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沙市的生態環境很脆弱,那島上的垃圾都怎麼處理?

圖圖什麼


祖國美麗富饒的三沙市環境特別優美,在三沙各個島礁附近海域,清澈的海水肉眼能見度甚至能達到20多米深,而且每個島礁周邊還有各式各樣美麗的珊瑚礁,優良的海洋生態環境,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小心呵護。

隨著2012年三沙成功設市,加上各個島礁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現在,長期居住或是來往三沙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人多了,給環境帶來的影響或破壞自然也日益增多,那麼怎樣保護好三沙的生態環境就十分重要,那麼島上的垃圾和廢水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走在永興島的街道上,四周幾乎全都是乾淨整潔的模樣,其實,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就在這座島上,一座大規模的環保中心在支撐著整個島上的生態環境良性運轉。

現在,島上每個單位和商鋪的門口,都配置了大型的垃圾桶,包括每戶漁民家門口,也都放置著各種自制的垃圾桶,每天,負責清潔路面的環衛工還會不定時進行清掃,再將這些垃圾轉運到島上的環保中心。

每一車垃圾運回來,傾倒在車間之後,工人們都得要進行至少兩次的分揀,對其進行精細化的處置。可回收的物品全部會被壓縮、打包,再通過船運回海南島進行回收再利用,而不可回收的垃圾則會進入到環保中心的環保焚燒爐,進行焚燒處理。


不僅僅是這些生活垃圾,連島上的生活汙水,如今也真正實現了循環再利用。在環保中心的另一邊,同樣是一整套先進的汙水處理工藝。處理出來的中水它可以達到城市一級A類標準,也就是城市雜用水,主要這些處理好的中水用於島上的一些綠化灌溉,或者是沖洗道路,甚至是消防栓裡的使用。目前,永興環保中心每天可處理的垃圾量達到兩噸,可處理的汙水達到1800立方米,為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圖圖什麼


摘要:三沙市的成立對於南海生態環境保護將起到積極作用。三沙市管轄的島礁及海域生態環境形勢比較嚴峻,面臨著海平面上升、威脅島礁安全、生物資源日趨減少、珊瑚礁生態系統退化嚴重、淡水透鏡體破壞嚴重等方面的問題。為應對這些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文章提出制定嚴格的環保政策、法規、標準,多渠道加強島礁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加強島礁環境生態保護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生態保護區建設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等對策。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2/view-6858371.htm  關鍵詞:三沙市;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一、引言   2012年6月21日,中國國務院批准在海南省設立三沙市,統一管轄位於中國南海區域的西沙、南沙、中沙群島的所有島礁及附近海域。中國政府設立三沙市,重申了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強化了在南海區域的行政存在,對南海實現有效管轄具有重要的意義,標誌著中國對南海所轄海域和島礁的管理、開發、保護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三沙市的西、南、中沙群島包括數百個島、礁、沙、灘和暗沙等,散佈在南海上,東西相距約900千米,南北長約1800千米,島嶼面積約13平方千米,海域面積200多萬平方千米,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小、總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三沙市島礁面積狹小,自然環境惡劣,經駐島軍民多年的努力,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由於長期缺乏有效行政管理,環境保護管理機制不健全、環境保護設施缺失、資源利用及建設開發無序等原因,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處理好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係是三沙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   三沙市建制升級僅僅四個月,三沙市市委、市政府就印發了《關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強調將以保護優先,有序開發的原則,加強三沙生態環境保護。《意見》對三沙的自然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等方面都有具體規定和規劃,所有工作實行環評一票否決,並經常開展生態環保巡護執法。僅2013年就開展海洋生態保護巡護28次。建立了永興島現代化環衛站,實現永興島環衛工作常態化管理。實現永興、趙述、晉卿、鴨公、銀嶼等島礁太陽能發電入戶。開展“綠化寶島”植樹活動,在鴨公、趙述等島植樹3500多棵,趙述島400米水下人工礁體工程完工,實施了4次漁業增殖放流活動。