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10至13世紀拜占庭軍隊逐漸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用戶4474650761


首先糾正題主的一個錯誤:拜占庭軍隊在10世紀時實際上並未衰退,而且由於三位“士兵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約翰·齊米斯澤斯和巴西爾二世的統治,拜占庭軍隊的職業化程度和進攻能力都顯著增強,而且10世紀還產生了“智者”利奧六世的《論戰術》和尼基弗魯斯二世的《前哨襲擾》這樣的軍事著作。因此,我們可以認為10世紀是拜占庭軍事的興盛時代。

拜占庭軍隊的典型衰落期,應該始於1025年巴西爾二世逝世、終於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攻克君士坦丁堡,即發生於11-13世紀期間。客觀的說,拜占庭軍隊的衰落主要是自己作死的結果。

導致拜占庭軍隊直接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內部政治的動盪、缺乏有能力的繼承者,馬其頓王朝末期皇位更替頻繁,當王朝於1056年終結後,帝國又陷入內戰之中、使國力更為削弱。從1025年到1071年曼茲克爾特戰役的46年內,拜占庭帝國共經歷了12位統治短暫的皇帝,從巴西爾二世的弟弟、無能的君士坦丁八世(1025-1028年在位)開始,拜占庭帝國便開始轉衰。頻繁的皇位更替本就極大影響了帝國政治的穩定性,而巴西爾二世之後的皇帝都較為平庸,他們不僅把金錢浪費在建築和饋贈上、對政府事務也缺乏管理能力,這就使他們註定無法維持拜占庭“黃金時代”的征服成果。比如,統治時間較長的君士坦丁九世(1042-1055年在位)就犯下了極為嚴重的錯誤:君士坦丁九世不僅向前任皇帝們一樣大肆揮霍財富,還以發行不足值金幣的手段導致貨幣貶值;更重要的是,過於迷信僱傭兵的君士坦丁九世為了節省開支,解散了亞美尼亞軍區的5萬駐軍,這極大地削弱了東部邊境的防禦、導致邊境門戶大開,為日後塞爾柱突厥人在小亞細亞的擴張埋下伏筆。

1071年曼茲克爾特戰役的意義毋庸贅言,這場決定性的失敗導致拜占庭在1100年時幾乎失去了整個小亞細亞,也導致其衰敗無法逆轉。阿萊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時期為了扭轉局勢、向西歐求援,由此引發了著名的十字軍東征。由於喪失小亞細亞的兵源地,帝國為維持防禦只能更加依賴塞爾柱人、諾曼人等外族傭兵。大約在1100年左右,此前拜占庭所有的古代軍區和軍團都被外敵擊敗、軍區制已經失去作用,只能依靠由“普洛尼亞制”所招募的少量精銳部隊和外族傭兵作戰,但這些軍隊不足以解決拜占庭多面受敵的困境,而僱傭兵反覆無常、利益至上的習慣更是一把傷人於無形的雙刃劍。雖然皇帝可以帶著精銳部隊來回馳援,但他無法維持對佔領區的統治、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東西邊境的防禦問題。所以,到了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前夕,拜占庭已經失去了對歐洲和亞洲大多數邊境地區的控制(下圖為1180年時的拜占庭帝國)。

此消彼長之下,拜占庭當然無法對抗周邊的敵國了:處在上升期的塞爾柱突厥人和西歐十字軍自不必說——前者成為拜占庭最大的威脅,而幫助拜占庭收復安納托利亞沿海地區的十字軍也令拜占庭皇帝心生忌憚;另外,曾經被巴西爾二世征服的保加利亞人也死灰復燃、於1185年重新建立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終結了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的霸權。軍事失敗進而導致領土喪失、國際影響力下降和收入減少,領土減少又導致收入和人口減少,使帝國無法招募足夠的兵源保衛領土、只能依賴少量傭兵作戰,但軍隊質量的下降和數量不足又導致帝國繼續戰敗,陷入了“戰敗——丟地——沒錢——沒兵”的惡性循環。於是,1204年首都陷落、帝國被瓜分的悲劇也就無法避免了。

總之,拜占庭11-13世紀在軍事上的衰落是由於國家缺乏經濟力量、人力資源和戰略戰術錯誤所導致的,另外,巴西爾二世對繼承人的漠不關心、君士坦丁九世解散亞美尼亞軍區的愚蠢行為、伊薩克一世的膽小怕事和杜卡斯家族對羅曼努斯四世皇帝的背叛等關鍵因素也對拜占庭軍事的衰敗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拜占庭失去了安納托利亞、也失去了再度崛起興盛的希望。


平田君Bellatores


拜占庭武功衰落的表面原因是敵人太強大。

看拜占庭地圖就可以知道,它所在位置就是個四戰之地,北方的羅斯人、保加利亞人、西方的十字軍,東方的突厥人、熱那亞和威尼斯人都曾是拜占庭的敵人。巴爾幹例來都是四戰之地。在來來回回的戰爭中,拜占庭屢次被外族擊敗,不斷失地,保加利亞、意大利的領土、東方的領土,東西方的領土不斷減少,當東方的遊牧民族還在分立分化中時,拜占庭的皇帝還可以耍老巴戲採取政治分化方法、遠交近攻廣泛結盟來防禦東方的進攻,當最後的領土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周邊的一小地土地,君令甚至不能穿透城牆。當東方的奧斯曼帝國興起,統一了之前一盤散沙的遊牧世界,形勢就急轉直下,拜占庭再也沒有多少轉寰的餘地,導致滅國。

拜占庭武功衰落的根本原因是財政衰落。

拜占庭一直頑強地活著,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它擁有與自身實力不相襯的強大的文化力。這種文化力特別是其中的宗教力,通過各種宏偉的建築等體現出來,對天主教徒有極大的感召力,像羅斯人、保加利亞人都歸入東正教,它是東正教世界的中心。這種文化地位,使他可以把很多善戰的外族都納入自身,為己所用。羅斯人、拉丁人都是拜占庭忠實的戰士。

但是隨著拜占庭領土逐漸減少,產生了兩個重大後果,一是它逐漸變成以希臘人為主體的國家,從文化大國蛻變成一個民族國家,文化包容力下降。二是沒有土地,財源大減,連賴以生存的中轉外貿生意也被熱那亞人搶去,沒有金幣就沒有忠實的僱傭兵,戰鬥力變弱,戰敗,領土更少,這是惡性循環。

最後只能靠君士坦丁堡堅固的城防苟延殘喘,直到死去。


達瓦里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