奥的体力和意识,可惜他没有,进攻上去之后根本回不来防守。组织方面传完球就站在原地,没有走位的意识。今年恒大这样,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古德利和卡纳瓦罗身上,从联赛第一场给富力进5球,3个禁区在弧顶位置远射到现在都是这样,没有改变过。


半打蕉86692116


卡纳瓦罗的战术有问题,恒大主力阵容年纪都偏大,卡却要求球队抢开场,地面配合也废了,以冲吊为主,球员来回奔跑疲于奔命,还要求冯潇霆多带球插上进攻,所以一旦恒大抢开场失败,球员体力都无谓耗光,后面的比赛就惨不忍睹了,这一套放在权健行,权健年青啊,不考虑实际情况的放恒大不是找死么,冯潇霆就是在这么不断前插中耗费完了精力,磨平了意志,成为了大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