海域動態監管系統已經建成,永興日產1000噸海水淡化廠即將安裝建設。然而,三沙市生態環境依然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主要包括海平面上升威脅島礁安全;生物資源日趨減少;島嶼居民生活垃圾汙染環境;油氣資源的掠奪式開採與運輸風險嚴重威脅南海海洋生態環境;珊瑚礁生態系統退化嚴重;淡水透鏡體破壞嚴重;漁業資源退化嚴重等方面的問題。   二、三沙市管轄島礁海域生態環境狀況和發展趨勢   根據《2012年海南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2年,三沙市所屬海域海洋環境質量總體優良,主要海洋功能區環境狀況滿足功能要求和環境保護目標。該年度中,海水和海洋沉積物質量狀況總體優良;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海草床生態系統保持健康狀態;主要的海水增養殖區環境質量良好;海洋自然保護區整體狀況良好;未發生赤潮災害、海上溢油或化學品洩漏事故。珊瑚礁生態系統處於亞健康狀態。海洋和大氣引起的自然災害較往年輕,卻仍給社會生產生活造成了較大損失”。雖然三沙市海洋環境質量整體較好,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多年來由於對南海生態環境保護重視不夠,保護力度不足,加之周邊國家在爭議海域掠奪性的開採,導致南海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地破壞。經調查,筆者認為三沙市現在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海平面上升威脅島礁安全   南海島礁安全主要受海平面上升與人為因素兩方面的威脅。在海平面上升威脅方面,國家海洋局發佈的《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三沙市海域海平面1993年至2012年的上升速率達到了每年4.9毫米”。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司長王鋒表示,“海平面上升對低海拔島礁尤其是南海部分島礁構成嚴重威脅,南海部分島礁在高潮時只有很小部分露出海面,海平面上升造成這些島礁消失將嚴重威脅我國海洋權益”。南海島礁的部分或全部“消失”會使我國的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等海域的範圍改變,進而可能會加劇南海現存爭端。在南海,我國與海上鄰國存在著島礁主權爭端和海域劃界糾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更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南海島礁。   在人為因素方面,由於長期存在的島礁爭端和海域劃界矛盾造成我國對於南海部分島礁管理不利,這些島礁面臨著資源過度開發和海洋環境遭到人為破壞等問題的困擾。例如,南海某些島礁往往成為南海周邊國家軍事演習中的“靶子”,島礁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此外,海岸開發、油氣勘探和破壞性捕撈作業等不負責任的資源開採活動,對南海島礁的破壞也不容忽視。   (二)生物資源日趨減少   南海具有獨特而豐富的熱帶海洋生物資源,“三沙島嶼(主要指西沙群島)植物資源豐實,島上的植物共有80科211屬,296種(含變種),其中資源植物有283種,佔種總數的95.6%,以食用和藥用的種類較多。三沙海域海洋動物品種繁多,主要有腔腸類、棘皮類、魚類、蝦類、貝類、爬行類、哺乳類等。其中腔腸動物珊瑚蟲就有110種和5個亞種,佔全國珊瑚蟲種數的一半以上;魚類有2000種左右,其中經濟魚類約800種,價值高的有200多種;珍貴水產品還有珠貝、海螺、鮑魚、海參、海膽、龍蝦、海龜、玳瑁、抹香鯨等。島嶼陸生動物主要是海鳥類,有鰹鳥、鷺、鷗、軍艦鳥等60多種10多萬隻”。由於不合理的開發等原因,生物多樣性銳減,有些種群已成瀕危,個別種類已經滅絕。例如座頭鯨、藍鯨、長鬚鯨等目前已基本絕跡,南海沿岸紅樹林面積減少約一半,珊瑚礁數量減少約70%等。南海生物資源日趨減少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日趨嚴重的陸源汙染,改變了海洋生物生境,導致赤潮等災害的頻繁發生。一類是對於漁業資源、珊瑚礁等的過度開發導致的生物多樣性銳減。   (三)島嶼居民生活垃圾汙染環境   據統計,截至2013年12月,西南中沙群島有戶籍登記人口為216戶、276人、常駐人口約900人。雖然常駐居民極少,但是三沙市所轄的南海諸島受人類活動干擾少,多處於原始狀態,生態穩定性較為脆弱,環境容量十分有限,人類活動易造成影響。島嶼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需要通過垃圾船運轉回海南島集中處理,產生的生活廢水需要通過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因此,三沙市島嶼居民生活垃圾的處理事關三沙市生態環境大計,而妥善處理三沙市居民垃圾又需要較高的成本。這些都是三沙市發展的制約因素。   (四)油氣資源的掠奪式開採與運輸風險嚴重威脅南海海洋生態環境   南海是世界上主要的沉積盆地之一,已發現有37個沉積盆地都具有聚油氣的良好地質條件。有關專家估算,海底至少可以找到250個油氣田,其中12個可能成為大型油氣田,蘊藏的油氣資源儲潛量為700多億噸。其中,石油儲潛量為292億噸,天然氣儲潛量為58萬億立方米。南海蘊藏的豐富油氣資源一直以來是南海周邊國家和區域外大國競相爭奪的戰略性海洋資源。自20世紀60年代末南海油氣資源被發現以來,南海周邊國家例如越南、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紛紛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具備先進技術與海上石油開採能力的發達國家聯合開採南海的油氣資源。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在南海的外國油氣公司達到200多家,開發的油氣田多達2000多口,每年從南海抽走的油氣資源有數億萬頓。如此大範圍、高強度、掠奪式的油氣資源開採必然會給南海海域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在油氣勘探環節,開採船舶的廢水,鑽井的泥漿、鑽屑,海上油井井噴或洩露,煉油廠排汙等,在石油運輸環節,海上石油洩露風險等,都對南海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更應該注意的是,南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航運通道之一,“每天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約400多艘船舶穿梭其間,其中石油、液化石油氣運輸總量佔世界的1/2和2/3”,這對南海生態環境構成了嚴重的潛在威脅。   (五)珊瑚礁生態系統退化嚴重   南海珊瑚礁星羅棋佈, 從近赤道的曾母暗沙(~4°N),一直到南海北部雷州半島、潿洲島(~20~ 21°N)及臺灣島南岸恆春半島(~24°N)都有分佈,包括環礁、島礁和岸礁等多種類型。三沙市所轄西、南、中沙群島有豐富的珊瑚礁資源。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劉勝認為,珊瑚礁對維護海岸穩定、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海水潔淨、減輕地球溫室效應等具有巨大作用,因而被稱為“海上長城”。再者,由於西、南、中沙群島遠離中國大陸,許多島礁都是珊瑚造礁形成的,其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受破壞,就難以恢復。因此,保護珊瑚礁顯得尤顯重要。然而據生態監測結果顯示, 南海珊瑚礁在過去幾十年來處於急劇退化之中。“西沙群島永興島珊瑚覆蓋度從 1980 年的90%下降到 2008~2009 年的10%。”《2012年海南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表明:“2012年,對海南三沙市的永興島、石島、北島、趙述島和西沙洲等5個海域的珊瑚礁進行了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監測。監測結果表明,西沙群島海域的珊瑚礁生態系統處於亞健康狀態。”“2005年至2012年西沙監控海域的珊瑚覆蓋度總體呈現下降趨勢,2012年造礁石珊瑚覆蓋度平均值為2.37%。”眼下南海珊瑚礁生態系統退化及遭人為破壞現象令人擔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加劇的人類活動及全球變暖的影響。海水遭受汙染、長棘海星蠶食、漁民濫採珊瑚、炸魚及不規範旅遊開發等人類活動及水溫持續過高的自然原因,均對珊瑚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威脅。   (六)淡水透鏡體破壞嚴重   西南中沙群島為海洋型海島,除了西沙群島的高尖石為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熔岩露出海面為火山島外,其餘全部是珊瑚島礁。這些珊瑚島礁上沒有可供飲用的地表淡水。地下的淡水透鏡體就成為珊瑚島礁上寶貴的淡水資源。珊瑚島礁是由珊瑚和其他造礁生物在長期地質年代中營造而成的海底隆起構造,集中分佈在熱帶海域和有暖流經過的洋麵。這些地區雨量充沛,降雨部分被植被截留、蒸發或徑流流失,部分滲入地下形成漂浮於海水之上的淡水水體,其形態中央厚,邊緣薄,宛如一枚透鏡,稱為淡水透鏡體。各島礁上淡水奇缺,島上軍民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大陸船隻補給和降雨儲水,島嶼地下水是重要的生活用水之一。永興島等島嶼受地質構造和海水滲透的影響,淡水資源匱乏,由於人類活動增加及無序開發,造成地下水資源的浪費和一定程度的破壞。淡水透鏡體是可再生資源,但其十分脆弱。降雨回補,會促其再生,但抽取和滲漏又會使其縮小,如果開採量和開採強度過大,會使海水上湧擊穿淡水透鏡體,從而將一個大的淡水透鏡體分裂成兩個或多個小淡水透鏡體進而使淡水貯量大大減少,導致地面植被枯死,這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將是毀滅性的。三沙市市長肖傑表示:“三沙要力爭在2014年實現海水淡化設施全面覆蓋有居民島礁,2015年永興島不再提取地下水。”現在三沙市正著力通過加強船舶補給與加快海水淡化廠的建設多種方式解決三沙島礁淡水使用問題,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對三沙市島礁淡水透鏡體的破壞,保護三沙稀缺淡水資源和生態環境。   (七)漁業資源退化嚴重   南海是世界上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其極具多樣性的海洋生態系統有很高的生態價值,同時作為世界最著名的商業漁場之一,也是周邊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據統計,南海已知魚類多達2321種,分別隸屬於3綱、35目、236科、822屬,是世界上海洋魚類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海區之一。南海漁業資源豐富,但是長期以來南海周邊國家和地區對南海漁業資源的過度無序捕撈,正在使南海的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其狀況令人擔憂。近年來,由於周邊國家逐漸採取一些限制性的措施,南海漁業資源衰退的趨勢有所緩和。時至今日,整個南海海域除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附近部分漁場還尚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外,其餘包括南海北部大陸架漁場,北部灣漁場、西沙海域漁場、南沙海域漁場在內的各大漁場的漁業資源數量和質量都已大幅下降,部分資源品種趨於枯竭。南海島礁和海洋劃界爭議長期懸而未決導致南海周邊國家彼此孤立,甚至相互矛盾的南海漁業政策,正日益損害南海包括漁業資源在內的生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南海保護海洋漁業資源面臨的最大困難。此外,三沙漁業養殖業本身對於南海的生態環境也有較大的影響。海水漁業養殖因對海域資源的超負荷利用及海產養殖和灘塗養殖廢水直接排入海洋,導致水體交換能力下降,水體中有機物積累,營養鹽異常補充等也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   除以上七種情況外,三沙市過分依賴柴油發電提供能源、南海愈發頻繁的軍事演習等都對南海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   三、三沙市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對策建議   面對發展與生態環保之間的關係,三沙市成立之初就確立了保護優先、有序開發的原則,把生態保護迅速提上了議事日程。可以說,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三沙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三沙市生態環境狀況的改變並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任務,從前文列舉的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可以看出三沙市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仍然十分嚴峻。針對三沙島礁及海域生態環境保護,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制定嚴格的環保政策、法規、標準   世界很多著名島嶼在開發時都特別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處理好發展與環保之間的關係對島嶼經濟體尤為重要。世界著名海島,例如韓國濟州島、美國夏威夷、日本沖繩島、印尼巴厘島、毛里求斯等島嶼,在發展島嶼經濟的過程中都十分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環境成為這些海島發展旅遊業的生命線,也成為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例如,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發展經濟確立環保先行原則,使農業、漁業、旅遊業發展有良好的環境基礎。毛里求斯設立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加強對周圍珊瑚群及海洋生物的保護。韓國濟州島為保護環境,採用了利用GIS(國家地理信息系統)的地下水保存管理系統。日本沖繩島通過建設大壩,保證海島淡水資源的供給。馬爾代夫通過為每一個度假島嶼確定容量標準,來保護島嶼生態環境。因此,結合世界著名島嶼生態環境保護經驗,三沙市應將生態環境保護長期視為三沙市發展的生命線。同時,要堅持規劃先行,儘快編制三沙市發展規劃和海洋功能區劃,在發展規劃和海洋功能區劃編制完成後,再行編制南海海洋產業、資源利用、海洋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島嶼開發、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各規劃。任何項目的實施都應該按照規劃行事,堅決杜絕隨意修改規劃的行為。此外,要制定嚴格而具體的環境保護政策、法規、環境准入標準。並嚴格依照政策、法規、各項標準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戰略。   (二)多渠道加強島礁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   南海島礁對於我國的國家安全、軍事戰略、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因此,三沙市應克服困難,盡最大可能有效保護和控制南海島礁。三沙市應積極探索與南海周邊國家採取區域合作、共同保護的措施來保護南海島礁不被人為破壞,其次針對海平面上升對南海島礁的威脅,應積極通過建設防潮海堤、構築防護網、防波堤甚至培養珊瑚蟲等措施來對抗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潛在威脅。   應減少對於島嶼地下淡水資源的利用,減少對島嶼淡水透鏡體的破壞。積極通過建造“三沙一號”等大型補給船運輸淡水和建設海水淡化工廠等措施徹底解決對於島嶼地下水的依賴。另外,還可以借鑑日本沖繩島建設大壩收集儲存淡水的措施,結合三沙島礁具體實際,因地制宜收集雨水等淡水資源,確保實現市政府提出的到2015年停止開採地下水的目標。   應合理開發三沙島礁土地資源,集約利用海島土地資源,合理填海造地,嚴格填海造地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控制填海造地規模和強度。統一規劃三沙各島嶼土地資源的利用,整合海島土地資源,節約集約用地。   加強國際合作,共同保護南海漁業資源。南海漁業資源的合作開發不僅是避免當前頻繁發生的南海周邊國家漁業糾紛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防止對南海漁業資源過度捕撈的必要措施。漁業合作的順利開展也將為南海劃界及島礁主權爭端的解決奠定一個良好的互信基礎,有利於爭端的最終解決。應加強國內漁業的科學管理,進一步增強休漁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嚴格控制漁船數量、加強漁具漁法管理等資源養護。   提高科技水平,發展清潔能源,改變三沙市以往以柴油發電供應島嶼電力的狀況。大力發展海洋生物質能源,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綜合利用常規能源、太陽能、儲能、發電機尾氣綜合利用等多種能源技術,逐步形成具有三沙特色的能源供應系統,將三沙市打造成節能低碳示範城市。   加強國際合作,合理開發南海油氣資源。對於南海油氣資源,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基本立場下,應加大對南海油氣資源的勘探,加強執法巡航,保護南海油氣資源。加強與沿海國家合作,緩解沿海各國掠奪式開採的現狀。此外對於國內企業對南海油田的開採,應嘗試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通過政策補償、資金補償、生態稅收等途徑鼓勵開發企業在開採時積極保護南海生態環境。   (三)加強島礁環境生態保護的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永興汙水處理廠二期項目建設,使永興島全島汙水都能夠統一淨化,並提高汙水淨化標準,保證生活汙水排放達標,並使得淨化後的汙水有更多的用途。加快垃圾處理項目建設,實行垃圾分類處理與離島處理,加快西沙垃圾收集轉運項目後期建設,逐步使其他小島的垃圾處理也達到常態化運作。加快“三沙1號”交通補給船的建造,確保2014年底投入運行。加快永興島海水淡化廠投入建設,徹底解決永興島及附近海島淡水資源的問題。擴大綠化寶島活動,擴大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的範圍與面積,持續積極開展植樹造林、防風固島活動,增強三沙島礁抵禦風浪等自然災害侵蝕的能力。此外,所有海洋與海岸工程建設過程中都應堅持“環境准入不降低、生態功能不退化、資源環境承載力不下降、汙染物排放總量不突破”四條原則。   (四)加快生態保護區建設實施生態修復工程   三沙市成立前,海南已在西南中沙建成了六個海洋生態保護區。三沙市成立以來,正在籌建海南三沙群島熱帶海洋動物保護區、三沙珊瑚礁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區。三沙市應繼續爭取國家及海南省政府支持,設立更多的自然保護區,尤其是珊瑚礁等海洋特別保護區,加大對珊瑚礁為主體的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珊瑚礁生態系統是海南重要的熱帶海洋生態系統,應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共同保護珊瑚生態系統,加大海洋生態環保投入,建立珊瑚礁監測網,通過人工繁殖法螺苗種放流增殖的辦法,保護珊瑚礁資源等,力保南海珊瑚礁生態系統安全。   加強保護三沙市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加強調查和監測,重點對瀕危物種採取就地或移地保護措施。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實施生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增殖。建立國際協調機制,共同維持南海生態平衡。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擴大修復範圍,積極推進對一些被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尤其是島礁的生態修復工程,保護島嶼植被,保護海島安全。   (五)建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加強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   制定嚴格的環保標準和准入機制,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都必須進行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未通過的項目一律不得實施。加強海上執法能力建設,為海洋環境保護提供保障。三沙設市後,海上經濟活動日益增多,但非法旅遊、盜採文物、非法捕撈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因此加強海上綜合行政執法,提高海上快速救援能力極為必要。建立生態環境汙染事件、自然災害應急預案與應急聯動機制,以便迅速、合理處置南海溢油、海上石油平臺洩漏、赤潮、颱風等突發事件及自然災害。建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推進西、南、中沙海域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建設,及時發佈監測通報和環境公報,掌握三沙生態環境基本狀況,為三沙環境保護提供依據。   (六)科學發展三沙生態旅遊為三沙環境保護提供資金支持   海洋生態旅遊是海洋資源環境循環利用的一種重要方式。它的發展對環境保護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海洋生態旅遊的主要方式是感受、體驗、探險、科研和教育等,與其他海洋產業,如傳統漁業、捕撈業、近海養殖業和海上油田開發等相比,其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程度較低。在維持海洋生態環境系統平衡和環境承載力範圍內,海洋生態旅遊的持續、健康發展,不僅有利於廣泛普及海洋環境知識,提高海洋環境保護意識和自覺性,達到旅遊與環境相互促進的效果,而且以良性發展的海洋生態旅遊業替代部分資源消耗大、環境破壞嚴重的傳統海洋產業,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對海洋資源環境的可持續利用也可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另外,發展海洋生態旅遊業還能夠為綜合化的海洋環境管理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有利於海洋生態環境的系統化、規範化管理。鑑於三沙生態環境容量還十分有限,三沙市發展生態旅遊應堅持高起點、精品化路線,逐步發展。   (七)發動島民和社會力量參與三沙生態環境保護   保護生態環境,人是關鍵,三沙市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離不開駐島居民的參與。三沙市應在為數不多的居民中廣泛宣傳、普及三沙生態環保知識,樹立起廣大居民、漁民的生態環保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美麗三沙”的建設當中來。例如,鼓勵、發動漁民,積極承擔責任,一起植樹,參與綠化寶島建設。此外,應充分利用三沙在國內的重大影響力及重要的戰略地位,鼓勵全社會力量參與到三沙市的生態環境保護中來。   參考文獻:   [1]龔子同,張甘霖,楊飛.南海諸島的土壤及其生態系統特徵[J].生態環境學報,2013(02).   [2]王淼,段志霞.關於建立海洋生態補償機制的探討[J].中國漁業經濟,2008(03).   [3]焦雙健,李龍飛.關於三沙市海島工程建設的思考[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s1).   [4]蘇紀蘭.海洋生態安全的重要性[J].科技導報,2013(16).   [5]張湘蘭,胡斌.南海漁業資源合作開發的國際法思考[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4).   [6]苗麗娟,王玉廣,張永華,等.海洋生態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海洋環境科學,2006(03).   [7]唐議,鄒偉紅.海洋漁業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及其管理的探討[J].海洋科學,2009(03).   [8]餘克服.南海珊瑚礁及其對全新世環境變化的記錄與響應[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2(08).   [9]張莉.論南海海洋生物的多樣性保護[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3(03).   [10]烏蘭.海洋生態旅遊與環境保護關係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0(10).   [11]袁建軍,謝嘉華.海洋生態環境汙染研究概況[J].生物學通報,2001(05).   [12]楊振姣,姜自福.海洋生態安全的若干問題――兼論海洋生態安全的涵義及其特徵[J].太平洋學報,2010(06).   [13]于敏,那傑,關春江.三沙市發展海洋生物質能源構想[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s1).   [14]付海梅.三沙市與中國南海海權[J].學理論,2013(21).   [15]吳瑞,王道儒.三沙市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保護[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12).   [16]曾祥山,韓福光,鄭錦榮,等.三沙市發展設施農業的幾點建議[J].農業與技術,2012(10).   [17]海南省人大常委會三沙市專題調研第三課題組,楊斌.三沙海洋生態資源保護與開發,呼喚強有力的法律法規――三沙市海洋生態資源保護情況調研報告(摘要)[J].海南人大,2013(01).   [18]劉家沂.生態文明與海洋生態安全的戰略認識[J].太平洋學報,2009(10).   [19]孫立廣,趙三平,劉曉東,等.西沙群島生態環境報告[J].自然雜誌,2005(02).   *本文系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2013年規劃立項資助課題――三沙市對南海的有效管轄研究(HNSK(QN)12-3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